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導致辦公室需求減少,加上巨額商譽減值損失,這個被稱為“中國版WeWork”的共享辦公室經營者,去年錄得破紀錄虧損

重點

  • 優客工場2021年的淨虧損創下新紀錄,過去4年“燒掉”40億元
  • 巨額虧損表明,該公司的輕資産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川

醜婦終需見家翁。在新冠疫情導致辦公室需求減少的背景下,被稱為“中國版WeWork”的共享辦公室經營者優客工場(UK.US)於5月中延期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21年淨虧損達到創紀錄的21.6億元。

回顧優客工場去年前三個季度,公司分別錄得1.27億元、1.36億元和1.82億元的淨虧損,可見去年全年錄得巨虧的主因,是因為第四季度大幅虧損近17億元。

優客工場2021年的創紀錄虧損中,單是商譽減值的損失已達到15億元,而上一年這一項的損失還是0。優客工場解釋稱,由於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其三個報告單位的公允值低於賬面價值,長期資産減值損失和長期待攤費用也增長了近三倍,達到1.15億元,主要是因為投資的長期資産可能無法收回。

寄望輕資産模式

2021年,優客工場實現總收入10.6億元,其中辦公空間會員收入3.77億元,同比降低10.87%,並已連續三年下滑,反映需求持續減少;營銷和品牌服務收入4.63億元,上升46.1%;其他服務收入則大增58.4%至2.17億元。

從2020年開始,優客工場將辦公場地的自營模式轉變爲輕資産模式,以試圖扭虧爲盈。所謂自營模式,就是將辦公樓買下或長期租賃後再改造出租,類似於“二房東”。在這種模式下,前期資本投入高,還要自己承受租不出去的風險。財報顯示,優客工場運營的辦公場所入住率只有70%,換言之,有將近30%的空間都處於空置狀態,這種風險已經成爲了擺在桌面上的現實。

相反,輕資産模式類似於辦公場地的業務“加盟”,優客工場提供空間設計、建造以及管理服務,包括U Brand和U Partner兩大類模式。U Brand主要是向房東收取品牌、諮詢和服務管理費;U Partner則是房東提供空間使用權,優客工場負責經營管理,雙方分享收入。這意味著公司不再需要大量資本,以投資和推出新的辦公空間。

2021年,優客工場在輕資産模式下擁有165個辦公空間,較2020年底增加了40個,分布於55個城市,管理面積62.28萬平方米,較上年末增長77%,而輕資産模式管理的面積已經是自營模式的近3倍。總結去年,優客工場輕資産模式收入為6,670萬元,雖然漲幅達183.8%,但佔總收入比例仍然只有6.3%,反映公司仍需多下苦功提升這方面的收入。

優客工場CEO兼首席營運官關心表示,公司將繼續探索輕資産模式,以提升營運效率。此外,未來也會拓展消費者服務領域的産品,爲客戶提供額外的營銷和廣告解決方案,並開發房地産數字化管理系統。

股價累跌98%

不過,從去年的巨額虧損顯示,優客工場的這種轉型的努力還遠遠不夠。2018年以來,優客工場的虧損額出現上升勢頭,累計淨虧損已高達39.22億元,至今尚未看到盈利的曙光。持續虧損已經讓投資者對共享辦公這個商業模式失去了耐性。自從公司於2020年11月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形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其股價一路下挫,上周四收報3.34美元,市值僅餘1,460萬美元(9,800萬元)。

事實上,爲了避免股價連續低於1美元而遭到退市,優客工場在4月21日實施了每20股普通股合併成1股的股份合併,暫時擺脫了被強制退市的危險區域;因此,如果以掛牌日收盤價計算,該公司已累跌98%,早期投資者恐損失慘重。

2020年,創始人毛大慶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優客工場正在經歷五年來最艱難的時刻”,但他似乎沒有想到,優客工場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會一年比一年更艱難,而且仍未看到盡頭。

環顧共享辦公室行業,並不只有優客工場陷入了這樣艱難的困境。在疫情反覆和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這種商業模式似乎已經到達樽頸。一方面疫情催生的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正取代傳統的“實體辦公”模式;而且對共享辦公需求最大的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也在經歷寒冬,甚至出現倒閉潮。

“我們環顧四周,卻發現自己如此孤獨,當年與我們競爭過或是合作過的很多友商,都不見蹤影了”,毛大慶如是說道。

事實上,即使是共享辦公室龍頭老大WeWork(WE.US),2021年底的辦公空間實際入也只有63%,上市以來的累計淨虧損更達84.66億美元,而營收也由2020年的34.2億美元,下降25%至2021年的25.7億美元。WeWork最新的市銷率約1.74倍,遠高於優客工場的0.07倍,從市場給予後者的極保守估值,或某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其前景的憂慮。

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優必選折讓11.4%配股籌31.1億港元

機器人製造商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配售3,146.8萬股新H股,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配售價為每股98.8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11.4%,籌資總額31.1億港元(4億美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75%將用於投資或收購集團業務價值鏈中具潛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標企業,或與相關行業整合或成立合營實體,15%用於業務運營及發展,10%用於償還貸款。 2023年上市的優必選,今次已是第六次配股集資,前五次共集資43億港元。今年7月,公司完成第五次配股集資,所得淨額為24.1億港元,截至11月24日,未動用餘額為15.12億港元。 優必選股價周二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2.1港元,轉升0.54%。該股今年至今累升約10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ngshan makes PCBs

從鈑金廠到PCB巨頭 東山精密擴張之路與債同行

金屬鈑金加工業務起家的東山精密,透過多宗收購跨足PCB領域,如今已向香港遞交上市申請 重點: 從金屬鈑金加工轉型為全球第三大PCB供應商的東山精密,已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在AI與汽車市場的積極擴張,伴隨負債不斷增加,恐導致財務過度延伸的風險   陈竹 如果沒有,就買下來。 這似乎成了蘇州東山精密製造股份有限公司(002384.SZ)的行事準則,公司上周正式遞表港交所,希望投資者也能買單其併購擴張的成長故事。東山精密最初是一家傳統的鈑金加工企業,但在過去十年透過一連串併購,成功轉型為印刷電路板(PCB)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今年東山精密再度加速其併購打法,宣布兩宗重大交易,以擴大其在光通訊及汽車零組件領域的版圖。伴隨收購動作不斷,公司也寄望於香港上市集資,以支撐其持續不斷的收購支出。 公司已為此次潛在的公開發售聘請五家顧問,由瑞銀及中國領先券商中信證券領銜。雖然東山精密尚未披露具體集資規模,但從其強大的顧問陣容推測,此次IPO規模料將相當可觀,集資額可能超過1億美元。 迄今為止,公司透過併購推動的成長策略相當奏效。其在PCB領域的資產收購,使其成為全球第三大PCB供應商,而PCB亦是各類電子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元件。公司顯然將此視為勝利方程式,並將「戰略性併購」列為核心競爭優勢之一,強調這是一套經過驗證、能有效推動業務向新領域拓展的增長模式。 然而,積極擴張的背後,也讓東山精密背負了沉重負債,這是公司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我們將在後文更詳細分析。此外,跨入光通訊等全新領域也未必保證成功,因為相關行業運作機制各異,並伴隨全新的管理挑戰,可能對公司的能力邊界構成考驗。 併購驅動增長 東山精密的前身可追溯至1980年成立的東山鋼板。雖然公司多年來一直希望切入消費電子業務,但直到2016年以6億美元收購美國Mflex(專精於軟性印刷電路FPC)後,才真正成功進入該市場。FPC是一種應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便攜式設備的軟性印刷電路板。 兩年後,公司再以2.93億美元收購代工巨頭偉創力旗下、專注於硬性印刷電路板(RPCB)的Multek,使其具備生產所有主要類型PCB的能力。 自此之後,PCB成為東山精密的核心業務,事實上已取代其傳統的精密金屬零組件與鑄件業務。今年上半年,PCB業務錄得110億元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 65%。相比之下,其傳統精密零組件業務目前僅佔13.9%的收入。 公司的整體收入雖然仍在成長,但增速並不算快,今年上半年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66億元增至170億元,升幅2.4%。同期利潤則增長更快,由5.6億元升至7.58億元,增幅達39%。不過,公司相對較低的利潤率仍反映出該行業競爭激烈的特性。 在PCB業務中,東山精密主要聚焦於應用於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軟性印刷電路(FPC),該類產品期內佔其PCB銷售的84%。根據其申請文件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去年東山精密為全球第二大FPC供應商、以及全球第三大 PCB整體出貨商。 公司在FPC市場市佔率排名全球第二名,對應23.8%市佔率,但需留意的是,其在整體PCB市場排名全球第三,卻僅佔4.8%的市佔率,凸顯PCB行業高度碎片化的特性,也反映該成熟市場競爭格外激烈。 儘管中國企業目前生產了全球大部分的PCB,但行業競爭依然激烈。根據深圳創業投資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截至今年4月,中國A股市場共有43家PCB 企業上市,其中不少位於科技產業更集中的深圳,包括勝宏科技(300476.SZ)、深南電路(002916.SZ)及滬電股份(002463.SZ)等。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東山精密尋求進一步多元化業務也就不足為奇。公司再次啟動其一貫的策略性併購模式,延續其行之有效的成長公式。 公司於6月宣布,將以59億元收購台灣的索爾思光電。索爾思光電專注於生產光收發模組,為數據中心及電信網路提供高速數據傳輸,是光通訊基礎設施的重要組件。此次收購標誌著東山精密正式進入光通訊領域。 收購索爾思光電之前,公司於5月亦宣布將以1億歐元(1.15億美元)收購法國汽車零組件製造商Groupe Mécanique Découpage,為其併購布局再添一筆重大交易。 透過收購索爾思光電,東山精密正試圖抓住人工智能熱潮所帶動的強勁需求,包括AI伺服器以及應對海量數據處理所需的各類基礎設施。AI伺服器不僅需要索爾思光電所提供的光收發模組,也需要高度複雜的PCB,這讓公司在兩者之間產生潛在協同效應,有助東山精密切入並拓展其高端電路板在這一火熱市場中的客戶關係。 藉此機會,公司於7月宣布將投資最高10億美元,在珠海及泰國建設高端PCB生產設施。 進軍高端伺服器市場在戰略上看似合理,因目前該領域正帶動PCB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然而,這筆高達1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如同公司長年依賴併購推動成長的模式一樣,讓其原本已相當沉重的負債,進一步累積風險。 東山精密的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高位,導致其財務費用沉重。根據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末,公司短期負債高達 983.6億元(逾130億美元),較去年底大幅上升35%。 儘管如此,中國投資者似乎相當買帳,對東山精密的併購成長故事十分追捧,其深圳上市股份今年迄今已大漲133%。但其股價的預期市盈率仍僅為17倍,與勝宏科技及滬電股份相近,反映出該行業競爭激烈且已進入相對成熟階段。…

簡訊:國泰十月客貨運量齊升

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293.HK)周一公布十月份運營數據,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於上月共接載逾320萬人次旅客,按月增21%;貨運量則超過15萬噸,按月增長12%。 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表示,受惠於國慶黃金周及中秋節等多個假期,十月初由內地前往香港及全球各地的休閒出行需求顯著增長。加上香港舉行多個大型展覽,吸引來自多個長途市場的入境旅客。公司在十月的載客率高86%﹐創近年同月新高。 國泰航空於本月開通每日往返長沙的直航服務,以及每周三班往返澳洲阿德萊德的季節航班;而香港快運將於本月下旬,開通每日往返沙巴的航班。 周二國泰開市升0.8%報11.69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低位升4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