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2.HK
Jiumaojiu's Tai Er chain starts to fade

受益於業務復常並繼續快速擴張,九毛九上半年營收增長超50%

重點:

  • 九毛九2023年上半年營收增至28.8億元以上,按年增長51.7%,也遠高於2021年的水平
  • 這家餐廳營運商的核心品牌太二去年表現疲軟,預示這家流行的連鎖店可能開始步入衰退

  

陽歌

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發佈的最新正面盈利預警公告延續了中國的餐廳行業近期的趨勢——在經歷了去年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後,它們正在從巨大的打擊中強勁反彈。但對於中國各地面向消費者的公司來說,反彈狀況卻很不均衡。

隨著中國在2022年底取消嚴格的「清零」政策,中國消費者掀起一波「報復性消費」浪潮,幾乎所有此類公司都在今年前兩個月出現了良好的反彈。但之後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反映出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消費者變得日益謹慎。

處於消費者食物鏈頂端的公司,如房地產開發商、汽車製造商,甚至智能手機製造商,在經歷了最初的熱潮之後,從3月左右開始銷售急劇疲軟。與此同時,食物鏈下游的企業,包括普通餐館、超市和日用品銷售商,表現依然相對較好。

九毛九屬於後一種,它的核心品牌是專門做「酸菜魚」的時尚連鎖太二,人均消費約為10美元(71元)。對於越來越精打細算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些「小奢侈」可能依然消費得起,儘管這些消費者正在控制在汽車和智能手機等更昂貴的商品上的支出。

由於業務避開了3月後經濟放緩的大部分影響,九毛九表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將錄得收入28.8 億元或以上,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51.7%。最新數據也明顯高於該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報告的20億元,當時新冠疫情在中國仍相對可控,餐館大多被允許正常營業。

相比之下,去年隨著地方政府為了遏制高度傳染性的新冠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而最後一搏,九毛九的餐廳平均被迫關門或限制服務達38天,時間佔比超過10%。

九毛九稱,2023年上半年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也從上年同期的5,770萬元增長近三倍,達到不少於2.2億元。最新的半年利潤也較該公司2021年上半年報告的1.86億元有顯著增長。

九毛九將強勁的業績歸因於上半年業務的恢復正常。它同時認為持續大舉擴張也是背後的原因。截至6月底,其門店數量已增至621家,較去年同期的475家餐廳增加了31%。該公司定於下月發佈更詳細的中期業績。

初步的成功滋味足以激發投資者對九毛九股票的興趣。公告發佈後,該股週三上漲6.8%。不過,該股在過去52周內下跌了約20%。 儘管如此,該股自2020年IPO以來表現得相當不錯,最新收盤價13.92港元,較6.60港元的IPO價格大約翻了一番。

酸菜不再香了?

雖然最新的趨勢看起來很穩定,但還不清楚消費者當前的謹慎態度是否會繼續沿著食物鏈蔓延,進而影響到九毛酒這樣小小奢侈的提供者。

與此同時,該公司也顯示出了一些令人略微擔憂的跡象,表明其核心的太二連鎖(過去幾年已成為其主要經濟來源)可能正在時尚人群中失去光彩。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餐飲業中,這種發展道路在前景看好的連鎖中司空見慣,之前也曾重創過流行一時的海底撈(6862.HK)火鍋連鎖,後者在高速擴張後遇冷。

太二在擴張方面也遵循著類似的軌跡,但顯然只有時間才能證明該品牌是否會失去食客的青睞。截至去年底,九毛九共有556家餐廳,該連鎖店佔80%以上。九毛九去年全年新開餐廳120家,其中太二餐廳達102家。

但去年,該品牌似乎比九毛九最初的同名品牌九毛九餐廳遭受的損失更大,暗示太二的受歡迎程度正在下降。太二去年全年的同店銷售額下跌22.3%,大約是九毛九門店11%跌幅的兩倍。太二在前一年已經顯露出了表現不佳的跡象,2021年同店銷售額僅增長5.7%,再次遠遠落後於歷史更悠久的九毛九品牌 24.5%的增長。

與此同時,太二的翻枱率也從2021年的3.4次大幅下降至去年的2.6次。隨著該連鎖店各項數據的下降,其門店層面的營業利潤率去年下滑至14.3%,較2021年的21.8%下降逾7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九毛九餐廳的利潤率表現要好得多,儘管經營環境充滿挑戰,但去年與上年持平,為12.9%。

投資者尚未對太二和九毛九失去希望。該公司的遠期市盈率為27倍,與海底撈和規模大得多的百勝中國(YUMC.US;9987.HK)持平,後者是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在中國的營運商 。它們都遠遠領先於規模較小的火鍋公司呷哺呷哺(0520.HK)的11倍,這反映出了大營運商相較於小同行的溢價。

九毛九也沒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太二這一個籃子裏。公司最近開始積極擴張其新成立的慫火鍋連鎖,該連鎖在公司總門店數量中的佔比從2021年底的2%上升至去年底的5%,增加了一倍多。該公司更詳細的中期業績應該會對太二連鎖的情況,以及它是否已經過了巔峰並且正在失寵有更多著墨。與此同時,投資者似乎更關注該公司在後疫情時期的總體反彈情況。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暗盤已交投 海西新藥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訂今天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時前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因此上市時間要順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戶中籤結果,更有定價86.4元。有劵商平台在周四已開始暗盤交易,富途暗盤早段一度高見200元,較定價高131%,其後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兩成多。 海西新藥發行1,150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69.88元至86.4元,集資9.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piworld renew IPO pitch

業績下滑的瀚天天成 能否延續碳化硅熱度?

碳化硅賽道熱潮未退,價格卻持續下探。瀚天天成再度叩關港交所,在毛利率腰斬與補貼依賴加深之際,能否走出價格戰的泥沼,成為市場焦點 重點: 今年前五個月收入同比下降30%,毛利率持續滑落 政府補貼佔收入比重增至31.6%    李世達 碳化硅這條被譽為「第三代半導體皇冠上的明珠」的賽道,熱度雖未退卻,市場競爭卻有增無減。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繼今年4月後,半年內兩度叩關港交所。這家主攻碳化硅外延晶片(SiC epitaxial wafer)的企業,曾被視為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代表之一,如今正面對收入下滑,毛利率腰斬的多重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同業天岳先進(688234.SH; 2631.HK),已於今年8月成功在港股上市,成為首家「A+H股」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企業。天岳先進業務涵蓋碳化硅襯底與外延片,具一體化的產業布局,相比之下,瀚天天成以外延片為主的業務結構,對下游價格波動更為敏感,面臨更嚴峻的現實考驗。 收入銳減 毛利腰斬 根據最新申請文件,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4.41億元增至2023年的11.43億元,但2024年卻降至9.74億元,增長勢頭明顯放緩。截至2025年5月底止五個月收入為2.66億元,同比下滑30%。毛利率則從2022年的44.7%暴跌至 2025年的18.7%,幾乎腰斬。雖然公司仍有盈利,但今年前五個月的利潤已降至1,414.7萬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3%。 公司解釋,毛利率下滑主要因產品平均售價下降及良率爬坡成本上升所致。但對比政府持續增加的補貼,這些數字揭示出即便擁有高技術門檻,碳化硅製造商也難以逃脫價格戰的壓力。 中國「十四五」規劃將第三代半導體列為戰略重點,各地政府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碳化硅晶圓本土化。申請文件披露,瀚天天成在2022至2024年分別獲得政府補貼1,350萬元、4,740萬元與1.12億元;而今年截至5月底止五個月內,已獲得補貼8,4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670萬元增長2.14倍。若與同期收入相比,補貼佔收入比重由2022年約 3.1%,上升到今年前五個月的31.6%。 政府補貼持續增加,業績表現卻在下滑,這意味著公司仍高度依賴政策扶持,真正的市場化現金流尚未建立。當行業面對價格下行的壓力時,瀚天天成真正的考驗才正要到來。 瀚天天成的主營產品碳化硅外延片,是功率半導體的核心中游材,廣泛應用於新能源車逆變器、快充模組與工業電源。而公司一直以「國產替代、技術領先」作為宣傳重點,尤其強調是全球首家實現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產的生產商。 然而市場情況不容樂觀,自2024年初以來,碳化硅市場因廠商加速擴產,導致市場從供不應求迅速轉為供過於求,引發激烈的價格戰。一個知名的例子是全球碳化硅大廠Wolfspeed(WOLF.US),在今年5月宣布向法院申請Chapter 11破產保護,成為價格戰下的首個犧牲者。 價格戰持續 盈利受壓 公司在申請文件中提到,2024年6英吋碳化硅外延晶片的價格約為每片7,300元,預計到2029年將降至每片4,400元,主要原因是碳化硅襯底價格下降。公司直言,如果產品定價不能保持競爭力與利潤率,公司業績將受到不利影響。 然而,瀚天天成並非沒有優勢,其在外延製程技術(epitaxial growth technology)與厚膜技術(Thick-film epitaxial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