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HK NOAH.US
Noah targets overseas Mandarin speakers

三季度,這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境外收入增長,抵消了部份核心內地業務的下滑

重點:

  • 第三季度,諾亞控股的境外收入同比增長29%,中國內地收入則下降33%
  • 這家資產管理公司正加快海外擴張步伐,因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影響投資者的需求

  

梁武仁

隨著中國內地市場的日子越來越難,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加快全球擴張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這家資產管理公司似乎在海外擴張進展迅速,讓投資者有理由繼續投資該公司。

上週二,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諾亞控股報告稱,其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8.8%至6.837億元,營業利潤下降3.2%至2.408億元。公司能夠相對較好地捍衛營業利潤,表明在控製成本方面取得一定成功,這對任何公司來說都是很重要,但這種緊縮策略並不能解決它的根本問題。

這個問題與中國經濟長期放緩直接相關,再加上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這兩個因素都對中國國內的資產價值造成壓力,抑制投資者情緒,難以激發他們對諾亞控股的財富和資產管理服務的需求。

眼下,中國經濟傳遞出的悲觀跡象層出不窮。第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創一年多以來新低,而10月的房價創九年來最大同比降幅。唐納德·特朗普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因他的新任期勢必會加劇中美緊張局勢,並且可能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新關稅。

總言之,中國的前景仍然相當不明朗,這將繼續抑制對諾亞控股等公司的投資產品的信心。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在上月末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在公司盈利承壓、地緣政治風險和潛在關稅的情況下,中國股市明年將面臨波動。

在此背景下,諾亞控股與當下很多其他中國企業(尤其是金融行業)一樣,正在轉向海外市場以重振增長。其他做出類似轉變的公司包括在線券商富途控股(FUTU.US)和老虎證券(TIGR.US),保險經紀公司智能未來(AIFU.US)(原名泛華控股集團)以及在線貸款機構信也科技(FINV.US)。

諾亞控股三季度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同比下降33%至3.07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不到45%,低於2023年同期的61%。相比下,其境外業務在最近一個季度表現良好,隨著境外客戶數量和管理資產的增加,其境外收入在這三個月里同比增長大約29%。

但境外業務的增長不足以抵消內地業務的下滑。公司的海外擴張也並非沒有風險,尤其是匯率波。公司第三季度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42%,遠高於收入降幅,部分原因正是外匯損失。

講中文的投資者

總之,諾亞控股需要將境外收入提高到足以抵消內地銷售額的水平,後者在短期內可能還會繼續下降。它還需要更好地管理與匯率相關損失的風險。公司能以多快的速度提升其全球實力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但投資者可能會認為,公司三季度的業績相當鼓舞人心。諾亞控股上周發佈財報後,股價連續兩天上漲,隨後回吐了部分漲幅。

為了實現國際增長,公司專門瞄准居住在海外或計劃移居海外的說中文的投資者。

「隨著我們建立全球客戶服務模式,我們看到海外說普通話的客戶對我們的海外服務需求很大,」諾亞控股CEO殷哲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說。「我們的新願景是成為全球說普通話的投資者首選的財富管理平台。」

與追逐沒有任何中國背景的當地外國投資者相比,這一策略可能更容易實施,不過它也縮小了潛在客戶的範圍,而且在沒有大型華人社區的國家,相關機會也會大受影響。

今年,公司為全球業務推出了新品牌——ARK Private Wealth、Olive Asset Management和Glory Family Heritage,同時在東南亞、日本、加拿大、美國和歐洲等擁有大型華人社區的主要外國市場加速推出財富管理服務。

在將業務重心轉向海外前,諾亞控股的財富管理部門曾試圖瞄准中國的高淨值人士。但它遭遇了挫折,因為擴大業務的成本增長速度,遠遠快於收入增長的速度。

隨著諾亞控股將重點轉向海外擴張,為普通投資者提供服務的資產管理業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三季度,面向富裕人士的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約15%。相比之下,更主流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增長了9%。後者顯然是受到境外市場需求的推動,因為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的資產管理規模實際上有所縮水。

從整體上看,諾亞控股的表現要好於一些同行。以海銀財富為例,該公司去年因分銷一些與房地產公司相關的問題投資產品而陷入困境。這些困難最終導致該公司完全放棄了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並更名為三合智能(STEC.US)在科技行業碰運氣。

諾亞控股目前的往績市盈率約為9倍,不算太糟,但也遠低於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如嘉信理財 (SCHW.US)的31倍,以及富途控股的22倍。如果諾亞控股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企業,降低其在中國面臨的風險,這一巨大差距可能會縮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萬科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辭職

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周一公告,董事長辛傑因個人原因提交辭職報告,董事會選舉深圳地鐵總經理黃力平為新任董事長。 據財新報道,辛傑辭職前已失聯多時,最後一次更新朋友圈為9月14日。9月下旬起即有消息指他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辛傑同時兼任深圳地鐵董事長與黨委書記,官方尚未公布是否同時卸任該職。 辛傑現年59歲,長期服務於深圳國資體系,2017年起接掌深圳地鐵。任內推動「軌道+物業」模式,並於2017年主導深圳地鐵以約664億元入股萬科,成為第一大股東。惟隨房地產市場低迷,深圳地鐵自2020年起業績轉弱,2024年更出現335億元巨額虧損。 2025年初,辛傑兼任萬科董事長,主導公司債務重整。過去八個月,深圳地鐵在深圳市政府主導下已十度出手注資萬科,累計提供近260億元股東借款,用於償還債務及維持流動性。 這是萬科九個月內第二次更換董事長。接近萬科人士表示,新任董事長黃力平熟悉公司運作,預料此番人事變動不會影響萬科改革與化險進程。 消息公布後,萬科港股周一下跌3.26%,收報5.0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廣和通招股集資最高29億港元

無線通信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二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35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招股價介乎19.88元至21.5元,一手200股,入場費4,343.37元,最高集資29億元。公司於本周五截止認購,10月22日掛牌。 2023年及2024年的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分別為3.77億元人民幣(下同)及4.2億元。今年截至4月底,持續經營業務產生的利潤1.6億元,按年增14.6%;公司表示,主要是模組產品及解決方案銷量增加。 集資所得約55.0%將作研發用途,包括與AI及機器人技術相關的產品開發,約15.0%將用於在中國深圳建設製造設施,約10%用於償還銀行借款,10%用於戰略投資,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pparel stocks lack hype triggers as Tanboer capitalizes on buoyant market for listing

服裝股不具當炒概念 坦博爾趁市旺上市抽水

近期新股市場熾熱,戶外服飾品牌坦博爾亦趁市旺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藉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亮麗,希望可有較高的估值 重點: 坦博爾今年上半年純利增長逾200% 線上銷售高速增長,上半年首次超越傳統線下銷售渠道   鄭瑞棠 內地專業戶外服飾品牌坦博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雖然本身屬於舊經濟的服裝行業,不具當炒新股如醫藥、科技、人工智能(AI)及金屬等概念,但在近期新股市場熾熱的氣氛下,不難有理想反應。 從前消費者提到滑雪、登山等運動所穿的服飾,必定想到一些外國的知名品牌,國產貨始終不入流。但隨著內地品牌不斷透過研發改善品質,及大力投入資源作宣傳推廣,令品牌形象大幅提升。2024年中國專業戶外服飾十大品牌中,中國品牌已佔其中五大,當中坦博爾的市佔率排名第七。 上半年業績勁升 坦博爾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確實亮麗,截至2025年6月底止半年收入增加85%至6.58億元,期內利潤3,594萬元,大增205.5%。而且傳統銷售旺季在冬季,所以全年業績的關鍵,更要看下半年表現。 至於坦博爾24年度全年業績,收入雖增長27%至13億元,但純利卻下降23%至1.07億元,主要是由於銷售及分銷開支大增43%至5.08億元。近年集團為催谷銷量,大賣廣告及在不同渠道進行市場推廣,令相關開支大增,另外公司不斷擴充銷售團隊,也令僱員薪金及福利成本大增。 坦博爾毛利率維持在五成水平,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為50.2%、56.5%及54.9%,但今年上半年毛利率54.2%,比去年同期的59.8%下降逾5個百分點。近年原材料及製造成本上升,製造羽絨的原料純白鵝絨價格由21年每公斤621元,上漲至24年的1102元;同期純白鴨絨亦由每公斤369元,升至500元。以25年6月業績統計,原材料價格每波動5%,集團稅前盈利受影響約950萬元。 線上超越線下 雖然是傳統的服裝行業,但坦博爾積極運用線上渠道去速銷,線上銷售增長是行業十大企業中最高。2024年的線上銷售額達6.26億元,比2023年大幅增長八成,至於截至25年6月底止半年線上銷售已達3.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達168.5%。而今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首次超越傳統的線下渠道,佔總收入達52.7%。 坦博爾線上銷售增長強勁,除了因為自營網店做得出色外,也積極進行線上宣傳推廣,與超過150位KOL合作進行產品推廣,令品牌知名度大增;更加在天貓、京東、快手、抖音、微信小程序等電子商務平台廣泛建立銷售渠道。 至於集團的線下銷售渠道則在整固之中,截至25年6月底自營門店257家,比24年底的278家減少。至於同期分銷商營運店亦由330家減至311家。 行業競爭激烈 不過中國專業戶外服飾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前十名的市場份額僅為24.3%,排名首位的品牌市佔率為3.92%,坦博爾排名第七,市佔率僅為1.54%。 面對激烈競爭環境,集團業務亦多次轉型。坦博爾的成立可追溯至1999年,當年王勇萍、王麗莉兩夫婦收購了中美合資的青州青遠鞋業,適逢當時一家大型羽絨廠遭遇經營困難,兩人把握機會吸納300多名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便轉型從事羽絨行業。 2004年成立青州市坦博爾服飾有限公司,一直生產較廉價,性價比高的羽絨服,到近年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擬發展高檔路線,發展城市輕戶外、運動戶外及頂尖戶外三大系列,價錢大約由700元至3,300元不等。但其中最高檔的頂尖戶外,價錢由千元至三千多元,今年上半年佔總收入不足5%,反而最大眾化的城市戶外系列,佔總收入約68.2%。 目前本港上市公司可與坦博爾直接比較的為全國最大羽絨服飾品牌波司登(3998.HK),今年以來股價上升約一成七,市值約524億港元,現價往績市盈率約13倍,市賬率約2.9倍。波司登截至25年3月底止收入259億元,盈利35.14億元,規模遠大於於去年盈利僅一億多的坦博爾。 坦博爾招股的吸引力,視乎估值會否比波司登有折讓。至於另一賣點可能是市值較小易炒起,在現時熾熱的新股市場下,不難得到理想的認購反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361度第三季主品牌零售額增長10%

運動服裝品牌361度國際有限公司(1361.HK)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主品牌線下零售額按年增長約10%,童裝品牌亦錄得約10%升幅,而電商平台整體銷售額則同比上升約20%。 公司稱,通過產品科技創新、專業賽事贊助及多元化合作活動,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及市場競爭力。公司戰略性攜手斯坦德機器人( 無錫)股份有限公司,為品牌注入智能基因。 渠道發展方面,361度與美團閃購及團購平台合作,構建「線上引流+線下核銷」閉環,平均配送時間可達30分鐘。品牌同時加速開設體驗型門店,包括女子運動概念店及芬蘭戶外品牌ONEWAY新店,截至9月底,公司已在全國設立「超品店」93家。 361度股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5.76港元,跌2.54%。過去半年仍升約4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