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領先的電子煙和煙彈製造商不得不在101日新規生效前,對整個產品線進行改造

重點:

  • 霧芯科技報告第二季收入下降12%,原因是拋售了下周電子煙新規生效後即將淘汰的庫存
  • 該公司稱,符合國家新的電子煙法規的新產品線「起步緩慢」

陽歌

中國領先的電子煙設備、煙彈和煙油製造商霧芯科技(RLX.US),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轉型中的公司。

這個主題在其最新的財報中一再出現,而財報的主要內容則是,在截至6月的三個月,公司連續第二個季度收入下降。這種下滑看起來註定會在今年最後兩季度急劇加速,因為中國推出了新的監管體系,其中包括在5月生效的新行政措施,以及將於10月1日生效的新行業國家標準。

最重要的措施要求霧芯科技及其同行為所有產品申請許可,包括對每年的銷售量設定上限。霧芯科技曾經宣佈獲得了兩項此類許可證,使其能夠繼續銷售核心產品,包括可充電和一次性電子煙設備、煙彈和煙油。

另一個重要變化是,所有電子煙產品都有了新的標準,意味著霧芯科技為符合標準必須重新設計整個產品線。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霧芯科技及其同行只能銷售煙草味的電子煙,這迫使它們放棄更受歡迎的口味,比如水果口味,後者曾經佔中國電子煙市場的約90%。

綜上所述,難怪霧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汪瑩稱,中國當前的電子煙市場「充滿變數」。

投資者似乎並未對最新報告感到擔憂,週三公告發佈後,控制著中國約一半電子煙市場的霧芯科技,股價上漲了1.6%。考慮到華爾街正在經歷更大範圍拋售的背景下,這個升幅看上去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美聯儲宣佈大幅加息以遏制通脹之後,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了1.7%。

儘管如此,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霧芯科技的小幅上漲並沒有為早期投資者帶來太大安慰,他們押注這家公司之後遭受了慘重損失。以最新收市價1.25美元計算,霧芯科技的美國存托股票今年迄今已經下跌了約70%,較2021年1月12美元的IPO價格則跌了約90%。

霧芯科技當然不是唯一一家捲入這場旨在遏制電子煙風潮的全球監管浪潮的公司。該公司的美國同行Juul過去幾個月陷入了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糾紛,後者在6月禁止其在美國銷售電子煙設備。

在此背景下,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推出新的監管框架對於霧芯科技及其同行來說似乎是積極的信號,因為這意味著該群體可以繼續經營。霧芯科技的迷你店在中國的購物中心隨處可見。不過在新規落實之後,霧芯科技的規模似乎註定要縮小一點。

7月份霧芯科技宣佈獲得許可證時,我們曾報道,該公司似乎認為新規將導致其銷量下降約30%。

拋售庫存

在對這些背景情況作出一番了解之後,我們將更深入地看看霧芯科技最新的財務狀況,並對如何透過這些數字來看待一家處於轉型期的公司進行解釋。我們還會就公司未來幾個季度的發展前景提出自己的看法。

營收方面,霧芯科技二季度的收入下降12%至22.3億元。雖然下降從來就不是好事,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由於疫情導致的業務中斷頻繁發生,包括4月和5月中國商業之都上海的封城,許多中國公司在此期間的表現同樣糟糕或更糟。此外,與第一季公司收入下降30%相比,12%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霧芯科技警告投資者,不要對第二季相對溫和的營收下滑過於興奮,稱這是由於在新的監管規定出臺前大量拋售庫存所致。新規將導致它大部分的現有產品遭到淘汰,因為無法達到新的監管標準。

該公司沒有提供第三季的收入指引,在這樣一個轉型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它的首席財務官陸超的一席話,聽起來則略帶消極:「鑑於監管變化,我們符合國家標準的新產品銷售起步緩慢。」

在匆忙開發符合新規定的產品線之際,該公司表示,預計其研發支出佔銷售額的比例將會增長。汪瑩說,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研發費用佔比從2018年的1.5%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3.6%,「預計未來幾年還將進一步增加」。

考慮到所有這些變化,該公司的盈利情況並不算太差。雖然它的利潤下降近一半至4.42億元,但其中大部分與股權薪酬有關,剔除這個影響,它的非GAAP淨利潤同比下降2.6%,至6.35億元,這個數字就小得多。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正現金流使其現金持有量從一年前的149 億元增至6月底的168 億元,這意味著它手中有足夠的資源進行轉型,而不必擔心現金不足的問題。

待塵埃落定時,我們之前提到的30%的收入收縮,在當前的轉型中似乎是相對合理的預期。在此之前,該公司很有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收縮,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可能達到50%或60%,因為它被迫停止銷售舊產品,而新產品仍難獲得吸引力。

所有這些不確定性,將霧芯科技的估值推低,它目前的市盈率只有4倍。相比之下,思摩爾國際(6969.HK)和華寶國際(0336.HK)的市盈率都在15倍左右,這可能是它們作為電子煙零部件製造商而不是成品銷售商的地位,以及市場地域的多元化所致。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銷售重回增長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1.2%至88.7億元人民幣(下同),在經歷2024年困境後恢復盈利,並重回同店銷售增長軌道。 瑞幸表示,首季淨新增1,757家門店,總店數較2024年末增長7.9%至24,097家。其中自營門店15,598家,加盟門店8,499家。自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41.5%至64.8億元,約佔整體營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8.1%,在經歷四個季度連續收縮後,當中去年一季度曾驟降20.3%,今年首季終能重拾升勢。伴隨經營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5.2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8,320萬元。 瑞幸股價周二下跌2.6%,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接近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產低迷 聯易融深陷困局

由於未能減少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首季度該公司在供應鏈融資平台上的交易量僅增長7% 重點: 一季度聯易融科技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增7%,遠低於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嘗試減少對基礎設施和建築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依賴,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聯易融科技集團(9959.HK)在嘗試擺脫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陰影的過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為房地產長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為其基於雲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建築等相關行業客戶。鑒於房地產市場低迷看不到盡頭,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領域的客戶。但上周發布的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顯示,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在當前動蕩的經濟環境下,聯易融科技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戶,因它仍需篩選能夠履行還款義務的高質量用戶。 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機構一樣,公司需要在業務增長和風險管理間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比上年同期增長7%至1,000億元(137億美元),或許正是它在兩者之間盡力維持平衡的印證。這個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長,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長相比,大幅放緩。 在供應鏈融資中,一家公司(有時也叫「錨」)利用其欠供應商的未付賬單,幫助供應商獲得資金,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讓供應商獲益。錨和供應商都能從中受益,因為前者有了更多的賬單支付時間,而後者可以獲得運營資金。聯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過數字化,從基礎資產管理到證券化的各個環節,讓供應鏈融資變得對有關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來,這種供應鏈融資在中國發展迅速,部分原因是傳統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信貸普遍不足。但聯易融科技的現狀證明,在艱難時期,比如眼下,這個融資細分領域也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不是「多級流轉雲」產品,該公司一季度整體交易量會大幅下降。「多級流轉雲」產品交易量增長37%,憑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雲」和「ABS雲」在內的其他服務的下降。在聯易融科技的最新業務發展公告中,首席執行官宋群將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縮,歸因於市場情緒「低迷」以及資產支持證券(ABS)延遲發行。 營收增長乏力 聯易融科技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可能會低於7%的交易量增幅,考慮到收費面臨壓力,營收甚至可能已經出現了下滑。在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中,公司並未提供實際的營收數據。但去年,公司全年營收增長19%,落後於28%的交易量增長。 具體而言,鑒於多級流轉雲服務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並未轉化成相應的營收增長,該平台的收費似乎低於AMS雲服務和ABS雲服務的收費。多級流轉雲服務是聯易融科技相對較新的一款產品,但它已成為公司的支柱業務。這項服務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中小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轉換成數字憑證(Digipos)。 到2022年,多級流轉雲在交易量方面超過AMS雲,成為聯易融科技最大的產品,之後實現了幾何級增長。2023年,多級流轉雲業務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長了52%。但聯易融科技主營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2023年實際上出現了下降,去年僅增長了約18%。 公司的獲客速度也有所放緩,反映它在為產品尋找新用戶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在房地產相關領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戶群體——核心企業夥伴去年增長了45%,而就在2021年時,其增長還接近翻倍。 與此同時,去年聯易融科技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有所加深,儘管由於市場持續低迷,這類客戶的風險可能有所上升,進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在聯易融科技總交易量中的佔比從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戶都來自地產行業,或是來自這些領域的現有客戶,在聯易融科技的平台上變得更加活躍。鑒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蕭條,這兩種情況對聯易融來說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減值損失幾乎增加了兩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潤,足見其客戶壓力增大。也因此,儘管收入有所增長,但公司淨虧損卻擴大了。 雖然聯易融科技本質上是一家平台運營商,但當客戶未能支付賬單時,它確實需要承擔一些責任。這是因為公司將可證券化的供應鏈資產收集起來,如未付賬單,然後在一定時期內將其暫記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這個過程叫「倉儲」。如果一家公司在倉儲期間拖欠賬單,聯易融科技就必須以減值成本的形式,承擔由此產生的全部損失。 有互聯網巨頭騰訊支持的聯易融科技,股價自2021年上市以來已下跌逾90%,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銷率僅為2倍。不過,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樣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雖然處於盈利狀態,但市銷率僅為1倍。這表明,由於這類公司面對中國當前經濟疲軟的風險敞口,投資者對其持謹慎態度。 這意味著聯易融科技要贏得投資者青睞,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