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盲盒收藏玩具的泡泡瑪特在倫敦開店,正式涉足歐洲

重點:

  • 泡泡瑪特通過在倫敦開店進入歐洲市場,自從一年前開拓第一家海外店之後,它的足跡已遍及23個國家
  • 公司希望複製在國內的成功模式——通過網路和自動販賣機等低成本渠道銷售潮流玩具,再輔以社交媒體攻勢推動銷量

陽歌

全世界擦亮眼睛!一開始,來自中國的位字節跳動給我們帶來了TikTok——一款風靡全球青少年群體的短視頻應用。如今,規模小得多但同樣時髦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試圖將它在國內已圈粉無數的玩具推向全球受眾,希望能將Dimoo、Pucky等玩偶系列帶給我們。

根據公司網站上的一則公告,上週四它在英國倫敦開店,正式涉足利潤豐厚的歐洲市場。自2020年底在韓國開設第一家海外門店以來,泡泡瑪特的全球足跡已經到達了23個國家。

泡泡瑪特相當引人注目的是,它有能力將普通玩具點石成金,同時利用一個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分銷網路,將高利潤的線上和自動販賣機銷售網與成本較高的傳統實體店結合。它還大量利用社交媒體工具,使其噱頭十足的最新玩具成為網路社區熱議的話題,以促進此類商品的交易,也為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帶來關注。

與同行相比,它成本低,同時卻可以為它的可收藏玩具標出高價,這樣的組合使其獲得了極其令人羡慕的利潤率。去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毛利率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63.4%,比國內時尚零售業競爭對手名創優品(MNSO.US)最新的27.4%高出一倍以上。同樣風靡的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TGT.US)公佈的毛利率與名創優品相似,為28%,而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遠遠高於全球玩具巨頭美泰(MAT.US)的47.8%。

投資者對泡泡瑪特的回報是高達74倍的歷史市盈率,這同樣也遠高於名創優品的58倍,塔吉特的18倍和美泰的9倍。

到目前為止,泡泡瑪特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中國本土市場,它採用“盲盒”的銷售模式,讓粉絲購買不透明盒子包裝的玩具。粉絲們只有在買到手並打開盒子後,才能看到他們到手的究竟是什麼玩具,從而給產品增添了驚喜元素。

但現在,它希望能將這一成功模式引入它的全球擴張之旅。它在2018年底推出了一個國際部門,由韓國人文德一(Moon Duk Il,英文名Justin Moon)領導。它國際擴張之旅的第一站是韓國,這毫不意外。韓國與中國有許多文化上的相似之處,通常是許多面向消費者的中國公司國際擴張的先行站。

該公司最新的年報顯示,它目前在韓國以及日本、新加坡都有海外分公司。除了在英國開的新店外,該公司稱其他的市場還包括了加拿大和美國。

它在2019年底正式宣佈進軍歐洲市場,採用與當地商業合作的形式。它當時表示,它將首先著眼法國市場,現在看來這一計畫有所耽擱,導致它改從英國進入歐洲市場。

早期階段

除了告訴我們它進入了多少個國家,並一再提到韓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和現在的英國是它的全球市場之外,泡泡瑪特對擴張的其他細節相對吝嗇。這讓我們猜測,到目前為止,它大部分的擴張僅限於線上銷售,也許還有一些自動販賣機銷售,用公司行話說就是“無人販賣機”,而實體店的實際數量可能相當有限。

去年10月,它啟動了“全球品牌大使”計畫,表明該公司正在複製網紅加社交媒體的成功模式,推進它的海外雄心。在去年前六個月的最新財務報告中,該公司承認國際銷售額占其同期總銷售額的比例不足10%,因此它不會提供這部分業務的更多具體資料。

它還在各種採訪和公告中透露了迄今為止的各種實踐。其中提到,該公司的全球擴張將包括與迪士尼(DIS.US)和擁有“Hello Kitty”特許經營權的三麗鷗(Sanrio)等公司合作開發的玩具,這表明該公司在這部分業務上不會過於依賴自家廣受歡迎的中國玩具。

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文德一還指出,該公司將順應當地口味,讓北美和歐洲的消費者在付款前看到他們購買的東西,和它在亞洲非常受歡迎的“盲盒”策略有所不同。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似乎還是直接擁有更多的海外業務,而不是像名創優品那樣,採用嚴重依賴當地合作夥伴的特許經營模式。該公司擁有其韓國業務的80%,在其他海外公司可能也擁有類似比例的控股權。當擴張處於早期階段時,這其實算是很正常的,一旦泡泡瑪特為其海外業務找到合適的模式,它很可能就會開始更多採用特許經營模式。

要想瞭解泡泡瑪特的全球足跡最終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拿名創優品做對比。泡泡瑪特於2010年創辦,直到10年後才開設了第一家海外門店,而名創優品在2013年成立,兩年後就在海外開設了首家門店,速度要快得多。

截至9月底,名創優品在近90個國家擁有近1,800家門店。相比之下,它同期在中國有大約2,800家門店,占其總銷售額的60%左右。但是在截至去年9月的三個月裡,它的國際收入增長了78%,比它在國內的銷售額增幅快出四倍多。由於這種快速增長,國際銷售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從一年前的17%增至23%。

毫無疑問,泡泡瑪特很羡慕這些數字,希望自己在海外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它的玩法與名創優品稍有不同,因為它依靠創造一種收藏者的文化來銷售玩具並獲得豐厚的利潤。雖然它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但要說它在海外市場是否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還為時過早。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BIBEE helmet launches in cold weather

快訊:兩隻小蜜蜂隔熱頭盔 可望受惠於寒冷天氣

最新:中國的新一輪寒潮將提高對保暖產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備受歡迎的新品牌──兩隻小蜜蜂推出的LAVA-01保暖頭盔,該產品注重舒適性。 利好:新款LAVA-01電動滑板車頭盔採用了德國的LavaHeat技術,可在寒冷天氣中為用家的頭部迅速加溫。 值得關注:兩隻小蜜蜂推出的LavaHeat頭盔系列,希望能滿足數百萬中國電動滑板車騎手在寒冷冬季的強勁需求,但該品牌仍需要時間在目標客戶中建立知名度。 深度:兩隻小蜜蜂希望通過最新技術,在寒冷天氣中為用戶的頭部保暖,從而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安全市場上獲得成功。在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季,該公司希望複製快時尚巨頭優衣庫等大公司的成功經驗,優衣庫採用其專利Heattech技術的冬季內衣,因透氣度高和良好保溫等創新功能,成為熱銷產品。兩隻小蜜蜂採用了類似的、同樣創新的保溫技術,最近推出的頭盔因其安全性和獨特功能,備受市場關注。該公司還認為,其專注於價格在70元至180元的中端頭盔,相對其他低端產品存在優勢,因為在流行的天貓電子商貿平台上,類似價格區間的頭盔,從2018年佔所有頭盔銷量的28%,上升到今年預計的52.2%。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選這裏聯絡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vestreaming game platform DouYu Holdings on Thursday announced a net profit of 76.4 million yuan for the third quarter, marking its fourth consecutive quarterly profit, and reversing a 6.6 million yuan loss a year earlier.

快訊:降本增效策略見效 鬥魚連續四季獲利

最新:遊戲直播公司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四公布,今年第三季錄得7,640萬元淨利潤,除了扭轉去年同期的660萬元淨虧損外,也是連續第四個季度獲利。 利好:由於持續進行降本增效策略,該公司的收入成本按年減少24.6%至11.66億元,當中收入分成費用和內容成本大降近三成至9.27億元。 值得關注:該公司表示,由於宏觀經濟環境疲弱,其直播收入減少32.5%至11.51億元,拖累整體收入下降24.1%至13.59億元。 深度:鬥魚為中國主要的遊戲直播平台之一,由陳少傑於2014年創立,除了獲得騰訊(0700.HK)投資,更於2019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隨着競爭對手虎牙(HUYA.US)、快手(1024.HK)、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和抖音等快速崛起,該公司為爭取流量一直打擦邊球,多次被官方點名批評平台存在色情、低俗等問題下令整改。上月,陳少傑更因為涉及開設網上賭博平台被捕,至今仍然被拘留。 市場反應:該季度報告發布後,鬥魚的股價周四上升2.4%至0.739美元,貼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YU.US
Internet-based auto financier Yixin Group announced Wednesday its total financing for automobiles rose 30% to 17.7 billion yuan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23.

快訊:易鑫上季汽車融資額增加30%

最新:互聯網汽車金融交易平台易鑫集團有限公司(02858.HK)周三公布,今年第三季的汽車融資總額按年增加30%至177億元。 利好:該公司的新車融資金額增長62.5%至112億元,主要受惠於新能源汽車業務表現強勁,融資金額大增219.4%至42億元。 值得關注:其二手車業務表現仍然相對疲弱,期內融資金額減少3%至66億元。 深度:易鑫是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汽車金融交易平台,最大股東爲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0700.HK)。該公司本來經營直接汽車貸款和車輛租賃,但監管機構嚴控在綫金融及P2P網貸,決定轉型為貸款中介,輔助銀行提供汽車貸款。今年上半年,其收入上升16%至28.44億元,主要受惠於其他平台服務收入大增65%至5.2億元,彌補了貸款促成服務的1%疲弱增長。 市場反應:易鑫股價周四下跌,中午收市跌1.6%至0.61港元,接近過去52周的低位。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2858.HK
Freitane, Kintor’s fastest-progressing key product and as the world's first AR antagonist to have enter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for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treatment, carried high hopes from investors but ended up being declared a failure.

新藥研發再度折戟  開拓藥業股價插水

福瑞他恩是開拓藥業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作為全球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用於脫髮治療的AR拮抗劑,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但研發宣告失利 重點: 研發失利的消息公佈後,開拓藥業的股價下跌整整一周,五天累計下跌46%,比歷史高峰縮水98% 按當前的燒錢速度,該公司的現金或許還能支持未來兩年運作,但後續的融資恐怕難度不小   莫莉 新藥研發從來是高難度任務,藥企投入龐大的研發成本加上漫長的研發週期,仍然需要面對難以預估的失敗率。權威學術刊物《自然》期刊的資料顯示,一款新藥的研發成本平均約26億美元(185億元),耗時約10年,成功率卻不到10%。許多創新藥企業手握兩、三款核心管線,若是接連遭遇研發失敗,投資者信心崩塌,前路恐怕更加崎嶇。 曾經因新冠藥成為「網紅藥企」的開拓藥業有限公司(9939.HK),又一次遭遇新藥研發失利。上週一,開拓藥業在股市開盤前公佈,核心藥物KX-826(福瑞他恩)用於治療男性雄激素性脫髮的中國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經過24周的治療後,與安慰劑組相比,福瑞他恩在統計學上未達到顯著性。這意味著,該藥物的臨床研發宣告失利。 福瑞他恩是開拓藥業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作為全球首個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用於脫髮治療的AR拮抗劑,曾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研發失利的消息公佈後,開拓藥業的股價當天開市後插水超30%,其後在低位徘徊,最終收跌31.9%。投資者的大逃離更持續整整一周,從11月27日至12月1日,開拓藥業連跌五天,累計大挫46%至1.83港元。相對於2021年9月時的高峰85港元,如今開拓藥業的股價縮水高達98%。 開拓藥業成立於2009年,是以雄激素受體(AR)相關疾病為核心的創新藥物研發公司,核心產品是小分子二代AR拮抗劑普克魯胺,可用於治療治療前列腺癌及乳腺癌,目前沒有任何產品獲批上市。 新藥研發失敗率的確不低,但是開拓藥業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新藥管線在臨床二期表現優異,而臨床三期遭遇「滑鐵盧」的情況,也難怪讓投資者大失所望。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開拓藥業便開始探索普克魯胺在新冠治療上的應用。公司稱臨床前研究以及在巴西開展針對新冠重症患者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普克魯胺對治療輕中症、重症、危重症新冠患者均有非常顯著的療效。作為進展較快的新冠特效藥研發者,開拓藥業的股價也因此一路上揚。 然而,到2021年底,普克魯胺用於新冠非住院患者的臨床III期中期分析結果顯示,藥物沒有展現出統計顯著性,開拓藥業股價一度閃崩85%。到了2022年4月,普克魯胺III期臨床試驗最終數據卻出現逆轉,開拓藥業稱該藥物對於服藥超過7天的全部患者相應保護率達100%,消息公佈當天股價上漲106%。 只是,對於這一有「奇效」的藥物,全球各地藥監部門並不賣帳,普克魯胺除了於2021年在巴拉圭獲得用於新冠的緊急使用授權之外,並無在其他地區獲批上市。 之後,普克魯胺的另一項臨床研究也遭遇逆風。今年3月,開拓藥業公佈,普克魯胺單藥用於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在中國的III期臨床試驗結果,患者的總生存時間未達到統計顯著性差異。公司表示,普克魯胺聯合阿比特龍一線治療mCRPC的II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預計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完成試驗。 後續發展坎坷 在福瑞他恩研發失利後,開拓藥業並不打算就此認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童友之向媒體表示,計畫再做三期臨床試驗,可能會提高劑量或者更換對照組。在三款核心產品中,開拓藥業僅剩下一款治療男性脫髮和痤瘡的AR- PROTAC化合物(GT20029)暫未爆出研發負面消息,該藥物目前正在進行II期臨床試驗,預計明年第一季度獲得頂線數據。 但是,開拓藥業手中的現金能繼續支持福瑞他恩再做三期臨床,或是再承受一次研發失利呢?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還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定期存款7.02億元,以及未動用的融資9,000萬元。當期的淨虧損額大幅減少59.1%至2.12億元,原因在於研發支出減少64.3%至1.65億元。按當前的燒錢速度,開拓藥業的手中現金或許還能支持未來兩年的運作。 開拓藥業2020年登陸港交所融資18.61億港元後,在資本市場表現頗為活躍,不僅多次進行定向增發股份融資,且公司創始團隊也多次減持。當普克魯胺搭上新冠特效藥這個熱潮後,開拓藥業於2021年5月以每股64.5港元集資約11.7億港元,同時聯合創始人郭創新減持370萬股。到2022年,開拓藥業又連續兩次定向增發近8億港元股份,郭創新及童友之則分別減持300萬股和853萬股。 在接連經歷研發失利後,開拓藥業後續的融資恐怕難度不小。其市帳率僅0.57倍,同樣佈局脫髮藥物的非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科笛(2487.HK)的市帳率為3.35倍,顯示開拓藥業的估值明顯低於同行。且看福瑞他恩在重啟三期臨床試驗後,能否把結果逆轉,為開拓藥業挽回失地。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9939.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