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雲服務提供商的自我調查證實了去年收入存在造假的情況,而零售商名創優品的另一項類似調查則顯示,沒有證據證明關於其特許經營模式的指控

重點:

  • 雲服務提供商容聯雲的內部調查發現,該公司將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收入誇大了約5%
  • 中美雙方新的信息共享協議,可能有助於恢復投資者對此類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信心

陽歌

涉及兩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內部調查結果的幾份最新公告表明,上個月達成的授予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直接調查這類公司的協議大有必要。自從中國公司開始赴美上市的20多年裏,這個群體基本上一直獲准進行自我監管,在這個數據造假幾乎在商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國家裏,這很難讓人放心。

誇大數據的操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似乎起源於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當時,人們總是希望不僅達到而且要超額完成目標,從而讓上級滿意。管理者們經常聲稱自己不知情,把責任推給不守規矩的下屬。但事實是,此類組織的上上下下通常都有責任,因為老闆們經常讓下屬完成不可能的目標,在知道數據可能被誇大之後,還會假裝沒看見。

這些最新的內部調查結果來自於雲服務公司容聯雲通訊(RAAS.US)和零售商名創優品集團控股公司(MNSO.US; 9896.HK)。容聯雲在5月份啟動了調查,此前,該公司的前審計方、畢馬威的中國子公司發現其數據造假的證據並辭職。名創優品啟動調查是因為一家沽空機構在7月指責其誇大了特許經營模式的數據。

這兩宗內部調查之前,曾發生過類似的調查,包括我們本周早些時候報道的關於生鮮電商每日優鮮(MF.US)的調查,公司也被指控虛增收入;另一個更知名的案例是咖啡連鎖品牌瑞幸(LKNCY.US),它同樣涉及大規模收入造假。在這四宗案例中,對不當行為的懷疑都來自做空者報告或公司的審計機構。在這每宗案例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都大概是因為中國之前禁止其開展調查而淪為旁觀者。

讓我們來揭開懸念:容聯雲的調查發現公司確實存在虛增收入的情況,但沒有之前懷疑的那麼嚴重。與此同時,名創優品則稱調查沒有發現不當行為的證據。

投資者似乎對這兩份報告都不大信服。

上周發布公告後,容聯雲的股價下跌了7%。但應該指出的是,它最新收市價為1.01美元,比5月份宣布調查之前高了近30%。這似乎表明,或許投資者押注容聯雲已經洗心革面,可能願意對公司的未來抱持更大的信心。

公布了自我澄清的公告之後,名創優品的股價在周四輕微下跌。但從最新收市價5.5美元來看,這只股票目前基本上是沽空機構發布指責其特許經營權報告導致下跌後的水平。該報告指責該公司的特許經營模式造假,許多特許經營門店實際上是公司的持有人投資。在沽空報告發表之前,該股最後的收市價為7.21美元,對調查結果不溫不火的反應可能意味著,投資者對該公司仍持懷疑態度。

虛報的收入少於預期

在對這些大背景有了了解之後,我們將仔細看看這兩份報告的結論,先從容聯雲開始。去年2月,該公司在紐約 IPO 中籌集了3.2億美元(22.4億元),使其成為在去年7月前後大多數此類上市停止之前,在紐約上市的最後一批大型中國公司之一。有點諷刺的是,容聯雲當時籌集的資金是其最新市值1.66億美元的兩倍,這表明該股從16美元的IPO價格已經下跌了多少。

容聯雲表示,它通過調查發現,去年第二季虛報收入1,160萬元,佔總額的4%。在第三季,該數字被誇大了1,780萬元,佔總數的6%。雖然給任何數字灌水都不是好事,但這些數字低於該公司原來的估計,即第二季收入的5%至10%和第三季收入的15%至20%。

容聯雲還表示,調查同時發現,其成本和支出在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別虛報了920萬元和180萬元。

由於進行調查的緣故,該公司自去年第三季以來就沒有公布任何財務業績。但該公司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去年第四季的業績「也將大大低於其之前公布的收入指引」,即去年11月在公布第三季業績時,給出的第四季3.28億元至3.33億元之間的收入預測。

容聯雲表示,它已經採取了糾正措施,包括關閉一些涉及欺詐的業務部門,對牽涉其中的員工予以解僱或紀律處分。它還說,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首席財務官參與了員工不當行為和交易違規行為」。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中國的高管經常對下屬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實現困難的目標,然後在拿到想要的數字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關於名創優品,沒有太多可說的,因為該公司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不當行為的證據。但同樣,進行調查的委員會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但名創優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是否施壓,要求得出「無罪」結論,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最終問題就變成了:在進行了這樣的內部調查後,這些公司現在是否變得可信了?投資者似乎認為,對容聯雲來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或許這是因為它承認了欺詐行為,並採取了糾正措施。對於名創優品,他們就沒有那麼信服了。但歸根結底,新的中美協議可以讓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而不是公司自己,成為它們被懷疑存在不法行為時的最終法官,從而有助於以更廣泛的方式解決信譽問題。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多想雲折讓22%1供6 籌2.74億港元發展AI

營銷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多想雲科技控股(6696.HK)周四公布,擬以每持1股供6股方式集資最多約2.74億港元(3,500萬美元),每股認購價47.53港元,較最後交易日收市價折讓約22%。 發行最多5.76億股股份,佔擴大後股本約85.7%。公司表示,供股將按非包銷基準進行,僅供合資格股東認購。控股股東合共持股約16.9%,已承諾全數接納約9,754萬股供股股份的配額。 公司擬將所得款項約92.3%用於開發AI模型,包括用於獲取AI專用計算硬件,構建一個高效且具擴展能力的內部計算能力平台,而約7.7%用於購買媒體資源特別是快手、視頻號和小紅書的在線流量,以便客戶在這些網絡媒體平台上投放廣告。 此外,公司近期與抖音、快手等平台達成一級代理合作,需繳付大額預付款,導致現金需求增加。董事會表示,供股所得將有助應對與大型媒體平台合作所需的高額現金流壓力,同時補充營運資金。 多想雲股價周五早盤低開,其後一度漲逾9%,至中午休市報0.64港元,升4.9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融創上月銷售54億 按年下跌27%

房地產開發商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1918.HK)周四公布八月的銷售數據,上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53.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跌27%。 八月的合同銷售面積約13萬平米,每平方米銷售均價41,460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8%及20%。 今年首八個月,融創中國累計銷售金額為304.7億元,同比下跌13%,每平方米均價33,050,同比上升57%。 融創中國周五開市報1.55港元,升0.65%,股份年初至今已下跌逾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概要:納斯達克擬嚴控小型中企上市

該交易所擬推出的新規,要求所有新上市中企IPO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   陽歌 納斯達克周三提出新版上市標準,將阻止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小型IPO在該交易所上市,同時可更便利清退眾多已上市的同類公司。 更為嚴苛的新規,可能導致目前在納斯達克交易的大部分中企退市,這些公司普遍存在流動性匱乏、流通盤較小、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等問題。本次行動有別於美國四年前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推出的監管措施——彼時美方曾威脅將中企集體摘牌,除非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能便利獲取其審計底稿。 根據納斯達克官網公告,依據其最新擬議規則,所有新上市企業的流通股市值需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還需實現至少2,500萬美元的募資總額。此外,對於公開交易股票市值不足500萬美元的企業,納斯達克將啓動加速停牌及退市流程。 納斯達克副總裁John Zecca表示:「這些規則升級,彰顯我們持續完善標準,以適應市場現狀的承諾,並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率先垂範。通過提高特定新上市企業的最低流通股市值與募資額標準,既能為公眾投資者創造更健康的流動性環境,同時繼續通過本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新興企業的機會。」 納斯達克表示,新規系「專為主要在中國境內運營的企業」制定,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難以介入的市場風險。此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通過後,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於2022年簽署了具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旨在使美國監管機構更便利獲取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文件。 納斯達克表示,正將該提案提交美國證監會(SEC)審議,若獲監管機構批准,新規將立即對所有新上市企業生效。屆時處於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時間,按原規則完成上市,否則將適用新規要求。 安永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3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幾乎全部登陸納斯達克,募資總額達8.41億美元。但其中超半數資金,即4.41億美元來自霸王茶姬(CHA.US)的單次IPO。這意味其餘35宗IPO平均募資額僅為1,140萬美元,遠低於納斯達克新規即將實施的2,500萬美元門檻。 許多在美上市的小型中企流通股佔比亦極低(常不足10%),導致流動性不足。這往往引發股價劇烈震蕩,損害資金量較小、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利益,事實多只個股在上市數月內市值即腰斬甚至更高跌幅。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F Intra-City delivers packages intra-city

新聞概要:本地配送需求強勁 順豐同城營收創新高

該頭部即配服務平台上半年營收破百億,淨利潤翻番 余特莉 根據上周四發布的最新財報,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9699.HK)創下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最佳半年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48.8%至102億元(約合14.4億美元),刷新曆史記錄。作為提供本地即時配送服務的開放中立平台,公司受益於餐飲外賣及即時零售的快速需求增長,其同城配送業務訂單量於上半年同比激增逾50%。 順豐同城董事長兼CEO孫海金表示:「依託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深度洞察、覆蓋全國的彈性運力網絡以及高效的數智化科技能力,我們精准把握了餐飲、零售及服務行業的新增長點與新興趨勢。」 受強勁的網絡規模效應、運營效率提升及優質客戶收入增長共同推動,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6,220萬元增長至1.37億元,增幅超一倍。淨利潤率也從去年同期的0.9%提升至1.3%,顯示其費用率與利潤持續改善。 公司成立於2016年,從物流巨頭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拆分而來,後者是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之一。憑借龐大的眾包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在城市區域內為多元客群提供DAAS——「配送即服務」解決方案,通常在30至60分鐘內完成訂單履約。 今年上半年,公司同城配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1%至57.8億元,其中面向商戶(B2B)和消費者(B2C)的配送收入分別增長55.4%和12.7%。目前其業務已覆蓋全國2,300余個市縣,為商戶提供全場景服務。 佔總收入約44%的末端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6.9%至44.6億元,主要得益於電商收派訂單快速增長及客戶拓展——服務場景已延伸至生鮮果蔬、企業團餐、商務禮品等領域。此外,公司包裹攬收支持服務在今年前六個月實現逾150%的同比增長。 公司表示,已與母公司協同打造「從倉儲運輸到同城即時配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旨在拓寬客戶基礎並提升用戶粘性。 通過輕資產模式構建可擴展的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實現了靈活高效的運營。截至6月末,其年度活躍騎手達114萬名,並在60余座城市部署300多台無人車參與日常運營,持續推動降本增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