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專注研究疫苗及治療性抗體藥物的企業計劃上市,但旗下產品離商業化仍有一段距離

重點:

  • 綠竹生物主要產品均在研發階段,目前並無任何獲准銷售的產品,過去兩年虧損達12.6億元
  • 該公司過去兩年進行三輪融資,共籌集6.88億元,但大部分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惹來市場質議

陳嘉儀

國家衛健委去年12月初大幅放寬新冠病毒感染管理,走過疫情高峰後,一眾疫苗股表現不振。雖然如此,疫苗企業上市意欲不減,曾於去年6月向港交所遞表,之後沒有任何進展的北京綠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剛於2月13日第二度申請來港上市,希望集資協助產品開發及商業化。

綠竹生物是一家人用疫苗及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來,曾開發出5種商業化疫苗,用於預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和腦膜炎球菌疾病。但在2008年,公司決定專注於研發業務,把5種細菌疫苗產品悉數轉讓予智飛生物(300122.SZ),並於2009年開始進行人用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研究,目前產品管線有三款臨床階段產品和四款臨床前階段的在研產品。

其核心產品為LZ901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用於預防50歲及以上成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帶狀皰疹,預期今年首季度完成二期臨床試驗,並預期在第二季啟動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可於2024年第二季向國家藥監局提交新藥上市申請;此外,該藥物亦剛於本月初在美國啟動一期臨床研究。

另外兩款臨床階段產品,則分別為用於B細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K193雙抗注射液,以及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斑塊狀銀屑病等的K3單抗注射液。至於四款臨床前階段的在研產品包括重組水痘疫苗、重組狂犬疫苗、用於髓系白血病的K333抗體注射液,以及用於復發性/難治性B細胞淋巴瘤的K1932抗體注射液。

兩年虧損12億

由於綠竹生物的所有產品均處於在研階段,該公司目前並無任何獲准商業銷售的產品,因此無任何產品銷售收益,每年僅有來自設施租賃、檢測試劑盒銷售、政府補助、銀行利息等方面構成的其他收入。根據初步招股文件,於2021年及2022年,這部分的收入僅約690萬元及1,392萬元;同期虧損分別為5.39億元及7.25億元,主要來自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及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平值虧損,其中單計最後一項,已分別佔4.41億元和5.52億元。

該公司表示,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平值虧損,主要是反映在A輪融資、B輪融資、B+輪融資及C輪融資中發行的優先股的公平值變動;而有關授予投資者的特別權利的責任已於2022年6月終止,因此預計此後不會產生金融負債的額外公平值虧損。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進行的B輪、B+輪及C輪融資中,綠竹生物一共籌集了6.88億元資金,但過去兩年的研發開支僅分別為4,298萬元及9,143萬元,而同期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分別高達5.32億元及5.13億元。公司坦承,這主要是由於利用上述三輪融資所得款項購買理財產品,更表明如果將來認為手頭有現金盈餘、而潛在投資回報具吸引力時,可能會繼續投資理財產品,此舉恐惹來「不務正業」的質疑。

未來開支巨大

該公司更預計今年的淨虧損將大幅增加,主要由於隨著推進管線的開發,令研發開支不斷提高,特別是核心產品LZ901於去年4月在中國啟動二期臨床試驗,令去年的研發開支已按年翻倍後,當三期臨床試驗展開,研發開支預計將繼續上升。

此外,綠竹生物預期可於2024年三季度向國家藥監局提交LZ901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為了支持LZ901於中國的銷售及市場營銷工作,公司正計劃在明年三季度或前後建立其商業化團隊,並尋求與合同銷售組織(CSO)合作,以提升市場滲透率,因此可以預計,未來用於產品商業化的營銷開支也會急劇上升。同時,該公司亦計劃於北京及珠海建設新的研發及生產設施,並開始探索與第三方討論在中國以外的市場對外授權的合作機會,但去年底坐擁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只有不足6,900萬元,可見其上市集資的需求不小。

雖然LZ901商業化可期,但全球已有四款帶狀皰疹疫苗上市,分別是默克集團(MRK.US)的Zostavax、葛蘭素史克(GSK.L)的Shingrix、SK化工(006120.KR)的SkyZoster及百克生物(688276.SH)的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目前獲批在國內銷售的有Shingrix和百克生物的疫苗,後者剛於1月31日獲批上市,但已搶先LZ901一步取得國產首款帶狀皰疹疫苗的頭籌。綠竹生物的LZ901預期最快明年才取得上市許可,加上國內多家藥廠也佈局了帶狀皰疹疫苗,在對手林立下,如何突圍是一大考驗。

綠竹生物既無盈利、也未有銷售收入,而且預計中短期內繼續「燒錢」,基本因素遠遠落後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百克生物。參考前者去年6月C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44.2億元,僅及後者255億元市值約六分一,就正好說明兩家公司的差距。如果綠竹生物希望提高估值上市,還看其核心產品的研發進展及銷售藍圖,能否說服市場投以信心一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魚活魚現殺 是九毛九的救贖或陷阱?

曾經的酸菜魚王者,如今正用「活魚現殺」賭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數據顯示,情況正在好轉 重點: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太二酸菜魚同店日均銷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門店完成升級改造,公司計劃於年底前突破 200家    李世達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鐘的那一天,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價一路上攻,首日收漲近56%,當時許多人相信,這家以酸菜魚料理風靡全國的餐飲企業,將成為新的巨頭。 但五年後的畫風卻不是這樣,九毛九最新市值僅剩約29億港元,較巔峰近550億港元蒸發九成以上;股價從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達95%,被投資人戲稱「真的只值九毛九」。 轉折出現在2024年,收入雖增長1.47%至60.74億元,但淨利潤暴跌87%至5,580萬元,店鋪層面經營利潤7.48億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與失速,其實都來自同一套邏輯。2015年公司將資源由西北菜轉向太二酸菜魚,以「單品極致+標準化複製」策略高歌猛進,靠效率與翻枱率打下全國市場。 這套打法在商場紅利時期確實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代名詞。然而當酸菜魚賽道全面擴張、消費分級與品類分流並行,單一爆品反而成為風險。 高價預製菜 特別是近年來的預製菜爭議,讓太二陷入信任危機,社交平台上「七分鐘上菜」的影片一度發酵,加上公司推出預製酸菜魚包,更放大了「工業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魚是預製菜的一大品類,盒馬工坊430g賣11.8元,山姆會員店1.5kg賣59.8元,而七分鐘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約70元,被消費者歸類到「高價預製菜」的不利位置。 對此,九毛九選擇採取「鮮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鮮活模式」,強調「活魚、鮮雞、鮮牛」三鮮供應鏈,現殺現炒,並開放後廚,讓顧客可視化整個過程。餐廳設計全面改造,菜單加入熱炒與新品,滿足多人用餐場景;品牌調性也從「規矩文化」轉為「真心服務」,希望用體驗重建信任。 不過,業績難以立刻止跌回升。從數據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錄得收入27.5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069.1萬元,同比下降16%。門店總數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進一步縮減到686家。 太二仍為主要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19.5億元,同比減少13.3%,翻枱率同比從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費則從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銷售額則按年跌19%至15.4億元。 到了第三季度,調整趨勢開始顯現。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銷售額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連續三季收窄;翻枱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費74元亦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鮮活」之道 管理層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門店實現同比正增長,顯示「太二5.0鮮活模式」逐步發揮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門店完成升級,年底目標超200家,兩年內覆蓋全部餐廳。 強調「鮮活」意味著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魚損耗、冷鏈配送與新增人員使單店毛利率下降約1至2個百分點,但隨著集中採購與規模效益顯現,管理層預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飲市場快速變化,但不少餐飲品牌在上半年仍實現了逆勢增長。如小菜園(0999.HK)和綠茶集團(6831.HK),均實現收入和營利的雙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綠茶以中央廚房模式運營,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牆」使用預製菜,因而撤下「本店無預製菜,現點現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種菜系,經常推陳出新,加上採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場,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同比23.1%的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2.51億元,增幅高達40.4%。顯示同一套標準不能應用在所有個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約69倍,遠高於小菜園的17.9 倍與綠茶的11.9 倍。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數過低,股價大幅下滑的同時盈利也在快速萎縮,投資吸引力仍有限。 餐飲的本質是好吃、實惠、放心,能否把這三件事重新做到極致,決定未來的成長,使用「預製菜」與否其實並非成敗關鍵。講究「鮮活」而放棄效率,是讓九毛九重回增長曲線,還是陷入另一個增長陷阱,值得後續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聚水潭首掛半日升24%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掛牌,高開24.2%報38港元,至中午休市報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發售6,816.7萬股,發售價每股30.6港元,集資淨額19.4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獲1,952倍超購,國際發售獲21.9倍超購。 成立於2014年的聚水潭,總部位於上海,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此次集資所得,將用於強化研發能力,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戰略投資,以及一般營運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