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共有8家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主要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合計籌集逾20億美元資金

重點:

  • 8家中國企業把握最近積極的市場情緒,在香港和紐約合計籌集逾20億美元
  • 在中國企業沉寂一年多,正重新開始發行新股及進行IPO之際,這個動向可能預示新一波集資潮即將到來

陽歌

很長一段時間裏,在美國和香港掛牌交易的中國企業,日子都不太好過,現時它們正在利用近期積極的市場情緒籌集數以十億計的資金,給「趁熱打鐵」這句俗語賦予了新的含義。僅這個月,這些企業就通過至少8宗交易,籌集資金逾20億美元(136億元),領頭羊是數據中心營運商萬國數據(GDS.US; 9698.HK)的5.8億美元融資。

 

如果不是在農曆新年長假期,中國內地和香港本周大部分時間休市,這個金額肯定會更大。因此,企業一旦復工,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類似的籌款行動,因為它們急於「趁熱打鐵」。

積極的市場情緒也引發了新一輪中國企業赴美IPO熱潮,長假結束後,這股浪潮可能也會加速。自2022年末以來,已經有兩家中國企業公佈了大型IPO計畫,結束了一年多的沉寂。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禾賽科技上周提出的申請,集資金額可能高達3億美元,或將成為2021年年中以來,中國企業在紐約規模最大的IPO。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相比去年10月底的低位已上漲56%。反彈前,該指數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從2021年2月的高位跌去一半有多。即使在最近的反彈後,該指數依然比2021年的最高位低大約三分之一,這表明這些股票還需繼續爬升,才能重回昔日的榮耀。

過去兩年,這些企業面臨來自太平洋兩岸的諸多挑戰。在國內,它們面臨一波強力的監管打擊,從民營教育機構到存在反競爭行為的科技公司,都是這輪打擊的對象。去年,中國嚴苛的疫情防控措施讓情況變得更糟,企業經營頻頻遭到干擾,因為它們經常被迫關閉或限制經營,每次長達數周甚至數月。

在太平洋對岸,因無法查閱被中國視為「國家機密」的審計記錄,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威脅要將所有中國企業除牌。去年下半年,在兩國證券監管機構為解決此事而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後,這個威脅才基本消除。

除牌威脅的消除,加上最近多個跡象表明國內監管打擊也在放緩,促進了中概股從去年11月開始的這輪反彈。12月,中國突然取消遏制經濟的「清零」政策,令上升勢頭更強勁。

搶奪市場先機

這輪反彈促使現金短缺的中國企業,在投資者仍然慷慨的情況下趕緊籌集資金。

詠竹坊的分析顯示,1月集資的8家公司股票漲幅均跑贏大市。從籌資7,000萬美元的製藥商亞盛醫藥(6855.HK)「僅」上漲68%,到網上短片公司愛奇藝(IQ.US)和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上漲逾200%(它們分別融資4.42億美元和3.85億美元),表現都比港股或美股優勝。

在我們的名單上,醫療公司是最活躍的,在我們追蹤的8家融資機構中,有三家來自這個行業。緊隨其後的是互聯網娛樂和互聯網服務行業,各有兩家公司上榜。融資金額排名第8的是酒店營運商華住酒店集團(HTHT.US),它籌集了2.6億美元。

除了發行可換股票據的萬國數據之外,所有新的集資都是通過發售新股實現的。這與過去不同,之前大多數主要的新集資活動都是通過發行票據。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對發行新股的偏好,與近期聯儲局因試圖抑制通脹而大幅加息有關。加息使得發行新債券的吸引力降低,因為發行企業也必須提供更高的利率。

另一家酒店營運商亞朵集團(ATAT.US)是近期股市反彈期間新上市的公司之一,看起來也可能成為下一批主要集資公司之一。該公司最初於2021年6月,也就是中美股票爭端的大部分爭議爆發的前夕申請在美國IPO。

其後,亞朵擱置了計畫,但去年底又重新啟動,並最終於去年11月上市。但它只籌集到5,200萬美元,遠低於最初3.5億美元的目標。自11月11日以11美元的價格上市以來,該股已上漲一倍以上,最新收市價為24.66美元。為此,我們預測該公司將利用最近股價上漲之機,出售更多股票,可能再籌集1億至3億美元。

其他可能籌集更多資金的公司,包括虧損的醫療和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已經有了一些收入,可能接近盈利,類似亞盛醫藥、嗶哩嗶哩和愛奇藝。

然後是IPO,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許多公司急於出售股票以利用投資者的強烈興趣,IPO的勢頭將迅速增強。申請名單中可能包括許多在2021年撤回申請的公司,例如共享單車營運商哈囉出行、約會應用程式Soulgate和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

歸根結底,在經歷了一年多的平靜之後,剛剛開始的兔年,似乎將在中國企業的海外融資方面迅速開啟。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廣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虧

影音平台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錄得淨利潤4.69億元(6,59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7,980萬元, 成功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達7.86億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公司期內收入按年增長5%至76.9億元,其中廣告營業額按年急增23%至25.7億元;增值服務收入達30.2億元,增長7%。移動遊戲收入則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而下跌17%至15.1億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連續13個季度按季改善。 用戶數據方面,日活用戶增長9%至1.17億,月活用戶增長8%至3.76億;月付費用戶增加17%至3,500萬,日均使用時長達同比增加6分鐘至112分鐘,再創歷史新高。公司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廣告效益與內容生態,並在技術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資節奏,以鞏固長期增長基礎。 嗶哩嗶哩美股周四高開低走,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毛利率急跌的創新實業 招股集資55億元

電解鋁和氧化鋁生產商創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開招股,發售5億股份,當中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場費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開始掛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個月的收入達72.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卻不升反跌14.4%至8.56億元,公司解釋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價上升,導致毛利下跌所致。 據招股書資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達28.2%,但今年首五個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個百分點。 是次集資金額約55億港元,扣除開支使費後,約50%用於拓展海外產能,包括建設一家電解鋁冶煉廠,另外40%將用於建設綠色能源發電站及購買設備,餘下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issin foods

日清方便麵銷量持續回暖 但還不是高興的時候

日清食品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持續回暖,但增速開始放緩,其方便麵業務仍在等待一個正確答案 重點: 前三季度純利按年增長2.73%至2.58億港元 中國內地業務收入錄得18.6億港元,同比增5.4%,增速低於上半年    李世達 在中國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的2025年,方便麵這碗「老味道」似乎又更香了。11月10日,日本方便麵大廠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公布喜人的業績報告,這個登陸中國40年的品牌似乎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 根據最新財報,日清今年截至9月底止的前三季度收入達30.6億港元,同比增長6.99%;純利錄得2.58億港元,增幅2.73%。毛利率亦從去年同期的34.8%升至35.4%,主要由於杯裝即食面銷量增加及生產效率改善所致。 分地區看,香港及其他地區業務表現搶眼,收入同比增長9.5%至12.01億港元。公司稱,香港方便麵銷售穩健、其他海外市場需求上揚。相比之下,中國內地業務收入為18.6億港元,同比增5.4%,在集團總收入中佔比約六成。不過,這一增速已明顯低於上半年的9.4%,意味著第三季度動能有些無以為繼。 強化線下渠道 公司在投資者會議上指出,早前受壓的華南市場已重拾增長,華北及西部地區的銷售亦有改善。這顯示公司正在擺脫電商渠道的依賴,重新強化線下經銷與便利店網絡,特別是在華南與西部市場布局實體終端,以穩定利潤率並鞏固品牌聲量。 在創新方面,公司近年推出非油炸面、高纖低卡麵等主打健康概念的新品,並藉動漫、遊戲IP聯名強化品牌年輕化。這些策略雖提升了品牌活力,但部分非主業如冷凍食品與零食仍持續虧損。 中國的方便麵需求確實在恢復。根據世界速食麵協會(WINA)統計,中國方便麵年消費量已從2020年的463.6億份降至2023年的422億份,至2024年止跌回升至438億份。這意味著儘管外賣、自熱火鍋與預製菜的興起分流了大量即食需求,但在消費分級的時代,方便麵仍然不會被淘汰。 儘管如此,日清在中國市場的回暖仍顯脆弱。 品質穩定還是缺乏創新? 對日清而言,穩定的品質是一種優勢,也可能成為束縛。當中國市場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新鮮感」與「互動感」時,傳統口味與包裝的出前一丁與合味道,雖具懷舊情懷,卻難免顯得保守。這種矛盾正成為日清在兩地市場的最大挑戰。 日清香港與內地的品牌定位與消費場景存在明顯差異。在香港,「出前一丁」是許多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品牌,幾乎家家戶戶櫥櫃內的必備品,不僅長年佔據高端方便麵市場主導地位,且與本地便利店、茶餐廳及超市形成穩定供應網絡,早已成為一種「熟悉的品質」與「習慣的口味」。 反觀內地市場,方便麵更多被視為快節奏生活下的「即食解決方案」,主流市場仍偏重價格與性價比。而康師傅(0322.HK)、統一(0220.HK)、今麥郎、白象等國產品牌陣容龐大,產品線從平價到高端不一而足,讓承受經濟壓力的消費者有更多更具性價比與新鮮感的選擇。 日清雖然也推出多款細分子品牌,但能見度仍然有落差,消費者一想到日清,還是只會聯想到包裝萬年不變的「合味道」與「出前一丁」。 據相關數據,目前,康師傅、統一、白象與今麥郎四大品牌,在內地方便麵的市場份額合計已達到81.35%。而日清身後,還有韓國三養(145990.KS)與農心(004370.KS)正虎視眈眈。 即使如此,日清並未收縮中國投資。今年9月,公司斥資約2.4億元在廣東珠海購地建新廠,計劃導入高度自動化產線,以提升產能與效率。董事長安藤清隆表示,此舉是為應對「高端產品需求增加與區域市場變化」,並強調中國市場仍是公司中長期發展重心。 今年以來,日清股價累升約17.18%,雖較去年低位拉升,仍遠低於同期恒生指數的升幅。目前日清市盈率37.9倍,高於康師傅的15倍與統一企業中國的15.7倍,這反映出市場對日清品牌穩健及毛利率改善的高期望,但也顯示其價格明顯偏貴,其成長性與盈利表現未必能夠支撐其高估值。 說到底,日清仍象徵著熟悉的品質與日式工藝,那份「不變」仍是品牌最動人的部分,這對消費者而言是安心,但對投資者而言卻是停滯。日清若想突圍,必須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平衡,讓「老味道」講出新故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遊戲相關業務帶動 虎牙第三季收入年增一成

直播遊戲公司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虎牙收入按年增長9.8%至16.88億元(2.37億美元),為公司今年以來最佳季度表現。 期內,公司遊戲相關服務、廣告及其他收入增長29.6%至5.32億元,首次佔總收入超過三成,成為主要增長動力。直播業務收入微升2.6%至11.57億元,主要受惠於付費用戶平均消費上升帶動。用户數據方面,截至第三季度,虎牙總月活躍用戶(MAU)達到1.62億。 期內純利錄得960萬元,相對第二季虧損55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但較去年同期2,360萬元下滑59.3%。經調整純利錄得3,630萬元,按年下降53.5%。毛利率維持穩定,為13.4%,略高於去年同期的13.2%。 財報公布後,虎牙美股周三高開低走,收報2.68美元,跌4.29%,過去六個月累跌約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