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審批標準趨嚴格 基石創新藥合作告吹

基石藥業終止與美國藥企EQRx有關兩款PD-1/PD-L1藥物的海外授權協議,但不會影響已取得的首付款與里程碑付款 重點: 由於美國FDA對創新藥的審批漸趨嚴格,雙方合作的新藥難以在當地上市,最終踏上分手之路 合作方EQRx因財政緊絀,除了裁員重組,亦僅保留了一款在研管線   莫莉 作為中國創新藥研發最為「內卷」的領域,多間藥企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PD-1/PD-L1)抗體藥項目早已開啟「出海」之路。由於創新藥企業在海外申請上市、建設商業化團隊成本太高,不少藥企都選擇與海外合作夥伴達成對外授權許可(license-out)。可是,當監管審批進行不暢、開發進度不如預期,或是公司研發管線調整時,醫藥授權合作終止也時常發生。 上週二,基石藥業(2616.HK)發佈公告,表示終止與美國藥企EQRx(EQRX.US)有關兩款PD-1/PD-L1藥物的海外授權協議。公司將重獲其自主研發的PD-L1抗體舒格利單抗和PD-1抗體nofazinlimab在大中華區以外的開發與商業化權益。基石藥業表示,雙方將致力於權益平順過渡,協議終止不會影響該公司已從EQRx獲得的首付款與里程碑付款。根據之前簽訂的協議,EQRx的首付款為1.5億美元(10.4億元),里程碑付款最高達11.5億美元。 基石藥業在之後召開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中透露,這次兩款藥物遭遇「退貨」的主要原因,在於合作方EQRx的戰略方向調整,目前舒格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上市許可申請,已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預期最快有望在明年上半年獲批。 根據公開信息,舒格利單抗是由基石藥業開發的一款「潛在同類最優」抗PD-L1抗體。該公司表示,基於這兩款藥物在多項臨床試驗中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臨床試驗數據,對舒格利單抗和nofazinlimab海外市場拓展抱有充足信心,將尋求這兩款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開發與商業化的合作夥伴。 EQRx是一間相當年輕的醫藥企業,成立於2020年1月,同年8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模式在納斯達克掛牌。為了讓更多患者能以較低價格獲取創新藥,EQRx在成立之時就定下戰略,主要引進“Me too”靶點的藥物,並用低於專利藥的價格獲得競爭優勢。Me too藥物是在不侵犯專利的情況下,通過對首創新藥(First in class)進行分子結構改造或修飾,實現作用機制相同或相似的新藥。中國目前上市的創新藥,絕大多數都是Me too類創新藥。 政策轉風向 EQRx的願景相當美好,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創新藥的審批漸趨嚴格,一款創新藥只有在效果不劣於標準療法的情況下,才能夠獲批上市。以舒格利單抗為例,美國治療NSCLC的標準療法是默沙東(MRK.US)的PD-1帕博利珠單抗,EQRx若想推動舒格利單抗獲批上市,就需要再進行「頭對頭」臨床試驗,不僅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以及巨額研發投入,試驗結果也充滿不確定性。 因此,在去年的第三季度財報中,EQRx已透露「根據最近FDA的回饋,舒格利單抗加化療治療IV期NSCLC在美國沒有商業上可行的途徑。」 引進的新藥遲遲無法上市,多個藥品又卡在臨床研究階段,同時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令EQRx財務陷入困境。去年,EQRx淨虧損1.69億美元,較2021年擴大69%,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該公司今年2月已解僱約18%員工,期望重組完成後,每年可節省至少1.25億美元的開支。 5月8日,EQRx宣佈了一項重組計畫,將重新聚焦於具有差異化優勢的高價值療法,正式放棄「通過推出廉價仿製藥來降低藥品價格」的業務計畫。在退回基石藥業兩款產品權益的同時,EQRx還退回了淩科藥業的一款JAK-1抑制劑,至於從豪森藥業引進的阿美替尼(第三代EGFR抑制劑),EQRx則表示尋求在大中華區以外商業化的合作夥伴,僅保留了一款CDK4/6抑制劑Lerociclib作為重點開發項目。 進入收穫期 為降低營運成本,基石藥業的蘇州產業化基地去年11月宣布暫停生產,但該公司的整體業績仍穩步上升,主要得益於成功實現了艾伏尼布和舒格利單抗的商業化。 去年,基石藥業的營收為4.81億元,其中商業化收入3.94億,按年增長142%。雖然年內仍虧損9.03億元,但相比2021年的19.2億元,已明顯收窄逾50%。 當前,基石藥業已成功上市四款同類首創或潛在同類最佳的腫瘤創新藥,另有五項新藥上市申請正在審評中。此外,潛在全球同類最佳抗體偶聯藥物(ADC)藥物CS5001正在美國、澳洲和中國大陸開展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2023年底前公佈初步數據。 ADC藥物是近兩年免疫療法的熱點,CS5001則是基石藥業2020年從韓國藥企LegoChem引入的新藥,獲得了在韓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區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退貨」事件披露後,基石藥業的股價當日下跌3.5%,但其後兩日已收復大部份跌幅。基石藥業最近的市銷率約8.3倍,遠低於同類創新藥企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的16.2倍。由於基石藥業核心產品出海不利,未來或需要引入更具實力的合作夥伴,才能明顯提振投資者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賣廠賣管線斷臂求生 和鉑醫藥轉型CRO

這家財務狀況緊張的創新藥研發企業,經歷出售廠房及藥物管線的求生階段後,正尋求業務轉型 重點: 和鉑醫藥去年營收按年增加逾8倍,源於與大型藥企的多項藥物對外授權合作 該公司去年向受託研究組織(CRO)進發,為客戶提供完整臨床前藥物開發服務,並已獲得多張訂單   莫莉 2022年下半年,和鉑醫藥控股有限公司(2142.HK)經歷了一段低谷期,研發進展最快的兩款核心產品一個被叫停,一個被出售,尚未使用的全新工廠也轉手賣出,原因在於營運資金緊張,力圖收縮管線以便「囤糧過冬」。 在生物醫藥行業回暖之際,和鉑醫藥的業務似乎也出現起色。該公司上週四發佈的2022年財報顯示,去年錄得4,066萬美元(2.8億元)收入,按年增加843.8%,但仍然錄得1.37億美元虧損,與2021年基本持平。 該公司收入大增,源於多項藥物對外授權合作,期內與跨國藥企阿斯利康(AZN.LN)達成雙抗開發及商業化的全球授權協議,獲得2,500萬美元的預付款,以及最高3.2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特許權使用費;另外,和鉑醫藥與石藥集團(1093.HK)的合作,也讓公司獲得了1.5億元的首付款以及超過10億元的里程碑付款。 今年2月,和鉑醫藥再宣佈一項重磅授權合作,公司將一項腫瘤相關的雙抗藥物在美國的開發及商業化的獨家許可權,授予製藥公司Cullinan Oncology(CGEM.US),和鉑醫藥將獲得2,500萬美元預付款和最高達6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近20%銷售額百分比的分級特許使用權費。 和鉑醫藥是一間成立於2016年的創新藥研發企業,公司在創始之初通過收購荷蘭的Harbour Antibodies,獲得了全球稀缺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開發平台,2017年再從韓國藥企HanAll Biopharma引進了巴托利單抗和特那西普在大中華區進行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權利,這兩款藥也是和鉑醫藥進展最快的兩個管線。 曾陷財務困境 由於沒有商業化產品,和鉑醫藥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營運資金主要來源於外部融資。2022年9月5日,和鉑醫藥遭港股通名單除名,遇上生物醫藥行業資本寒冬,公司幾乎無法再通過融資獲得現金支持。截至去年6月底,其持有的現金及銀行餘額為2億美元,而上半年的研發開支加上行政開支就已達1億美元,手頭資金或許只能支持一年營運。 雖然去年4月與阿斯利康達成的合作協議,為和鉑醫藥帶來高昂收入,但依靠授權合作非長久之計。因此,其管理層決定「斷臂求生」,不僅大幅縮減管線,也開始拋售資產。10月10日,和鉑醫藥宣佈將巴托利單抗轉讓給石藥集團子公司,同時也結束了特那西普的III期臨床試驗,這兩項決策不僅快速回籠資金,也減少了在臨床試驗和商業化等環節的更多支出。 既然兩項最接近商業化的項目均已脫手,下一個動作便是轉賣生產廠房。同年11月,該公司位於蘇州的產業化基地以1.45億元轉讓給了藥明生物(2269.HK)子公司藥明海德,帶來約6,193萬元的財務虧損。 儘管手頭資金並不充裕,但和鉑醫藥並未在研發上減少投入,去年研發開支高達1.35億美元,按年增加26%;不過,行政開支已大幅減少32%至2,727萬美元,其中員工人數從385人下降至216人,員工成本接近減半至1,477萬美元。 除了努力「節流」,和鉑醫藥亦設法「開源」,通過轉型為平台藥物發現公司,躋身受託研究組織(CRO)的行業上游位置。 與莫德納合作 去年11月,和鉑醫藥宣佈成立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將利用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台及新一代自主研發的免疫細胞銜接器雙抗平台,為合作夥伴提供從發現到臨床研究審批(Idea-to-IND)的完整臨床前藥物開發服務。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台是抗體藥物開發的重要引擎,可以產生全人源、親和力成熟,並具有優良成藥性的單克隆抗體以及新型抗體。 諾納生物成立不久,訂單已紛至沓來。11月11日,諾納生物與莫德納(MRNA.US)達成合作,根據協議,莫德納將使用諾納生物專有的平台發現開發核酸免疫療法,諾納生物將一次性獲得600萬美元預付款、最高約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及相關分級特許使用權費。 11月21日,諾納生物與Dragonfly Therapeutics合作,進行雙特異性抗體及多特異性抗體療法的開發。此外,科倫博泰12月將7款臨床前用於治療癌症的抗體偶聯物(ADC)藥物授權給默沙東(MRK.US),當中有兩款是與諾納生物聯合開發的產品,諾納生物享有30%權益。 和鉑醫藥從成立到登陸港股市場,一向頗受一級投資者青睞。2020年底登陸港股市場時,高瓴資本、貝萊德等多間明星資本躋身基石投資者,IPO前投資者也包括鼎暉投資、君聯資本、國壽大健康等醫療賽道專業投資者。 可是,和鉑醫藥上市以來,股價卻一路走低,目前已跌至2港元水平,比招股價12.38港元插水逾八成。該公司當前的市帳率約2倍,遠低於同樣擁有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台的百奧賽圖(2315.HK)的8倍市帳率,顯示投資者信心不足。和鉑醫藥斷臂後謀求輕裝上陣,可是切入CRO賽道是否為能帶來更佳收益,則需較長時間觀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科倫藥業再分拆公司 默沙東真金白銀支持

由科倫藥業分拆上市的科倫博泰,除了獲得跨國藥企默沙東的豐厚對外授權合約,更獲對方斥資入股支持 重點: 科倫博泰暫無商業化產品,去年收入大增是因為部分研發管線對外授權 不到兩年間,該公司的融資估值已翻倍,並獲IDG資本、禮來亞洲及高瓴資本等資深醫療投資機構入股   莫莉 生物醫藥行業在經歷一年多的「資本寒冬」後,近期已重獲市場青睞,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也重新踏上衝擊港股旅途。上週一,科倫藥業(002422.SZ)發佈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了主板上市申請,並由高盛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 科倫博泰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等抗癌藥的研發,現有33項正在研發的藥物管線,13項已經處於臨床階段,進度最快的PD-L1單抗藥物泰特利單抗注射液KL-A167,已於2021年向中國藥監局申請上市,但仍然未獲批。據招股文件引述的報告,科倫博泰是中國首批、也是全球為數不多已建立全面一體化ADC開發平台的生物製藥公司。 根據母公司科倫藥業1月公佈的數據,科倫博泰虧損嚴重。2019年至2021年,其收入從1,101.7萬元逐步增至3,341.2萬元,但這三年的虧損額約為8億至9億元,累計達24.8億元。不過,在去年前9個月,其收入突然大增至6.24億元,虧損也明顯收窄至3.21億元。 不過,該公司仍然未有任何商業化產品,期內收入大增是與部分研發管線的對外授權(License-out)有關。迄今為止,科倫博泰已簽署了9項對外授權合約。2022年,該公司與跨國藥企默沙東(MRK.US)訂立了三項與ADC研發管線有關的合作協議,涉及9項ADC資產,前期及里程碑付款合共高達118億美元(812億元)。同時,科倫博泰亦與英國藥企Ellipses Pharma、和鉑醫藥(2142.HK)分別訂立合作及授權合約。 坐擁突破性藥物 科倫博泰主攻的ADC藥物領域,是2020年以來抗癌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ADC藥物由靶向特異性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小分子細胞毒藥物,是通過連接子(Linker)偶聯而成,結合了二者高特異性靶向能力和強效殺傷癌細胞的優勢,可以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高效殺滅,被稱作「生物導彈」。 招股文件引述的報告顯示,ADC的全球市場規模自2017年的16億美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5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5.9%,預計從2021年至2030年仍將以31.2%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速發展。 科倫博泰的核心產品SKB264,是一種靶向晚期實體瘤的新型滋養層細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antigen 2,TROP2)的 ADC藥物,有望成為中國首款國產TROP2 ADC,於2022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TROP2經常在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胃癌、卵巢癌等高患病率或難治癒的癌症中過度表達,因此成功靶向 TROP2的藥物擁有巨大市場潛力,也是當前ADC藥物研發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 2022年5月,科倫博泰向默沙東授出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SKB264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利。同年7月和12月,科倫博泰分別再與默沙東進行對外授權合作。在12月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默沙東同意向科倫博泰支付首付款1.75億美元,未來里程碑付款總額最高為93億美元。該合作是至今由中國公司獲得的最大生物製藥對外許可交易,按2022年交易金額計,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製藥合作。 默沙東高度看好科倫博泰的發展前景,在達成多項藥物授權合作後,默沙東更投入真金白銀入股科倫博泰。去年12月底,科倫博泰宣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默沙東投資了1億美元。在IPO之前,默沙東擁有科倫博泰6.95%的股權,是科倫藥業之外的第二大股東。 最新估值百億元 在多項藥物對外授權的加持下,科倫博泰的市場估值快速上升,亦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入股。在2021年的A 輪融資中,資深醫療投資機構IDG資本、禮來亞洲、高瓴資本等加入,投後估值約為50億元。在2022年生物醫藥行業資本寒冬中,科倫博泰成功完成了B輪融資,除了默沙東之外,還有IDG資本、國投招商等舊股東跟投,公司的投後估值翻了一倍,達到100億元。 科倫博泰背靠大樹,獲母公司科倫藥業源源不斷輸血。截至2022年9月30日,科倫博泰從科倫藥業借款達28.76億元,今年初,科倫博泰將尚未償還科倫藥業的25億元借款進行了「債轉股」,意味當前所有借款均已償付。科倫藥業以輸液業務起家,是中國輸液行業中最大的生產商。 值得一提的是,科倫藥業剛剛推動了另一間子公司川寧生物(301301.SZ)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川寧生物去年12月27日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5元,上市首日即大漲101%,最近仍徘徊在9元到10元水平,比發行價格高近一倍。 科倫博泰近期剛提交招股文件,暫無招股價、招股數量等具體資訊,若以B輪融資的估值計算,科倫博泰的市銷率為12倍,ADC藥物研發企業榮昌生物(9995.HK; 688331.SH)的港股市銷率則為12.9倍,反映兩者估值相當。由於榮昌生物已有兩款產品成功商業化,如果科倫博泰的研發管線能加速兌現商業化利益,當該公司獲批上市時,或許投資者願意給予更高估值。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復宏漢霖肺癌藥物 獲歐盟孤兒藥資格

最新: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696.HK)周四公布,旗下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的自主研發藥物漢斯狀,獲歐盟委員會授予孤兒藥資格認定。利好:獲得孤兒藥資格認定後,將讓該藥物在歐盟的後續研發、註冊及商業化等方面享受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臨床研究方案協助、享受藥品集中審批程序,以及在藥品獲批上市後享有10年市場獨佔權等。值得關注:目前於全球範圍內上市的同類藥物包括默沙東(MRK.US)的可瑞達、百時美施貴寶(BMY.US)的歐狄沃,以及再生元製藥(REGN.US)的Libtayo等,意味市場競爭不少。深度:復宏漢霖成立於2010年,是復星醫藥(2196.HK; 600196.SH)旗下的生物製藥公司。該公司於2019年取得一項重要突破,獲得了中國第一個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的銷售批准,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雖然復宏漢霖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5款產品成功商業化,引領過去兩年半的收入大幅增長,但伴隨著昂貴的研發及銷售開支,該公司至今仍然未能扭虧。市場反應:復宏漢霖周五早市曾漲5.3%,其後走勢回軟,中午收市倒跌2.4%至12.82港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記者:何仲尼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