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迪三度衝擊港交所 核心產品臨「紅海」競爭
這家有一款產品獲批上市的腫瘤創新藥公司仍未實現盈利,並向港交所發起第三次衝擊
重點:
- “一藥走天下”的思路迪,第三度向港交所申請上市
- 公司去年虧損14.6億元,今年首5個月再蝕2.9億元,剩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餘下6.6億元,反映有迫切集資需要
斯年
致力開發腫瘤藥物、已有產品成功商業化的生物醫藥公司思路迪醫藥(3D Medicines Inc.)第三次衝擊港股,但“補血”之路前途難測。
7月22日,思路迪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國際為聯席承銷人。在此之前,思路迪已分別於2021年6月和2021年12月兩次遞交港股招股書,但都未能成功上市。
思路迪目前有一款核心產品在中國銷售,但隨著腫瘤免疫療法賽道日趨擁擠,該產品的收益不如預期,公司至今未能實現盈利。此外,由於市場信心不像此前高漲,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赴港上市後普遍表現不佳,思路迪的前景有待觀望。
據初步招股書介紹,思路迪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開發及商業化具有差異化臨床表現的腫瘤藥物,業務模式包括聯合開發、許可引進和自主發現等。
在衝擊港股前,思路迪是受到資本追捧的腫瘤免疫領域“明星公司”。其在2020年經分拆獨立後,立即獲得總規模達1.4億美元(9.5億元)的首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倚峰資本、中信建投、睿億投資、泰格醫藥等多家知名機構。
產品上市但未扭虧
對生物醫藥公司而言,開發及商業化能力是最為人關注的“硬實力”。據招股書介紹,思路迪目前已經建立的管線包括一款核心產品及11款候選藥物,其中核心產品恩沃利單抗是其支柱產品,去年11月在中國獲批銷售、12月商業化,另有7款產品處於研發後期的臨床階段。
新藥研發投入巨大,商業回報卻未必豐厚。截至目前,思路迪持續處於虧損狀態,開支絕大部分在於研發費用,過去兩年研發支出達6.4億元,今年前5個月研發支出也已達到1.38億元。
在恩沃利單抗上市後,儘管今年首5個月產生約1.6億元收益,但遠遠不足以扭虧。2020年及2021年度,以及今年截至5月底的三段時間內,思路迪經營虧損分別達到6.4億元、14.6億元及2.9億元。而在今年5月底,集團剩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餘下6.6億元,連去年的一半虧損金額也比不上,可見公司有實際集資需要。
在其他產品上市前,依靠恩沃利單抗銷售,能否幫助思路迪頂住“燒錢”的壓力?答案恐怕未必樂觀。
思路迪招股書介紹,恩沃利單抗是皮下注射PD-1(細胞程式死亡受體-1)抗體,在中國獲批可以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晚期實體瘤患者。MSI-H和dMMR是胃腸道腫瘤患者經常提及的指標,也可能在其他實體瘤中出現,恩沃利單抗因此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泛腫瘤”抗癌藥,但能夠惠及的病患仍然有限。
根據世衞組織公佈的數位,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超過457萬人。相比之下,恩沃利單抗的適用人群狹窄,招股書顯示,其針對的適應症在中國的發病數在2021年僅為14.6萬人,預計到2023年增至18.6萬人。
此外,恩沃利單抗還面臨已有和其他潛在候選藥物的競爭。從原理看,PD-1是人體免疫T細胞上的一種蛋白,癌細胞通過生成其配體PD-L1,與PD-1結合,以抑制T細胞並破壞免疫功能;相關藥物則通過阻礙這一結合過程,以抑制癌細胞。由於PD-1/PD-L1藥物研發火熱,已上市產品銷售競爭激烈,僅中國就已有十餘個相關產品,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紅海”市場。
據思路迪在招股書中披露,除了用於治療現有獲批適應症,恩沃利單抗可能無法成功開發或獲批其他適應症,這意味公司需擴大現有適應症患者群體,並加速其他產品上市,才有望儘快“回血”。
創新藥企的成長之路普遍經歷過前期“燒錢”研發,等到產品面世再“回血”的路徑,在這期間,如何維持現金流至關重要。
生物醫藥熱潮減退
因此,當港交所在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時,立即吸引大批生物醫藥公司。4年來,港交所已經吸引近50家未盈利醫藥公司先後上市,募資額超過千億元港幣。
港股上市成為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補血”的重要一步,但“光環”正日益消退。生物醫藥公司近年赴港上市後,表現普遍不如人意,甚至頻繁“破發”,而集資後推動商業化的重磅產品也相當有限。
例如樂普生物(2157.HK)今年2月23日衝擊港股成功,每股發行價為7.13港元,以上市當天匯率計算,其發行價折合人民幣只有不足5.8元;但就在不到一年前、該公司進行C輪融資時,投資者認購成本價為每股6.7元,由此可見,其價值已隨著生物科技股熱潮退卻而下降。
樂普生物與思路迪一樣,也衝擊了三次港股IPO,這次思路迪闖關港交所能否成功,仍有待觀望。而對生物醫藥公司而言,即使成功上市也並非 “一勞永逸”,能否通過大規模融資,實現長期跨越式發展,可能是上市後更艱難的課題。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