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雲服務提供商的自我調查證實了去年收入存在造假的情況,而零售商名創優品的另一項類似調查則顯示,沒有證據證明關於其特許經營模式的指控

重點:

  • 雲服務提供商容聯雲的內部調查發現,該公司將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收入誇大了約5%
  • 中美雙方新的信息共享協議,可能有助於恢復投資者對此類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信心

陽歌

涉及兩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內部調查結果的幾份最新公告表明,上個月達成的授予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直接調查這類公司的協議大有必要。自從中國公司開始赴美上市的20多年裏,這個群體基本上一直獲准進行自我監管,在這個數據造假幾乎在商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國家裏,這很難讓人放心。

誇大數據的操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似乎起源於中國的計劃經濟時代。當時,人們總是希望不僅達到而且要超額完成目標,從而讓上級滿意。管理者們經常聲稱自己不知情,把責任推給不守規矩的下屬。但事實是,此類組織的上上下下通常都有責任,因為老闆們經常讓下屬完成不可能的目標,在知道數據可能被誇大之後,還會假裝沒看見。

這些最新的內部調查結果來自於雲服務公司容聯雲通訊(RAAS.US)和零售商名創優品集團控股公司(MNSO.US; 9896.HK)。容聯雲在5月份啟動了調查,此前,該公司的前審計方、畢馬威的中國子公司發現其數據造假的證據並辭職。名創優品啟動調查是因為一家沽空機構在7月指責其誇大了特許經營模式的數據。

這兩宗內部調查之前,曾發生過類似的調查,包括我們本周早些時候報道的關於生鮮電商每日優鮮(MF.US)的調查,公司也被指控虛增收入;另一個更知名的案例是咖啡連鎖品牌瑞幸(LKNCY.US),它同樣涉及大規模收入造假。在這四宗案例中,對不當行為的懷疑都來自做空者報告或公司的審計機構。在這每宗案例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都大概是因為中國之前禁止其開展調查而淪為旁觀者。

讓我們來揭開懸念:容聯雲的調查發現公司確實存在虛增收入的情況,但沒有之前懷疑的那麼嚴重。與此同時,名創優品則稱調查沒有發現不當行為的證據。

投資者似乎對這兩份報告都不大信服。

上周發布公告後,容聯雲的股價下跌了7%。但應該指出的是,它最新收市價為1.01美元,比5月份宣布調查之前高了近30%。這似乎表明,或許投資者押注容聯雲已經洗心革面,可能願意對公司的未來抱持更大的信心。

公布了自我澄清的公告之後,名創優品的股價在周四輕微下跌。但從最新收市價5.5美元來看,這只股票目前基本上是沽空機構發布指責其特許經營權報告導致下跌後的水平。該報告指責該公司的特許經營模式造假,許多特許經營門店實際上是公司的持有人投資。在沽空報告發表之前,該股最後的收市價為7.21美元,對調查結果不溫不火的反應可能意味著,投資者對該公司仍持懷疑態度。

虛報的收入少於預期

在對這些大背景有了了解之後,我們將仔細看看這兩份報告的結論,先從容聯雲開始。去年2月,該公司在紐約 IPO 中籌集了3.2億美元(22.4億元),使其成為在去年7月前後大多數此類上市停止之前,在紐約上市的最後一批大型中國公司之一。有點諷刺的是,容聯雲當時籌集的資金是其最新市值1.66億美元的兩倍,這表明該股從16美元的IPO價格已經下跌了多少。

容聯雲表示,它通過調查發現,去年第二季虛報收入1,160萬元,佔總額的4%。在第三季,該數字被誇大了1,780萬元,佔總數的6%。雖然給任何數字灌水都不是好事,但這些數字低於該公司原來的估計,即第二季收入的5%至10%和第三季收入的15%至20%。

容聯雲還表示,調查同時發現,其成本和支出在去年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別虛報了920萬元和180萬元。

由於進行調查的緣故,該公司自去年第三季以來就沒有公布任何財務業績。但該公司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去年第四季的業績「也將大大低於其之前公布的收入指引」,即去年11月在公布第三季業績時,給出的第四季3.28億元至3.33億元之間的收入預測。

容聯雲表示,它已經採取了糾正措施,包括關閉一些涉及欺詐的業務部門,對牽涉其中的員工予以解僱或紀律處分。它還說,調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或首席財務官參與了員工不當行為和交易違規行為」。但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中國的高管經常對下屬施加巨大壓力,要求他們實現困難的目標,然後在拿到想要的數字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關於名創優品,沒有太多可說的,因為該公司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不當行為的證據。但同樣,進行調查的委員會雖然名義上是獨立的,但名創優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是否施壓,要求得出「無罪」結論,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最終問題就變成了:在進行了這樣的內部調查後,這些公司現在是否變得可信了?投資者似乎認為,對容聯雲來說,答案可能是肯定的,或許這是因為它承認了欺詐行為,並採取了糾正措施。對於名創優品,他們就沒有那麼信服了。但歸根結底,新的中美協議可以讓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而不是公司自己,成為它們被懷疑存在不法行為時的最終法官,從而有助於以更廣泛的方式解決信譽問題。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寶尊電商第三季度同比續虧損

電商軟件提供商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隨著核心電商服務重返盈利軌道,新興品牌管理業務虧損又收窄,第三季度營收實現增長。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營收同比增長4.8%至21.6億元,經營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1.15億元收窄至2,560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虧損,亦從去年同期的6,680萬元收窄至4,020萬元。 寶尊電商業務本季度實現經調整經營利潤2,810萬元,較去年同期2,980萬元的虧損成功轉盈。品牌管理業務(含在華運營Gap服裝門店)的經調整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5,530萬元收窄至3,870萬元。 財報發布後,寶尊紐約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緊規管 奇富業績難復舊觀

網貸服務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業績,並對全年展望轉趨悲觀,與2024 年強勁收官形成鮮明對比 重點: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淨利潤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公司對全年發出悲觀指引,主因是新監管措施將壓縮其在網貸服務業務的盈利空間   梁武仁 過去一年裡,網貸服務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經歷了不少變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稱,但更關鍵的是,在監管環境收緊及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風中表現頗具韌性的奇富科技,業績開始受到明顯衝擊。 根據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報,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億元(7.31億美元),為兩年多來首次錄得收入下滑;淨利潤則按年下跌17%至14億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對餘下年度給出悲觀指引,預計第四季淨利潤最多將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況下,2025年全年淨利潤也僅能錄得約1%的增長。 這份展望與奇富科技年初時的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公司公布2024 年利潤大幅增長,並預期2025年將有強勁開局。其後,公司由「啟富」更名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過加入「fin」凸顯其金融科技機構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紐約上市時,名稱是為了反映其與網安軟件公司奇虎360 的淵源。 比名稱變動更具影響的,是中國自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全新金融業監管規則。新規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強化風險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須提高借款人門檻標準,從而犧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時也需提高對潛在違約的撥備。這些要求均可能進一步壓制公司的盈利增長。 奇富科技CEO吳海生在第三季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作為行業領先者,我們一向以最高的合規標準要求自己,這次也不例外。儘管相關措施可能在短期內影響放款規模與盈利能力,但我們相信,把使用者價值放在首位,最終將會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任,並支持我們實現更具韌性且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這次的新規只是中國民營金融業監管連串調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幾年起,相關行業便不斷面臨持續的監管變動。這也凸顯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對的現實──中國整體金融業的監管框架正快速演進,而監管層此舉旨在防範市場過度放貸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此外,中國經濟當前的疲弱狀態,也讓民營與國有放貸機構均面臨壓力。隨著企業與消費者收緊支出與借貸,貸方要擴展業務變得愈發困難。即便北京推出對部分消費相關行業提供利息補貼的振興措施,全國銀行貸款餘額在10月仍較前一個月大幅收縮。 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轉弱,也推升了違約風險,使得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無論監管是否加碼都一樣。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現清楚反映了這些壓力,其信貸撮合與放款總額在第三季度按年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時,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撥備激增 隨著經營環境惡化,奇富科技的壞帳準備金大幅飆升。理論上,作為連接借款人與銀行的撮合方,公司並不需直接承擔貸款違約風險,但現實並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資本」貸款發生違約,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額償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過信託與子公司自有資金出借部分貸款,該部分信用風險由公司自行承擔。上述兩類貸款規模的同步上升,也讓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撥備。 在電話會議中,奇富管理層表示,公司會根據宏觀經濟狀況調整「重資本」貸款與無全額代償義務貸款的比例。管理層並稱,第四季度將提高後者(即無需提供全額代償保證的貸款)佔比,以降低公司的整體信用風險敞口。 當然,面臨這些逆風的並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競爭對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樣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額按年下滑,同時準備金亦增加。但與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錄得收入與淨利增長,主要受益於其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而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領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擁有良好利潤率的公司。其採用的先進技術有效降低營運成本,而依託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的服務能力,尤其能借助與奇虎360之間的技術連結,對銀行機構相當具吸引力,使公司在與金融機構洽談定價時具有一定議價能力。 例如,奇富正將一款AI信用審批代理整合進其Focus Pro平台。這項技術可利用大量數據與大語言模型能力,在數秒內完成借款人風險評估,大幅簡化繁瑣的貸款審批流程。吳海生表示,相關功能的試運行已獲得客戶「非常正面」的回饋。 儘管如此,市場對公司最新業績的反應並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個交易日內大跌約18%。今年以來,該股已累跌逾50%,遠遠落後於恒生指數約32%的漲幅。目前公司市盈率僅2.7倍,甚至低於同樣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顯示投資者對這一整個板塊的信心仍相當疲弱,儘管多數公司在艱難環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備不少優勢,但其高度暴露於監管與宏觀經濟變動的風險,顯然讓投資者卻步,而這種局面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