這家私營物業管理公司第二次申請在港股上市,以它去年的盈利表現,足以通過港交所的最新盈利要求

重點︰

  • 衆安智慧生活1月30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但公司收入高度倚賴母公司
  • 在官方政策影響下,物管板塊過去一年的股價低迷,公司不易取得高估值上市

葉天娜

這位中國最著名房地産企業家之一,因其兩個不同的名字而聞名,一個是其公司年度財務報告上的官方名字,另一個是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使用的名字。雖然媒體通常稱他爲施忠安,但他在財務報告中通常被稱爲施侃成。

這位從稅務局公務員做到房企老闆的神秘男人,是中國房地産開發商衆安集團(0672.HK)的創始人,其物業管理公司上月底第二次申請在香港上市。

施侃成2007年將衆安集團在港股上市,2014年再把中國新城市(1321.HK)分拆在港交所掛牌,去年6月,旗下的物業管理企業衆安智慧生活服務有限公司,也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七年一胎” 的夢看似圓滿。

可是施老闆的第三胎不太順利,去年中央“房住不炒”和“三條紅綫”的政策持續,中國房地産無論在動工量或銷售都大不如前,作爲長期倚賴母公司輸血的物業管理公司,自然也受到牽連。去年共有34家物業管理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最終僅有13家成功上市,衆安智慧生活的上市申請則在12月24日失效。

更麻煩的是,港交所今年1月1日開始提高主板上市企業盈利門檻60%,即最近一個財年盈利不低於3,500萬港元(2,860萬元),前兩個財年加起來不低於4,500萬港元。

正當市場認爲施老闆“第三胎”上市夢碎時,公司2021年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在農曆年二十八,大家正忙於大掃除之時,衆安智慧生活捲土重來,第二次衝刺到港交所上市。

根據申請文件,公司2021年賺了3,899萬元,連同之前兩年的盈利約5,706萬元,已經超越了港交所的盈利新規定。

與其他物業管理公司一樣,衆安智慧生活的業務包括物業管理、向房地産開發商提供增值服務等。截至去年底,公司一共管理74個項目,在管總建築面積約1,180萬平方米,位於中國6個城市和兩個省份,當中以二綫城市爲主。

拆開公司的業績,可以發現收入來源非常倚賴母公司。去年收入同比增加了28.2%至2.96億元,物業管理服務貢獻最多,達2.05億元,同比增長約12%,佔總收入69.4%,然而有七成多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都是來自母公司旗下物業。

至於向房地産開發商提供增值服務,去年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7.8%至5,919.3萬元,但當中有89%收入是來自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社區增值服務的增長速度也相當快,去年收入達3,131.1萬元,同比增加1.2倍,但相關增長也是來自母公司旗下物業,其中母公司車輛停車位銷售代理服務的收入,就同比大增加4.4倍至1,721.2萬元。

在中央“房住不炒”的大國策下,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競爭已經進入汰弱留强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1至11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僅增長6%,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只增加了4.8%,可想而知在中國房地産開發商在“缺水”的大環境下,物管公司要靠母公司輸血確保增長已走不下去,未來只能自行開源和節流。

施侃成這次分拆衆安智慧生活上市,籌資所得也是爲了策略性收購及投資其他物管公司,以開源來保持增長;另一方面,公司透過投資升級硬件和軟件來節流,未來還會購買更多智能機器人,在2024年部署在34個物業中使用,估計每個項目每年可節省60萬元勞工成本。

物管板塊估值兩極

兩三年前,物業管理被投資者視爲黃金賽道,由於資金流强勁,加上輕資産與增長能見度高,成爲資金追捧對象。

可是花無百日紅,目前在港股上市的物業管理及代理有63家公司,截至2月1日,最近半年股價上升的只有10只,一隻沒有升跌,其餘全軍盡墨,連恒生指數成份股碧桂園服務(6098.HK)也要大跌27%,其他二、三綫的物管公司如世茂服務(0873.HK)、佳兆業美好(2168.HK)、融創服務(1516.HK)和恒大物業(6666.HK)等,跌幅更達54%至66%。

再看最近半年上市的物業管理公司,除了朗詩綠色生活(1965.HK)首日掛牌升了41.5%之外,其餘不是破發就是只能力守招股價,例如京城佳業(2210.HK)比招股價跌了35.6%、中駿商管(0606)也下跌36.2%。

物業管理股份的估值已大幅下跌,目前更非常分化,有國企背景的公司如華潤萬象(1209.HK)、中海物業(2669.HK)及保利物業(6049.HK),市盈率(P/E ratio)大概在40至78倍;母公司未能達到中央“三條紅綫”的,不少市盈率僅低於10倍,看來施侃成這次分拆衆安智慧生活上市,會在定價上遇上一定困難。

如果以去年11月上市的京城佳業目前約10倍的市盈率比較,衆安智慧生活去年賺3,899萬元(4,777萬港元),上市市值約4.8億港元;但如果公司希望以更高的估值上市,由於市場有更多便宜的選擇,可能很難吸引投資者。

中國房地産市場經歷了兩年寒冬,最近終於看到了一點曙光,政策放鬆的消息陸續傳出,一些風險較低的民企短期出現强勁反彈,施侃成能否趁這次政策放鬆的時機,順利將衆安智慧生活上市,市場將拭目以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Care licensing deal

宣布20億美元對外授權合作 諾誠健華股價為何大跌?

交易對手Zenas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11月的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市場擔憂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 重點: 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 這並非是奧布替尼首次對外授權,曾在2023年被跨國藥企渤健「退貨」    莫莉 醫藥行業的BD交易歷來被資本市場視為重大利好,因其不僅能帶來即時現金收入,還能為後續研發管線注入支持。然而,近年來市場對這類交易的評估日趨理性。2025年10月8日,創新藥企業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9969.HK,688428.SH)在A股長假結束前宣佈了一項對外授權協議,潛在總交易金額超過20億美元,然而市場反應出人意料: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內,諾誠健華港股股價累計重挫約21.8%。 根據諾誠健華以及交易對手美國Zenas BioPharma Inc.(ZBIO.US)的公告,諾誠健華向Zenas轉讓BTK抑制劑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全球獨家權益,以及該藥物在非腫瘤適應症的大中華區和東南亞以外的商業化權益,除此之外,以及兩項臨床前管線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有望獲得的首付款以及開發、監管和商業里程碑付款潛在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這一數字看似可觀,但細究條款實則另有玄機。 根據協議,Zenas將向諾誠健華支付的首付款,真正在交易達成時支付的首付款現金僅有3,500萬美元,另外的6,500萬美元為近期里程碑付款,再加上Zenas的700萬普通股股票,以10月7日收盤價20.85美元計算,這部分股票價值約為1.46億美元。剩餘的超過17億美元則全部依賴於未來的研發、註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些款項能否到手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這筆交易的反應異常冷淡,首付款比例偏低是市場擔憂的首要因素,3,500萬美元的現金首付款在整體交易規模中僅佔1.75%,遠遠低於中國創新藥出海交易的平均水平。交易對手的實力則是市場的另一重擔憂,Zenas成立於2019年11月,是一家臨床階段的全球生物制藥公司,2024年9月才登陸納斯達克,2025年上半年,Zenas營收僅為1,000萬美元,淨虧損8,579.60萬元,Zenas能否兌現奧布替尼的海外研發承諾並承擔後續巨額付款存在一定風險。 奧布替尼曾遭「退貨」 這次BD交易中的核心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支柱產品。奧布替尼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針對復發或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適應症的BTK抑制劑,獨家產品優勢明顯。在血液腫瘤領域,奧布替尼共獲批三項適應症,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5年上半年,諾誠健華收入同比增長74.3%,達到7.3億元,主要歸功於核心產品奧布替尼的持續放量,其銷售額達到6.37億元,同比增長52.84%。 這並非是諾誠健華首次就奧布替尼進行對外授權。2021年,諾誠健華曾將奧布替尼的多發性硬化等適應症授權給跨國藥企渤健(BIIB.US),獲得後者一次性支付的不可退還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從Zenas獲得的現金首付款金額明顯較少。 然而,2023年2月15日,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Terminate for Convenience)雙方達成的上述合作和許可協議。渤健與諾誠健華均未披露終止合作的具體原因,但諾誠健華表示,會繼續「加速推進奧布替尼作為潛在同類最佳BTK抑制劑在多發性硬化症(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全球臨床開發。」 目前,諾誠健華已於2025年第三季度啓動針對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PPMS)的III期臨床試驗,並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度啓動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的III期臨床試驗。 諾誠健華管理層在10月9日的業務交流會上曾強調,公司將繼續積極推進更多產品通過多種形式走向國際化,並表示「BD是公司未來三年的重中之重」。此次與Zenas的合作,已經是諾誠健華在2025年內的第二次出海BD。今年1月,諾誠健華與康諾亞(02162.HK)將共同開發的CD20×CD3雙特異性抗體(ICP-B02)在部分領域的權益授權給美國Prolium公司,將獲得最高5.2億美元的總付款以及Prolium的少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諾誠健華在BD交易中選擇了「保留核心權益,出讓非核心權益」的策略,保留了奧布替尼在腫瘤領域的全球獨家權利,以及在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地區非腫瘤領域的權利。目前,諾誠健華的市銷率約為16倍,另一間因BD而股價震蕩的創新藥企業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的市銷率約為21倍。這筆交易可以成為諾誠健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還是又一次曲折之旅,唯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