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將尖端藥物更快推向市場的關鍵改革,尚未令虧損的初創企業出現巨大反彈

重點:

  • 新的快速審批系統可使尖端藥物更快進入市場
  • 初創企業可以受益於更快的審批程序,實現與大型外國藥企的合作

藍少虎

近來,一項旨在加快中國新藥開發和審批的監管改革受到了全球製藥巨頭和國內初創企業的歡迎,它們希望將其最新的尖端療法更快帶給中國患者。

但到目前爲止,中國《藥品管理法》(DAL)和《藥品注册管理辦法》(DRR)近二十年來最大的修訂,對新的化學創新藥和生物製劑産生了喜憂參半的結果。藥物信息協會(Drug Information Association)2月號的《全球論壇》(Global Forum)指出,自從新的《藥品管理法》於2019年12月生效,新的《藥品注册管理辦法》於2020年7月生效之後,在這不長的時間裏,此類前沿産品的審批實際上從2019年的53個下降到去年的46個。

這些變化也尚未能點燃許多年輕的能從變化中獲益的公司,帶來股票的大幅上漲,這表明如果這些公司能够在未來幾年利用好新規則,那麽它們的股票價格還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這類初創企業通常需要許多年才能實現盈利,而這些變化則可以幫助它們大大縮短這一進程。

儘管起步慢於預期,但本土和國際製藥公司都在排隊,想要抓住這個機會。根據一些估算,到2023年,中國創新藥物的年銷售額將達到1600億美元以上,約佔全球市場的30%。

傳奇生物(Legend Biotech,納斯達克:LEGN)開發用於治療癌症的創新細胞療法,是最早抓住改革機會的公司之一。去年8月,即新法規生效後一個月,該公司的主要候選藥物西達基奧侖賽(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獲得了“突破性治療藥物”資格的認定,該藥物可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

傳奇生物是香港上市的金斯瑞生物科技(Genscript Biotech Corp.,港交所:1548)的美國子公司,它取得的“突破性治療藥物”資格是兩個新的藥物審批快速通道之一。根據公司的一份聲明,這種資格認定的目的是加快藥物審評程序,針對的是用於治療嚴重疾病且尚無有效治療的藥物,而且初步證據顯示它比現有的治療方案有優勢。

取得這一認定的藥物,有資格接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的快速審查,然後他們會爲申請人提供及時的建議,以加快審批和上市進程。

另一個新通道則爲應對公共衛生危機類藥物提供了一個“特別審查”程序。法律服務公司盛德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稱,這補充了現有的兩個類似通道:“附條件批准”和“優先審評”,後兩個在過去幾年中應用於孤兒藥和創新腫瘤藥物等特定藥品的審批。

新通道將大大縮短提交優先審查和批准的藥物的流轉時間,得以在130天內完成。澳大利亞貿易和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Trade and Investment Commission)在對此發表評論時表示,滿足緊急臨床需求和針對罕見疾病的進口藥物,流程會更快,最短爲70天。

對於像傳奇生物這樣的年輕初創企業,這一資格的認定可以通過幫助它們推出新産品,從而更快實現盈利,在相當程度上提升它們的前景。傳奇生物在2020年6月通過IPO募集了4.238億美元。

實現盈利

似乎是爲了證明更快獲利的潜力,股票信息網站Simply Wall Street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根據四名分析師的共識,傳奇生物已經接近收支平衡。他們預計該公司明年將出現虧損,但在2023年將實現1.83億美元的首次盈利。

自去年8月獲得“突破性”資格認定以來,傳奇生物的股價上漲了15%,落後於大盤27%的漲幅。不過,投研公司Zacks Equity Research上周五指出,該股在過去四周上漲了32.3%,表明股價可能會出現一次突破性上漲。

在傳奇生物獲得“突破性”資格後,美國製藥巨頭安進(Amgen,納斯達克:AMGN)開發的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一種最常見的肺癌形式)藥物也獲得了同樣的資格,信達生物製藥(Innovent Biologics,港交所:1801)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藥物也在三月獲得了類似認定。

自從3月30日宣布獲得“突破性”地位後,信達的股價上漲了約14%(該公司與傳奇生物一樣,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遠高於同期大盤不到1%的漲幅。

根據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上個月的一份報告,“突破性治療藥物”稱號的最大受益者是外國企業,在2020年至2021年4月20日這個時間段裏,該認定58%的獲得者是外國公司。其他的42%是中國企業。

全球受益者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倫交所:AZN)和賽諾菲(Sanofi,巴黎泛歐交易所:SAN)共同開發的藥物nirsevimab,這是一種長效抗體,可爲嬰兒提供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免疫,這種病毒會導致包括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在內的季節性流行病。

修訂後的條例中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自2020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擴大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它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一個試點方案。這使得新藥的生産可以外包給合同製造商,包括外國公司。而在此之前,只有實際的生産商才能申請新藥的批准。

爲製藥行業提供服務的Neuland Laboratories在2020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說,“資源較少的小公司可以將注意力不用再放在建設産能的必要性上,轉而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

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藥業(中國)(Boehringer Ingelheim Biopharmaceuticals)於2019年12月成爲在修訂後的MAH體系下獲批的首家跨國藥企合同製造商,也就是《藥品管理法》生效的那個月。該公司獲准爲百濟神州(BeiGene,港交所:6160)的單克隆抗體替雷利珠單抗(tislelizumab)提供生産服務。

從股價來看,百濟神州可能是這些變化最明顯的受益者之一。自從在修訂後的MAH制度下獲批以來,它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經上漲了一倍多,相比之下,大盤在這段時間的漲幅約爲10%。

“新的MAH系統將對整個行業産生巨大影響,”2020年4月版《全球論壇》的一篇報道稱。“資源較爲有限的初創企業,可以在非常早期的階段首先專注於其專業化、差异化的專業知識,而不是擔心産能問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淘寶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時零售平台「淘寶閃購」周三宣布,啟動總額達500億元(69.76億美元)的補貼計劃,為期12個月,將直接補貼消費者與商家,藉此加速推動大消費平台建設與服務升級。 在商家端,淘寶閃購推出店舖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與免佣減佣等措施,保障利潤空間、促進訂單成長;在消費者端,則透過大額紅包、免單卡與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強化購物吸引力。 淘寶閃購自5月上線以來成長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並帶動全國店家訂單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區餐飲商家營業額較前一季翻倍成長,零售與花類商家亦明顯受惠,吸引大量新客。整體即時零售市場日訂單亦從1億單成長至1.6億單,顯示競爭正持續升溫。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報109.4元,美股則跌2.86%,報110.71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首開即崩盤 撥康視雲午收勁跌30%

眼科醫藥公司撥康視雲有限公司(2592.HK)周四在港首日掛牌,開市股價即跌6%報9.5元,之後股價持續下跌,中午收市報7.04元,跌30%。 公司發售6,058.2萬股,每股定價10.1元,錄得超額認購78倍,國際配售並不足額,集資淨額5.22億元。 撥康視雲2022及2023年均未有收入,至2024年則錄得收入1,000萬美元,去年虧損9,913萬美元,按年收窄2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罕王出售澳洲金礦業務交易告吹

從事鐵精礦業務的中國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周三公布,原計劃向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出售旗下澳洲全資附屬公司Primary Gold的交易正式告吹。Primary Gold主要資產包括位於澳洲北領地的Mount Bundy金礦項目。 根據雙方於2024年初簽署的股份出售協議,交易對價為3億澳元(1.97億美元),並以若干先決條件為完成前提,包括買方須於2025年7月1日下午5時前,獲得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出具的無異議通知。然而,中國罕王表示,買方未能如期取得該批准,故公司當日正式向買方及其擔保人發出終止通知,立即終止股份出售協議。 交易告吹意味公司須重新評估澳洲資產的發展方向。中國罕王指出,集團目前正全面檢視金礦業務發展路線,未來將專注優化資源配置,並計劃於短期內對外公布新規劃,以提升資產價值與股東回報。 中國罕王股價周三高開,一度升逾4%,其後轉跌,至中午收市報2.28港元,跌0.44%。年初至今仍累升近20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舉押注數字資產 華興資本望重振業績

這家投行擬斥1億美元配置數字資產,以期在中國疲弱的經濟下突破業務困局 重點: 華興資本計劃斥資1億美元投資數字資產,距離其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已超過兩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業務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加密貨幣市場則延續牛市行情   梁武仁 對尋求高潛力快速大額投資的企業而言,加密貨幣的吸引力如今已勢不可擋。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為最新入局者。曾因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而深陷輿論漩渦的投行,如今已在爭議中走過兩年有餘。 上周四,華興資本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1億美元自有資金,用於投資Web 3.0領域,後者是建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的去中心化互聯網。公司同時宣布,任命加密技術專家Fu Frank Kan為獨立非執行董事。Fu Frank Kan系開發數字貨幣錢包及軟件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聯合創始人。 華興資本此次進軍狂熱的加密貨幣領域,適逢其投行業務遭遇逆風。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並購交易顯著降溫。去年,公司剔除投資收益的核心業務收入下滑約23%至7.77億元(約合1,080萬美元)。今年雖受益於香港數年來的最強IPO募資季,公司業務有望恢復增長,但尚未就近期業務給出指引。 儘管香港投資市場近年表現起伏,加密貨幣卻已延續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幣價格更屢破10萬美元紀錄,過去一年累計漲超70%。如此高回報的資產實屬罕見,巨額資金湧入數字代幣領域,自是情理之中。 當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突破3萬億美元。據加密貨幣數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數據顯示,本週二,單是前五大幣種24小時總成交量就接近900億美元,相當於上周五納斯達克日成交量約16%。 在數字資產投資計劃的公告中,華興資本表示:「Web3.0及加密貨幣資產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業發展的趨勢。」 加密貨幣素以價格劇烈波動著稱,此前已歷經漫長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啓動本輪上漲。這意味著當前市場狂歡或會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長期下行通道。 樂觀派則認為,形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加密貨幣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為重要的新興資產類別。核心推動力在於虛擬貨幣實際用戶規模正快速擴大,且獲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機構巨頭背書。監管容忍度也不斷提升,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資產之都”後,數字資產領域再添新動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競逐加密貨幣樞紐地位,儘管該資產類別在中國內地非法。繼此前多項舉措後,特區政府上周四發布《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通過完善監管框架展開產業發展藍圖。 香港的加密貨幣雄心 香港的政策佈局或是華興資本拓展加密業務的關鍵動因,公司聲明稱,其加密投資計劃,旨在響應特區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貨幣產業發展的「積極政策」。 作為加密領域第二波入局者,華興資本正追隨五年前行業爆發期的首批探索者,如從彩票銷售商轉型的比特礦業(BTCM.US)。不過,華興資本此舉也並非無跡可尋;這家投行本就專注科技賽道,現在涉足該領域最熱風口,實屬必然。事實上,其早有加密貨幣行業的試水經驗。 2018年,公司曾通過華興新經濟基金投資美國企業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後者發行的USDC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該項投資回報頗豐,Circle上月以180億美元估值登陸紐交所後,首日股價暴漲逾倍。乘此東風,Circle正申請美國信託銀行牌照,若成功將助其加速擴張,為華興資本帶來更可觀的長線收益。 在去年的年報中,華興資本的數字資產雄心也表露無遺,顯示公司並非僅是追逐市場熱潮。 這1億美元資金的具體投向尚未完全明晰,比如將用於投資類似Circle的加密貨幣企業,還是直接交易數字資產,博取短期收益。公告暗示,二者皆有可能。公司聲稱,將加大對加密貨幣資產(含USDC等穩定幣)的“投入及發展力度”,同時提及可能開展數字資產買賣,並警示此類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