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NE.US
6160.HK
BeiGene was slapped with a patent lawsuit by U.S. rival AbbVie in June, and suffered another blow to its global ambitions in July when Novartis pulled out of a drug collaboration.

 由於兩大核心產品海內外銷量超預期,這家生物製藥公司第二季產品收入按年大增81.8%

重點:

  • 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腫瘤藥百悅澤第二季全球銷售額3.08億美元,增幅達139%
  • 繼6月被艾伯維指控專利侵權,諾華也於7月中退出一項合作計劃,令該公司的產品出海大計接連受阻

 

陳嘉儀

專注於開發創新抗腫瘤藥的百濟神州有限公司(6160.HK; 688235.SH; BGNE.US)最近公布了相當亮眼的第二季業績,見證了其自主研發產品開始踏入收成期。

百濟神州上周三公布,第二季總收入達5.95億美元(42.5億元),按年大增74%,主要得益於自主研發產品銷售增長;同時,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5.66億美元,大幅縮減32.7%至3.81億美元,主要因為期內產品收入的81.8%增幅,拋離經營費用的17%增長,令經營表現改善。

百濟神州已上市的三款自研產品中,全國首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淋巴瘤的百悅澤,以及在國內PD-1領域佔先的百澤安,是兩大銷售主力。季內,作為強效BTK抑制劑的百悅澤全球銷售額達3.08億美元,按年飆升139%;其中美國銷售額約2.24億美元,大幅增長152.9%。百澤安於內地銷售額則為1.5億美元,增幅為42.5%。

以上半年計,集團總收入約10.43億美元,按年增長60.9%;淨虧損約7.3億美元,縮減2.71億美元或27.1%。其中百悅澤全球銷售額5.19億美元,增長123%,主要受惠於美國銷售額大增132%至3.62億美元。百澤安內地銷售額則達2.64億美元,按年增長37%。

雖然百濟神州季績理想,但投資者的反應相當飄忽,在公布業績後一天,其股價下挫3.3%,但翌日卻回升6.2%。有券商則調升其目標價,瑞信認為該公司第二季收入升幅優於預期,主要是因為百悅澤銷量理想,協助虧損收窄,加上銷量組合持續變化以及經營槓桿增加,把目標價從180港元輕微調升至180.6港元,評級維持「跑贏大市」。

東吳證券則指出,百悅澤在全球多中心「頭對頭試驗」中,打敗了美國藥廠艾伯維(ABBV.US)與強生公司(JNJ.US)合作研發和商業化的領先產品伊布替尼,上半年獲批躋身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一線用藥,將為百悅澤的海外銷售帶來持續高速增長。此外,由於另一主力產品百澤安在中國境內已獲批11項適應症,其中醫保納入9項適應症,考慮到第二季產品收入增長超過了經營費用增長,看到了盈利信號,決定維持「買入」評級。

不過必須留意的,是該公司實質仍處於虧損狀態,在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更已累計虧損57.43億美元,主要反映其重研發和自主「出海」模式的產品銷售成本、研發費用、銷售及管理開支仍然高昂。此外,也包括因美元走強,按美元計價子公司所持外幣貨幣價值重估,所錄得的匯兌損失。

諾華退出合作

至於百濟神州的另一個隱憂,是接二連三的商業糾紛,可能會成為其進軍全球的障礙。

雖然該公司與百時美施貴寶(BMY.US)因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被召回、因此自2020年展開的訴訟,已於8月1日達成了仲裁和解,對方同意在無現金補償下,向百濟神州出讓所持約2,327萬股公司普通股,換取終止雙方簽署的許可和供應協議。但今年6月,該公司卻遇上更大挑戰,遭美國藥企艾伯維透過旗下Pharmacyclics LLC對百濟神州和其美國分公司BeiGene USA提出申訴,聲稱百悅澤涉嫌侵犯其專利。

百悅澤是百濟神州首個成功商業化的自研產品,2019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成為第一款中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並在美國獲批上市的抗癌新藥,目前已在美國、中國、歐盟、英國等超過65 個國家及市場獲批,證明獲得歐美主流市場認可,而且增長勢頭迅猛。

由於其在全球多中心頭對頭試驗中,在有效性、安全性層面均優於艾伯維的伊布替尼,而伊布替尼曾經是血液瘤領域的領跑者。因此,艾伯維眼見百悅澤美國銷量以倍速增長,藉專利訴訟試圖加以遏抑,在製藥商是很常見的現象。

雖然百濟神州已回應會奮力辯護,並強調百悅澤是基於公司的原始開發,但類似訴訟往往拖延數年,期間可能會為其銷售帶來不穩定因素。

除此以外,跨國藥企諾華製藥(NOVN.SWX)於7月上旬決定退出公司在研的TIGIT抑制劑歐司珀利單抗項目,對百濟神州也是一個打擊。TIGIT一度被看好可成為新一代免疫治療靶點,根據雙方最初的協議,百濟神州通過對外授權,能獲得諾華分階段付款逾28億美元,而這次終止協議,雖然不會影響前期已收到的3億美元現金首付款,但餘款難有著落,恐怕會影響未來收入。同時,諾華的退出也可能被市場理解為投下不信任票,或意味該項目前景並不樂觀。

估值方面,百濟神州暫未錄得盈利,可與同類創新藥公司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的市銷率作比較。百濟神州最新市銷率為12.3倍,稍低於君實生物的13.6倍,但由於君實的港股今年已累挫逾五成,反觀百濟神州的港股跌幅僅12.7%,意味市場對後者的看法可能稍為樂觀,說不定在今年稍後時間,百濟神州能享受較明顯的估值修補。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dream of five post-80s founders: CRP bets on welding robots for Hong Kong listing

五個八十後的夢想 卡諾普藉焊接機器人闖港交所

乘著資本市場對機器人青睞有加之際,相關公司蜂湧到港上市,主打工業機器人的卡諾普,成為最新一家搶上港交所的機器人公司 重點: 公司去年在製造焊接機器人的收入位列全國第一 盈利仍不穩定,去年虧損1,294萬元   劉智恒 內地紅得發紫的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近日表示,如果說過去十年是機器人的「萌芽與探索」期,那下一個十年將是「生長與綻放」,機械人將從「能運動」走向「能做事」,從「行業工具」升級至「生活夥伴」。 機器人仿彿已成為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資本市場上,相關企業炙手可熱,一家接一家搶著到香港上市,令機器人逐漸成為港股一個重要板塊。眼見機不可失,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後人,近日已遞交上市申請。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更賺844萬元。相比眾多香港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表現可算不俗;畢竟在港上市的同類公司,能有盈利的簡直屈指可數。 卡諾普的業務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具身智能機器人。當中又以工業類的焊接機器人為主,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的收入計,在焊接機器人上排名第一,另外在金屬及機械加工行業機器人應用方面,在中國亦屬領先企業。 夢想成真 卡諾普的成立,是五個八十後年輕人夢想成真的故事。2012年,當時工業機器人主要靠海外入口,鄧世海與四名朋友深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本土製作的機器人將成未來主流,於是拼湊起50萬元資本,頭也不回就向夢想直奔。 由於資金緊絀,他們選擇在成都龍潭大學生創業園的一個小間開展起業務,並以零部件為起步點,專注於業機器人控制器。經多次嘗試、失敗、摸索,卡諾普的控制器漸漸得到市場認可。但長久做零部件始終不是辦法,要突破,就要轉型做整機(即製作整台機器人)。 當時幾位創始人也曾為此爭論不休,畢竟要轉型,除了放棄現時的舒適區外,更要斥重資冒險,一旦失敗,似乎就無路可退。可幸這一役押對了注,公司在焊接機器人方面做出成果,亦先後獲四輪融資,讓卡諾普茁壯成長。 業績起伏不定 卡諾普在一眾規模龐大的對手中取得盈利,在資本市場亦屬一賣點。然而,細心分析,其業績極為波動。2022年取得盈利2,826.5萬元,但2023年就跌到168.8萬元,去年更加錄得虧損1,294.4萬元,今年上半年則能扭虧為盈。可見公司在業務上仍未能企穩陣腳,能否持續穩定有盈利,尚屬言之過早。 至於公司的現金流,表現亦不穩定。2022年經營活動所得的現金流達2,670萬元,但2023年及2024年分別流出3,088萬元及1,775.6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才有現金流入888萬元。 另外,佔公司超過五成收入來源的焊接機器人業務,市場增長並不十分吸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中國焊接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70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8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只為4.4%。預計市場從2025年的93億元,增長到2029年的15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亦只為13.4%,別忘記這個還屬估計數字。 未具絕對優勢 事實上,卡諾普即使位列全國焊接機器人製造商第一位,但其營業額亦只是1.37億元,緊隨其的第二及第三名,分別收入1.28億元及1.2億元,與卡諾普的差距十分接近。因此卡諾普在行業中,並非佔據一個絕對優勢,隨時可被對手超越。 相反,卡諾普另一強項的金屬及機械加工工業機器人,雖然在中國市場位列第三,但第一位及第二位的對手,收入分別是9.39億元及7.33億元,業務規模遠遠拋離卡諾普,相信要趕上首兩大競爭者並不容易。 香港上市的純機器人公司中,規模較大的優必選(9880.HK),去年收入13.05億元,市銷率達44倍;極智嘉(2590.HK)去年收入24億元,市銷率12.3倍。與兩家公司比較,卡諾普的收入相對少得多,即使因目前熾熱市況而給予其25倍市銷率,市值亦不到50億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創新實業首掛收升32%

電解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一在香港首日掛牌,股價大幅上漲。公司以每股10.99元發行5億股,位於發行價區間上限,共集資53.1億元。 該股開盤報15.2元,較發行價上漲38%。在周一午盤交易時段,股價雖有回落,但收市仍升32%報14.59元,漲幅達32%。本次公開發售,香港本地投資者認購部分超額逾400倍,國際配售超額認購約為18倍。 創新實業披露,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72.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6%。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盈利同比下降14.4%至8.56億元。公司計劃將約半數集資用於擴大海外產能,包括建設鋁電解槽熔煉設施;另有40%資金將用於建造綠色能源發電站及採購相關設備。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uangxin does resources like aluminum

簡訊:博泰車聯悉售阿維塔股權 套現6,244萬元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889.HK)上周五公布,旗下非全資子公司湖州創晟馳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已與蕪湖恒和三號創投基金簽署協議,出售所持電動車製造商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0.24%股權,作價約6,244萬元(877.84萬美元)。交易完成後,博泰將不再持有阿維塔任何股權。 此次交易是公司過去半年連續數次減持阿維塔股份的延續。博泰在今年港股IPO前後,分別出售合計0.67%及0.04%股權,加上是次出售,累計已處置0.91%持股。公司表示,交易可鎖定投資收益並改善現金流,同時降低因公允價值波動對短期業績帶來的不確定性,並將所得款項用作一般營運資金。集團預計出售稅前虧損約834萬。 阿維塔科技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聚焦高端智能電動車的製造企業,核心股東為長安汽車及寧德時代,華為則作為合作夥伴,為期提供智能輔助駕駛算法、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部件。早前有媒體報道,阿維塔曾計劃今年10月在香港遞交上市申請,但並未實現。 博泰車聯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79.4港元,轉升5.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