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US
After zipping on to Wall Street, Zeekr faces long road ahead

剛於上月在美國上市的電動車企極氪公布首季業績,虧損雖持續,但蝕幅則收窄

重點:

  • 集團首季汽車銷售收入按年勁升73%但按季下跌近23%
  • 首五個月電動汽車交付近68,000台,只達全年目標近3成

劉智恒

近年電動氣車市場內卷慘烈,Gartner早前预测,過去十年間成立的電動車企,至2027年時,將有15%會被收購或破產。

對於這個估計,或許已是說得保守,但我們敢說,極氪有超過八成機會仍屹立於市場之上。不過,何時可以扭虧為盈,似乎暫未看到黑暗中的曙光。

吉利(0175.HK)旗下的電動車企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公布上市後首份成績表,總收入147.4億元(20.3億元),按年大升71%,但股東應佔淨虧損仍達20.1億元,按年收窄16%。若只計算汽車的收入,則上升73%至81.7億元。

按季表現遜色

年度相比看似理想,然而與去年第四季度比較就似乎有點後勁不繼,總收入按季跌9.9%,汽車銷售更跌22.8%,整體毛利率11.8%亦較上季跌2.4個百分點。

雖然股東應佔淨虧損收窄32.6%,但深入分析,虧蝕能按季大減,全賴期內大幅削減成本所致。其中研發開支由上季的31.6億元,大減12.3億元至19.3億元;銷售及一般行政開支則由22.08億元,減少2.56億元至19.52億元。

若研發開支的減少對未來技術發展沒影響,確實對公司有利,倘若是要減虧損而為之,就教人擔心,特別新能源汽車鬥的就是技術,研發開支似乎一點也不能省。

最致命是電動汽車交付量,今年首季只有33,059台極氪,按年雖上升117%,按季卻下跌16.6%。上市時,集團曾透露今年電動汽車交付量達23萬台,可即使加上4月的16,089台及5月的18,616台,首五個月只交付了67,764台,只能達到目標的29%。

年內交付難達標

集團首席執行官安聰慧對首季交付量有如下表述:「同比增長117%,創下季度新高,距離全年交付目標230,000輛更近一程」,安聰慧說得輕描淡寫,現實是在電動汽車行業內卷不斷,消費力又顯疲態下,他所說走近了一程,似乎與目標仍有相當距離。

事實上,業績公布後,極氪的股價一度跌近一成,收市跌幅收窄,全日報22.12美元,跌6.5%。雖然仍較上月的上市價21美元略高,卻較5月的高位32.243美元下跌逾3成。

投資市場似乎對極氪前景有相當保留,以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別說要扭虧為盈,能做到收支平衡已是了不起。

上月極氪上市時,安聰慧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有四大點支持集團發展。一是新能源車在中國的滲透率已超過50%,市場已迎來拐點。其次是極氪在新產品的投放除MIX外,年內還計劃推出一款純電SUV。三是中國市場的渠道下沉,極氪的350家門店中, 85%在一二線城市;今年將在三四線市場共70個點進行布局。最後是進軍海外,去年11月起,極氪已在瑞典及荷蘭等地開店,亦與中東及亞洲的經銷商簽定代理協議。

內卷戰場競爭慘烈

安聰慧的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市場確有點懷疑。首先雖然中國電動汽車的使用量不斷擴大,但別忘記,今天電動汽車市場是百騎競走,龍頭比亞迪(1211.HK, 002594.SZ)自不用說,造車三大勢力「蔚小理」亦在努力不懈爭逐市場,後面還有零跑(9863.HK)、哪咤及五菱,小米(1810.HK)更加是來勢洶洶,還有海外巨人特斯拉(TLSA.US)等,整個行似乎已進入紅海市場,內卷嚴峻,而且市場銷售的增長亦開始放緩。

至於極氪揚言有新款純電SUV推出市場,但能否獲市場歡迎暫屬未知之素,事實各家車企的新款汽車排著隊推出,極氪的新款要能突圍而出,成功獲得消費者歡心,並不容易。

說到進軍下沉城市更有點讓人擔憂,極氪的定位較高端,大多車款平均售價在30萬元水平,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未必可以容易負擔得來,特別今天社會彌漫一片降級消費的氣氛,就連蔚來(9866.HK, NIO.US)也要接受現實,大力發展20萬元水平的「樂道」及10萬元的「螢火蟲」,而且不少電動車企早已用低價車款布局下沉市場,極氪要搶佔一定份額,實在知易行難。

對於海外拓展,原本不失為車企的一大出路,但美國及歐洲各國已開始針對中國電動車企,並作出行動打壓。上月美國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提高了三倍,本月歐洲國家以中國政府補貼電動車企為口實,將於7月向內地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吉利被徵收的關稅為20%。此舉毫無疑問將加重電動汽車的成本,導致中國車企在歐洲的競爭優勢大打折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