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W.US
Hywin faces redemption issues

這家聚焦房地產相關資產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分銷的部分產品可能難以兌現收益承諾

重點:

  • 海銀表示,正處理其分銷的一些資產抵押產品的「贖回問題」,引起公司股票被大幅拋售
  • 公司一直依賴與房地產相關的理財產品,並嘗試轉移至醫療保健服務等其他業務

     

梁武仁

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正迅速影響中國其他經濟領域,過去二十年房地產市場一直蓬勃發展,其它行業為了獲利,都在房產或相關方面進行投資,現在要承受其結果。部分痛苦正由中國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傳播,後者利用理財產品等工具跨行業轉移資產。

上週四,提供這類財富管理服務的海銀控股(HYW.US)通知股東,正處理自己分銷的一些資產抵押產品的「贖回問題」。它表示,「這些產品的資產管理人,無法與相關客戶達成延期贖回協議。」 這表明,海銀向其客戶分銷的部分理財產品,缺乏足夠的現金來兌現付款承諾。

儘管海銀只是分銷商,但相關產品的實際持有者,現正向該公司追討資金。雖然海銀沒有給出相關產品的太多詳細信息,但媒體報道顯示它們與房地產公司有關,而房地產公司歷來是該公司的主要業務重點之一。

海銀的聲明並未解釋它在此事中的責任。但媒體報道稱,其分銷的部分理財產品的持有者未能收到付款,這些產品通常是承諾固定收益(類似於銀行存款利息)的資產抵押產品。簡而言之,產品背後的資產(很可能是房地產)沒有足夠的現金向投資者支付承諾的收益。於是,現在投資者要求負責分銷的海銀還款。

雖然尚不清楚涉及多少金額,但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一戲劇性事件,迅速讓該公司陷入危機,導致其股價在事件曝光後的兩個交易日內下跌了28%。由於市場上流傳有關該公司問題的傳言,該股甚至在公告發佈之前就已經遭受重創。

海銀稱,「如不能恰當處理這些贖回問題,可能會對公司的聲譽、客戶關係、業務、財務狀況和前景產生嚴重的影響」,並接著表示,它成立了一個專項小組會來調查此事。

海銀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抵押理財產品分銷商之一,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里,房地產抵押理財產品佔,該公司理財產品總價值的28%。這個比例雖然很大,但實際上和兩年前的逾58.2%相比,已經大幅減低,反映公司減少對中國房地產行業敞口的風險。

海銀分銷的產品通常由第三方公司開發並由房地產資產支持。基礎資產可能包括房地產或建築公司的證券化應收賬款,以及房地產項目中的實際股權。

在2021年初,首次公開募股前夕,海銀廣泛宣傳其與房地產巨頭中國恒大(3333.HK)的關係,而因為行業不景氣,恆大目前瀕臨破產邊緣。如今,與房地產行業的關聯幾乎不再是公司想要討論的賣點。

充滿風險的房地產業務

在討論截至6月的財年年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海銀的首席財務官樂偉似淡化了公司因大力參與房地產行業而面臨的風險。他強調,公司不會投資其分銷的產品,也不會對不良資產進行槓化押注。但他沒有談論如果公司分銷的理財產品出問題,公司客戶可能遭受的損失。

理財產品是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處在官方監管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外的巨大灰色地帶,增長迅速。一般情況下,需要新資金的公司,會以有吸引力的收益率(通常超過10%)吸引投資者,而收益往往是以房地產項目所產生的資金支付。

對於那些可能難以從銀行借款,或利用傳統資本市場的企業來說,理財產品作為一種融資工具,尤其具有吸引力。

由於庫存過剩和資金不足,房地產開發商難以完成手裡的項目,資金短缺影響他們向理財產品的投資者的兌付能力。最近一個備受矚目的例子是,恆大在8月宣佈,由於缺乏資金,無法兌付理財產品。大約兩年前,該公司也曾拖欠付款,引發投資者的抗議。大約在同一時間,另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佳兆業集團(1638.HK)也陷入了類似的困境。

在這樣的環境下,海銀一直嘗試擺脫房地產抵押的產品,實現多元化。其中一個新領域就是醫療健康服務,海銀自己也在直接投資這一領域。

這一新的押注能否帶來回報,還有待觀察。至少目前,海銀醫療保健業務的一個大問題是,它的成本很高,所以根本談不上盈利。今年前6個月,由於高昂的管理成本和其他各種費用,海銀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虧損是該業務收入的兩倍多。

自首次公開募股以來,海銀的股價已縮水約四分之三,往績市盈率不足4倍,遠低於諾亞財富(NOAH.US; 6686.HK)的7.2倍。後者佔有中國獨立財富管理市場20%的份額,並一直在積極發展離岸業務。

最近的困難很可能會為海銀敲響警鐘,提醒它加速從房地產業務的轉型。只有這樣才可以證明它可以在房地產市場以外的其他領域賺到錢,海銀才能慢慢重建其作為財富管理公司的聲譽和估值。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微盟折讓8.9%配股籌15億港元 無極資本成單一大股東

電商服務供應商微盟集團(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億股予無極資本,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約16%,配售價為每股2.26港元,較微盟上日收市價折讓8.9%,所得款項淨額約為15.6億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項淨額約30%將用於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應用。30%用於擴大媒體渠道及加強精準營銷服務。10%用於海外業務發展,30%撥作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完成配售後,無極資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單一股東,孫濤勇、方桐舒及游鳳椿組成的主要股東集團持股比例,則由8.1%降至6.8%。 微盟股價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國富氫能配股集資1億元

氫能設備製造商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將以每股50.13元配售199.48萬股新股,集資金額約1億元。 配售價較公司周三收市價55.5港元折讓9.68%,配售股份將佔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約1.8%。 集資所得的72%資金,將用作支持集團業務的營運,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應商款項;20%用於償還現有信貸融資,餘下8%用於投資中國及海外氫能項目。 國富氫能周四開市跌0.1%報55.45港元,公司股價較過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極氪私有化獲股東大比數通過

電動車(EV)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數股東投票通過私有化要約,有96.8%支持該交易。 極氪於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計劃,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車(0175.HK)牽頭的集團,對該公司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出價25.66美元。但部分股東抗議價格過低後,吉利在7月將收購價上調至每美國存托憑證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發生在極氪於2023年5月在紐約IPO籌集4.4億美元之後不到兩年,極氪及吉利汽車均隸屬於吉利集團,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車製造商沃爾沃(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車技術公司億咖通科技(ECX.US)。 公告發布後,極氪股價於周一上漲2%,周二又上漲0.7%,收於29.88美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鵬通過麥格納代工 實現歐洲量產

電動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有限公司(XPEV.US; 9868.HK)周一宣布,將透過麥格納(Magna Steyr)奧地利工廠實現在歐洲的本地化生產,首批小鵬G6與G9已於該廠順利下線,相關專案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全面啟動。 據財新報道,麥格納是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亦為多家整車企業提供代工服務,累計生產逾400萬輛汽車。小鵬表示,看重麥格納在零部件、系統及整車領域的綜合能力與供應鏈網路,能快速推動本地化落地,未來將在奧地利投產更多純電轎車與SUV車型。 代工並非小鵬首次嘗試。2017年,小鵬曾與海馬汽車合作,代工生產首款G3車型。董事長何小鵬亦坦言,公司在中國市場起步即採代工模式,在歐洲延續此策略並不意外。 對中國新能源車企而言,歐洲是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2024年新車註冊量達1063萬輛,其中純電動車註冊量同比大增22%。然而,隨歐盟自2024年10月底對中製電動車加徵最高35.3%反補貼關稅,本地化生產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比亞迪(1211.HK; 002594.SZ)、零跑(9863.HK)、廣汽(02238.HK;601238.SH)等亦相繼公布歐洲建廠或代工計畫,與小鵬一樣積極搶佔市場先機。 小鵬港股週二收升1.8%,報84.8港元。年初至今累升81.4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