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人形機械人如何降低成本?
人形機械人產業快速發展,核心零部件廠商迎來市場機遇,但大規模商用化的前提,是如何降低成本
頭豹研究院
近日,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啓動,人形機械人的商業化落地進程受到市場高度關注。事實上,人形機械人產業已進入「爆發期」,但影響其放量的核心因素之一便是價格。
頭豹研究院工業行業高級分析師張詩悅指出,人形機械人降本有三方面,首先從研發到量產的轉變,本身就是一次降本的過程。研發階段因投入較高和定制化開發導致成本昂貴,在量產階段,企業具備生產線,有規模化生產能力,產量的提升能夠進行實際的降本。
其次是技術性降本,可通過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實現。硬件方面,研發階段的高要求導致成本增加,量產時則可以刪減冗余,調整硬件性能至適中以降低成本。軟件方面,軟件性能的提升減少了對硬件精度的依賴,使硬件在精度較低的情況下也能達到高精確度,進一步降低成本。
第三是供應鏈降本。人形機械人初期成本較高,儘管本土供應商報價更低,但企業初期更傾向於技術成熟的海外供應商。隨著技術合作和本土供應商的發展,供應鏈將向成本更低的亞太地區轉移,以降低成本。
她稱,隨著研發進程的深入,為解決量產過程中的成本降低問題,供應鏈將逐步向本土轉移,從而使本土零部件製造商從中受益。
在人形機械人的關鍵零部件中,傳動系統佔據了機械人整體價值的40%至50%,其中減速器、傳感器和電機等部件對於機械人能夠流暢且精確執行動作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隨著人形機械人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各類機械人品牌的湧現和模型機的推出之際,本土零部件標準件的需求變得尤為迫切。減速器、傳感器、電機等零部件的製造商有望獲得顯著的市場機遇。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原文刊登於財聯社,記者為陸婷婷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