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wei faces long road to profit with ride-hailing losses

盛威計劃來港上市,收入佔比最大是網約車業務,但行業競爭激烈

重點:

  • 盛威業績見紅,短期難扭虧
  • 上市前股東包括阿里巴巴、恒生電子及協鑫科技合營等

 

白芯蕊

流動通訊變得方便,手機應用程式更改寫人類生活習慣,包括出行模式。過往的士在交通運輸中扮演重要角色,但Uber(UBER.US)推動網約車在全球盛行,令的士重要性大降,隨著Uber股價表現標青,有東南亞滴滴之稱的Grab(GRAB.US),第3季業績也轉賺,內地網約車服務平台商盛威時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香港上市,近日上載上市申請文件

據文件顯示,盛威前身為北京盛威南凌信息科技,於2012年9月由姜生喜成立,姜生喜曾任職A股上市公司用友網絡科 (600588.SH)副總裁。2013年盛威推出中國公路客票網的網站,即現時「出行365」平台的前身,2016年與主要網上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t,簡稱OTA)同程及飛豬展開合作,2018年推出網約車服務,2022年公司改名為盛威時代科技。

上市前盛威最大股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透過全資擁有的阿里旅行持有盛威27%股權,姜生喜則有20.7%股權,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合營的江蘇疌泉景世豐持股2.1%,A股上市公司恒生電子(600570.SH),也持有盛威0.86%股權。

網約車佔收入逾八成

目前盛威主要提供三大業務,包括網約車服務、數字化及業務解決方案及客運服務,當中網約車服務業務收入佔比最大,分別佔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總收入86.2%、85.3%和88.5%,達到7.03億、10.3億和6.43億元。

所謂網約車,即是利用網上平台,將用戶需求與駕駛員和車輛進行實時匹配或預訂,提供將乘客運送至彼等選擇的地點。至於收入模式方面,首先是乘客通過高德等平台軟件,或利用盛威自營365約車平台叫車,行程結束後,盛威會收到客戶付款,扣減聚合平台費用及駕駛員獲得的收入後,餘下資金归予盛威。

受疫情影響,內地整個網約車行業一度出現萎縮,2022年平台上付費交易金額(GTV)一度按年跌12.8%至1,942億元,但翌年疫情管控措施全面解除,配合政府政策出台,以及旅遊市場快速發展,2023年網約車GTV反彈15.9%至2,550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計,整個市場將以19.5%的複合增長率上升,到2028年行業規模有望提高至6,474億元。

毛利率薄弱

回顧過往盛威收入增長表現不俗,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總收入分別有8.16億、12.06億和7.26億元,按年升47.4%、47.9%和25.7%,但要留意毛利率卻薄弱,同期只得6.6%、7.1%和3.5%。

尤其是2024上半年盛威每單網約車平均交易額僅22元,對比2023年的23.1元下滑4.8%。更大問題是集團網約車服務業務毛利由正轉負,從2023上半年的522萬,轉至2024上半年的負毛利311萬元,也令同期毛利率變成-0.5%。盛威解釋因增加司機及乘客激勵獎賞,以提高集團競爭力,其實背後意味行業內捲情況嚴重。

盛威毛利較強是客運服務,儘管客運服務2024上半年收入只得3,574萬元,佔總收入的4.9%,但毛利率卻高達57%,令毛利近2,040萬元,足以抵銷網約車服務負毛利的情況,但扣取其他銷售及營銷開支、研發開支後,盛威業績見紅,2024上半年共錄得虧損2.85億元,按年擴大21%。因此未來盛威要虧轉盈,似乎不能再依賴網約車業務,反而要將客運服務收入變得更大。

其實盛威客運服務做得頗出色,從上市申請文件中稱,2023年盛威已成為中國(以售票量計算)最大城際道路客運信息服務提供商,旗艦產品是「出行365」,該產品能讓乘客通過個人電腦、手機移動程式、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及線下自助售票機,查詢大巴車時間表、訂票、管理訂單及聯繫客戶服務員,用家亦可利用「出行365」平台購買機票及火車票。

客運聯網售票發展大

隨著電腦化令效率提升,去年中國在航空和鐵路出行已有近90%來自聯網售票,反觀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率目前卻大幅落後,聯網售票率卻只得10.8%,因此改革空間相當大,加上毛利率高,故盛威客運服務業務未來賺錢能力應遠較網約車業務高。

整體來講,盛威短期錄得盈利機會不大,集團首要工作是要將網約車業務止血,特別是研究如何提升毛利率,其次要令客運服務收入擴大,兼要維持較高毛利率水平,否則上市後仍維持現有業務格局,要扭虧為盈恐怕遙遙無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額增長10%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線下零售額按年增長約10%,童裝品牌亦錄得約10%升幅,而電商平台整體銷售額則同比上升約20%。 公司稱,通過產品科技創新、專業賽事贊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動,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公司戰略性攜手斯坦德機器人( 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發展方面,361度與美團閃購及團購平台合作,構建「線上引流+線下核銷」閉環,平均配送時間可達30分鐘。品牌同時加速開設體驗型門店,包括女子運動概念店及芬蘭戶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國設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5.76港元,跌2.54%。過去半年仍升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聚水潭招股集資近21億元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一在港公開招股,發售6,816.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30.6元,一手100股,入場費3,090.85元,集資20.9億元。公司於本周四截止認購,下周二掛牌。 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是次集資所得,55%用於強化研發能力,以豐富未來5年的產品矩陣;25%用於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約10%用於戰略投資,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ngfeng radically transforms Voyah via listing, charging into EV market

東風蛻變嵐圖 藉上市力衝電動車市

老牌車企龍頭東風汽車通過私有化,將旗下新能源品牌嵐圖分拆上市,以增強在新能源車市的競爭力 重點: 嵐圖今年首七個月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年初至8月累計銷售8萬輛車   劉智恒 孫中山先生有次路過錢塘江,目睹滾滾的江水感到震動不已,仿如人類歷史的進程,遂大筆一揮,寫下千古之句:「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商業社會又何嘗不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逐漸替代傳統汽車,新能源乘用車在中國的滲透率從2020年的5.8%,急升猛進至2024年的44.4%,預計到2029年將進一步升至82.0%。 傳統車企若不求變,只能面臨被淘汰命運,老牌龍頭車企東風汽車(0498.HK, 600006.SH)深明此道,不能再靠吃老本,需變身求存。近期東風母企東風公司透過吸收合併,一方面將東風汽車私有化,同時將旗下電動車品牌嵐圖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透過股份分派形式分拆上市。 講到嵐圖,要數到2018年,當年東風公司意識到汽車業的轉變,著手啟動東風56號項目,主力研究新能源汽車。到2021年嵐圖正式成立,名字取「藍圖」諧音,象徵美好的規劃和前景。 借東風 嵐圖借助東風的56年造車技術及資源優勢,通過科技創新,短短幾年已推出四款系列,包括中大型SUV的嵐圖FREE、MPV的嵐圖夢想家、中大型轎車嵐圖追光,及中型SUV的嵐圖知音。 過去三年,嵐圖分別售出19,409輛、50,285輛及80,116輛新能源汽車。今年截至8月底,累計售出80,185輛。 據灼識諮詢, 2022年至2024年期間,嵐圖的銷量複合年增長率103.2%,是第三快增速的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 銷售日增下,嵐圖在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別為60.52億、127.49億元及193.6億元;今年首7個月的收入更達157.82億元,同比增長90%。期內毛利率亦由2022年的8.3%,提升至今年首七個月的21.3%。 伴隨收入大增及毛利率提升,公司終扭虧為盈,今年首七個月錄得4.79億元盈利。乘著期內業績改善,加上近期香港新股熱,東風把握時機讓嵐圖登上資本市場的舞台。 下好棋 東風這一著不失為一步好棋,新能源車勢將主宰未來汽車市場,若嵐圖仍在東風這類舊經濟企業底下,估值肯定會受拖累,甚至被長期低估。若能獨立分拆上市,投資者對嵐圖的看法不一樣,有利於提升其在資本市場的價值。 東風汽車私有化,將舊的業務剝離,公司可將資源集中於分拆後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上;而嵐圖亦擁有一個獨立的融資平台,可助力未來研發及業務發展。 再者,嵐圖以自家品牌獨立上市,打著新能源汽車旗號,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及增強知名度,更對海外拓展及國際化有一定幫助。 競爭烈 不過,嵐圖目前的前景仍不太明朗。單就公司的汽車銷售量,與多家新能源車企仍有段距離。今年首八個月,蔚來(9866.HK, NIO.HK)累計交付16.6萬輛、理想(2015.HK, LI.US)交付26.3萬輛、小鵬(9868.HK, XPEV.US)交付27.2萬輛、零跑(9863.HK)亦近32.9萬輛,更別說領頭羊比亞迪(1211.HK, 002594.SZ)的286萬輛。相比下嵐圖只售出8萬輛,實難項一眾對手之背。 要知道,嵐圖在東風汽車的關係下,有相當銷量是來自大企業客戶,單以一般零售客戶來說,暫時仍遠遠落後於一眾新能源車企。 缺個性 雖然嵐圖一直標榜其產品外型,現實卻是毀譽參半,市場時有批評聲音,指嵐圖缺乏辯識性,始终没有爆款车型。公司引以為傲的夢想家,就被指車型有點笨拙;至於轎車系列的外觀,被指毫不出眾,若與小米(1810.HK)的電動車比較,更是大為遜色。…

簡訊: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預計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淨利潤將達5.05億(6,500萬美元)至5.5億元,按年增長157%至179%。 單計第三季,盈利預計介乎2億至2.45億,增長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層堅持穩健、組織優化及精益管理,不斷提升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同時,靈活調整原材料庫存策略等措施,積極應對稀土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交付能力獲得國內外客戶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訂單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事業部,首三季度具身機器人電機轉子及磁材產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飛行器領域公司亦有小批量產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XX港元,升X%。今年以來股價已升2.4倍。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