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er Smart Home acquires Carrie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海尔智家购开利制冷 执平货有望成增长引擎

海尔智家染蓝一周年后宣布向美国冷气商开利集团收购商用制冷业务 重点: 海尔智家以6.4亿美元收购开利商用制冷业务,相当于11倍市盈率 海尔智家海外收购经验丰富,有望提高开利商用制冷净利润率       白芯蕊 去年12月5日晋身恒生成份股的内地智能家电商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6690.HK; 600690.SH; 690D.DE),染蓝刚超过一周年后, 今年12月14日突然宣布一单重大收购,以 6.4亿美元(45.6亿元),收购美国冷气商开利环球(CARR.US)旗下从事商用冷冻链业务的开利商用制冷全数股权。 开利商用冷冻链业务无论在收入或利润方面,都相对落后于全球同业。 然而,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并购有良好纪录,早已证明其整合能力,在收购海外落后企业,经过重整而增加企业的收入及盈利。 开利全球商用制冷业务,主要是为食品零售行业提供商用制冷解决方案,当中包括使用制冷柜、制冷机组,及利用二氧化碳制冷机组,为食品零售行业如商业超市及大卖场,提供一站式冷藏服务,目前业务遍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4,000名员工。 此外,开利商用制冷与海尔合作超过二十年,早在2001年已于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开利全球商用制冷业务持有合营共51%股权,海尔智家则持股49%。一旦完成收购开利全球商用制冷后,海尔智家便会全资拥有该中国合营。 股价无反应 收购公布后,海尔智家股价变动不大,或许反映并购后将面对的挑战,H股当日无升跌,收报20.55港元,A股则微升0.2%,造20.21元。参考收购通告提供资料,开利全球商用制冷业绩表现絶不失礼,2022年营业收入达12.3亿美元,按年升0.8%,净利润达5,810万美元,年增27.4%。另外,综合摩根大通(JPM.US)及国联证券(1456.HK)报告,开利商用制冷在欧洲市占率排第一,亚太地区排名第二,去年有八成销售来自欧洲,随后是亚太地区占约15%,余下约5%则由北美贡献。 至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的开利环球,去年收入达 204 亿美元(1454亿元),当中空气调节系统(HVAC)占集团总收入七成,余下分别为冷藏及消防保安等业务。开利环球早前已表明集中HVAC业务发展,因此积极处置余下非核心业务,在公布向海尔智家出售开利商用制冷的前一周,便以49.5亿美元向道指成份股航天及工业零件商霍尼韦尔(HON.US),出售安防业务(Global Access Solutions)。 其实,海尔智家是次收购开利商用制冷估值不贵,按去年业绩推算,收购价只是11倍市盈率,便买入主打欧洲商用制冷资产,若对比海外与内地对手平均15至30倍市盈率,明显有一定折让。 海外制冷市场庞大 更何况商用制冷市场商业巨大。海尔智家指出,目前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及冷库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由于新鲜和冷冻食品消费增加,配合网上食品销售越来越受欢迎,单是欧洲、亚太及北美商用制冷市场今年可达150亿美元,估计2023年至2028年复合增长可达13%。 海尔智家亦不是首次出海拓展海外版图,2012年向日本三洋电机买入洗衣机与冰箱业务,还有2019年收购意大利家电商Candy,最经典案例是2016年1月海尔智家以54亿美元,向美国通用电气(GE.US)收购有百年历史,当时已连续录得近十年亏损的家电业务(GEA),海尔智家入主后,便立即大刀阔斧进行多项改革,到2021年,即短短5年间已令GEA收入翻一番,利润升幅更超过收入增幅,成为当时美国增长最快家电企业,从往绩看海尔智家对海外收购经验丰富,绝不担心出现水土不服情况。 整体来看,海尔智家是次交易是趁开利集团处置非核心业务而伺机“执平货”,虽然海尔智家完成整单收购后,对整个集团贡献不大,因仅占2022年业务收入及利润占比3.6%和 2.8%,但去年开利商用制冷净利润率只有4.7%,按券商国泰君安(2611.HK)称,制冷市场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为9.9%,实在有一定差距,也意味开利商用制冷净利润率有一定提升空间。 假设海尔智家能借用过往并购经验,最终能提高开利商用制冷净利润率达至行业平均水平,以2022年营业收入12.3亿美元计算,便能大幅提高净利润至1.2亿美元,即比原先的5810万美元,大升1.1倍,所以一旦变革成功,势必成为海尔智家业务新动力引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风向或正对金风科技有利  国际投资者依然态度谨慎

这家全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一度是中国的“绿色能源”宠儿,现在却正在被西方大牌投资者抛弃 重点 金风科技一季度销售额下跌13%,延续了去年全年因需求疲软和供应链长期中断而下滑9%的趋势 分析机构预计,在中国放松疫情管控后,该风电设备制造商今年将会反弹,但国际投资者对该公司依然持谨慎态度   沈如真 在去年因十年来的最差表现而坠入低谷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08.HK; 002202.SZ)在2023年几乎没有迎来新的风向,让自己扬帆起航。 这家全球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在2022年经历了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因为疫情中断了供应链,同时残酷的竞争也挤压了利润率。其在香港挂牌交易的股票本周跌至三年来的最低点,因为该公司一季度业绩显示,它还没感受到年初以来中国重新开放带动的反弹的影响。 报告称2023年前三个月,金风科技销售额同比下降12.8%至55.6 亿元,净利润下降2.4%至12.3 亿元。上周发布报告后,该公司股价小幅上涨,但此后就开始下跌,延续了此前的下行趋势,自今年年初以来,该股已下跌近20%。 尽管前景黯淡,但一些分析机构认为,随着供应链恢复正常,同时全球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激增,风向可能终于要转为对该公司有利的方向了。 券商广发证券、西部证券和华泰证券均预计金风科技2023年净利润将增长约 40%,扭转去年下跌36.1% 的局面。机构看好金风科技之际,正值商业的车轮再次开始转动,零部件出货不再受到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阻碍。分析机构表示,这应该能让金风科技重新开足马力,开始交付长期积压的订单,其中很多订单来自海外。 同时,该公司推出更高端的风机产品,以及快速扩张的风电场建设和其他服务业务,应该能让金风科技在价值链上向上攀升,从而避开价格战。  “去年迫于行业大环境竞争加剧以及疫情等原因的影响,公司业绩整体承压,”安信国际分析师朱睿泽在一份报告中说。他预计今年会出现转折点,给出的理由包括订单增加,以及势必会修复公司盈利能力的新技术。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兑现碳中和承诺并应对气候变化,该公司的长期前景看起来更加光明。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尤其是俄乌战争造成的混乱,对能源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这一进程正在加速。 尽管金风科技在重塑中国能源消耗模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吸引一度蜂拥而至的西方投资者却变得更难了。去年,总部位于新疆地区的金风科技,被总部设在英国的研究组织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指控违反劳工规定。 这些指控遭到了金风科技的否认,但它们可能会让西方投资者不愿把资金投入该公司,即便今年其业务预计会反弹。根据香港交易所的备案文件显示,自去年9月以来,贝莱德(BlackRock)、花旗集团(Citigroup)和新加坡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大牌机构纷纷减持该公司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只有摩根大通(JPMorgan)增持。 转折点 金风科技并不是去年唯一一家业绩下滑的企业。受成本上升和政府政策转变的拖累,全球风电行业出现了三年来的最低增速,金风科技的许多同行也陷入了停滞。尽管中国的情况好于世界其他地区,但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较之前两年有所下降,当时开发商急于赶上政府补贴的最后期限。 金风科技去年利润下降36.1%,收入下降近9%。随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分散的风能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缩减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十余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压低了价格。 国盛证券的数据显示,去年风机的招标价格降至平均1780元/KW,比1月份的价格低14%。金风科技的竞争对手包括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601615.SH)等国内竞争对手,以及全球竞争对手丹麦的Vestas(VWS.CO)。 随着中国重开国门,结束疫情防控措施,今年的市场前景要光明得多。随着该行业找到新的立足点并开始反弹,广发证券预计,在销售额增长18%的背景下,金风科技今年的净利润将增长41%。 该公司的大量积压订单将是这轮反弹背后的重要引擎。截至3月底,金风科技手里有的订单创下纪录,达到29.59GW,同比增长74%,其中大部分来自海外客户。金风科技在2022年的财报中表示,它“不仅在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关键目标市场取得了突破,而且还扩展到了包括非洲和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 这意味着,已经超越Vestas成为全球最大风力发电机制造商的金风科技,可能会继续从包括西门子歌美飒和通用电气(GE.US)在内的全球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