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US
Dingdong returns to revenue growth

退出小市場,專注大城市後,這家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在第一季度恢復增長

重點:

  • 一季度叮咚買菜的收入小幅增長,結束了一年多的萎縮狀態
  • 公司錄得上市以來第二個季度淨利潤,並表示預計今年收入和利潤都將「同比大幅增長」

陽歌

是生鮮故事還是科技公司?

說到中國領先的生鮮電商叮咚(開曼)有限公司(DDL.US)時,投資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公司周一發布財報稱,在經歷了一年的收縮後,今年一季度收入恢復增長,並實現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儘管如此,公司的股價在業績公佈後還是下跌16%,顯示投資者的期待遠不止於此。

我們應指出,即使經歷了這一輪拋售,在近期海外上市中概股普遍上漲的帶動下,該股今年迄今仍上漲21%,較1月的低點上漲了67%。儘管如此,叮咚買菜18倍的遠期市盈率,跟體量更大的美國生鮮巨頭克羅格(KR.US)一樣,但落後於沃爾瑪(WMT.US)的25倍。

關鍵是,叮咚買菜是一家生鮮雜貨銷售商,由於難以在競爭對手之間做到產品差異化,因此這一行的利潤微薄且競爭激烈。叮咚買菜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降低配送成本存在困難,這是它主要的支出之一,而它正在取得一些進展的一個領域是,削減供應鏈中大量環節涉及的中間商。

叮咚買菜也承認最好把重點放在更大、更富裕的城市,那裡的消費者不那麼注重成本。該公司從去年開始退出虧損巨大的小市場,導致全年收入萎縮。

隨著從小市場撤出的影響逐漸減弱,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將重返增長軌道。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在公司的業績公告中表示:“我們上調了對淨利潤和規模的預期,預計二季度和今年都將同比大幅增長。”梁昌霖沒有細說“規模”的意思,不過他指的可能是收入。

叮咚買菜還一直在嘗試通過增加自有品牌來提高利潤率,這些產品的利潤率往往更高,是它能夠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少許領域之一。但在最新業績中它幾乎沒有提及這些努力,首席財務官王松僅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積極致力於提高我們的自有品牌產品開發能力”。

那麼,這家公司在投資者眼中處於什麼位置呢?

儘管最近市場普遍看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但分析機構對叮咚買菜的看法明顯還是好壞參半。雅虎財經調查的九家機構中,只有五家給出了“買入”或“強力買入”的評級,其他四家給出的評級為“持有”或“表現不佳”。但它們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2.65美元,意味該股較最新收盤價1.82美元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言歸正傳,我們來仔細看看該公司顯得相對穩健的最新財務數據。首先,商品交易總額(GMV)增長1.4%,達到55.3億元,而一季度同店GMV更是同比增長4.4%。公司提到2023年前兩個月仍受疫情影響,並指出今年3月GMV同比增長6.5%,3月是一年前消費模式恢復正常後,更適合作為參照對象的第一個月。

收入增長

隨著GMV的提升,叮咚買菜在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從上年同期的50億元小幅增長至50.2億元。在此之前,公司上一次報告類似的同比收入增長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當時它還沒有開始“瘦身”。

總部位於上海的叮咚買菜在華東地區(包括上海以及臨近的浙江、江蘇兩省)實現了盈利。公司指出,三月份這三個地方每個站點的訂單量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同時也指出,在南方城市廣州和深圳,以及北京市場,虧損都在“快速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場,前競爭對手每日優鮮(MFLTY.US)倒閉,它因而受益,每日優鮮曾在首都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這裡也是它的總部所在地。叮噹買菜也面臨著來自領先的外賣配送公司美團(3690.HK)和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的競爭,不過這兩家公司都更專注於三四線城市的市場。

叮咚買菜表示,最近一個季度的運營成本和支出基本持平,為50.5億元,上年同期為50.4億元。公司在該季度的履約開支同比下降3.9%,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3.9%降至22.8%,主要得益於訂單規模的擴大。不過,銷售和營銷及一般和行政費用增長超過20%,抵消了履約開支的下降。

重要的是,公司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非GAAP(不包括與員工股票薪酬相關的成本)盈利。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還公佈了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GAAP的盈利1,230萬元,扭轉了去年虧損5,240萬元的局面。

公司還表示財務狀況相當穩健,指出一季度實現了現金流為正數,這是它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現金淨流入。

公司此前曾表示,預計“二季度和今年”在“規模”和淨利潤方面都將實現可觀的同比增長”,對此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接受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機構,對此並未抱持太大期望,至少在營收增長方面是如此。它們預測二季度的營收增幅僅為2%,全年為4.3%。

在未來幾周,這些預測很可能會有上調,甚至評級也會上調。總言之,叮咚買菜似乎正在集中精力,專注於能夠盈利的大城市,並通過更直接地控制供應鏈來提高效率。歸根結底,它始終是一家生鮮運營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成為龐大的中國生鮮市場的領導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教控股預告本財年最高賺6億

教企中國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39.HK)周三公布,截至今年8月底止的財年,料會錄得淨利潤4.4億至6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02億元。 中教透露,淨利潤的預期,已反映商譽及無形資產確認減值之影響。集團表示,主要是預計位於海南省、廣東省及河南省的單位,因未來現金流量估算出現下調,要為商譽及無形資產將減值。 集團續稱,單位所處的地區,因市場供給增加及在當前宏觀經濟下,整體支付能力下降;初步估算,是次減值是非現金性質,約在16.2至17億元。 中教控股周四開市下跌4.5%報2.98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stinct Healthcare

專注私立高端醫療 卓正醫療三闖港交所

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 重點: 卓正醫療採用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 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莫莉 在政策監管趨嚴、醫保支付改革等背景之下,中國不少民營醫院陷入經營困境,甚至出現破產倒閉潮。不過,定位中高端市場的私立醫療服務卻展現出較強的韌性,營收規模不斷擴大。11月5日,以中產家庭為目標客群的卓正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書,這是其自2024年5月以來的第三次遞表,海通國際、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卓正醫療的業務始於2012年,現可提供兒科、齒科、眼科、皮膚科、耳鼻喉及外科、婦科及內科等一系列專科服務,目標客群是具有較強購買力、偏好更個性化醫療服務的大眾富裕人群。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以2024年的收入計,卓正醫療是中國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市場份額為2.0%。中國大眾富裕人群規模持續擴大,從2020年的1.04億人增至2024年的1.23億人。大眾富裕人群的增長推動中高端醫療服務需求快速上升,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223億元增至2024年的6,411億元,弗若斯特沙利預計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1,659億元。 經過13年發展,卓正醫療已構建起覆蓋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蘇州、長沙、上海、重慶、杭州及武漢擁有並經營19家醫療服務機構,包括17家診所和2家醫院。卓正醫療的業務亦拓展至海外,在新加坡經營四家全科診所,在馬來西亞經營一家全科診所,成為少數走出國門的中國私立醫療品牌之一。 與中國絕大多數醫療機構採用的個人醫療模式不同的是,卓正醫療採用的是家庭醫療模式,將單次、低頻的醫療需求轉變為多人、更高頻的服務。以兒科作為流量入口,帶動了整個家庭的醫療消費。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兒科總就診人次達15.89萬,在整體就診人次54.1萬中佔比達三成。 為了吸引更多家庭成員就診,卓正醫療從2020年起推出了以年費為基礎的會員計劃,可以為一個賬戶中最多六名會員提供優先預約、部分醫療服務及產品的折扣價等優惠,大大提升患者的回頭率。截至2025年8月底,卓正醫療共有11.65萬個會員賬戶。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內,分別有73.34萬、90.58萬以及64.21萬人次的患者在卓正醫療服務機構及在線醫療服務平台付費就診。 盈利並不容易 儘管卓正醫療的業務快速增長,但財務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醫療的營收分別為6.9億元、9.58億元和6.96億元,但是其盈利之路卻並不容易,2022年和2023年,公司淨虧損分別為2.22億元和3.53億元。2024年,在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的支撐下,公司實現淨利潤8,022.7萬元,同期的經營利潤仍虧損4,687.7萬元。直到2025年前8個月才首次實現經營利潤回正,同期錄得淨利潤8,321.1萬元。 其中,巨大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是是影響卓正醫療財務表現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前8個月,卓正的僱員薪金及福利開支總額分別為4.36億元、5.65億元以及3.7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63.2%、58.9%及54.2%。 這部分支出難以大幅縮減,因為醫生團隊是卓正醫療的核心競爭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擁有387名全職醫生,平均執業經驗約15年,其中約79%的醫生曾在頂級三甲醫院執業。不過,隨著經營效率提高和就診人次增加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卓正醫療的毛利率正在改善,整體毛利率從2022年的9.3%提升至2025年前8個月的24%。 卓正醫療的發展中一直備受投資機構青睞,自2014年以來,公司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H Capital、天圖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機構,其中騰訊是卓正醫療的最大機構投資方,持有19.39%的股份。 在2021年完成的E輪融資中,卓正醫療的估值已升至約5.1億美元(約合36.3億元)。作為參照,目前已在港股上市、年營收超10億元的眼科專科機構希瑪醫療(3309.HK),其市值約為22.45億港元,仍顯著低於卓正醫療上一輪融資估值。這一反差也反映出港股市場對醫療服務企業的評判邏輯:投資者更為看重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自我造血水平,而非僅憑業務規模或融資估值。因此,卓正醫療能否在上市後展現出穩健的盈利前景,將成為其獲得市場認可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公司股價周三高開,全日收報2.52港元,升2.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