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3.HK

該公司預測,今年面向中小型零售商的核心支付業務總支付交易量將增長約26%,遠超去年5%的增速

重點:

  • 儘管核心的商家客戶受到疫情影響,但移卡去年的營收和調整後利潤仍實現了增長
  • 這家支付服務供應商新推出的到店電商服務錄得三位數增長,並預測其核心的支付服務將在今年恢復強勁的兩位數升幅

  

陽歌

在中國去年的新冠疫情中,小型零售商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一點在以這類商家為主要客戶的移卡有限公司(9923.HK)的最新年度業績中得到了體現。但在疫情之後,該公司預測其核心業務將在今年恢復兩位數強勁增長。

移卡的最大收入來源為小型商戶支付服務,同時也設法從消費者電子商務服務中獲得額外收入。這體現在其到店電商業務去年的三位數增長中,該業務正在迅速成為重要的增長新動力。

「對我們服務的商家和消費者來說,2022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移卡在報告中稱。「但隨著中國從2022年底開始將重心從疫情防控轉向經濟增長,我們將繼續增加市場份額並提高盈利能力。」

投資者對移卡今年核心業務的樂觀前景,及其兩年前推出的到店電商業務的勢頭日漸增長表示讚賞,後者是一種線上到線下(O2O)服務,將消費者與餐飲和電影票等本地服務的供應商連接到了一起。

公告發佈後的第二天,該公司股價上漲11%。該股今年已上漲20%左右,比2020年的IPO價格高出了50%。但其股價目前仍低於它在上市後的歷史高位,當時投資者將該公司比作當紅的同行Block(SQ.US)——一家零售支付服務供應商,以前叫Square。

在新冠疫情期間,數以百萬計的零售商經常關閉或被限制營業時間,還必須繼續支付租金和員工工資。這數百萬零售商是移卡「一站式支付服務」的客戶基石。該公司還提供更高端的「商戶解決方案」工具,協助零售業客戶提高營運效率。也提供我們在上文提到的面向消費者的「到店電商服務」。

消費反彈

去年,該公司從上述三個來源獲得的總收入增長12%至34.2億元。其支付業務在總支付交易量及費率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長,而到店電商服務增長最為強勁。

公司全年的淨利潤下跌63%至1.54億元,不過這要拜上年同期一筆金額較大的一次性收益所賜。經調整後,也就是不包括此類收益的情況下,該公司去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實際上增長了73%,至2.13億元。

看過這些宏觀數據後,我們再來深入研究該公司的三大產品領域,隨著中國走出新冠的陰霾,它們將迎來更好的時代。

該公司全年一站式支付服務的收入增長21%,達到27.5億元,佔該公司全年收入的80%。其中大部分來自公司收費標準的提高,以及活躍商戶數量增長11%至810萬戶。

其商戶網路的總支付交易量(GPV)增長5%,至2.23萬億元。但該公司表示,在大多數新冠防疫措施取消之後的1月份和2月份,支付活動劇增。因此,它預測今年的GPV將達到2.7萬億至2.9萬億元,若是以該區間的中值計算,意味著它將恢復26%的強勁增長。

與此同時,到店電商服務是財報中最大的亮點,去年這部分業務的收入增長了139%,至3.54億元,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源。該業務的總商戶交易量(GMV)實際上增長了733%,達到33億元,表明其電子商務服務是其當前支付服務的重要延伸。

到店電商的快速增長看起來尤其有前途,因為這部分業務的利潤遠高於該公司核心的一站式支付服務。在這項業務增長的同時,其毛利率大幅提高,去年達到67.3%,是一站式支付服務30.2%的兩倍多。

總而言之,在公司去年的困難期結束之後,投資者似乎也對其恢復了信心。然而該股看起來仍相對遭到了低估。該股的遠期市盈率為26倍,高於本土競爭對手拉卡拉(300773.SZ)的14倍,但低於Block的37倍。它也低於美團(3690.HK)的52倍,後者同樣專注於O2O服務,這是移卡增長速度最快的業務。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思考樂教育折讓13%配股籌2.4億港元

課後教育服務提供商思考樂教育集團(1769.HK)周三公布,向超過六名獨立第三方發行合共1.1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6.3%;每股作價2.2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13.04%,認購總額2.42億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習體驗,包括課程開發與教學設施升級,並用於與主要業務相關的人工智能項目,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思考樂教育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民辦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術、體育、繪畫、表演等通識教育課程及課後托管服務。今年上半年,思考樂錄得收入約4.39億元,按年上升10.1%;淨利潤6,2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astroc makes energy drinks

東鵬多元化轉型 再啓香港上市路

今年上半年業績持續強勁增長之際,總部位於深圳的東鵬正加速突破功能飲料的邊界 重點: 首次申請失效後,東鵬飲料再遞交香港上市申請,數據顯示其上半年銷售額勁增37% 高達10億美元的募資計劃,將助力這家飲品企業建設新生產基地,推動其突破功能飲料的單一佈局   譚英 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5499.SH)的前身是國有企業,1994年在深圳成立。至2017年,公司仍主要局限於中國廣東省的基地。如今,在當前的民營體制下,東鵬已將主打飲料銷往全中國,並逐步進入印度尼西亞、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 當前,公司計劃向香港投資者發行股票,後者正積參與近年來最活躍的IPO市場。儘管具備傳統產業背景,但憑借「出海+品類破圈」雙軌並行的增長故事,既推進國際化佈局,又突破功能飲料窠臼開發新品,東鵬飲料有望贏得市場高度關注。 東鵬飲料的股票已在A股上市,公司乘著最近內地上市企業赴港第二上市的趨勢,尋求在香港作第二次上市,以面向更多國際投資者。 最新申請文件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東鵬飲料累計觸達超過2.5億消費者,佈局超過420萬個終端銷售網點,擁有超過3,200家經銷商網絡。此次是4月首次申請失效後再度遞表,公司已委任華泰國際、摩根士丹利及瑞銀集團為承銷商,據早前報道募資額或達10億美元。部分資金將用於建造新基地,包括4月已在海南奠基的工廠,旨在服務剛起步但持續擴大的全球業務。 申請文件顯示,東鵬飲料正擴建現有四大生產基地並新建三家工廠,第八座生產基地已在規劃中。公司年產能從2022年的280萬噸躍升至去年的490萬噸,產能利用率達89.5%。當前59億元新建產能項目投產後,年總產能預計將提升至1,200萬噸。 東鵬飲料的A股投資者對此次港股上市反應平淡,上周公告後兩日股價雖僅上漲2.5%,但隨後交易日悉數回吐漲幅且跌幅擴大。 這可能由於公司已先行在上交所披露半年報,加之當前香港新股市炙手可熱,截至9月末,港交所年內IPO募資總額達232.7億美元(66宗上市),其中6宗募資超10億美元,其融資規模有望超越紐交所及納斯達克,市場可選的投資目標本就豐富。 績優龍頭 自2021年5月登陸滬市至今,東鵬飲料股價累計飆漲近五倍,市值達1,510億元人民幣(212億美元),市盈率高達38倍。作為A股唯一市值破千億的飲料企業,其發展史上長期專注於功能飲料領域,尤以打造紅牛平價替代品而聞名。 申請文件援引的獨立研究顯示,東鵬飲料已超越原版紅牛成為中國功能飲料龍頭。其市場定位採取差異化策略,產品定價介於高端路線的紅牛(主打體育營銷)與行業第三的達利食品(03799.HK)旗下樂虎(聚焦平價策略及本土賽事贊助)之間。 東鵬飲料銷售額從2022年的85億元激增至去年的158億元,在1.3萬億元規模的中國軟飲市場中,躋身上市企業20強增速之首。2024年利潤增速更勝營收,從14億元躍升至33億元,淨利潤率由16.9%升至21%。今年上半年營收與利潤雙線飄紅,同比增幅均達約36%。 儘管公司產品已進入越南、馬來西亞等海外市場,但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依然貢獻99.8%的絕對主力營收。 深耕下沈市場與線下渠道曾助推東鵬飲料逆襲,而新增長來自其功能性飲料矩陣下的細分品類——補水運動飲料。旗下「東鵬補水啦」品牌2023年面世後,當年至2024年銷售額激增近四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三倍,營收佔比從2024年的9.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9%。 相較主攻藍領、學生等抗疲勞群體的功能飲料,運動飲料則錨定體育競技及電競用戶。雖暫未超越達能(BN.PA)脈動、可口可樂(KO.US)動樂等成熟品牌,東鵬正穩步縮小差距。 公司還加速佈局健康飲品賽道(申請文件列為「其他飲料產品」)。該業務營收佔比從2024年的6.7%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2%,主要源自上茶、果之茶、多喝多潤、東鵬大咖、海島椰等品牌。 東鵬飲料董事蔣薇薇去年9月在行業峰會上接受FoodNavigator Asia採訪時表示:「眾所周知,飲料行業存在Monster的單一爆品路線,也有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的多品類開發模式。」她補充,公司經雙軌實踐後選擇擁抱多品類戰略。 由此引出一問:東鵬飲料會否成為中國版可口可樂?這似乎仍是一個夢想,可口可樂全球觸達、2,875億美元市值及去年470億美元銷售額,令東鵬飲料相形見絀。然而,中國典籍有鯤鵬之變:巨魚化神鳥,展翅九萬里。或許東鵬飲料也能效此神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接特斯拉訂單股價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傳言不實

製冷元件製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發公告,澄清市場傳聞公司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消息。公司直指傳言不屬實,也未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於今年10月15日亦沒有接受任何媒體採訪。 本周三市場有網絡消息傳出,特斯拉研發中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計劃,向三花智控訂購線性執行器,總值達6.85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價大升13%,成交量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漲停板。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價在短短三個月內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價略回軟,但仍較上市價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開市跌5%報37.54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