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eng files for IPO

這家廣告服務公司,正計劃在美上市籌集約2,000萬美元資金,但2023年上半年收入下跌了16%

重點:

  • 由於市場份額被大公司搶走,樂盟互動上半年收入下降16%,較2022年全年9%的跌幅有所加快
  • 這家廣告服務供應商,計劃在紐約上市籌集2,000萬美元資金,但尚未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准 

     

陽歌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漫長寒冬仍在繼續,但仍有少數規模較小的公司,冒著嚴寒提交IPO申請。最近的例子是營銷服務公司樂盟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兩年前首次啓動IPO,並於上週四提交了最新信息。自樂盟互動2021年12月首次提交IPO文件以來,情況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核心的廣告業務,在經歷了多年的強勁增長後陷入深度冷凍,先是因為企業在疫情期間控制營銷預算,最近又因為疫情過後經濟下行,這些公司對支出繼續持謹慎態度。

與此同時,中國廣告服務市場正在出現一種有趣的分裂,類似的情況在西方也發生過。簡而言之,大公司正在搶奪像樂盟互動這樣的小公司的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多年來,這種變換一直在給美國傳統媒體公司帶來壓力,因為它們之前最大的收入來源——廣告收入,流向了谷歌(GOOG.US)和Meta(META.US)旗下的Facebook等巨頭,這些巨頭的服務覆蓋範圍更廣、針對性更強。

Statista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的廣告市場預計將增長約10%,達到1,980億美元,增速高於2022年的6%。2022年正值中國為維持疫情「清零」政策,正採取各項措施執行最嚴格的時期,很多廣告服務公司收入縮水。

充分體現這種分裂的是,搜索市場領頭羊百度(BIDU.US;9888.HK)和短視頻平台運營商快手(1024.HK)等行業巨頭的收入不斷增長,與樂盟互動和愛點擊(ICLK)等小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 。

百度的網絡營銷服務收入在2023上半年同比增長11%至391億元,和2022年全年下降6%相比有所反彈。今年上半年快手的表現更為強勁,廣告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2%,至274億元。

相比之下,樂盟互動今年上半年收入收縮16%,至3,200萬美元,比2022年全年9%的收縮還有所擴大。對於其IPO的潛在投資者來說,這可不是好消息。但對於一家尋求為未來的擴張計劃提供資金的公司來說,這就是現實。

值得肯定的是,樂盟互動眼下似乎還不需要為現有的業務籌集資金,因為該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強。但隨著收入萎縮,利潤正在下降,這對其未來而言不是個好兆頭,除非它能夠重回增長軌道。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28%至235萬美元,同2022年全年18%的利潤下降幅度相比有所加快。

有意思的是,樂盟互動的營業成本相當高,達到90%左右。對於這類服務公司來說,這種情況看起來相對不尋常,因為它們的利潤通常比製造商高得多。由於成本高昂,今年上半年樂盟互動的毛利率只有10.8%,遠低於快手整體業務約50%的毛利率。

金額不大的籌資

樂盟互動的IPO計劃相對規模較小,這一點與今年為數不多的在美上市中國企業類似。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計劃發行400萬股,定價區間在4至6美元,預計募集資金1,860萬美元。如果定價位於區間中點的話,其市值將達到1億美元。

按照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翻倍後的情況計算,這個市值下,其市盈率將達到21倍。相比之下,按今年的預期收益計算,百度的市盈率要低得多,只有11倍,而快手的市盈率要高得多,為30倍。

雖然百度目前並非投資者最看好的企業,但像樂盟互動這樣收入和利潤都在萎縮的公司,似乎不太可能獲得更高的估值。因此,我們預計它的表現不會太強勁,如果成功上市的話,其股價幾乎肯定會立即承壓。

一個值得關注的類似案例,可能是汽車保險商車車科技 (CCG.US),公司在9月份利用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完成了類似規模的上市,融資2,200萬美元。那次上市意義重大,因為是首個按照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實施的新規,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正式批准,得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自上市以來,車車科技的股價波動不小。但其總體趨勢是下跌的,截至本週一的最新收盤價,該股股價比9月底上市時下跌了約三分之二。這說明,不僅是中國企業的IPO不靈,最近在美國上市的所有新股也都不行——這讓樂盟互動的IPO計劃更為不確定了。

樂盟互動在最新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它已向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提出了赴美上市的申請,但尚未獲得批准。其他類似規模的公司已經完成了上市,儘管尚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正式批准,因此這一因素可能已經不太重要了。

相反,中國證監會的要求更多是針對那些可能掌握大量敏感用戶數據,或其他敏感技術或信息的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由於規模有限,這些要求可能都不適用於樂盟互動。相反,該公司完成上市的最大障礙可能還是來自於市場本身。一家成本如此之高,收入和利潤又不斷縮水的公司,很難成為最有吸引力的目標,因此樂盟互動可能很難說服投資者為其提供約2,000萬美元的資金。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上半年淨利翻倍 遇見小麵招股集資6.9億元

中式連鎖麵館運營商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開招股,計劃發行9,734.5萬股,招股價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資最多6.9億港元(8,900萬美元),預計下周五掛牌交易。 遇見小麵成立於2014年,主打川渝麵食產品,餐廳網絡包括內地22個城市的451家餐廳及香港14家餐廳,另有115家新餐廳處於開業前籌備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億元,淨利潤則增96%至4,183.4萬元。 根據公告,遇見小麵引入HHLRA、國泰君安證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Zeta Fund、海底撈全資子公司海底撈新加坡為基石投資者,投資總額約為2,200萬美元。 公司稱,集資所得將用於拓展餐廳網絡、升級餐廳網絡技術及數字系統,品牌建設、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的潛在投資,以及公司營運之用。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線上市場營運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掛牌開市報26元,較招股定價高165%,之後股價回軟,中午收市報20.9元,升113%。 量化派發行1,334.8萬股,招股價介乎8.8元至9.8元,最終以高位定價,公開發售超額9,365倍,國際配售超額14倍。 量化派的兩大核心業務分別是一站式消費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經營汽車零售O2O平台的「消費地圖」。去年的盈利1.47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為來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個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億元人民幣。 集資所得淨額僅1,237萬元,55%將用於提高公司的研發能力及改善基礎技術設施,45%用於建立及擴大本地消費應用程序。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天域半導體上市集資16.7億港元

碳化硅外延片製造商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2658.HK)周四啓動香港首次公開募股,計劃以每股58港元發行3,000萬股,集資約16.7億港元,公司於12月5日正式掛牌。 公司今年前五個月實現營收2.5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97億元同比下降13.5%。近五個月期間,實現盈利1,120萬元,扭轉去年同期1.12億元的虧損。 天域半導體計劃將62.5%的IPO募集資金,用於未來五年擴大產能,15.1%用於增強研發實力,另有10.8%將投向戰略投資領域。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PC delivered lower nine-month revenues and profits

核心產品承壓 石藥集團前三季度盈收雙降

石藥集團解釋,主要是由於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及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的價格調整等行業政策的持續影響所致 重點: 石藥集團在集採中採取全面低價策略,15個產品中有8個都是以最低價中選 創新藥板塊普遍上揚的同時,石藥集團的股價在最近兩個半月內跌幅超過35%    莫莉 老牌藥企巨頭石藥集團有限公司(1093.HK)的轉型之路,正經歷著傳統業務萎縮與創新管線變現「青黃不接」的陣痛期。即便石藥集團持續投入巨資研發,但創新成果的轉化仍需更多時間。與此同時,傳統的成藥業務因核心產品納入集採後價格大幅下降而加速下滑,導致公司業績承壓。 石藥集團最新公佈的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總收入198.91億元,同比減少12.32%;股東應佔溢利35.11億元,同比減少7.1%。這是公司業績持續下滑的又一次延續,2024年全年公司營收已經下滑7.8%,淨利潤也同比下滑25.4%,是十年來營收利潤首次雙降。 業績下滑主要受業務佔比最大的成藥業務拖累,該業務收入154.5億元,同比下降17.2%,在整體收入中佔比約77%。細分治療領域的下滑更為觸目驚心,佔比最高的神經系統藥物營收大跌21.6%,抗腫瘤藥物收入更是暴跌56.8%,抗感染藥物下滑22.7%,心血管藥物下降17.8%。石藥集團解釋,主要是由於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及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的價格調整等行業政策的持續影響所致。 在2025年執行價格的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石藥集團採取全面低價策略,被業內稱為「價格屠夫」,共有包括阿普米司特片、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在內的15款產品納入集採。國家醫保局在2024年12月舉辦的集中帶量採購座談會上透露,石藥中選的15個產品中有8個都是以最低價中選,原因在於石藥集團憑借原料藥自產及智能製造的水平,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證產品質量穩定。 其中,核心產品多美素(脂質體阿霉素)在藥品集中採購中的大幅降價已經明顯衝擊業績。該藥品在2024年京津冀「3+N」聯盟集採中價格已下降約23%,而在2025年執行的第十批國家集採中,其中標價進一步降至每支98元,相較3,500元左右的聯盟集採中標價有97%的降幅。交銀國際的研報指出,該單品的降價預計將對2025年的收入產生10-15億元左右的不利影響。 對外授權合作難阻股價下行 為應對集採衝擊,石藥集團正全力推進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戰略轉型。前三季度,石藥集團研發費用41.85億元,佔成藥業務收入比重達27.1%,同比增加7.9%。管理層預期2026年的研發開支將同比增長15%至20%。今年以來,石藥集團已有3款新產品獲批上市,8款產品上市申請獲得受理,獲得5項突破性治療認定,42項臨床試驗獲批。 在對外授權方面,7月30日,石藥集團與美國Madrigal Pharmaceuticals達成協議,將其自主研發的口服GLP-1藥物SYH2086的全球開發與商業化權益授權給對方,石藥集團將獲得1.2億美元預付款,以及最高19.55億美元的開發、監管及商業里程碑付款。此外,石藥集團還曾在6月13日宣佈與阿斯利康達成戰略合作,獲得1.1億美元的預付款,這項合作潛在交易總金額達53億美元。這些合作不僅為石藥集團帶來了現金流,也證明瞭其創新藥管線的國際認可度。 但是,高調的BD交易也難掩石藥集團盈利能力的下行,公司毛利率已連續五年下降,從2020年的72.3%降至2025年前三個月的65.6%。在資本市場上,創新藥板塊普遍上揚的同時,石藥集團的股價在最近兩個半月內跌幅超過35%。 多家券商機構亦下調石藥的目標價,中金公司稱考慮研發投入加大,分別下調石藥集團今明兩年淨利潤12%、15%至47.6億元、53.53億元,下調目標價15%至11港元。野村證券認為,石藥集團第三季度收入66.18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4億元,考慮到藥品銷售表現遜預期及合作項目收入延遲確認,將其目標價由10.09港元降至9.11港元。 石藥集團管理層預計,公司業績將在2026年重回正增長軌道,主要驅動力來自明復樂和伊立替康脂質體注射液等重點新品種的放量。隨著集採影響的逐步消退,到2027年增長態勢有望進一步明朗。不過,同樣從傳統藥企轉型的恒瑞醫藥(1276.HK; 600276.SH)在前三季度實現穩健增長,其市盈率達到57倍,遠遠高於石藥的市盈率19倍,反映了市場對兩者當前成長確定性和創新成果兌現能力的不同看法。儘管石藥集團試圖通過BD合作來提振業績,但其後續的里程碑付款存在不確定性,難以完全抵消核心成藥業務下滑帶來的壓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