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機巨頭宣布暫停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商業活動,成為第一家正式暫停俄羅斯業務的中國企業

重點:

  • 大疆創新科技暫停在俄烏兩國的業務,並將重新評估各司法管轄區的合規要求
  • 其他面臨類似困境的中國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聯想、華為和小米

葉天娜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美各國紛紛制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貨幣盧布及當地股市大幅下挫,西方科技公司也紛紛撤離。第一家宣布撤出的是世界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蘋果公司(AAPL.US),其後個人電腦製造商惠普(HPQ.US)、戴爾科技(DELL.US)及電信設備供應商愛立信(ERIC.US)也暫停當地銷售。

歐美企業突然離開俄羅斯市場,騰出大量業務空間,本來為中國企業提供填補空缺的良機,但事實卻沒有這麽簡單,中國企業反而陷入兩難局面。

4月26日,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科技(Da-Jiang Innovations)在公司的英文網站發表聲明,宣布 “暫停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商業活動”,雖然沒有提及是因為害怕歐美制裁,但指出 “大疆創新正在內部重新評估各司法管轄區的合規要求”,成為第一家正式暫停俄羅斯業務的中國企業。

至於在俄羅斯和西方都有主要業務的其他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聯想(0992.HK)和華為等,必須決定是否採取類似措施,否則就有可能被排除在這些市場之外,並面臨其他潛在風險,如失去進入外國銀行系統的機會。

產品曾遭下架

俄烏兩國交戰後,雙方都被指使用大疆無人機參與軍事行動,烏克蘭一方更稱大疆向俄羅斯泄漏軍事數據,然而大疆一直沒有跟隨歐美企業暫停俄羅斯業務,曾受到輿論批評。

3月27日,德國最大電子商品零售商MediaMarkt將大疆無人機產品全部下架,引起國際關注。大疆向外界表示,坊間指大疆只向俄羅斯單方面開放數據是無稽之談;公司到4月21日再發表聲明,稱旗下產品一直是民用,沒有任何軍事用途設計,同時拒絕一切用在軍事上的訂制及修改。

根據Drone Industry Insight的數據,大疆無人機去年佔據美國76.1%市場,全球接近80%的無人機都由大疆生產,雖然公司在聲明中表示暫停在俄羅斯銷售,是 “並非針對任何國家,而是表明我們的原則”,但市場普遍相信大疆是怕因為俄羅斯一個市場而失去整個歐美大市場。

與大疆一樣面對兩難局面的中國企業其實不少,一方面認為目前是擴充俄羅斯市場的大好機會,但又害怕因俄羅斯市場而得失歐美,最終被制裁而得不償失。

俄羅斯在過去十年一直是中國與歐美企業的主要戰場,例如小米(1810.HK)是俄羅斯第二大手機銷售商,僅次於韓國三星,排第三的正是已撤出該市場的蘋果;個人電腦方面,去年美國的惠普在俄羅斯市佔率達21%,排名第一,緊跟其後的便是中國的聯想;至於華為更是俄羅斯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並與愛立信爭奪當地5G合約。

不過,上述中國企業在歐美的業務看來更重要。根據小米去年財報,公司在歐洲的市佔率達22.5%,排名第二,中國市場以外的總收入高達1,635.9億元,佔總收入接近一半;至於聯想,截至去年9月30日止,歐洲、中東及非洲的上半財年收入達84.9億美元(561億元),佔總收入24.4%,而美洲更為公司貢獻113.3億美元或32.6%收入。

害怕歐美制裁

小米、聯想和華為在過去兩個月,已經因為外匯風險而削減了對俄羅斯的交貨量,因為盧布最初在戰爭開始時暴跌了。但估計它們最擔心的或許是如果繼續在俄羅斯銷售,很可能會受到西方制裁,最終導致產品無法在歐美地區銷售。

同樣陷入尷尬局面的,還有中國兩大科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0700.HK)。俄羅斯業務曾是阿里巴巴國際版圖其中一個亮點,通過幫助中國商家接觸國際市場的跨境平台AliExpress與俄羅斯一家叫AliExpress Russia合資,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提供服務,AliExpress Russia的月活躍用戶(MAU)多達3,500萬戶,去年上半年總商品交易額(GMV)增長36%至18.6億美元,在當地網購市場佔比約10%。該公司年初打算在俄羅斯上市,但受到俄烏戰爭及盧布貶值影響,最終取消該計劃。

雖然俄羅斯的收入對阿里巴巴的佔比不高,但AliExpress作為全球平台,主要市場還包括美國、西班牙、法國和巴西等地,阿里巴巴如果繼續在俄羅斯營運,也可能面對美國及歐美等地的制裁。

別以為玩遊戲就不受影響,作為國際遊戲產業的龍頭,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Mykhailo Fedorov)曾在推特呼籲騰訊在內的12家遊戲公司禁止向俄羅斯銷售,包括微軟(MSFT.US)、EA(EA.US)、Take-Two(TTWO)、UbisoftSony(SONY.US)等都加入抵制俄羅斯,令騰訊頓時陷入兩難,因為騰訊旗下的《PUBG》和《堡壘之夜》是當地營收最高的兩款遊戲,而俄羅斯更是近年電子競技發展最快速的國家之一,是騰訊重要的海外市場。

雖然騰訊沒有表態,但已經面對支付工具的大問題,因為美國的Mastercard(MA.US)及Visa(V.US)已停止俄羅斯業務,蘋果支付等在線支付工具也停止在當地營運;至於中國的銀聯也開始擔心受西方制裁,而拒絕與被制裁的銀行合作,因此騰訊在俄羅斯的業務可說是大打折扣。

一場戰爭,令地緣政治更為緊張,中國企業在中美政治角力的環境中陷入兩難,一方面擔心破壞中俄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卻害怕得罪歐美列強。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企業如何取得平衡,將再次考驗各位中國老闆的智慧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達生物達成百億美元BD  股價為何下行?

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 重點: 信達生物在核心資產IBI363上採取 「Co-Co」模式,共同承擔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 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有望成為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    莫莉 近期,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對外授權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怪圈,從7月的榮昌生物到10月的諾誠健華、翰森製藥等公司,多筆大額對外授權合作公布後,資本市場的反應普遍冷淡。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創新藥頭部企業信達生物製藥(1801.HK)在上周三達成的超百億美元重磅大單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後當天股價在高開後迅速走低,最終收盤下跌1.96%。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公布一項被業內譽為「歷史級」的BD協議:公司與全球制藥巨頭武田製藥(4502.JP)達成一項涉及三款在研產品的全球戰略合作。這項合作的總金額高達114億美元,一舉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單筆對外授權的總金額紀錄,其中12億美元的首付款金額也僅次於三生製藥與輝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還包括武田制藥認購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協議日期前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20%。 這筆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藥是全球知名跨國藥企,2024年營收達30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擁有深厚的根基和豐富的商業化經驗。無論是首付款比例和總成交金額,還是合作方的過硬能力,信達生物這筆交易可謂貨真價實。可是,資本市場卻並不買單,消息公佈後 信達生物的股價竟然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累計下跌2%。市場的矛盾表現背後,既有市場對BD交易結構的短期誤讀,也隱藏著當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面臨的估值壓力。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創紀錄的交易組合的管線產品,信達生物此次將三款核心在研產品 以「打包」形式授權給武田制藥。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劑之後,IBI363所在的領域被寄予厚望成為腫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療法。IBI363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小細胞肺癌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顯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IBI363已獲中國突破性療法認定,計劃於2026年向美國FDA申請加速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IBI363這一核心資產,信達生物並未採取大多數BD常見授權海外權益、收取銷售分成的方法,而是採用「Co-Co」模式(共同開發),雙方將按武田60%、信達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擔IBI363在中國區以外的全球開發成本,尤其在美國市場,雙方將進行共同商業化,並按同樣比例分享利潤或分擔虧損。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以外市場,信達生物將商業化權益授予給武田制藥。 此外,信達生物還將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雙特異性ADC IBI3001授權給了武田制藥。CLDN18.2是近年來消化道腫瘤領域最熱門的靶點之一,競爭激烈,武田獲得了IBI343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獨家權益。IBI3001尚處於臨床I期早期階段,臨床前數據顯示出廣闊且高安全性的治療窗口,武田則鎖定了大中華區以外的獨家選擇權。 市場擔憂「共同開發」成本 股價下行的背後,或許反應了市場對於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擔憂。有觀點認為,信達生物仍需承擔40%的海外開發成本,需要有持續的、巨大的現金流出,相較於直接將權益賣出、只收取銷售分成的「輕資產」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釋短期利潤,顯得「不划算」。 但是,市場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達生物重視的長遠發展,董事長俞德超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在「Co-Co」模式中,BD金額不是首要的,未來走向會如何才是關鍵。這意味著信達生物並非被動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參與全球臨床試驗設計、決策和執行,這對於一家志在成為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的企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適應症已進入臨床後期,後續開發成本的確定性較高,武田承擔60%後也能緩解信達的現金流壓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點也與共同開發模式直接掛鈎,因為信達生物獲得了在美國市場與武田共同商業化IBI363的權利,這使其有望成為繼百濟神州之後第二家在美國擁有團隊直接參與創新藥銷售的中國生物醫藥公司。這標誌著中國藥企出海從簡單的權益授權,邁向了更深層次的、建立在自身商業化能力基礎上的國際合作階段。 回顧信達生物2025年中期財報,其營收達到59.5 億元,同比增長50.6%,國際財務報告標準下盈利8.34 億元,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當前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1倍,而創新藥另一大巨頭百濟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銷率約為7.5倍,顯示前者已得到較高溢價。當12億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達生物的財務實力將得到極大增強,為其他管線的研發和自身的商業化建設提供充足「彈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興通訊第三季淨利大減87%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達289.67億元(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1%;但淨利潤僅2.64億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計,收入總額達1,005.2億元,同比增長11.63%,淨利潤降至53.22億元,按年下滑32.69%。期間營業成本大增30.08%至698.11億元,增速遠高於收入增幅。 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減少77.9%至17.77億元,主要因購買商品、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報268.01億元,按年減少15%。 中興通訊A股周三低開7.9%,至中午休市報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眾假期休市。該股在深證及港股在過去六個月均上漲近5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步計劃投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香港IPO

據彭博社周二報道,美國共享出行巨頭優步科技(UBER.US)計劃投資中國兩大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廣州文遠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將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优步可能在小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資約1億美元,但未披露對文遠知行潛在投資的金額。 小馬智行擬在香港上市籌集近10億美元資金,而文遠知行的集資目標約為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於11月6日在香港掛牌交易。 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均於約一年前在美國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來越多在紐約掛牌的中資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資兩家公司在美國的IPO,並與它們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周二,小馬智行美股上漲11%,較IPO發行價累升約68%;文遠知行股價同日亦漲5%,但仍較其美國上市價低約2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