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HK
Country Garden is peeling off its overseas projects

曾經雄心壯志要在海外大展拳腳的碧桂園,因經濟問題及外地國家政策左搖右攞影響,集團陸續退出海外項目

重點:

  • 碧桂園洽商出售澳州餘下項目權益,將全線退出當地市場
  • 馬來西亞森林城市項目進展停滯難前

     

劉智恒

早在十年前,當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2007.HK)在內地南征北討,逐漸晉身內地開發龍頭之列時,前主席楊國強不甘心只在一地為王,他的眼光開始望向世界,亞太市場是第一步。想到就做,楊國強迅即在海外開疆拓土,先後投資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澳大利亞,截至2017年,集團在亞太區已拿下17個項目。

十年過去,海外拓展雄圖偉略非但未為集團帶來盈利,反倒碰得灰頭土臉,更被海外項目拖後腿,為原已資金緊絀的碧桂園,添加不少煩惱。

近日有消息,碧桂園正以2.4億澳元(11.3億元),向中資開發商Avantaus洽售澳洲悉尼Wilton Greens項目餘下權益,及後碧桂園亦承認有機於上半年完成出售。其實去年10月,碧桂園已將澳洲墨爾本的住宅項目Windermere的剩餘地塊,以2.5億澳元售予新加坡的星獅地產。是次若成功將悉尼地皮脫手,意味集團全面退出澳洲市場。

另外,由於負債沉重,碧桂園將位於泰國的土地及房產,用作兩筆約7.74億泰銖(1.55億元)債券的抵押品,以取代集團作為擔保人。

森林城市變「鬼城」

澳洲及泰國的事情只是小菜一碟,真正令集團深陷泥濘的,肯定是馬來西亞的超級項目森林城市,至今仍不知怎樣去埋尾,令碧桂園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

這個曾經是碧桂園進軍海外的代表作,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伊斯干達的經濟特區,距新加坡只是一海峽之遙,總規劃佔地30平方公里,將發展住宅、商業、酒店及渡假等項目,發展時間25-30年,可容數十萬人口,目標是建成一座智慧綠色城市,總投資額達到1,000億美元。

2016年,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更揚言,新經濟區未來20年將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豈料2018馬哈蒂爾上場,竟表示禁止外國人購買森林城市房產,後雖改口,但亦強調會對簽證有所限制。事件令海外投資者嘩然,紛紛對森林城市卻步。

雪上加霜是疫情爆發,銷售及建設不是停頓就是放緩,銷情一落千丈,項目資金鏈繃緊。加上碧桂園在內地又陷入財困,無力支持馬來西亞的發展。另一方面,房子的買家收樓時發覺森林城市仍然冷冷清清,人煙罕至,與當初售樓時發展商所說的美好景像落差太大,於是不斷投訴抗議,負面消息令項目更加無人問津,市場戲稱森林城市是一座「鬼城」。

雖然現任首相安華去年表示將森林城市設為金融特區,令項目重燃希望,但市場仍認為馬來西亞政策陰晴不定,在當地置業還是少沾手為妙,因此森林城市的困局暫仍未能逆轉。

說回碧桂園,截至2023年6月底止,集團現金1,011億元,另外受限制現金約294.5億元。債務方面,有息負債包括銀行借款、優先票據,可換股債券及公司債券,合共高達2,579億元。事實上,到今天情況更糟糕,境外債務接連違約,去年下半年的銷售又大幅下滑,資金回籠緩慢。在此情況下,實在沒有資金去推動森林城市的發展。

碧桂園海外拓展敗走麥城,主要是擴展過急,以及錯判形勢,看不透部分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局勢變化,另外是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當然最致命是內地房地產下滑,政府嚴控開發商借貸,令房企面對資金鏈問題,在內地已自顧不瑕,又那有能力支持海外業務。

野蠻生長

市場不少批評聲音,認為包括碧桂園等房企,最大問題是過去多年盲目擴張,沒做好風險管理,以高槓桿去發展,因此負債纍纍,才會有今天結果。

對於這類「馬後炮」的指摘或分析,根本是人云亦云,流於表面。你看看,今天不是十家八家開發商負債沉重,而幾乎是每一家民營房企都無一倖免,差別只在於你是欠債數百億或是數千億,甚至是上萬億。

既然家家民營房企都以相同模式營運,你就明白是中國房企經營常態,在那個時代,若不是以這個高槓桿模式去發展,根本沒可能競爭,要麼就大落後,甚至是被淘汰。

坦白說,中國房地產邁入自由市場的時間只不過二十多年,初期基本上許多規範未成形,規則及模式是一步一步摸索,可以說房地產行業是處於一個野蠻生長的環境。

試想一條賽道未有限速,市場上百駕競走,先是100公里,再而200及300公里,問題也沒發生,既沒管制,又怕不提速會落後於對手,於是加到500公里。這時裁判開始發覺問題出現,若再不降速,不但參賽者有危險,賽道也不堪負荷,後果堪輿,於是突然狠下規定要減速煞車,一輛高速中行駛的汽車,急踩油煞停,情況肯定十分狼狽及混亂。

面對現實,內地房地產經過多年超高速發展,問題陸續浮現,要進行復修,去調整改變過去的缺點,令未來的發展可以更健康。無可否認,過程將是痛苦,當中必然有企業捱不住倒下去,重新整合是少不免,而且需要相當時間去過渡。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he drug maker boosted sales of its core anti-cancer produc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and reined in its research budget under a reform-minded CEO, but revenue momentum lags the pace of leading rivals.

君實生物虧損收窄 核心產品銷量回暖

新任CEO上任後開啟「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令這家生物製藥公司上半年研發開支大減逾四成,協助淨虧損按年明顯收窄 重點: 君實生物成立12年累計虧損額超過90億元,股價自2021年的最高點已縮水近九成 特瑞普利單抗仍為公司核心支柱產品,在中國內地獲批多項獨家或領先的適應症   莫莉 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的中期業績報告,在港股的披露期尾聲搭上尾班車。這間曾跟恒瑞醫藥(600276.SH)、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及信達生物(1801.HK)並稱「PD-1四小龍」的企業,如今的營收規模已經明顯「掉隊」。 君實生物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期內營業收入7.86 億元,按年增加17.4%,當中主要來自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國內市場實現銷售收入6.71 億元,按年增長約 50%。作為2018年獲批上市的第一款國產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在競爭激烈的PD-1市場中艱難廝殺,商業回報還有待進一步爆發。 今年初,君實生物曾經歷一輪高層調整,由公司原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鄒建軍出任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鄒建軍上任後,開啟「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將資源聚焦於更有潛力的研發管線,這些管線還沒到大舉推進臨床的階段,因此研發費用有所降低。2022年,君實生物的研發支出曾高達23.8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的費用已按年縮減42.4%至5.46億元。 營收提升加上研發支出縮減,君實生物上半年淨虧損縮窄35.3%至6.45 億元。事實上,公司自2012年底成立至今近12年,累計虧損額已經超過90億元,漫長的虧損期讓投資者信心難以持續,股價自2021年2月的最高點97港元已縮水近九成,最近在10港元左右徘徊。 公司交出的這份半年報雖有大幅減虧的優勢,但是僅有特瑞普利單抗一個單品支撐業績。相比之下,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上半年的營收分別高達136億元、120億元及39.5億元,業績增速均超過20%,君實生物的業績顯然不夠亮眼。財報公佈後的首個交易日,其股價也下跌8.7%。 君實生物擁有三款商業化產品,除了特瑞普利單抗外,還有新冠口服藥民得維和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及銀屑病的阿達木單抗君邁康。公司並未披露後兩款產品的具體銷售額,但是從准入醫院的數量來看,民得維和君邁康分別進入超過2,300 家醫院和243 家醫院,而特瑞普利單抗在全國超過五千家醫療機構銷售,顯然民得維和君邁康銷售網路不及前者。 短期內,特瑞普利單抗仍然是君實生物的支柱產品,在中國內地有10項適應症獲批,其中多項為獨家或領先的適應症。上半年,特瑞普利單抗新增三項適應症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目前共有6項適應症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是國家醫保目錄中唯一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抗PD-1單抗藥物。 今年6月,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聯合注射用紫杉醇用於一線治療三陰性乳腺癌獲批,這是中國首個且唯一獲批三陰性乳腺癌一線治療的PD-1單抗。中國乳腺癌年新發病例數達35.7萬,其中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佔所有乳腺癌的10%至15%,具有侵襲性強、復發率高和預後較差的特點,是乳腺癌各種類型中最難治療的類型。這項適應症的獲批,有望為特瑞普利單抗擴大市場。 下一個亮點何在? 去年10月,特瑞普利單抗成為美國首款且唯一獲批用於鼻咽癌治療的藥物,也是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藥。今年1月,君實生物在美國的合作夥伴Coherus(CHRS.US)宣佈特瑞普利單抗已可以在美國獲取及使用。 雖然這是中國創新藥出海的一大里程碑,但美國每年鼻咽癌新發病例僅約2,000例,銷售增量有限。今年7月2日,Coherus還將特瑞普利單抗在加拿大的權益轉讓給加拿大藥物開發商Apotex,Coherus獲得625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約3,765萬美元的里程碑款項。 相比於2021年Coherus從君實生物與引進特瑞普利單抗和兩個可選項目選擇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可時付出的首付款1.5億美元來說,此次出售加拿大權益可謂是平價變賣。這或許顯示出,Coherus對於特瑞普利單抗後續商業價值的信心不足。 在君實生物的儲備管線中,值得關注的重點是Tifcemalimab,作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抗BTLA抗體,在近兩年的國際學術會議上展現出極大的腫瘤治療潛力,現已經進入臨床三期。 君實生物當前的市銷率約6倍,低於同樣主推PD-1創新藥的同行信達生物的8倍。君實生物要讓投資者重燃信心,看來需要進一步提升國內和海外的銷售業績,加快推出下一代王牌產品。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D.com expands into consumer finance with acquisition

京東擬收購捷信 完成金融服務的一塊重要拼圖

據報道,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即將收購捷信,但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擁有這樣一家消費金融公司或會帶來一些麻煩 重點: 據報道,京東即將收購陷入困境的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 這筆交易可能有助京東完善其金融服務產品,但也會帶來各種風險,包括增加貸款和控制違約的困難 梁武仁 隨著核心的電子商務業務陷入停滯,京東集團(JD.US; 9618.HK)正在其規模較小的金融服務板塊尋找新的挑戰。 據財經媒體財新上周五援引未具名的報道,這家互聯網巨頭即將收購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捷信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陷入困境已有一段時間。報道稱,這筆交易已經得到捷信總部所在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但仍需獲得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批准。 乍一看,這筆交易對京東來說合情合理。京東的金融服務板塊馬上會增加一個消費貸款部門,它可利用這個部門,讓龐大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更加完整。京東的金融服務板塊目前提供支付服務、小額貸款和保理,也銷售基金,因此消費金融對這些產品會是一個很好的補充。特別是,不難想象公司會用此類消費貸款,來為其核心的電子商務客戶提供購物資金。 但如果該部門難以管理貸款違約,進軍消費金融也可能給京東帶來新的麻煩。即便是繁榮時期,管理貸款違約都困難重重,而在中國當前經濟低迷的環境下,這方面變得更難。這種困成為中國私有消費貸款機構的挑戰,它們不得不在保持增長與控制不良貸款之間維持平衡。  二季度京東的收入僅增長了1.2%,很多面對消費者的公司所面臨的困難可見一斑。這可能反映中國消費者財務狀況不穩定,促使很多人控制支出。京東沒有在季度財務業績中公佈京東金融的業績,估計該部門對公司整體業務的貢獻相對較小。 京東面臨的兩大問題是,它能以多低的價格收購捷信(目前還沒有太多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受捷信貸款損失影響的情況下,從新增的金融業務中獲得最大收益。 捷信曾是中國領先的消費金融公司,但目前不清楚該公司最近的表現如何,因為自發佈2020年財報以來,該公司未再公布任何業績相關數據。公司最後一次公佈的業績也不理想,淨利潤暴跌88%。 捷信於2010年底開始經營,那時正值經濟繁榮時期,捷信希望利用自己的創業背景,在中國打造一家大型消費金融公司。當時,中國特別缺乏這樣的公司,金融服務業由國有銀行主導,而它們幾乎沒有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貸款的經驗。 謹慎的消費者 但該公司及其同行最近正學習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因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房地產市場嚴重低迷,加之疫情期間,國家採取的限制措施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 結果導致失業率上升,個人收入停滯,使消費者對購買新產品和承擔新債務變得更加謹慎。同時,新增和現有借款人,也更易因財務狀況惡化而違約。在這情況下,貸方被迫增加貸款減值準備,從而侵蝕了它們的利潤。最後,中國為了刺激經濟而維持低利率,限制了貸方可以獲得的利息收入。 所有這些因素,似乎都讓捷信的根基搖搖欲墜。據財新報道,除2020年利潤大幅下滑外,公司還以大幅折扣出售了兩批總值6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 捷信還被捲入地緣政治的複雜局面。捷信的母公司PPF集團總部位於捷克共和國,而捷克的網絡安全監督機構,曾因潛在的國家安全威脅對華為進行審查。PPF控制著捷克的四家主要電信運營商,這些運營商一直在努力避免使用華為開發的5G網絡。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PFF有充足的理由出售捷信,放棄在中國的業務。考慮到該公司近年還出售了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業務,它可能擬整體撤出亞洲市場。 另一方面,京東則可能從擁有消費金融業務中受益。這類資產可以幫助吸引新客戶,並留住現有客戶;通過幫助他們獲得購物資金,從而提高在面對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等對手時的競爭力。阿里旗下的螞蟻集團現已成為中國金融行業的一個強大參與者,如果京東完成對捷信的收購,它還可以利用自身龐大的客戶數據庫來幫助管理信用風險,解決公司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 京東還擁有充足的現金,截至6月底,它持有的現金超過280億美元,因此它能夠輕鬆負擔得起捷信這樣陷入困境的企業。 不過,投資者似乎更關注交易帶來的潛在風險,而不是收益,至少從《財新》的報道出來後,京東在紐約和香港的股價不升反跌。該公司股票在兩個市場的市盈率(P/E)都相當不錯,約為9倍,不過這仍遠低於阿里巴巴超過20倍的市盈率。 如果交易完成,收購捷信不會立即給京東帶來巨大的提振,因京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清理捷信的業務,並將其整合到自己的運營中。但如果京東能夠在當前的困難環境下,克服經營一家消費金融公司的種種挑戰,此次收購最終可能有助於它縮小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opsports is the Chinese distributor for Nike and Adidas, with 85% of its sales coming from the two global brands.

快訊:消費疫弱打擊收入 滔搏預計盈利下挫

最新:國際體育品牌代理商滔搏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110.HK)周二發表盈利警告,預計截至今年8月底的上半財年淨利潤,將較去年同期的13.37億元減少35%。 利好:今年上半年,由於線上零售折扣率相對線下零售折扣率更深,令線上銷售佔比按年提升。 值得關注:該公司利潤減少的主因,是宏觀消費疲軟,拖累公司收入下降;以下需求放緩對線下客流帶來顯著衝擊,導致負經營槓桿,令銷售、分銷及一般及行政費用率增加。 深度:滔搏是兩大國際運動品牌Nike(NKE.US)和Adidas(ADS.DE)的中國代理商,它不僅是中國運動裝市場的主要企業,也是外國品牌在中國的領頭羊,因為它85%的銷售額來自Nike及Adidas的產品。不過,受累於2022年的「新疆棉風波」,不少中國消費者抵制外國貨並轉投本土品牌,加上中國經濟反覆,令國民消費意欲減少,自去年起,這兩大品牌在中國的銷售表現已大不如前。 市場反應:滔搏股價周三下挫,中午收市跌16.2%至2.23港元,創52周新低。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報:中國放寬外資醫院規定

《財新》周二報道稱,中國公布一項試點方案,鼓勵更多外資企業投資國內醫院,允許外資在北京、上海等八個城市全資持有醫療機構。此前,外資只能以合資形式開設醫院,中方合作夥伴至少持有30%的股份。 據《財新》報道,新政策由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週六聯合宣佈。中國大多數醫療機構是國有,但私營的醫療機構也越來越多。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對私立醫院的監管態度各不相同,使私營企業難以在該領域開展業務。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