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HK
Bloks makes toys under Blokees name

這家玩具製造商自1月上市以來,股價幾乎翻了一倍,儘管虧損持續,但去年公司收入也增長了一倍多

重點:

  • 布魯可報告稱,2024年收入增長了156%,因它在下半年保持了強勁增長
  • 公司的年度虧損增長了91.8%,但其中大部分是由於上市費用和股權激勵所致,經調整後該公司是盈利

  

譚英

投資者似乎認為,中國的消費者情緒正在好轉,至少從一些相關股票價格飆升來看是這樣。

領漲的股票包括布魯可集團有限公司(0325.HK),股價在1月10日首次公開上市時開盤即飆升,首個交易日跳漲82%。儘管公司生產的產品單價僅幾美元,但公司在上市時籌集了16億港元(2.1億美元),估值高達150億港元(19.3 億美元)。上市後的股價上漲,促使這個數字升至286億港元,表明公司不是普通玩具。

布魯可是中國領先的面向國內消費者的玩具製造商之一,這一地位為它爭取到投資者。招股說明書顯示,按商品交易總額(GMV)計算,公司在中國拼搭玩具領域名列第一,佔有30%的市場份額。其強勁的增長勢頭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2023年GMV增長170%。

在上周五發布的2024年財報(也是其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布魯可稱全年收入增長155.6%,至22.4億元(2.9 億美元)。毛利更是增長184.1%,達到11.8億元,而淨虧損也擴大了91.8%,至3.98億元。

投資者並沒有太為之所動,周一,也就是報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布魯可股價下跌近3%。延續了連連下跌的趨勢,該股已從IPO後的高點,即3月14日的收盤價126.7港元下跌約8%。儘管如此,該股目前仍是IPO價格的近一倍。

中國的消費類股票最近在港股市場呈上漲趨勢,這得益於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普遍上漲。恒生港股通非必需性消費指數,自9月以來上漲了30%以上,超過了同期恒生指數24%的漲幅。

上海的浦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消費分析師林聞嘉表示,布魯可的強勁業績,反映四面楚歌的中國消費類股票明顯復蘇,他說:「散戶投資者的熱情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基本面穩健、行業順風順水的大型消費類公司終於走出了低谷期。」他告訴《南華早報》:「如果是市場領導者,而且估值足夠便宜,人們就會蜂擁而至。」

進一步研究會發現,布魯可的虧損從去年上半年的2.02億元下降至下半年的1.44億元,而期內收入則從10億元增至12億元。年度虧損大部分來自3.59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以及3,340萬元的上市費用。剔除股權激勵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公司全年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利潤5.85億元人,較2023年的7,300萬元大幅增長。

奧特曼領跑

在布魯可的四大積木角色玩具——奧特曼、變形金剛、英雄無限和假面騎士當中,奧特曼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搖錢樹,去年銷售額達10億元,佔總收入的45%。緊隨其後的是變形金剛,銷售額為4.54億元,佔收入的20%。

雖然奧特曼是布魯可最暢銷的產品,但該系列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已從2023年的63.5%下降。該公司根據圓谷製作株式會社的非獨家授權生產奧特曼相關玩具,奧特曼IP於中國的授權到期年份是2027年,於北美、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的授權到期年份則是今年。公司的奧特曼銷量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增長了三倍,並在2024年再次幾乎翻了一番。

變形金剛同樣是布魯可根據孩之寶(HAS.US)的非獨家授權生產,自2023年起加入布魯可的產品陣營。當年該系列實現1.25億元的銷售額,佔公司總營收的14%,此後一直在穩步增長。布魯可自主研發的角色玩具英雄無限,佔總營收的比例從7.3%躍升至2024年的14%。另一個授權角色玩具假面騎士,於2024年7月才推出,因此其7.5%的收入佔比同樣亮眼。

與此同時,布魯可最初類似樂高積木的玩具卻在下降,銷售額從2021年的3.21億元下降到2024年的3,940萬元。

在許多零售商越來越多地轉向線上銷售時,布魯可卻反其道而行之。其線下銷售額從2023年的7.32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0億元,佔總營收的90%以上。公司海外銷售額也取得進展,不過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比仍相對較小,約為4%。

在關注公司的四家分析機構中,有三家將其評為「買入」或「強力買入」,只有一家將其評為「賣出」,不過它的市銷率(P/S)可能有點過高,為17倍。部分原因可能是分析機構預計,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翻一番,達到略高於40億元的水平。知名收藏玩具公司泡泡瑪特(9992.HK)的市銷率更高,達到21倍,而同樣在大舉進軍玩具業的零售商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的市銷率則要低得多,僅為3.1倍。

隨著中國採取措施刺激消費支出以重振疲軟的經濟,這些玩具製造商與其他中國消費類股票一樣,受到投資者積極情緒的推動。茶飲連鎖龍頭企業蜜雪冰城的股價自3月3日上市以來也近乎翻了一番。但該公司的市銷率要低得多,約為6倍,因為投資者對餐飲業仍相對謹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棄紐約轉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場熱爆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簡訊:多點數智準備申請穩定幣牌照

零售軟件服務提供商多點數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籌備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並已通過公開市場HashKey Exchange購買比特幣,其資金來源爲本公司現有的現金儲備。 公司稱,已於今年2月與HashKey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公司將在HashKey Exchange開設交易帳戶,雙方將圍繞數字資產交易、Web3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及區塊鏈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穩定幣支付在內的技術服務,並推動穩定幣在零售支付場景中的廣泛應用。 消息公布後,周四多點數智股價一度升近九成,收市報11.14港元,漲23%,成交額達18億港元(2.3億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掛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後股價持續下滑,最低見4.78港元,目前股價雖有回升,仍較上市價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億港元,跌至目前約100億港元。 多點數智主要為零售行業提供雲基礎數字零售SaaS平台服務,惟其客戶高度集中,近九成業務來自大股東張文中的物美集團系內公司。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D supplier Cheng-Tech

比亞迪撐起九成收入 承泰科技能否靠毫米波雷達破局?

以性價比優勢切入L2級以下智駕市場的承泰科技,在比亞迪「智駕平權」的大旗下快速崛起 重點: 公司主營成本更低的毫米波雷達,較激光雷達更具性價比優勢 2024年公司收入約94%來自比亞迪    李世達 在汽車行業進入嚴重內捲與智駕平權的時代後,低價車款開始配備功能更齊全的輔助駕駛系統,令不少激光雷達廠商陷入成本與價格的掙扎之中。有著華為技術血脈、手握比亞迪(1211.HK; 002594.SZ)訂單的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選擇了一個較為不同的路徑——毫米波雷達。 與禾賽科技(HSAI.US)、速騰聚創(02498.HK)等瞄準L3-L4高階輔助駕駛市場的激光雷達企業不同,承泰科技選擇聚焦於L0至L2+輔助駕駛層級的毫米波雷達市場,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但市場基礎更廣,並透過產品定制與算法整合,在細分賽道建立起自身優勢。 近日,承泰科技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遞交18C特專科技上市申請,期望藉募資擴大產能與研發投資,國泰君安為其獨家保薦人。 毫米波雷達是一種利用毫米波頻段進行探測的感測技術,具備全天候、抗干擾強、成本低等特性。但相對的解析度與精度較低,難以精準判斷前方物體,使其在高階輔助駕駛系統中難以獨當一面,需搭配其他感測器補足。不過,相較於造價動輒數千元至上萬元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成本僅約數百元,且工藝並不複雜,成為推動大眾化車型普及輔助駕駛功能的技術核心。 成立於2016年的承泰科技,主要專注於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的研發與生產,產品涵蓋前向雷達、角雷達及中央計算雷達等。截至2025年6月,已推出七款核心雷達產品,覆蓋L0-L2+輔助駕駛等級。 申請文件引用灼識諮詢數據指出,公司2024年出貨量達94.5萬套,是中國最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市佔率達9.3%,並在整體毫米波雷達市佔4.5%,名列全國第三 。 華為技術血脈 公司創始人背景亦頗具看點。董事長陳承文與聯合創始人周珂皆出身華為,前者為華為資深產品經理,後者亦曾任職於華為技術崗位。兩人將華為在射頻設計與嵌入式算法領域的工程經驗帶入新創公司,讓承泰在毫米波雷達的信號處理與硬體整合上建立了堅實基礎。 財務方面,公司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別為5,765萬元、1.57億元及3.48億元,三年間收入翻五倍,成長顯著。但營運仍處於虧損階段,過去三年累計虧損約1.97億元,去年虧損大幅收窄77%至2,176.8萬元,且實現經營溢利1,507萬元,同時毛利率亦逐年上升,自2022年的28.7%升至2024年的33.9%,反映出產品成本控制與議價能力正逐步提升。 然而,公司現金流狀況略顯吃緊,截至2024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587萬元。若未來擴產或技術升級需求迫切,將需依賴更多融資以維持運營。 比亞迪貢獻94%收入 事實上,承泰科技的快速成長離不開與比亞迪的深度合作。自2022年成為比亞迪指定供應商後,公司毫米波雷達已搭載至比亞迪旗下超過20款車型。2024年,公司來自比亞迪的收入達3.26億元,佔公司總營收高達93.6%。 今年2月,比亞迪揮舞「智駕平權」大旗,喊出「高階智能駕駛不應是高價車的專利」,旗下大量10萬元以下車型搭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承泰的4D毫米波雷達正是關鍵零部件之一。但這種結構性依賴意味著,只要比亞迪採購策略微調或轉向其他供應商,對承泰帶來的打擊將極為劇烈。 其次,毫米波雷達的技術門檻相對低於激光雷達,缺乏足夠護城河。同樣深耕毫米波領域的還包括海康威視(002415.SZ)子公司森思泰克,該公司亦為比亞迪核心供應商,產品涵蓋角雷達、前向雷達及環視雷達,其在研發、產能與資金實力上皆優於承泰科技。 而像華域汽車、長光華芯等集團背景雄厚的企業也積極布局毫米波市場,使得承泰在競爭中並不具備明顯技術壟斷力。中長期而言,承泰能否真正破局,在激烈競爭中構建獨特優勢,仍待觀察。 去年5月,承泰科技完成C輪融資,投後估值為13.2億元,對比市值約145億元的禾賽科技、70億元的速騰聚創,規模自是小得多。速騰聚創上市以來股價累跌近三成,美股上市的禾賽科技也跌了17%。相比之下,主打中低階市場的承泰科技固然面向更廣泛的OEM客戶,但市場天花板與議價能力相對有限,仍需警惕未來成長曲線放緩的風險。若其未來能有效拓展新客戶與出口市場、強化研發技術差異化,仍有機會在智駕普及浪潮中佔得一席,但投資人恐怕更應將其視為「內捲型供應商」的代表,而非高科技獨角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淘寶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時零售平台「淘寶閃購」周三宣布,啟動總額達500億元(69.76億美元)的補貼計劃,為期12個月,將直接補貼消費者與商家,藉此加速推動大消費平台建設與服務升級。 在商家端,淘寶閃購推出店舖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與免佣減佣等措施,保障利潤空間、促進訂單成長;在消費者端,則透過大額紅包、免單卡與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強化購物吸引力。 淘寶閃購自5月上線以來成長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並帶動全國店家訂單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區餐飲商家營業額較前一季翻倍成長,零售與花類商家亦明顯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數據顯示,中國整體即時零售市場日訂單亦從1億單成長至1.6億單,顯示競爭正持續升溫。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報109.4元,美股則跌2.86%,報110.71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