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HK LI.US
Li Auto posts fourth quarter results

這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增長134%,但預計2024年一季度總營收增速將放緩至70%左右

重點:

  •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實現三位數營收增長、利潤率提升,但預計本季度增長將大幅放緩
  •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迅速放緩,並且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最近爆出一系列有關該技術的負面新聞後,消費者擔憂加劇

    

陽歌

過熱的中國新能源汽車(NEV)行業正進行整合,而理想汽車公司(LI.US; 2015.HK)越來越像是這場競爭中的幸存者,要看看整合結束時究竟誰還保持屹立不倒。與此同時,公司週一公佈強勁的第四季度業績,其中諸多跡象都直指行業競爭激烈,並且很多人都預測到今年會急劇放緩。

在越來越多的負面報道,讓中國消費者質疑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否明智後,這種放緩可能會比預想的更嚴重。就在上週五,南京一小區發生可能由電瓶車電池引發的火災,造成15 人死亡、44 人受傷。

理想汽車公布業績後,投資者顯然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跑贏行業的表現上,週一推動該股在紐約的股價上漲近20%。財報中不僅公佈了強勁的銷售增長,公司還保持了可觀的利潤,在中國大量本土新能源車企中,只有少數幾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理想汽車目前的市銷率 (P/S) 為3.4倍,遠遠領先於其他同類公司,比如2.5倍的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1.3倍的蔚來(NIO.US; 9866.HK)和1.9倍的零跑汽車(9863.HK),這反映出投資者對其長期生存能力的信心不斷增強。但它依然落後於特斯拉(TSLA.US)的6.9倍,後者被很多人認為是前景最好的公司。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比亞迪(1211.HK;002594.SZ),目前的市銷率僅為0.9倍,似乎是近期投資者對該股缺乏熱情所造成。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理想汽車,它的最新業績在主要同行中名列前茅,看上去確實相當亮眼。該公司第四季度交付汽車131,805輛,同比增長185%,這也推動該公司2023年全年總交付量達到376,030輛,同比增長182%。

理想汽車第四季度車輛銷售收入總計40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3億元增長134%。 車輛銷售收入增速遠低於實際銷量增速這一點,反映出市場競爭激烈,車企不斷降價以吸引新業務。

儘管如此,隨著經驗和規模經濟的取得,理想汽車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這體現在毛利率上,它的毛利率從第三季度的22%提高到了第四季度的23.5%,上年同期為20.2%。效率提升推動理想汽車當季利潤達到57.5億元,而第三季度為28.1億元,2022年第四季度為2.65億元。

儘管公司的競爭對手尚未公佈第四季度業績,但理想汽車去年第三季度就曾以271%的營收增長輕鬆打敗一眾對手,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僅增長25%,蔚來僅增長47%。因此,理想汽車強勁的第四季度增長很可能會繼續跑贏競爭對手。

前路坎坷

回顧了這些積極的數據之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看看眾多麻煩的跡象,它們表明,在經歷了數年的爆炸式增長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在2024年大幅放緩。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增長38%,達到約950萬輛,其中出口銷量不斷增長。這已經比2022年銷量倍翻的增長率下降了,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員最近告訴《環球時報》,今年的增長率可能進一步放緩至22%左右。

理想汽車1月份的銷量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都反映了這一放緩趨勢。該品牌1月份的交付量增長106%,達到31,165輛,遠低於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速。更重要的是,考慮到2022年的春節在1月(店面通常會關門),而今年卻在2月,這個增長率看起來更疲軟了。

理想汽車表示,預計整個一季度將交付10萬至10.3萬輛車,同比增長90%至96%。該公司預計一季度營收增長66%至71%,達到313億至322億元。這兩方面的增長率都比去年要慢得多。

而且正如我們已經注意到的,最近圍繞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一系列負面新聞,可能會對本就疲軟的銷售產生更大的影響。南京的火災造成15人死亡,44 人受傷,越來越多的小區對電瓶車引發火災的危險發出了警告,這只是其中最新的一起。雖然電瓶車的技術含量顯然遠低於汽車,但負面報道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看法。

春節期間,該行業也是負面報道纏身,很多新能源車主在這期間開車前往溫暖的海南島,但由於潛在的火災隱患,輪渡上新能源車的數量受到嚴格限制,令車主離開時被困在當地。正如許多西方人今年冬天發現的那樣,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也發現電動車在極冷的氣溫下經常出現性能問題。

行業大洗牌正在加速,豪華電動車初創企業高合汽車的創始人表示,由於目前資源只夠維持未來三個月的運營,公司正尋找潛在收購者或新的投資者。在他透露這一消息之前,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曾表示,由於財務困難,將停產六個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361度去年4季度線下零售增長一成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二公布去年4季度營運狀況,公司表示主品牌的線下零售額同比上升10%,童裝品牌按年增長10至15%。 361度上季針對冬天氣候,推出多款新品,並贊助或主辦國內多項馬拉松賽事,同時為哈爾濱冬季運動會打造工作人員制服裝備。 電子商務平台的零售表現理想,整體流水較2023年同期上升30至35%。國慶及「雙十一」期間,公司持續深化電商渠道建設,通過多維度策略,提升品牌曝光和產品認可。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BeBus successfully navigate the two major “challenges”

高顏值的BeBeBus能否跨越兩座大山?

育兒品牌BeBeBus專攻高端產品市場,成立僅6年已急不及待申港上市 重點: BeBeBus去年首三季收入近9億元 公司藉社交平台在短時間成功吸引90後的消費者 徐緯珺 隨著內地人民收入提升,對生活質素日益重視,年輕一輩父母趨向精細養娃,高端育兒產品這條賽道逐漸成形,憑外型時尚成功俘虜90後母親的品牌BeBeBus,其母公司不同集團剛在港交所申請上市。 根據上市申請文件,BeBeBus為中國高端育兒產品市場的領導品牌,由2022年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收入持續增長,分別為5.07億元、8.52億元及8.84億元。除了2022年虧損2,122萬元外,2023年已扭虧為盈賺2,722萬元,去年前三個季度更賺4,642萬元,同比增長114%。 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四大塊,「親子出行」是主打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及嬰兒腰木凳;「親子睡眠」則包括嬰兒床、嬰兒睡袋及枕頭;至於「親子餵養」則是餐椅及餐具,第四項是衞生護理,如紙尿褲、濕巾及柔巾。當中以「親子出行」佔比最高,截至2024年9月止佔總收入47%;其次為衞生護理佔30.6%,親子睡眠及餵養則分別佔16.6%及5.8%。 不同集團的創始人汪蔚今年只有39歲,2018年時他看到中國富裕家庭數量持續增加,高端市場的增速跑贏大眾市場。那時市場估計,富裕家庭的數量將從2019年的490萬增至2028年的540萬。汪蔚心想,家庭結構的構變化,對高端育兒產品肯定有大需求,於是成立企業進軍嬰兒市場。 靠社交媒體走紅 BeBeBus品牌能成功爆紅,除了是懂得年輕媽媽對產品顏值要求外,最主要是汪蔚深懂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去讓品牌迅速打響名堂。 汪蔚認為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要令消費者主動掏錢,就要善用社交媒體平台來種草。BeBeBus於小紅書和抖音上甚為活躍,截至2024年9 月30日,已與超過1.6萬位來自不同平台的達人合作,其中超過20位KOL擁有逾百萬粉絲;自2023年3月起至2024年9月這十九個月內,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放超過83萬篇與品牌內容相關的帖子和原創視頻,平均每日約1,500篇帖子和視頻。 查看其推廣開支,由2022年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分別是1.35億元、2.1億元及2.05億元,佔其總收入為26.6%、24.6%及23.2%,可見投放在銷售方面的開支不低。 BeBeBus短時間靠顏值及推廣,成功打入年輕父母的階層,但作為高端嬰兒產品的BeBeBus能否吸引投資者,則要看能否應對出生率及消費的雙降趨勢。 消費下沉出生率降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對中國育兒產品市場進行分析顯示,中國高端育兒產品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254億元增至2023年的310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5.1%。高端市場規模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人民幣458億元,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1%。從大環境的增長看,區區單位數增長率似乎還是欠一點吸引力。 事實上,中國面對人口老化,新生兒人口不斷減少,為了改善人口結構、保持人力資源稟賦優勢,中國一再修改生育政策,由七十年代末的一孩政策,到2017年修改為二孩政策,2021年更進一步加碼至三孩政策。 然而新生嬰兒的人口增長仍然未見太大起色,彭博經濟研究所預計,中國內地不容易扭轉出生率下降趨勢,未來10年中國人口將減少5,100萬人。 此外,消費下沉亦是一大問題。BeBeBus雖然外觀時尚漂亮,但售價並不便宜,平均交易金額也在2,000元以上,個別嬰兒床定價4,180元,嬰兒車定價4,980元,高出別的國產品牌一至兩倍。近年內地經濟放緩,人們消費沒有以往那般豪爽,特別嬰兒用品,父母會想到隨著孩童年紀長大,很快沒效用,未必願意花費大筆開支在這些高價用品上。 現時在港上市的相類企業好孩子國際(1086.HK),去年中期收入達42億元,盈利1.85億元,規模及盈利遠較不同集團大,但其延伸市盈率也只不過4倍,相信不同集團難以一個較高估值上市。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新吉奧首日掛牌股價急挫

休閒車製造商新吉奧房車有限公司(0805.HK)周一在香港掛牌,開市下跌23%,報0.98元,但隨後收復部分失地。午後開市報1.02元,下跌約20%。按該價計,市值約9.8億元。 新吉奧周五提交的股票交易所文件顯示,以每股1.27元的價格出售2.4億股,接近公司招股價1.24至1.64元的低位,集資約3.05億元。公司在香港發行部分獲1.5倍超額認購,而國際部分僅僅足額。 公司在中國生產的房車主要銷往澳洲和新西蘭。在過去三年中大約翻了一番,從2021年的1,330輛到2023年交付的2,694 輛。期間,收入增長了140%,從2021年的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2億元,表明它能夠憑借自己不斷增長的規模和品牌知名度,增加每輛車產生的收入。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lue Moon to report first annual loss

巨額促銷碰上經濟下沉 藍月亮被雙殺

在直播渠道上投入巨資,導致這家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自從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重點: 去年下半年,藍月亮收入增長放緩至僅5.3%,錄得虧損 儘管在直播電商上投入巨資,但這家中國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仍受到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的打擊    陽歌 最近,直播電商推動領先的洗滌用品製造商藍月亮集團控股有限公司(6993.HK)的銷售額創下新高,因為該公司投入巨資,推廣針對年輕一代全新環保品牌至尊。但如此大手筆的支出效果有限,回報很快開始急劇下降——該公司周五發布的盈利預警充分說明這點。 與此同時,新預警表明該公司也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衝擊,藍月亮稱其錄得自202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該公司可能還在質疑其用港元報告業績的決定,儘管幾乎所有業務都用人民幣計價。這個決定現在正在傷害該公司,因為人民幣兌港元持續貶值,後者與美元掛鈎。 但藍月亮的盈利預警充滿了危險信號,包括披露收入急劇放緩,這可以歸因於上述所有因素。首次年度虧損,更是無法讓那些已看跌公司的分析機構安心。 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六家分析機構中,有四家對藍月亮持負面評價,給出的評級不是「跑輸大市」就是「賣出」,這種情況相對少見。更為罕見的是,這些分析機構對藍月亮的平均目標價為2.15港元,實際上遠低於該股上周五2.96港元的最新收盤價。 該股的市銷率(P/S)相對較低,僅為2倍,遠遠落後於領先的瓶裝水製造商農夫山泉(9633.HK)的7.8倍,也不及全球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L.US)的2.24倍。但它領先於化妝品銷售商逸仙電商(YSG.US)的0.74倍。似乎表明,投資者認為,在當前中國經濟放緩下,水和洗滌劑等基本產品的銷售商,可能會比化妝品等非必需品製造商表現得更好。 投資者對該公司最新的盈利預警當然不太意,在周一的早盤交易中,藍月亮股價下跌逾3%。 公司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營收為85億港元(10.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但用公司去年上半年的年報進行一些計算會發現,公司下半年營收僅增長5.3%,至53.7億港元,較上半年41%的增幅大幅放緩。 藍月亮一般是上半年利潤微弱——常常是虧損——然後下半年業績強勁,完全抵消上半年的疲軟,實現全年盈利。但令人擔憂的是,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虧損7億至7.5億港元,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這將是該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按這一區間的中間值計算,公司去年下半年虧損6,100萬港元,扭轉上年同期盈利4.92億港元的局面。 斥巨資推新品牌 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藍月亮都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以其標誌性的藍月亮洗衣液而聞名,它裝在藍色的大塑料瓶里,在傳統的超商,往往放在醒目的位置。但該公司意識到品牌的許多買家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它試圖通過新品牌——至尊生物科技洗衣液來吸引年輕一代,這是一種濃縮洗衣液,旨在吸引更年輕、更有環保意識的購物者。 由於藍月亮大力推廣新品牌,去年上半年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5倍。該公司甚至號稱在去年的「618」網購節期間,在一次直播中就賣出了1,000萬瓶。 但在最新的盈利預警中,公司表示,其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在2024年全年同比僅增長2.1倍,較上半年的增速大幅放緩。藍月亮在盈利預警中提到了「雙十一」,這是下半年的網購重頭戲。 但與之前對「618」網購節的論述不同,其對「雙十一」的論述更加模糊,沒有提供任何數據,只是說「本集團於多個主流電商平台累計銷售排名第一,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沒有具體數據這一點表明,公司在雙十一期間的直播銷售,沒有像去年的「618」那樣出現爆炸式增長。 儘管如此,藍月亮仍然相信電商和直播是其業務的未來,並將繼續斥巨資推廣這些渠道。公司沒有給出全年的促銷支出數據。但在年中報告中,該公司表示,2024年上半年的銷售和分銷費用同比翻了一番,達到22億港元,相當於當期收入的70%。相比之下,2023年此類支相當於收入的48%,這個佔比雖然也很可觀,但還要較去年中低一些。 這些都表明,藍月亮繼續在推廣新品牌和直播電商方面投入巨資,儘管這部分業務的增長似乎已經見頂,並正在迅速放緩。這筆巨額支出不僅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也影響了它的現金狀況。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從一年前的73億港元降至53億港元。藍月亮在電商推廣方面的回報放緩,出現了虧損,現金不斷減少,這可能會讓一些人質疑,它是否應該轉向更為保守的戰略,尤其是在周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