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6.HK 600196.SHG

中國新冠疫情基本結束,加上世衞調整疫苗接種建議,疫苗需求迅間急降,這家曾經賺取新冠紅利的醫藥公司如何自處?

重點:

  • 復星醫藥去年復必泰新冠疫苖銷量下挫三成,加上投資組合損手,拖累淨利潤跌逾兩成
  • 該公司轉型創新藥取得突破,研發新品貢獻百億元營收

 

陳嘉儀

這家醫藥公司被關了一道門,但另一扇窗已為它打開。

中國綜合製藥集團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剛於3月底交出了一份讓投資者喜憂參半的年度業績,主要因為其新冠疫苖收入大降,但創新藥表現出色,正好填補收入缺口。

復星醫藥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按年增長12.7%,淨利潤則下降21.1%至37.3億元,雖然兩者的表現均遠遜2021年約30%的增長,但公司指淨利潤下降,主要受累於其持有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所致,其中出售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BNTX.US)股份所造成公允價值損失淨影響逾10億元;如果扣除上述非經常性損益,其淨利潤仍然按年上升18.4%至38.8億元。

業績公布後,復星醫藥股價反應不大,連續四個交易日在22港元水平上落,波幅僅約1%,但該股距離2021年8月的82港元高峰,已錄得逾七成跌幅。該公司的最近港股市盈率約14倍,低於其上海交易所股票的23倍,或反映國內投資者對其前景的看法,比起盤踞在港股市場的國際投資者較為樂觀。

復星醫藥主營業務分別為製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及醫療健康服務,按業務板塊劃分,去年製藥業務去年貢獻營收308億元,佔總營收超過70%,主要來自新上市產品以及次新品的收入。其中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的製劑單品或系列共5個,分別為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用於HER2陽性乳腺癌領域治療的漢曲優、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漢利康,新冠口服藥捷倍安阿茲夫定片和肝素系列製劑。

復必泰和捷倍安都是抗新冠感染產品,前者自2021年3月起分階段銷往港澳台,受惠於新冠疫苗需求強勁,全年銷售約2,200萬劑,帶動製藥業務營收在該年增長32.1%。然而,去年隨著疫情政策變化和接種率達峰,復必泰銷量大跌30%至1,554萬劑;幸好該公司與真實生物聯合開發的捷倍安於7月獲批緊急上市,剛好趕及去年底疫情大流行前推出,並累計售出647萬瓶,抵銷疫苗銷量下降對業績的部分衝擊。

按主要治療領域劃分,去年抗感染核心產品收入85.82億元,按年減少約0.5%,與2021年的120%按年增速比較,跌勢非常明顯。隨著世界衞生組織調整新冠疫苗接種建議,認為非高風險人士不用再打加強針,而且健康兒童無必要接種疫苖,復星醫藥的疫苖銷售恐怕進一步看淡,往後如何填補抗感染產品的營收缺口,將受到市場緊密關注。

營收破百億元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坦言,由於形勢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要把一些疫情防控產品轉為常態產品來對待;他同時指出,創新藥板塊新品及次新品保持快速增長,去年創新藥營收突破100億元,在製藥業務中佔比逾30%,因此研發創新產品,並加強部署國際市場,是未來的主要轉型方向。

據財報顯示,去年製藥業務第二大收入來源,是以創新藥為主的抗腫瘤及免疫調節核心產品,營收增長近四成至55.2億元,增幅冠絕其他類型產品。除了反映漢曲優、漢達遠等次新品銷售增長,去年3月始在中國內地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PD-1單抗藥漢斯狀,推出僅大半年已錄得3至5億元收益,潛力相當不俗。今年1月,漢斯狀聯合卡鉑和依託泊苷用於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再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相信將帶來另一個收入引擎。

事實上,復星醫藥早於2009年嘗試轉型創新藥,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許可引進和深度孵化的方式,圍繞腫瘤及免疫調節、代謝及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疾病領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創新藥、抗體藥物、細胞治療技術平台。至2019年,也就是埋首耕耘10年後,首款自主研發的生物類似藥──漢利康終於獲批上市。

往後每年,該公司都有新的生物類似藥和創新藥產品獲批上市,截至去年底已有6款自研創新藥和4款許可引進創新藥獲准於中國和美國銷售,並有多款創新藥物及新適應症被納入最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逐步邁向收成期。

此外,復星醫藥近年在美國、歐洲、非洲及印度設藥品臨床及註冊團隊,加強海外藥品註冊申報能力。隨著創新藥產品陸續面世,該公司加速推進國內外生產線朝國際品質體系認證推進,並在全球60多個國家建立了市場推廣和銷售管道,協助海外收入持續增加,去年達139.4億元,佔整體營收近32%。

復星醫藥的擴張策略也贏得券商認同。浙商證券指出,該公司已啟動漢斯狀於美國市場的商業化籌備工作,看好該產品能成功國際化,給予「買入」評級;國金證券也看好該公司旗下漢斯狀、奕凱達、漢利康等產品,認為它們均具有年收入超過20億元的市場潛力,預計今年營收將上升17.3%至516億元,同樣建議「買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vitasoy

信置黃家要飲維他奶 羅氏家族控股權岌岌可危

急欲復蘇的香港老牌飲料企業維他奶,內地業績好轉之際,新加坡富豪卻在虎視耽耽,一場飲料大戰隱然開打 重點: 上半年維他奶多賺5%至1.7億港元,內地市場經營溢利年增15% 新加坡黃志祥家族連續增持股權,維他奶股價兩個月升1.7倍    李世達 因為三年前的一場公關危機,香港豆奶大王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345.HK)在內地市場遭受嚴重打擊,業績與股價雙雙跌落谷底。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品牌力受損的維他奶近期疑遭新加坡富豪家族敵意收購,這家老牌企業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10月上旬開始,新加坡菊花茶品牌楊協成(Yeo Hiap Seng)開始增持維他奶股票,楊協成背後則是新加坡前首富、香港信和置業(0083.HK)主席黃志祥家族。黃志祥胞弟黃志達,透過楊協成及其家族辦公室陸續增持,截至11月底,持股比例已從一個多月前的不到5%快速升至12.26%。 黃家的大動作引起市場的收購猜想,公司股價從9月23日收市價4.52港元飆升至近期逾12港元,大增1.7倍,市值也猛增至逾132億港元。 面對這樣的變化,83歲的維他奶主席羅友禮,在業績發布會上回應:「你直接去問他(增持方),我都不知道他想做什麼」。被問到會否增持時則說:「我會向聯交所申報,到時大家就會知」,似乎意味著他們不會束手就擒。 內地市場定成敗 羅友禮的父親羅桂祥,於1940年創立維他奶,現時產品包括豆奶、檸檬茶、果汁及瓶裝水等。1994年,維他奶在香港上市,同年在深圳設廠,朝內地市場發展。2008年,內地爆發三聚氫氨毒奶粉事件,植物奶製品迎來一波高速增長,2008年至2019年,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6%,內地市場銷售額也在2016年超越香港。 2019年是公司業績的巔峰,錄得75.3億港元收入,創下新高紀錄,其中內地市場收入就高達46.3億港元,佔比超過61%。 沒想到轉折發生在兩年後,2021年,維他奶因為在香港襲警事件中發出失當聲明,引發內地輿論的強烈不滿,品牌遭消費者抵制、產品也遭商家下架,內地業績遭受重創。截至2022年3月底的財年,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收入驟降23%,公司錄得淨虧損1.59億港元,為上市26年來首虧。 在盈利層面,公司通過降本等方式在下一個財年實現扭虧,惟收入規模仍逐年下降,至2024年3月底止的年度,公司收入已萎縮至62.2億港元 為扭轉劣勢,維他奶也試圖轉型,在內地植物基飲料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公司以另一王牌產品「檸檬茶」為基點,試圖擴大茶飲市場空間,同時陸續推出無糖檸檬茶、無糖冷泡茶、無糖茉莉花茶等產品,追趕無糖茶風口。 受惠於銷售執行及產品創新,公司業務稍有好轉。截至今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維他奶收入按年增2%至34.4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年增5%至1.7億港元。其中,內地市場收入雖然仍在下滑,但減幅已大幅收窄,同時透過降低原材料價格及嚴控成本,期內公司在內地的經營溢利增長15%至2.2億港元。 「奶」「茶」之戰 業務復蘇漸顯成果,但低迷的股價卻給人可乘之機。自2019年6月來到42.6港元的歷史高點後,維他奶股價至今年9月已下探至4.47港元,自高位下滑超過九成。 或許因為跌幅實在太大,新加坡富豪、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家族開始大舉買入公司股票。在最新一次增持後,黃志祥胞弟黃志達及旗下機構已持有12.26%股權,加上黃志祥持有的5.10%,黃家持股已超17.36%。 羅家方面,公司主席羅友禮持有約16.3%股權,若結合羅桂祥基金權益及羅家後人的持股,總數超過25%,仍優於黃志祥家族。因此其他股東的動向或將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目前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分別持有維他奶約6.8%及5.1%股權。其中三菱日聯已陸續出售股權予黃家,若加拿大基金也倒戈,形勢將對羅家相當不利。 黃志祥家族旗下持有的楊協成飲料品牌,創立於1900年,歷史較維他奶更悠久,主要市場在東南亞,產品包括菊花茶、馬蹄爽與豆奶等,且近年有意擴大茶飲業務,收購維他奶自然成為打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 對黃家來說,即使收購失敗,也可出售股份大賺一筆,但是對投資人來說,由於市場的過度追捧,目前公司市盈率已來到95倍,甚至高過可口可樂(KO.US)的25.4倍,一旦黃家收手,股價可能快速崩跌,有意追高者需要衡量風險。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首11個月東風汽車累計銷售下跌逾1成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489.HK)周四公布,首11個月汽車銷量為170.45萬輛,同比下跌11.1%。乘用車下跌12.7%,商用車則跌3%。期內新能源車銷售則持續做好,累計銷售約35.3萬輛,同比上升近11%。 另外,公司附屬的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首11個月累計銷售13.97萬,同比輕微下降1.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雲頂新耀公佈腎病藥物EVER001 1b/2a期試驗積極結果

雲頂新耀(1952.HK)週三宣佈,其用於治療原發性膜性腎病(pMN)的新一代共價可逆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EVER001在1b/2a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結果。 結果顯示,在已完成36周治療的低劑量組患者中,81.8%(9/11)的患者實現臨床緩解,高劑量組中已完成24周治療的患者即有85.7%(6/7)實現臨床緩解。除低劑量組的1例患者外,其他所有完成36周治療的低劑量組患者,以及所有經24周治療的高劑量組患者分別在36周和24周都實現了免疫學完全緩解。 雲頂新耀擁有EVER001用於治療腎臟疾病的全球權益。在公司不斷擴展的腎病管線中,EVER001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一代藥物。公司表示,EVER001在保持高效力的同時提供了更好的選擇性,與競品相比,可能避免許多與早期BTK抑制劑相關的副作用。EVER001在多種自身免疫驅動的腎小球疾病中顯示了廣泛的潛力。 原發性膜性腎病是成人中常見的腎病綜合症病理類型,在中國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患者總數估計約有200萬名。在歐洲,患者數量約為8萬,而美國則為8萬到10萬。雲頂新耀認為,由於目前還沒有已經獲批的同類藥物,EVER001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都具有巨大的潛力。 在授權引進和自主研發的雙輪驅動模式下,雲頂新耀持續加強其在腎病領域的領導地位。公司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同時也重視與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美國公司百健(Biogen)最近以11.5億美元收購Human Immunology Biosciences (HI-Bio),就是一個關於專業知識互補合作的典型案例。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報:東南亞雙反稅將實施 中國光伏企業撤退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公布新的關稅裁定,將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稅率最高達271.2%。受到高額關稅影響,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已陸續停產或關閉。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公告,此次制裁主要針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及其組裝產品,反傾銷稅率涵蓋0%至271.2%的區間,取決於生產國家與具體公司。 目前美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約80%來自上述四個國家,新的關稅預計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太陽能產業的供應鏈格局,將鼓勵更多生產轉移至美國本土,逐步替代進口。 財新報道,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已陸續停產或關閉。有業者表示,最終只能選擇去美國設廠,儘管建廠成本和勞動力費用較高,但毛利率更高、市場潛力也更大,還能以美國為中轉點,將產品銷售至其他市場。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