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036.SHG
Transsion moves up global smartphone leader board

公司去年四季度增長68.6%,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業務版圖已超越原來的非洲據點

重點:

  • 傳音控股去年四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20萬部,成為全球第四大廠商
  • 公司計劃向人口總數超過40億的南亞、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市場擴張,在這些地區複製它在非洲的成功模式

     

陳竹

中國手機製造商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88036.SH)以發源於非洲而聞名,憑借廉價但適合當地用戶的機型主導著非洲市場。現在,公司開始從傳統據點向其他發展中市場擴張,對小米集團(1810.HK)和Oppo等中國競爭對手構成了潛在威脅。

本月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擴張正在取得初步成功。國際數據公司(IDC)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該公司首次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出貨量達到2,820萬部,同比增長68.6%。增幅遠遠超過前五名的競爭對手,也遙遙領先於整個市場8.5%的增速。

這個增幅甚至比該公司上個月預測2023年全年收入增長33.3%要快,全賴公司在降價及進一步向下游市場進軍,從而快速獲得新市場的份額。公司預計,2023年全年收入將攀升至621億元,利潤將增長一倍多,達到54億元。上月發佈收入和利潤預測時,公司將強勁增長歸因於「持續開拓新興市場及推進產品升級」。

傳音控股成立於2006年,它和旗下的Tecno、Itel和Infinix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是非洲市場的主導力量,該市場被它的同行忽視多年。傳音通過推出多項聰明策略,滿足非洲移動用戶的需求,從而獲得了成功。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其專門設計的照相功能,具有對較深膚色進行優化的美化功能。

隨著公司尋求在其他新興市場複製非洲的成功,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傳音在南亞、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的進展。

它的強勁增長已經在股價上有所反映。自2019年上市以來,其股價穩步上漲,過去一年漲幅超過60%,實屬罕見,因同期中國股市暴跌,是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之一。週四最新收盤價為145元,低於2021年初曾達到的250元,但仍比發行價35.5元高出三倍多。

雖然該股在中國國內A股市場交易,但國際投資者也可通過滬港通交易該股。即使經歷了近期的回調,該股的市盈率仍保持在約29倍的高位,遠遠領先於小米的20倍。

走出非洲進軍東南亞

傳音被稱為「非洲之王」,至少從2017年起,它就是非洲大陸最大的智能手機銷售商。根據Canalys的數據,去年第三季度,公司在非洲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860萬部,佔據了48%的市場份額,遠高於第二名三星的26%。

公司於2015年開始探索非洲以外的擴張,宣佈進入南亞、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特定市場的計劃。這三個地區現在仍然是傳音控股國際增長努力的重點,在財報中一直被列為進一步的市場滲透和擴張的優先地區。

傳音決定走出非洲的理由顯而易見。上述地區在發展方面與非洲有許多共同之處,人口總數超過40億,智能手機普及率相對較低,這是巨大的人口機遇。這些地區的許多國家也正處於一個拐點,移動費用的下降及從基礎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變,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迭代。

近年來,中國、歐洲和北美等成熟市場的智能手機銷量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萎縮,相比之下,這些新興地區的銷量卻持續上升。最近的報告顯示,去年三季度,拉丁美洲的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9%,中東增長21%,東南亞增長7%。

印度是傳音非常成功的一個地區,公司於2015年首次進入這個市場,很多中國手機企業在這裡都非常活躍。雖然一開始傳音旗下的品牌進展緩慢,但最近有數據顯示,增長開始加速。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公司旗下Tecno、Itel和Infinix品牌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6.3%上升至2023年的8.6%。這有助於傳音縮小與小米、Oppo等中國競爭對手在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的差距。

雖然傳音未按地域對收入進行劃分,但中國券商東吳證券的一份報告估計,2022年,非洲以外的地區在傳音總收入當中佔比50.9%。該報告還預測,非洲以外地區的收入比例將在未來幾年持續增長。

傳音在非洲以外市場的發展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較大的挑戰是,它將面臨來自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更激烈的競爭,不僅有小米、Oppo,還有Vivo和一加。此外,與其他在海外擴張的中國企業一樣,傳音也面臨發展中市場常見的問題,比如法規的差異,以及消費者品味的不同。

比如,與許多中國競爭對手一樣,隨著中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傳音在印度也面臨重大的法律和行政挑戰。公司備案文件顯示,傳音控股的印度子公司Ismatu India Private正在接受稅務機關對其之前的屏幕組件進口關稅調查。小米和Vivo也面臨印度政府提出的類似逃稅指控。

總而言之,傳音的發展前景將取決於它在非洲以外的國際業務拓展情況。在此過程中,該公司還希望擴大產品組合,借鑒競爭對手小米的做法,進軍新品類,如2015年在印度推出Syinix家電產品。但此類舉措成敗難料,目前的信息顯示,這些輔助品類尚未對傳音的整體收入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香江電器招股集資最多2.28億元

廚具製造商湖北香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619.HK)周二在香港公開招股,集至多2.28億元。根據交易所公告,公司計劃發售6,820萬股,發行價每股2.86元至3.35元,。 最終定價日定為6月23日,於6月25日掛牌上市。若以區間上限定價,公司市值將達9.14億港元。 香江電器去年營收達15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3年的11.9億元增長26%,盈利從2023年的1.21億元增至1.4億元,上升達16%。北美是公司最大市場,佔去年總銷售額逾四分之三,亦令其在中美貿易戰中處於不利地位。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哪吒汽車母公司合眾新能源啟動破產重整

中國新興電動車品牌哪吒汽車陷入經營困境,其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正式啟動破產重整程序。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6月13日披露,上海禹形廣告有限公司因遭拖欠車展印刷品合作款項,向法院申請合眾新能源破產已獲受理,並已指定破產管理人。 據財新報道,哪吒汽車泰國Facebook帳號12日發表聲明,表示此次重整為政府主導、法院監督下的積極自救,將透過引入戰略投資、重組管理團隊以恢復生產、研發及擴展海外市場。然而,有泰國供應商質疑聲明內容,指出當地團隊已於5月底全數解約,經銷商與供應商損失慘重。 自2024年下半年起,哪吒頻傳欠薪、停產與裁員消息,前CEO張勇亦於同年12月卸任。雖董事長方運舟承諾改革並改善毛利率,惟至今營運未見起色,甚至在2025年6月遭員工圍堵討薪。據了解,公司累計負債近百億元,早前擬透過債轉股與新融資紓困,但進展有限。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虧損中的曹操出行 上市集資兩成還債

網約車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在港公開招股,發售4,417.86萬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1.94元,集資約18.53億元,於本月20日截止認購,25日掛牌。 公司2024年收入146.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37.4%,但仍錄得虧損12.5億元。截至去年底,曹操出行的定制車隊超過3.4萬輛,覆蓋31個城市用。公司的月活躍用戶按年增49.5%至約2,870萬,日訂單量上升33.2%至163.4萬,司機每小時平均收入35.7元,跌1.1%。 是次集資所得約20%用於償還若干銀行借款,19%用於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及服務質量,約18%用於提升並推出定制車,17%用於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16%用於擴大地理覆蓋範圍,餘下約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witchbot, with DJI Godfather as its non-executive director, is seeking Hong Kong IPO and fanning up market interest

大疆教父任非執董 臥安機器人港上市有機熱爆

正申請香港上市的臥安機器人,獲「大疆教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入股,更擔公司非執行董事 重點: 去年虧損收窄,EBITDA更連續兩年錄盈利 日本佔集團總收入近六成   白芯蕊 宇樹春晚機械人表現技驚四座,加上AI教主輝達行政總裁黃仁勳,不斷強調機械人時代即將來臨,令全球機械人股獲投資者熱烈追捧,專注智能家居市場的臥安機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也趁近期新股熱潮,急不及待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有望短時間內闖關成功。 據上市申請文件顯示,臥安機器人於2015年由李志晨及潘陽共同成立,李氏與潘氏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同學,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手指機器人及「SwitchBot」品牌的第一款產品,2025年4月將臥安機器人改為股份制,目前大股東為李志晨,持有臥安機器人21.82%股權。 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配合智能化及靈活性提升,令全球家庭機械人市場規模越來越大。調研機構沙利文估計,2022年全球家庭機械人市場規模由2,133億元增至2024年的2,577億元,相當於複合年增長率為9.9%。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以及獨居化趨勢,加上年輕人追求時尚智能產品,帶動家庭機械人需求不斷增長,沙利文預計到2029年家庭機器人產品市場規模會達4,283億元,即2024年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達10.7%。 AI具身家庭機機人市佔第一 臥安機器人為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機械人系統提供商,所謂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即運用中樞平台,機械人能自主學習後實現複雜任務,實現類似人類活動能力。去年集團在AI具身家庭機機人市場份額為11.9%,為行業最大龍頭,比排第二位的中國對手市佔率多2.1個百分點。 臥安機器人產品主要以出口為主,當中日本佔比最大,佔集團總收入的57.7%,主要是因為人口老化比率高,令產品需求大,隨後才是歐洲及北美地區,佔集團總收入的21.4%和15.9%。 至於臥安機器人收入主要來自一系列機器人產品,其中門鎖機器人銷售佔比最高,佔集團總收入18.5%。門鎖機器人是通過改造現有的門鎖,利用面部識別、NFC或語音命令,來啟動開啟門鎖的方法,去年門鎖機器人平均價為338元,按年升19.4%,銷售則達1.13億元,按年44.4%。 去年EBITDA大增3.5倍 整體來講,臥安機器人收入增長不俗,去年收入升33.4%達6.09億元,毛利增36.9%至3.16億元,但受銷售及分銷開支與研發開支上升,故去年業績仍要見紅,錄得虧損307萬元,但已較2023年虧損1,638萬元,按年大幅收窄81%。不過,從經調整EBITDA角度,2023年臥安機器人EBITDA已轉賺581萬元,2024年升幅更大增3.5倍至2,608萬元。 由於業務獨特,臥安機器人上市前已吸引多年星級股東,其中包括有「大疆教父」之稱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他透過旗下松山湖機器人研究院、盈湖智能及東莞蘊和,合共持有12.98%臥安機器人股權,李澤湘教授更是臥安機器人的非執行董事。 除此之外,臥安機器人還引入香港科技大學前工學院院長高秉強博士成立的Brizan Ventures,Brizan Ventures持有臥安機器人9.72%股權,高秉強博士的代表作便是早年以個人身份投資大疆,目前高博士亦是臥安機器人非執董之一。還有由高瓴作為執行管理合夥人的上海辰鈞也已入股,持有臥安機器人4.38%股權。 值得留意是臥安機器人高度依賴亞馬遜平台,2022年至2024年便佔集團總收入81.9%、65.2%和64.2%,由於銷售過份依賴亞馬遜,加上Amazon Big Deal Day及黑色星期五都在每年第四季舉行,因此臥安機器人每年第四季銷售往往表現最好,其中2022年、2023年及2024第四季度產生收入,便佔臥安機器人全年總收入的32.6%、30.0%及26.1%。 日圓變動左右盈利 另一方面,臥安機器人產品主要面向日本,去年便佔收入近六成,意味日圓變動對集團有影響大,尤其人民幣兌日圓升值,對該公司除稅前溢利有不利影響。 對比香港上市的機器人股份,包括優必選 (9880.HK)及越疆(2432.HK),去年經調整EBITDA仍未錄得盈利,相反臥安機器人已連續兩年EBITDA轉賺,反映業績相對優必選及越疆更札實,目前優必選與越疆市銷率為12.55倍和37.1倍,一旦臥安機器人以單位數市銷率上市,配合星級教授任非執董,將令股價隨時炒上,因此值得留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