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由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支持的金融科技加速器,上市頭兩個交易日股價上漲了兩倍多

重點:

  • 香港的AMTD Digital在紐約上市籌集了約1.25億美元,成為紐交所今年最大的中概股IPO
  • 該公司得到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的支持,目前收入增長放緩,但利潤率高於其他金融科技股

梁武仁

中國金融科技股俯拾皆是,不過,由於政府對該群體的監管不斷收緊,許多公司前途未卜。但投資者似乎認為AMTD Digital Inc. (HKD.US)足夠出類拔萃,不僅因為它作為金融科技孵化器的業務模式,也是因為它總部在中國香港、並專注於東南亞市場,因此接受的是更加西式的監管方式。

上週五,這家數碼金融服務提供者在紐約首次公開募股,以每股7.8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1,600萬股,募集了約1.25億美元(8.4億元)。這使其成為今年紐約最大的中概股IPO,也是去年7月中美兩國監管衝突導致此類上市暫停以來,最大一宗中概股上市交易。

這個IPO價格略高於其目標區間的中位數,表明投資者的興趣不慍不火。但基於公司2021年淨利潤的市盈率相當可觀,達到18倍以上。這遠遠超過了其他受到衝擊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它們的市盈率大多不足5倍。但該公司市盈率低於保險科技明星眾安保險(6060.HK)的27倍。

不過,這只是AMTD Digital瘋狂旅程的開始,因為投資者察覺到了良機。在這只股票上市後的頭兩個交易日,他們蜂擁入場,將股價推高到IPO價格的三倍多。週二該股回吐了部分漲幅,但仍遠高於IPO價格,收於24.88美元,最新市盈率高達138倍。

AMTD Digital成立於2019年,由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0001.HK)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AX)2003年創立的尚乘集團控股。這家公司自稱是一站式數碼“解決方案”平台營運商,似乎有點像數碼金融服務的萬金油,一開始可能會讓一些想要弄清楚其主營業務的人摸不著頭腦。

瞭解其主營業務的最佳方式,是將看它做幫助年輕金融科技公司成長的“加速器”。通過其“蜘蛛網”生態系統,該公司為數位金融創業企業網路提供資金、技術和其他資源,並幫助它們與其他有所助益的公司建立聯繫。

AMTD Digital從其社區成員那裡收取費用,類似於這些成員的孵化器。它的使命是“成為最優秀創業者和創意的聚變反應堆”,通過各種方法發現具有潛力的新公司,比如通過別人的推薦或者它贊助的行業活動。然後,它會通過股權互換獲得一些初創公司的多數股權。

基於網路的業務模式讓AMTD Digital得以在數位金融服務的各個領域擴張。它是2018年小米(1810.HK)IPO的聯合帳簿管理人。後來與這家智慧手機製造商合作,在香港創辦了數碼借貸機構天星銀行,AMTD Digital為其提供收費服務。2019年,包括AMTD Digital一家子公司和小米在內的財團同意再創辦一家名為Singa Bank的虛擬銀行,目前正在等待新加坡數碼批發銀行牌照的審批。

金融投資

除了孵化其他公司,AMTD Digital在香港也有自己的經紀業務,並於 2020 年在新加坡收購了一家名為 PolicyPal 的類似企業。

同年,該公司開始投資數字媒體和行銷公司新業務。之後,它投資了加密貨幣新聞網站Forkast.News,該網站由之前在彭博電視擔任新聞主持的Angie Lau創立; 而且還買下了專注於金融科技的內容公司DigFin。

AMTD Digital還投資了一些雖然與金融服務無關,但仍然可以從加入“蜘蛛網”生態系統中受益的科技初創企業。

對於一家年輕的技術驅動型公司來說,AMTD Digital的收入增長看起來並沒有給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在截至2020年4月的12個月中,也就是其營運的第二個年頭,該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0倍以上,達到 1.68 億港元(1.4億元),這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遠沒有到讓人眼睛一亮的程度。但其招股說明書顯示,下一財年的年收入增速大幅放緩至 17%,並且在截至今年2月的10個月內,與 2021 年同期相比,增速降至低於4%的低迷水準。

但AMTD Digital的收入主要來自“蜘蛛網”服務,其高利潤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賣點。在最近一個財年,其淨利潤率為88%。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數字被其股權投資價值的收益誇大了。但即使剔除這些收入和其他額外收入,該公司的淨利潤率也超過60%。相比之下,信也科技(FINV.US)作為中國表現較好的網貸公司之一,去年的營業利潤和淨利潤率要低得多,分別略高於21%和27%。

AMTD Digital的這種高利潤商業模式值得投資者欣賞,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都處於苦苦掙扎的情況下。此外,AMTD Digital的總部位於香港,這裡有著與中國內地不同的監管制度,而且該公司的業務中心放在東南亞,這就使其免受中國科技公司普遍面臨的巨大風險,像是監管環境的透明度欠佳,以及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作出政策調整。

與此同時,東南亞的數碼金融服務前景光明,那裡的人口以年輕人為主,而且他們精通技術。該地區的許多年輕人並不是傳統銀行的忠實使用者,這為提供數位金融服務的新一代企業創造了大量機會。

所有這些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AMTD Digital的股價在上市後飆升。但巨大漲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公司的承銷商Maxim Group和Livermore Holdings的經驗不足,這兩家公司並不是大牌投資銀行,在向投資者推銷該公司時可能低估了它的價值。儘管如此,AMTD Digital在IPO中獲得的估值並不算差,儘管遠低於其最新的市盈率。

當然,AMTD Digital並非沒有風險。首先,它對年輕初創公司的很多投資可能出錯,而且世界各地的金融科技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但該公司似乎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多他們會喜歡的東西,尤其是那些希望擺脫中國擁擠的、高風險的金融科技行業的投資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博雷頓折讓15%配股 集資2.5億港元

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擬配售最多1,000萬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3.98%,配售價25.08元,較上交易日收報折讓14.98%,集資總額2.51億港元(3200萬美元)。 公司公布,集資所得款項70%擬用於團海外光伏及儲能項目的投資及開發;15%償還計息借款;餘額擬重點投入多模態大型模型驅動的無人駕駛礦卡協同調度系統研發、商業化及示範應用。 博雷頓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7.92港元,跌5.36%。該股於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過去一個月累跌逾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偉新材低位定價 首掛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產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掛牌平開報34元,股價之後回軟,中午收市報32.3元,跌5%。 公司發售1.04億股,每股售價34至37.8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26.9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3.08倍,集資淨額34.3億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長17.4%至4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億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升6.1%至213.2億元,但盈利則下跌14.8%至7.53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作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約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推進數字化,餘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oodbaby makes strollers

生育低迷關稅打擊 好孩子叫苦連天

全球最大嬰兒手推車與安全座椅生產商好孩子,正受美國關稅與中國生育低迷的雙重打擊 重點: 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的收入下滑,在上半年錄得小幅增長後再度轉為收縮 亞洲和歐洲市場的增長,正抵消美國市場的疲弱銷售   譚英 當好孩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86.HK)在2010年啟動香港IPO時,受惠於新興中產階級家長渴望為孩子提供最好用品的需求,公司已連續17年成為中國嬰兒手推車市場的領導者。其後,公司利用上市所得資金展開全球併購,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兒手推車及兒童安全座椅供應商。 除了在中國本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公司亦在1996年成為美國最大嬰兒手推車供應商,並在七年後登上歐洲市場首位,為Quinny、Nike Kids和Tommee Tippee等品牌代工生產產品。 然而,受多項不利因素拖累,公司近期發展不再如此強勁,這些因素包括中國出生率下滑、本土消費者愈加謹慎,以及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些挫折在公司本月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中表露無遺,數據顯示其表現較上半年已顯乏力的業績進一步惡化。 最新報告,好孩子國際今年首九個月收入按年下跌1.1%至64.2億港元,在2025年上半年曾錄得2.7%的收入增長後,再度陷入收縮。其中,內地gb品牌表現最差,期內收入大跌18.1%;旗下嬰兒安全座椅品牌 Evenflo下滑10.9%;設計諮詢業務Blue Chip收入則按年下降19.9%,反映其客戶在美國關稅動盪下的脆弱性。 不過,上述跌幅在一定程度上被高端嬰兒車品牌Cybex的增長所抵銷。該品牌期內收入上升11.7%,並佔集團總收入的57.5%,成為主要支撐來源。 公告發布後的四個交易日內,好孩子股價曾下跌4.2%,惟其後收復失地。然而,該股最新收市價1.19港元仍僅為其4.90港元上市價的五分之一。這對一家曾經看起來潛力無限的上市公司而言,顯然稱不上是一個亮眼的成長故事。 好孩子未在最新報告中披露盈利數據,僅提供有限資訊。但公司8月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大跌43.7%至1.055億港元;期內淨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至2.5%。因此,可以合理推測,相關盈利指標在第三季大概率持續惡化。 在中期業績公布前不久發布的盈利預警中,公司將利潤下滑歸咎於美國業務疲弱,雖然其他地區的業務有所改善,部分抵銷了相關影響。削弱盈利的其他因素,還包括為符合汽車安全座椅新監管標準而產生的額外成本,以及更高的推廣與市場營銷開支。 好孩子早期的成長,很大程度反映中國製造業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崛起歷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產業規模進一步攀升。 公司由現年76歲的宋鄭還創立,他曾是一名中學副校長,並於1989年至1993年期間負責學校附屬工廠的管理。在政府鼓勵民眾創業的背景下,他發明了「推搖兩用」嬰兒推車,並以「好孩子」品牌推向市場,最終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產品名稱。 全球併購擴張 2014年,公司先後收購了德國兒童安全座椅品牌Cybex,其創辦人Martin Pos 目前仍出任好孩子董事會成員;同年又收購創立於1920年的美國公司 Evenflo。Evenflo最初以生產奶瓶起家,後來逐步將產品線擴展至兒童安全座椅與嬰兒手推車等品類。 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自今年4月起對嬰童用品加徵關稅後,嬰兒手推車、兒童安全座椅等主要品牌價格迅速上調,其中手推車平均漲價25%,兒童安全座椅平均漲價20%。這可能是令好孩子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按年下降3個百分點至 49.6%的原因之一,顯示其關稅成本轉嫁能力受限,部分成本需自行消化。 由於美國市場佔好孩子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約三分之一,上述關稅衝擊顯然是個壞消息。不過,與同樣在美國市場建立產品主導地位的其他中國製造商一樣,好孩子亦正進行調整,而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僅約7倍,估值顯得相對偏低。 好孩子國際在美洲地區的收入佔比已被其歐洲業務超越,歐洲板塊收入佔比由 2019年的27%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約47%,惟該比例亦包含中東及非洲市場。 中端市場競爭加劇、缺乏品牌價值,加上受成本衝擊,削弱具有美國背景的 Evenflo品牌;相較下,定位較高端的Cybex嬰兒手推車則在歐洲市場備受青睞,成為帶動好孩子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儘管美國市場近期表現疲弱,但好孩子過去數年最大壓力仍來自中國本土市場,中國業務收入佔比已從2019 年的35%銳減至今年的20%以下。 雖然北京近年大力推動生育政策,但中國生育率仍僅約1.01,遠低於1990年的2.51,意味需要使用好孩子產品的新生兒數量大幅減少。雪上加霜的是,在宏觀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變得更為謹慎,也縮減了在嬰童用品上的開支。 儘管挑戰重重,公司仍展現出調整與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在收購Cybex與Evenflo後,其業務從過去主要為其他品牌代工(OEM),逐步轉型為以自有品牌為主,毛利率亦因此走高。然而,撇除截至今年6月止的過去12個月來看,公司89億港元的收入仍遠低於其在2021年創下的97億港元峰值。 即便面臨政治風險,且除Cybex外,在收入端缺乏明顯增長引擎,分析師似仍相信公司有能力解決當前問題。中金公司(CICC)在績後將公司2025年盈利預測下調31%,但同時將2026年目標價上調23%至1.62港元。第一上海在最新報告中給予公司更高的1.85港元目標價,並維持「買入」 評級。 好孩子的競爭對手、擁有嬰兒推車及安全座椅品牌BeBeBus的不同集團(6090.HK),自9月上市集資9,200萬美元以來股價表現強勁,累計升幅逾 40%。不同的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長,而好孩子的收入則開始走弱。不過,投資者亦可能認為不同的估值偏高,其市盈率(P/E)已超過100倍,若資金尋求更具性價比標的,反而有利於好孩子。…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騰訊及啟明創投撐腰 伯希和轉攻港股上市

戶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請在港上市,由於中國內地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遠較美日低,伯希和所處的市場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重點: 獲騰訊及啟明創投入股 廣告開支佔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純利增長   白芯蕊 中國零售業有回暖跡象,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3%,好過市場預期,加上港股氣氛仍熾熱,除科技股尋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戶外服飾及裝備品牌商伯希和戶外運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集團前身為險峰服裝,由公司主席劉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經營海外品牌服裝出口貿易,2012年推出旗艦品牌伯希和,隨著品牌迅速獲得認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伯希和躋身中國內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市場份額達5.2%。 騰訊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計劃在內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團稱由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能提供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及股東基礎,因此轉到香港尋求上市。 上市前,集團股東陣容強大,當中包括騰訊(0700.HK)及内地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分別持有10.7%和5.4%股權,至於大股東為劉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權。 雖然2019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但無阻戶外服飾行業增長,單是中國市場規模從2019年1.7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2.03萬億元,複合增長達3.1%,當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飾的市場增長更快,同期複合增長達10.3%,佔2024年中國戶外服飾行業規模的23.9%,達4,843億元。 隨著戶外活動越來越受歡迎,消費者越發重視服飾的技術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場估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達8,231億元,相當於2025年至2029年複合增長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低,參照2024年數據,人均支出僅73元,對比美國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別達440元及170元,明顯落後一大截,意味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未飽和,伯希和作為龍頭之一,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第二大衝鋒衣褲 特別是伯希和在衝鋒衣褲行業表現突出,更是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衝鋒衣褲為高性能戶外服飾重要類別,為在戶外活動中抵禦極端天氣而設計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場份額6.6%,平均售價為400至1,000元,該業務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達5.81億元和2.3億元,佔集團總毛利的55%和40%。 在銷售上,內地線上零售生態發達,伯希和以網上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模式和電子商務平台為主,例如天貓、抖音及京東,當中線上門店數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於透過旗艦店及向電商平台銷售所產生的收入,便分別佔集團總收入76.5%和70.7%。 除線上佈局外,伯希和為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及黏性,正擴大線下銷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團擁有163家線下零售店,主要位於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未來亦計劃穩步實體零售店網絡,重點關注經濟實力強勁兼戶外消費潛力高的城市。 廣告佔比逾四成 儘管集團積極佈局線上與線下業務,帶動2024及2025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94%和62.3%,但純利增長卻明顯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分別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終拉低伯希和純利增長。 環顧香港上市的內地體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體育(2020.HK)、李寧(2331.HK)及特步國際(1368.HK),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異大,當中安踏市值已超過2,200億港元,李寧則不足500億港元,特步市值更細,目前約150億港元左右。 整體來講,伯希和作為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若以15倍預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實屬合理,一旦低於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團最大問題是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一旦佔比由升轉跌,將有助盈利重拾增長,甚至有能力挑戰安踏及李寧地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