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Trump’s drug order derail China’s overseas pharma push?

特朗普宣稱美國的處方藥價格將會下降30%至80%,他要求美國患者必須有權獲得「最惠國價格」,推動藥企建立直銷渠道

重點:

  • 大型跨國藥企股價迅速由跌轉漲,市場解讀行政令缺乏執行細則,落地執行的難度較大
  • 美國降藥價的長遠趨勢難以改變,一旦藥價大幅下調,將影響中國創新企業營收

  

莫莉

美東時間5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旨在使藥價下降的行政命令。這項激進的政策如同一顆投入全球醫藥市場的深水炸彈,引發資本市場震蕩。儘管美股醫藥板塊在政策細則公布後出現短暫反彈,但中國創新藥企的股價仍普遍承壓,反映市場對於中國出海藥企的盈利前景存在擔憂。

根據行政令的核心內容,特朗普要求美國患者必須有權獲得「最惠國價格」(Most-Favored-Nation Price,簡稱「MFN」),即將美國藥價限制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的最低水平,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推動藥企建立直銷渠道,繞過「中間商」,同時考慮從定價更低的發達國家直接進口藥品。行政令要求,HHS在30天內向制藥商發送MFN價格目標,如果未能取得顯著進展,HHS將會強制實施MFN定價。

這項明顯利空醫藥企業的行政令公布前,特朗普已經於美東時間5月11日在「真實社交」預告該政策,他宣稱美國的處方藥價格將會下降30%至80%。因此,在政策正式公布前,中國創新藥企業的股價已經大幅下行,尤其是布局美國市場的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君實生物(1877.HK; 688180.SH)、和黃醫藥(HCM.US; 0013.HK; HCM.L),其港股的股價在北京時間5月12日已經分別大跌8.97%、2.03%和3.56%。

但是,特朗普政府公布詳細行政命令後,市場表現卻有些讓人意外。大型跨國藥企股價迅速由跌轉漲,5月12日收盤,默沙東(MRK.US)、禮來(LLY.US)、輝瑞(PFE.US)、諾和諾德(NVO.US)股價分別漲5.87%、2.86%、3.64%、3%,百濟神州的美股也小幅收漲0.54%,而和黃醫藥的美股當天仍然下跌2.04%。

市場解讀,特朗普的降藥價行政令缺乏執行細則,落地執行的難度較大,因此在行政令公布後,股價明顯反彈。投行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美國的藥品淨價和標價之間存在較大緩衝,雖然藥廠的公開標價可能會有所下調,但真實的藥品淨價或許變動不大,對藥廠的收入影響有限。特朗普在第一任美國總統任期內,曾於2020年9月頒布過類似的降藥價行政令,但最後由於產業界的強烈反對被暫停,未能真正實施。

長遠影響有待觀察

儘管這一份行政令似乎執行難度頗大,也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此舉只是一場政治作秀,但是從拜登政府此前推動的《降低通脹法案》實現10種藥物76%的降幅來看,美國降藥價的長遠趨勢難以改變。

蘭德公司的研究顯示,美國2022 年品牌原研藥d 價格是其他OECD國家的4.22倍,這類藥物僅佔美國處方藥數量的7%,但支出佔比高達87%。近年來,多個中國藥企旗下創新藥登陸美國市場,在美國的定價也遠高於中國市場。

以美國市場貢獻一半以上收入的百濟神州為例,其王牌產品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在美國的定價為120粒12,935美元(93,255元),這款產品在中國經醫保談判後的定價僅有64粒5,440元,算下來平均每粒藥的價格僅約為美國定價的一成。這種差異化的全球定價體系,意味著百濟神州可能會直面MFN政策的衝擊,一旦藥價大幅下調,很可能會影響其營收。

對於依賴海外合作夥伴的中國醫藥企業來說,政策風險也同樣存在。君實生物為例,PD-1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於2023年通過北美合作夥伴Coherus BioSciences進入美國市場,君實生物提供藥品並或許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當PD-1等成熟靶點在美國也遭遇價格談判,其利潤空間也會進一步遭到擠壓。

目前,中國國內醫保控費、支付能力有限,出海尤其是進入美國市場,是中國創新藥企高額利潤回報、提高估值的重要路徑。若美國的創新藥價在行政令的干預下大幅下調,那麼這些藥企出海的路徑和產業鏈都有可能發生轉移,從授權交易中獲得的收入也將打折,上市公司的估值亦有可能縮水。因此,醫藥投資者需評估其政策落地的可能性,並長期關注該政策的進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F.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購物節助力 順豐5月收入增長

快遞公司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四表示,5月收入同比增長11.3%達251億元;包裹業務量飆升31.8%,但每票收入下滑14%,抵銷了部分漲幅。 順豐速運物流業務於5月投遞了14.8億票包裹,平均每票單價為13.12元,實現194億元收入;其供應鏈與國際業務當月貢獻57.3億元,同比增長5%。 公司將業務提升歸功於618購物節提前啓動,利好5月業績表現。但公司補充:「國際貨運代理業務的收入,部分受到國際貿易關係波動影響」。 順豐於周五早盤中一度大漲7%,但接著出現回吐,下午交易尾聲小幅上揚約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腦動極光首席執行官因病去職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持續加重的抑鬱症引發的健康問題辭職,自周四起生效。 王曉怡在公告中稱,其病情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加重,確認必須暫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療康復,此舉也有助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公司已授權授權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蔡龍軍代行王曉怡職務。 腦動極光總部位於浙江紹興,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億元(1,700萬美元),按年增82.01%,虧損1.98億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後,周五公司股價高開,至中午收市報6.99港元,升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Unisound works with Shenzhen subway

AI新股蜂湧搶上市 雲知聲審慎集資4,000萬美元

AI服務提供商雲知星是次的上市集資額相對較少,只有4,000萬美元, 佔其股本的比例略超2%, 而其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重點: 雲知聲計劃通過香港上市募集約4,000萬美元, 股票預計於6月30日掛牌 這家AI服務提供商去年收入增長29%, 客戶群相對多元化, 但現金流正快速消耗 陽歌 AI新股市場,是否正趨於飽和? 這一問題,在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78.HK)的最新招股文件中躍居首位。雲知聲周五低調啓動香港IPO, 募資目標至多僅為3.2億港元(約合4,100萬美元)。公司計劃發售156萬股, 僅佔股本的2.2%, 似乎表明其對股票的熱度並不十分自信。 此外, 雲知聲稱已找到基石投資者認購約三分之一股份, 意味向其他投資者僅售約100萬股, 每股定價在165港元至205港元。若上限定價, 公司市值將達145億港元, 但根據最新招股文件, 股價更可能接近下限, 其估值約為117億港元。 雲知聲預計於6月30日在主板上市。 那麼, 雲知聲為何對此次上市持如此謹慎?公司提供AI產品及服務, 旨在助力醫療領域及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如酒店及交通運輸等行業,提升運營效率。其增長步伐穩健但不驚艷, 去年收入增幅為29%。 不過,雲知聲現金流為負, 去年消耗逾半現金儲備。與此同時, 公司選擇在近年最火爆的香港新股市場上市。雖然現時香港市場情緒樂觀, 但投資者的選擇也不少,已上市或準備上市的AI公司與日具增。儘管多數AI公司虧損且現金流緊張, 然而很多公司卻擁有更雄厚的現金儲備。 依據3月首次提交的上市文件, 公司去年底現金儲備銳減至1.56億元, 較2023年底的3.79億元下滑過半, 報告期內現金流出達3.19億元。此次IPO將提供約2.75億元新增資金,以緩燃眉之急, 但鑒於當前的現金消耗速度, 這筆款項依然不算充裕。 公司在招股書中稱:「我們相信, 有足額營運資本,包括充裕的現金及流動性資產,足以覆蓋當前所需,及從本文件簽發日起未來12個月的需求。」這反映出其的脆弱處境。當然, 若招股獲積極反響, 雲知聲很可能上市後再在資本市場增發新股集資,但這非板上釘釘的事。 儘管警示信號頻出, 雲知聲的估值仍相較同行偏高。其市銷率將在11至14倍間浮動, 具體數值取決於股價表現。然而, 即便以區間低端定價, 也將與商湯(0200.HK)11.5倍市銷率相當, 且顯著領先於規模更大的第四範式(6682.HK)的3.82倍市銷率。 財務穩健 雖處境不穩, 雲知聲的財務基本面相對可觀, 且成本控制相當自律。公司屬中國AI領域的元老級企業, 歷史可追溯至2012年,由具科研背景的梁家恩和康恒組建。2016年, 公司開始開發核心Atlas AI基礎設施(該系統支撐現有產品)。知名的啓明創投亦是雲知聲投資者, 持股比例逾6%。 雲知聲業務劃分為兩大板塊,佔營收逾80%的「日常生活」板塊,客戶涵蓋住宅及商業地產領域, 以及酒店與運輸行業。其中包括深圳地鐵系統, 後者曾利用雲知聲服務,為旗下線路開發語音售票系統。 另一大板塊為醫療健康,助力企業高效操作病歷語音輸入、醫療保險支付管理及病歷質控等。該板塊去年約佔營收15%, 增速卻快於「生活」板塊。 從客戶角度看, 雲知聲依賴較廣泛的客戶群而根基穩固, 產品覆蓋面較廣。這在新興AI服務行業少見,很多企業多依賴於極少數核心客戶。相比之下, 雲知聲前五大客戶去年僅佔營收26.7%, 較2022年30.8%有所下降。 去年,雲知聲總收入由2023年的7.27億元增長29%至9.39億元;毛利率38.8%,看似相對健康, 但必須指出,明顯低於商湯和第四範式約48%的毛利率。 雲知聲的最大開支為研發, 這在高速發展的AI行業頗為普遍。但其去年29%的研發支出增幅與收入增速同步, 凸顯公司奉行克制投入策略。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增速放緩至20%, 行政開支去年甚至小幅下滑。因此, 整體營運費用僅增長21%,低於總營收增速。 儘管嚴守財務紀律, 公司去年調整後淨虧損由2023年的1.37億元擴大至1.68億元, 增幅達22%。 總體而言, 雲知聲似是一家相當穩健的公司,具有良好增長前景、多元客戶群體及自律的支出管控。不過, 這家公司需找到持續融資之道,並維持運營至業績轉盈,這或許尚需三到四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椰子水龍頭IF 招股集資11.6億元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五在港公開招股,發售近4,166.7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25.3元至27.8元,集資近11.6億元,於本月25日截止認購,30日掛牌。 2020年開始,if已成內地椰子水的一哥,銷量更連續五年位居榜首,市場佔有率達34%。在香港市場,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九年銷量第一,市佔率達到60%。 公司2024年的收入為1.58億美元,較2023年大升80%。 去年盈利3,332萬美元,按年勁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佔比達95.6%;集團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個百分點至37.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