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Route.ai raises $100 million from Great Wall Motor

在日益擁擠的自動駕駛領域,該公司是近兩年來少數進行私募的公司之一,因很多同行都轉而進行上市集資

重點:

  • 元戎啓行獲得了一家車企(據報道是長城汽車)的1億美元投資,此前公司曾於2021年進行了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
  • 相比傳統基於地圖的系統,這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的無地圖產品有望降低成本

陳竹

在全球催生數十家初創公司的自動駕駛賽道上,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一種依靠高精度地圖來確保車輛安全行駛,另一種則無需地圖。

儘管地圖系統因導航較精准而仍佔據主導地位,但過去一年,無地圖解決方案(成本往往更低)突然開始超車。特斯拉(TSLA.US)的完全自動駕駛(FSD)系統主要依靠實時傳感和人工智能,是這趨勢一個重要推動因素。

在中國的自動駕駛領域,無地圖策略的勢頭也越來越大。成立五年的元戎啓行是一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初創公司,在早期就轉向無地圖解決方案,其技術是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的一個關鍵差異。

元戎啓行上周成為了新聞頭條,因它宣佈從一家國內汽車製造商獲得1億美元新資金,並借機再次強調無地圖策略的優勢。雖然公司沒透露投資者的名字,但多家中國媒體報道,提供這筆資金的是長城汽車與寶馬成立的合資企業。

元戎啓行由周光於2019年創立,他曾任職百度(BIDU.US; 9888.HK),而百度是中國最早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之一。2021年,公司從阿里巴巴、雲啓資本和復星銳正等投資者那裡融資3億美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最新一輪融資的估值尚未公佈,不過最近上市的中國自動駕駛公司一路坎坷,這表明最新估值可能會保持不變甚至下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激光雷達(LiDAR)技術製造商禾賽(HSAI.US)自2023年初上市以來,股價已蒸發約四分之三,市值縮水近20億美元。

元戎啓行的1億美元新融資引人注目,是過去兩年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為數不多的幾筆大額融資之一。近期交易稀少反映出投資者越來越沒有耐心,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難以將自己的技術商業化。

由於缺乏私人資金的大力支持,很多自動駕駛公司最近轉向公開市場尋求新資金。文遠知行(WRD.US)和地平線機器人(9660.HK)於上月上市,而小馬智行、縱目科技和Momenta等其他公司也已都提交了上市申請。

無圖智駕

雖然無圖方式無需不斷更新地圖和維護地圖數據庫,從而降低了成本,但它面臨著更大的技術挑戰。因為這種方式嚴重依賴實時感應和決策,需要先進的算法和強大的傳感器系統,才能在沒有地圖指導的情況下準確解讀複雜環境。

在一開始採用更傳統的地圖法後,元戎啓行於2023年3月轉變方向,推出了無圖解決方案。為了說服持懷疑態度的汽車製造商,首席執行官周光經常強調公司的演示方法,包括用平板卡車將測試車輛運送到客戶指定的地點,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立即進行自駕測試。通過這些,周光希望證明他的系統在陌生環境里實時導航的能力。

然而,業務進展不大,目前只有一款車型配備了元戎啓行的系統。周光表示,到今年年底,還將有兩款車型面世。

雖然公司尚未披露財務數據,但到目前為止,它的技術只用在了一款車型上,這個事實表明它的收入仍相當少。行業其他公司的數據也顯示,該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經營自動駕駛出租車和其他自動駕駛車輛的文遠知行報告稱,2023年收入為4.02億元,虧損19億元。

與許多同行一樣,元戎啓行也在追逐自動駕駛市場,對於任何能夠將技術商業化的參與者來說,這個市場都可能具有巨大的潛力。根據文遠知行招股說明書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預計將達到1.75萬億美元,僅中國市場預計就將達到6,390億美元。

但挑戰迫在眉睫,包括來自擁有更多資源的大公司日益激烈的競爭。雪上加霜的是,各大車企都在加快自動系統的內部開發,行業領軍企業比亞迪(1211.HK;002594.SZ)和小鵬汽車(XPEV.US;9868.HK)為此投入了大量資金。一個類似的舉動是,大眾汽車去年同意向前不久上市的地平線機器人,以及雙方成立的一家合資企業總計注資24億歐元(25.6億美元)。

元戎啓行將利用最新的1億美元投資,開發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這是一種下一代自動駕駛系統。首席執行官周光將VLA比作讓一位經驗豐富的駕駛教練掌控方向盤,而在他看來,競爭對手的系統不過是教練坐在副駕座位上指揮。

在商業化方面,周光的目標是在2025年大幅擴大元戎啓行的市場佔有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推出10餘款新車型。該公司設定到2025年底為近20萬輛汽車配備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目標,將比目前部署的2萬輛汽車大幅增加。

元戎啓行正在推行雙軌戰略,在開發4級 (L4)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同時,發展核心的2級(L2)駕駛輔助業務。自動駕駛等級從0級(L0)到5級(L5),L5代表完全自動駕駛。雖然該公司在2019年成立時是使用地圖技術開發L4系統,但和許多同行一樣,也在2022年轉身,專注於L2,以便更快地開始創造收入。

元戎啓行還宣佈了國際擴張計劃,近期將瞄准歐洲、日本和韓國市場。

公司面臨和同行一樣的根本性挑戰:證明自己的無圖解決方案能夠得到車企的廣泛認可。儘管業界越來越感興趣,但這種策略仍存在爭議。四維圖新首席執行官程鵬最近引發了一場全行業的爭論,他質疑那些聲稱提供無圖解決方案的公司,是否真的完全不使用地圖數據。

歸根結底,車企是否願意完全接受這項技術,以及誰的技術表現最好,將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甄別優劣的決定性因素。和同行一樣,元戎啓行必須專注於商業化,因為該行業不能再依賴投資者提供無限的資金。盈利能力仍然是一個關鍵挑戰——不過看上去大多數公司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小米SU7再傳碰撞燃燒致死意外 累股價挫逾5%

小米汽車再度捲入安全風波。周一凌晨,四川成都一輛小米SU7行駛中發生碰撞後起火燃燒,導致駕駛人死亡。成都警方下午通報,死者31歲的鄧姓男子涉嫌酒後駕駛,事故仍在調查中。 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周一盤中一度重挫逾8%,最終收報49.08港元,跌幅達5.71%,單日市值蒸發近770億港元。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自九月下旬以來,小米股價累計下跌逾13%。 據財新報道,這已是今年第三起小米汽車碰撞後起火事故。3月安徽銅陵一輛SU7在高速公路激烈碰撞隔離帶後起火,造成3人死亡;4月廣東徐聞亦發生SU7與電動二輪車相撞釀兩死事故。小米當時表示,火勢為對方電動車電池爆燃所致。 SU7自去年3月上市以來累計銷售近34萬輛,小米汽車業務在今年第二季毛利率升至26.4%,顯示業務仍維持高速增長。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IT Mining's data center in Ethiopia

轉攻加密幣挖礦碰壁 比特礦業急變身Solai

從在線彩票銷轉型加密幣挖礦僅五年,這家公司再度易名,以彰顯新業務重心 重點: 經股東批准,比特礦業將於10月20日起更名為Solai,標誌這家公司第二次品牌重塑 經過五年的加密貨幣挖礦業務,公司正陷困境,迫使轉向Solana,一個擁有原生加密貨幣的區塊鏈網絡   梁武仁 近期比特幣熱潮催生大批新興礦企,導致行業生存環境惡化。在過熱領域中,生存變得愈發艱難,身處漩渦的比特礦業(BIT Mining Ltd.)(BTCM.US)正啓動新一輪業務轉型。 上周五,比特礦業宣布易名為Solai已獲股東批准,公司股票將於10月20日起啓用新交易代碼。8月的公告稱,品牌重塑旨在轉型為「聚焦新一代區塊鏈基礎設施、去中心化金融,及智能合約創新的綜合數字資產公司」。 這是比特礦業第二次重塑企業身份,公司2001年創立時是在線彩票銷售平台,二十年後轉型為加密貨幣礦企。涉足數字資產系順勢而為的戰略,當時虛擬貨幣看似即將成為新風口,中國更是全球最大加密挖礦中心。 不過,比特礦業的加密豪賭迅速遭遇重創。首先在轉型同年(2021年),中國出台挖礦禁令震動行業;隨後加密寒冬長期持續,幣價暴跌。如今,虛擬貨幣再度席捲市場,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加劇了對其有限供應量的爭奪。財報顯示,自2022年起,比特礦業的營收連年下滑,印證了這些挑戰。 因此,公司最新商業模式調整具有一定合理性。本輪轉型不似首次轉型那樣激進,更重要的是,擁有數據中心及礦機的比特礦業,能相對輕鬆地將這些資源用於新業務,畢竟新業務同樣屬於加密貨幣生態圈。 新名稱Solai巧妙融合了公司押注的Solana(基於區塊鏈、擁有同名加密貨幣的加密網絡)與人工智能(AI)元素。公司補充稱,未來將不僅限於Solana,還會拓展至其他平台。 轉向Solana Solana作為比特幣替代品正嶄露頭角,其高速低費特性,適用於遊戲至去中心化金融等多場景。其同名代幣過去一年增值約42%,但仍低於同期比特幣近80%的漲幅。 上周五的公告中,公司董事長余波表示:「從比特礦業到Solai的轉型,標誌企業從加密挖礦向人工智能與區塊鏈交的戰略轉變。我們預見,下一波創新浪潮,將誕生於智能系統與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連接點,從而實現更快速、安全、高效的信息與價值交換。」 今年7月,比特礦業首次披露轉向Solana的計劃。該戰略包含建立Solana儲備庫,通過新收購及現有加密資產轉換實現。為籌措購幣資金,公司擬分階段融資2億至3億美元。鑒於其目前市值僅5,000萬美元,融資頗具挑戰。但截至去年末,現金及等價物僅180萬美元,外部募資勢在必行。 7月,比特礦業分兩階段完成了對埃塞俄比亞數據中心的收購,儘管該交易在制定Solana計劃前就已啓動。 此後,公司迅速推進業務,8月初建立首個Solana驗證節點(參與區塊鏈交易驗證的計算機節點),同期斥資約490萬美元購入27,000枚Solana代幣。 當月稍晚,比特礦業通過與Brale公司合作,推出美元穩定幣Dolai,在Solana網絡運行,該合作確保符合美國監管標準。Dolai可用於商戶消費者交易、機構及跨境支付。公司強調,其獨特價值在於連接AI智能體,實現機器間自主交易。 上月,比特礦業宣布增持Solana代幣,加密貨幣儲備總量突破44,000枚,按現價估值約850萬美元。 這一切聽起來美好,但Solana布局最終成效幾何、比特礦業具體如何盈利,目前尚不明朗。 在披露最新購幣情況時,比特礦業稱將利用其不斷增長的加密資產儲備及驗證節點業務,「把握Solana鏈上經濟快速擴張的財務與戰略紅利」。由此可見,公司寄望於Solana持倉升值及驗證服務費(以數字貨幣支付)創收。 但與其他加密貨幣類似,Solana價格可能劇烈波動,使公司面臨虧損。此外,驗證節點能否盈利存疑,除高昂的設備購置運維成本外,節點需支付費用才獲參與交易驗證(驗證流程核心環節)的投票資格。 比特礦業股價在公布Solana計劃初期飆升,但已回吐多數漲幅。當前市銷率(P/S)僅為1.6倍,與BitFuFu(FUFU.US)的1.7倍基本持平,後者除提供挖礦服務外也在構建加密資產組合。嘉楠科技(CAN.US)作為礦機製造商兼礦企,市銷率更低至1.2倍。 上述估值表明,儘管行業熱炒,投資者對中資背景從事加密相關業務的企業持謹慎態度。比特礦業的Solana轉型或助其脫穎而出,但見效尚需時日。對企業而言,這實為背水一戰。第三次可能是有好的轉折,但頻繁業務重組恐教已失耐心的投資者擔憂。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受惠金價急漲 首三季盈利有望翻倍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二預告今年首三季業績,截至9月底止料盈利在38億元至41億元人民幣間,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介乎83.9%至98.5%。 公司表示,由於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強化核心技術,提升管理水平,顯著提升了運營效能。同時,由於黃金價格在期內上行,導致公司利潤大幅上升。 山東黃金指出,在黃金價格上漲的有利時機,將加大各類基礎工程投入,進一步增加生產設備、更新工人配備,並逐步將礦山採掘外委施工轉為自營。 公司周三開市跌5%報38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上升逾兩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傳音手機全球銷售超越Vivo

IDC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005930.KS)和蘋果(AAPL.US)在第三季度繼續引領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製造商小米(1810.HK)、傳音(688036.SH)和Vivo躋身前五大廠商。在一個重大轉變中,傳音三季度的強勁增長使其超越Vivo,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銷售商。 IDC數據顯示,三星三季度以6,140萬部出貨量(市佔率19%)蟬聯全球智能手機銷售冠軍。蘋果緊隨其後,銷量同比增長2.9%至5,860萬部,全球市佔率達18.2%。小米位居第三,市場佔有率達13.5%,在前五強中其增幅最低,只有1.8%,。傳音在取得13.6%的同比增長後,市佔率達9%,Vivo則以8.9%市佔率位列第五。 當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2.6%,達3.227億部。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