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疫苗收入降 创新药及时填补缺口

中国新冠疫情基本结束,加上世卫调整疫苗接种建议,疫苗需求瞬间急降,这家曾经赚取新冠红利的医药公司该如何自处? 重点: 复星医药去年复必泰新冠疫苖销量下挫三成,加上投资组合损手,拖累净利润跌逾两成 该公司转型创新药取得突破,研发新品贡献百亿元营收   陈嘉仪 这家医药公司被关了一道门,但另一扇窗已为它打开。 中国综合制药集团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刚于3月底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喜忧参半的年度业绩,主要因为其新冠疫苗收入大降,但创新药表现出色,正好填补收入缺口。 复星医药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则下降21.1%至37.3亿元,虽然两者的表现均远逊2021年约30%的增长,但公司指净利润下降,主要受累于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其中出售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BNTX.US)股份所造成公允价值损失净影响逾10亿元;如果扣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仍然同比上升18.4%至38.8亿元。 业绩公布后,复星医药股价反应不大,连续四个交易日在22港元水平上落,波幅仅约1%,但该股距离2021年8月的82港元高峰,已录得逾七成跌幅。该公司的最近港股市盈率约14倍,低于其上海交易所股票的23倍,或反映国内投资者对其前景的看法,比起盘踞在港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较为乐观。 复星医药主营业务分别为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及医疗健康服务,按业务板块划分,制药业务去年贡献营收308亿元,占总营收超过70%,主要来自新上市产品以及次新品的收入。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共5个,分别为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治疗的汉曲优、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汉利康,新冠口服药捷倍安阿茲夫定片和肝素系列制剂。 复必泰和捷倍安都是抗新冠感染产品,前者自2021年3月起分阶段销往港澳台,受惠于新冠疫苗需求强劲,全年销售约2,200万剂,带动制药业务营收在该年增长32.1%。然而,去年随着疫情政策变化和接种率达峰,复必泰销量大跌30%至1,554万剂;幸好该公司与真实生物联合开发的捷倍安于7月获批紧急上市,刚好赶及去年底疫情大流行前推出,并累计售出647万瓶,抵销疫苗销量下降对业绩的部分冲击。 按主要治疗领域划分,去年抗感染核心产品收入85.82亿元,同比减少约0.5%,与2021年的120%同比增速比较,跌势非常明显。随着世界卫生组织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建议,认为非高风险人士不用再打加强针,而且健康儿童无必要接种疫苖,复星医药的疫苖销售恐怕进一步看淡,往后如何填补抗感染产品的营收缺口,将受到市场紧密关注。 营收破百亿元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坦言,由于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要把一些疫情防控产品转为常态产品来对待;他同时指出,创新药板块新品及次新品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创新药营收突破100亿元,在制药业务中占比逾30%,因此研发创新产品,并加强部署国际市场,是未来的主要转型方向。 据财报显示,去年制药业务第二大收入来源,是以创新药为主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收增长近四成至55.2亿元,增幅冠绝其他类型产品。除了反映汉曲优、汉达远等次新品销售增长,去年3月始在中国内地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药汉斯状,推出仅大半年已录得3至5亿元收益,潜力相当不俗。今年1月,汉斯状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相信将带来另一个收入引擎。 事实上,复星医药早于2009年尝试转型创新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深度孵化的方式,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至2019年,也就是埋首耕耘10年后,首款自主研发的生物类似药──汉利康终于获批上市。 往后每年,该公司都有新的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截至去年底已有6款自研创新药和4款许可引进创新药获准于中国和美国销售,并有多款创新药物及新适应症被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逐步迈向收成期。 此外,复星医药近年在美国、欧洲、非洲及印度设药品临床及注册团队,加强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随着创新药产品陆续面世,该公司加速推进国内外生产线朝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进,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市场推广和销售管道,协助海外收入持续增加,去年达139.4亿元,占整体营收近32%。 复星医药的扩张策略也赢得券商认同。浙商证券指出,该公司已启动汉斯状于美国市场的商业化筹备工作,看好该产品能成功国际化,给予“买入”评级;国金证券也看好该公司旗下汉斯状、奕凯达、汉利康等产品,认为它们均具有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市场潜力,预计今年营收将上升17.3%至516亿元,同样建议“买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冠红利”昙花一现 康希诺另觅新跑道

这家国产新冠疫苗主要供货商,因疫情放缓导致“新冠红利”消失,去年业绩打回原形 重点: 康希诺去年为新冠疫苗存货作出巨额减值准备,显示新冠疫苗“供过于求”已成定局 步入后疫情时代,该公司的业绩将视乎两款脑膜炎疫苗的商业化表现,并藉业务国际化闯出新天地   陈嘉仪 随着中国新冠疫情步入尾声,疫苗需求大幅下降,曾受热捧的疫苗股瞬间打回原形。 中国新冠疫苗主要生产商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上周一公布业绩快报,披露2022由盈转亏,从2021年得益于新冠疫苗需求殷切,上市以来首次录得19.14亿元净利润,演变为去年再度亏损9.02亿元;营业收入也从2021年的接近43亿元,大幅下滑75.9%至10.35亿元。 康希诺主力研发埃博拉病毒、脑膜炎、肺炎、肺结核病、百白破(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带状疱疹等创新疫苗,由于2021年之前未有产品获批注册,已持续多年亏损。直至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公司临时调拨资源开发建基于其病毒载体技术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并于2021年成为历来首款获批商业化的产品,引领公司迈向丰收。 没料到只消一年,经营环境已出现巨变,随着更多新冠疫苗获准注册、接种率增长放缓、需求减少及价格调整等因素浮现,康希诺的销售收入从2022年中开始大幅下降,其中二季度及三季度的收入,分别同比大挫91.8%及92.4%。 去年9月,优化版的“克威莎.雾优”吸入式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成为全球第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虽然曾推动股价上涨,但无法扭转业绩颓势。 巨额减值 康希诺解释去年录得大额亏损,是因为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却同时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及销售费用,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所致。 虽然业绩快报未有披露详细数据,但从之前公布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以看到,康希诺于去年前9个月的收入约7.07亿元,但仅是5.56亿元的研发投入和1.49亿元的销售费用,已抵销全部营收;更值得留意的是,期内该公司为新冠疫苗存货计提资产减值高达5.26亿元,成为转盈为亏的元凶之一。 参考国家疾控局的资料,截至去年12月23日,全国共接种新冠疫苗逾34.69亿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均占全国总人数逾九成。随着官方撤销大部分防疫措施,以及经历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大规模自然感染,新冠疫苗需求已大不如前。 反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已达13款,疫苗供过于求除了令价格下降,过期失效带来的减值压力也不容轻视。除了已知的5.26亿元减值金额,康希诺还在新冠疫苗三条研发管线累计投入12.22亿元,并有另一款mRNA疫苗正在研发,恐怕未来的减值准备或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积极研发新冠疫苗的生产商也受到波及,例如在A股上市、旗下灭活疫苖获准在中国使用的康泰生物(300601.SZ),同样因为新冠疫苗销量大幅下滑和录得大额资产减值,预计去年录得至多1.5亿元净亏损,是2012年以来首次未能盈利。 步入后疫情时代,即使康希诺在3月1日迎来“克威莎‧雾优”获印度尼西亚签发紧急使用许可的喜讯,恐怕也难以为收入带来很大刺激作用。因此,投资者眼下最关心的,是公司其他产品能否出现新的增长引擎,带来更长期的竞争力。 国际认可 目前康希诺在新冠疫苗以外的产品管线中,已获批上市的只有于2021年获批注册的两款脑膜炎疫苗“美奈喜”及“曼海欣”。虽然康希诺声称美奈喜有望进入国家免疫规划,但由于国内脑膜炎球菌疫苗产品众多,它以后来者身份加入的优势不大;反观曼海欣是国内首款可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的四价流行性脑炎结合疫苗,自然被寄予厚望。截至去年10月末,曼海欣已完成24个省市的准入,但由于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加上市场规模不大,对公司收入的影响,还看未来的商业化能力。 自从公布业绩快报后,康希诺股价在之后四个交易日累挫2%,上周五报收59.7港元,只及2021年峰值450港元的13.3%,其港股过去一年多也持续遭美国资本集团、摩根大通等机构投资者沽售。 由于康希诺转盈为亏,参考其最新市销率约7.8倍,其估值处于另外两家新冠疫苖开发商──康泰生物的11.2倍、与重庆智飞生物(300122.SZ)的3.9倍的中间水平。康泰生物去年乙型肝炎及肺炎链球菌等疫苖的收入同比增长86%,比同业较快摆脱对新冠疫苖的依赖,享有较高估值亦属合理。 不过康希诺也有值得投资者留意的优点,就是其产品较获得国际认可,例如克威莎是三款获世卫纳入紧急使用清单的国产新冠疫苗之一,而公司对外销售新冠疫苗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海外准入经验。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康希诺今年1月建议到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以协助提升海外声誉、拓展海外业务及商务合作机会。如能尽快建立体系完备的海外销售团队,重点开拓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市场,也未尝不是新出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康希诺斥1.47亿元回购A股

最新: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周四公布,截至11月30日,已累计斥资约1.47亿元,回购约67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A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27%。利好:康希诺利用现金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开发行的股票,可能向投资者发放管理层看好未来发展前景,或认为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信号。值得关注:该公司董事会今年1月23日通过议案,同意在12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上海挂牌的A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亿元。但距离明年1月22日的期限尚余一个多月,该公司仍未达成预定回购目标金额的最低水平。深度:康希诺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疫苖制造商,于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并于2020年8月在上海科创板挂牌。该公司在新冠疫苖方面有多重布局,除了吸入用疫苗外,旗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技术的新冠疫苖克威莎,去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注册申请,今年5月再通过世卫紧急使用认证,在中国及全球多个国家广泛接种。不过该公司于11月初表示,基于当前的免疫策略及国内加强针接种率较高的情况,预期克威莎不会为公司业绩带来大幅增长。市场反应:康希诺于上海挂牌的股份周五小幅波动,中午收盘升0.6%至205.21元;其港股早盘曾涨4.3%,中午收市升幅收窄至1.3%,报90.95港元,位处过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非公开配售A股 复星医药筹45亿

最新: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周三宣布,计划透过非公开形式,向特定对象发行约1.07亿股A股,筹资最多约44.84亿元。 利好:筹资所得将用于为创新药物临床、许可引进及产品上市作相关准备,以及建设综合性基地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公司表示,这次配股筹资可强化国际化战略及促进主营业务发展,并有利强化复星医药的负债结构。 值得关注: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7月27日核准复星医药于12个月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8亿股新A股,意味该公司这次正好赶及在授权期内筹资。 深度:复星医药近期动作频繁,除了正努力将德国BioNTech (BNTX.US)生产的新冠复必泰疫苖引入到中国市场、并布局于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与Paxlovid的原料药及制剂外,最近又斥资近10亿元收购新加坡其中一家最大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的60%股份。不过,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最近则卷入不利处境,事缘该公司6月中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列入下调观察名单,担忧其现金不足以偿付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务,而其经常性收入亦可能不足以支持利息和运营支出。 市场反应:复星医药的A股和H股周四同步向上,其中A股中午收市涨1.2%至49.44元,H股则上升2.5%至31.35港元,但仍然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新冠疫苖商业化 康希诺首季扭亏

最新: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周四晚间公布,今年首季收入上升7%至约5亿元,期内更由亏转盈,录得1.21亿元净利润。 利好:盈利情况改善,主要因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等产品持续商业化销售,对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值得关注:该公司首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5.9%至1.59亿元,主要因为销售商品回款周期变长、为生产储备购买原材料,以及支付员工薪酬金额增加。 深度:康希诺生物是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疫苖制造商,于2019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并于2020年8月在上海科创板挂牌,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截至去年底,公司正为12个疾病领域研发17种在研疫苗,由于成功研发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技术的新冠疫苖克威莎,并于去年起在中国及全球多个国家广泛接种,协助该公司去年收入大幅增长230倍至43亿元,更扭转过去多年亏损,录得19.1亿元净利润。 市场反应:该公司的港股周五开盘上升2.4%,中午收盘升幅增至3%,报80.3港元,但其股价仍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疫苖股瑞科生物 上市日小幅上落

最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生产商江苏瑞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179.HK),周四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时受到冷遇。根据配发结果,其发售的305.5万股共录得7,853人认购,超额认购9.65倍,每手500股中签率9.28%,每股划一发售价为24.8港元。 利好:该股筹资净额6.7亿港元,当中47.3%用于HPV疫苗管线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另约17.7%用于新冠肺炎候选疫苗,如果研发成功,将有助集团扩阔收入来源。 值得关注:瑞科生物于国际配售部分的市场反应相对较平淡,只接获167份申请,录得0.39倍超额申购,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该股的需求不大。 深度:瑞科生物成立于2012年,拥有12款候选疫苗管线,包括HPV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及成人结核病疫苗等,但公司未有任何疫苗实现商业化,更只有一款疫苖达到第三期临床试验,预计核心产品可能要到2025年才有机会商业化。据招股书提供的资料,该公司去年仅录得2,781万元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及银行利息,但研发开支高达4.73亿元,比2020年大增263%,加上行政开支与财务成本,令去年亏损额大增267%至6.58亿元,已差不多等于这次招股的筹资额。 市场反应:该股周四早上稍微高开0.8%,其后升幅曾扩大至2.2%,但中午收盘报24.8港元,与招股价持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