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Ocean Group suspended debt payment

停付债款董事跳船 远洋集团告急

背负庞大债务的远洋集团,停止支付境外债务,能否渡过困境,全看未来物业销售 重点: 远洋集团今年中期亏损近184亿元,同比增十六倍 公司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净负债比率高达326%       刘智恒 内房企业负债堆积如山,市场先被中国恒大(3333.HK)惊天债项吓了一大跳,继而连原先以为稳如磐石的碧桂园(2007.HK)也几被债务没顶,近期甚至有大型国企中国人寿(2628.HK)撑腰的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377.HK),也要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 远洋的公告表示,鉴于流动性紧张,暂停所有境外债务付款,直至整体重组,或延期解决方案获得实施。同时,境外美元债券从9月15日起,于港交所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过去市场一直认为,中国人寿持近三成权益的远洋作风稳健,公司规模庞大,土地储备充裕,2021年更对部分深陷困境的房企施以援手,包括以40亿港元(43.63亿元)收购红星美凯龙(1528.HK)旗下重庆公司七成权益。万万想不到昨天的白武士,今天也自顾不暇,处于濒危边缘。 中期亏损同比增16倍 集团在过去一年,不断将到期债务展期,市场对远洋的困境也心知不妙,直到近期公布的中期业绩,对其状况更加看得透彻。上半年亏损近184亿元,去年同期只是蚀10.87亿元,即一年间亏损扩大近十六倍。 亏损来自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近113 亿元,主要是集团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计提了预期信用损失拨备。 远洋集团负债沉重,去年底净负债比率已高达183%,半年过去,情况急转直下,截至今年6月底止,净负债比率已上升至326%。上半年长短期借贷达919亿元,流动贷款更高达446亿元,但手头现金按年下跌32%至只得31.5亿元,远远不足以偿还年内债务。即使加上受限制银行存款的45亿元,仍然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别说要还本金,光是利息支出就令集团吃不消,由于国际市场利率不断上升,集团平均利率由去年同期的5.07厘,上升至5.78厘,期内利息总开支升近13%至27.47亿元,以集团业务与财务情况看,要偿还利息也不容易。 今年中,董事局成员出现大变动,五位非执行董事中,有四位辞任,另外独立非执行董事中,五位成员中有三位辞任,换言之董事会出现大变动,对于一家上市企业来说并不寻常。若结合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不难让人联想到,是否董事为免受公司问题拖累,选择及早集体跳船? 核数师质疑能否持续经营 远洋去年底的业绩中,核数师立信德豪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立信德豪指出,截至去年底止,远洋亏损156.5亿元,经营现金净流出155.3亿元,而有220亿元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已归类为流动负债,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6.23亿元,财务状况对集团能否持续经营构成重大疑问。集团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中,变现资产或清偿债务。 此外,核数师还对公司发出保留意见,其一是未能充分获取远洋的联营公司瑞喜集团的财务资料,以作出适当的审计证据。另外是远洋的非全资子公司中联置地一笔滚存余额106亿的应收款,集团未提供必要资料,以证明款项是管理层所指的目的而存在。 要挽强澜于既倒,远洋早已十分果断,将手上的大型项目斩缆退出或出售。去年底将成都远洋太古里及相关物管公司各五成权益,以接近55亿元转让予太古地产(1972.HK)。期间亦不断退出或出售项目,包括北京远洋锐中心、北京颐堤港一期,以及北京中国人寿金融中心一成股权,累计套现近140亿元。 今年5月,更将北京远洋未来广场的权益,以19.63亿元转予居然之家,但扣除各项债务转让及对价后,实际只能收到近3.5亿元。 未来销售成关键 虽然远洋愿意割肉还债,但在今天中国楼市极度不景气下,别说亏损出售,要在市场找到买家也殊不容易,特别八成以上开发商都是负债累累,他们也想将手上项目沽售。即使个别仍具财力的开发商,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自身也要留下一定资金去应付楼市寒冬,而且在楼市持续下滑时,今天以为是平价收购,明天看可能就是高价,结果是人人按兵不动。 远洋的困境能否迎刃而解,除了看债权人的取态,最重要还是看房屋销售,毕竟房地产公司手上的资产主要就是房屋,若销售理想,不但可以有资金回笼,还可有力向债权人证明,若有充足时间,集团是有机会偿还欠债,这样才能说服债权人,愿意接受其债务重组方案。 不过,按目前远洋的销情进展,情况令人担忧。虽然上半年销售356.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7%,似乎还可以接受。然而今年7月开始,销售情况急转直下,该月销售金额只有25亿元,较去年同期近90亿元,大跌72%。到8月更加不济,只有19.7亿元,同比大跌78%。由1至8月累计销售401亿元,同比下挫34%。若然销售持续不振,远洋恐怕难以扭转逆境。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Online insurer ZhongAn Online P & C Insurance announced its aggregate gross written premiums in the first eight months of this year totaled about 20.7 billion yuan.

快讯:众安在线保费收入增幅放缓

最新: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周三公布,今年前8个月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约20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56.5亿元增加32.3%。 利好:与中国龙头保险公司中国平安(2318.HK; 601318.SH)、中国人寿(2628.HK; 601628.SH)和中国太保(2601.HK; 601601.SH)同期保费收入升幅约5.6%至9.2%比较,众安在线的升幅明显领先同业。 值得关注:与今年前7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升幅37.2%比较,其保费收入增长在8月可能有放缓趋势。 深度:众安在线在2013年由蚂蚁金服、腾讯(700.HK)、中国平安等企业出资设立,是中国首家和规模最大的网上保险公司,并于2017年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3%,比去年底减少33个百分点,为补充资本以提高偿付能力,该公司本周二公布,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并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市场反应:众安在线周四小幅波动,中午收盘无升跌,报24.15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ongAn posts strong premium gains

乘年初经济回升东风 众安在线扭亏为盈

这家数字保险公司表示已扭亏为盈,今年前七个月录得自2017年以来最快的收入增长 重点: 众安在线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录得至少2亿元净利润,扭转上年同期的亏损 这家在线保险公司今年前七个月毛承保保费同比增长37%,为六年来最快增幅   梁武仁 随着中国严格的疫情控制措施结束,人们恢复正常生活,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今年表现出色。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提振了消费者对保单的需求。与此同时,金融市场表现良好,带动了众安在线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另一项主要业务。 随着出口下滑和通货紧缩等迹象给中国经济蒙上越来越大的阴影,这种繁荣能否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持续下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我们应该让众安在线尽情散发上半年强劲表现的光芒。 众安在线在周一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中向投资者通报近期其业务蓬勃发展,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录得至少2亿元净利润,与上年同期净亏损6.36亿元相比明显好转。作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众安在线一年只需要报告两次财务状况。但按季度披露收益的中国保险企业已经在一季度公布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佳业绩,因此众安在线看似有可能加入这一行列。 在周二发布的简短声明中,众安在线没有就其是如何恢复盈利的给出太多细节。但它上周五发布的最新月度收入披露显示,今年其产品销售增长良好,这表明随着对财务状况的担忧缓解,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愿意花钱购买保险。 今年前七个月,该公司实现毛承保保费177亿元,这是保险公司利润表上最重要的一项。总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7%,这使众安在线有望实现自2018年,即该公司上市后的第二年以来最快的年度收入增长。 众安在线在月度披露公告中没有提供产品收入明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医保需求将会增长。此外,智能手机碎屏险等让众安在线广为人知的花哨保单会继续受到关注,因为它们便宜,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用。 当然,保险销售额不断增加并不总是意味着众安在线(或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的利润增加。 值得关注的一个关键点是该公司承保利润率的提高,这取决于其控制索赔和成本的能力。众安在线的“综合比率”(即净索赔和保险运营费用之和占扣除再保险成本后净保费的百分比)在2021年首次跌破100%,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从保险销售额中扣除那些成本后,还剩下一些钱。 去年这个数字又下降了1.1个百分点至98.5%,这表明众安在线的承保利润率持续改善。从百分比来看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变化,但加上17%的收入增加,这个改善足以使该保险公司去年的承保利润增加三倍以上。 高成本模式 众安在线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由阿里巴巴、腾讯和金融巨头平安保险于2013年共同创办。由于使用第三方在线渠道(包括其两家互联网巨头创始机构的渠道来)销售大部分产品,该公司总的来说采用的是一种高成本商业模式。但众安在线一直在试图通过增加使用自有销售平台来降低此类成本。 多年来,该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去年,从自营分销渠道收取的保费猛增64%,远超整体收入增长,占总保费的四分之一以上,高于2021年的17%和上一年的13%。因此,该公司向第三方合作伙伴支付的费用相对于所有产品类型赚取的净保费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众安在线一直在努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索赔。这项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了承保利润率的提高。 有了这些进展,众安在线与成立之初那家为淘宝购物提供退货保险的公司,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众安在线能够持续改善综合比率,并在今年余下时间里继续保持30%以上的收入增长,其承保利润将会录得不错的增长,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保险公司的信誉。 无论其承保利润如何变化,众安在线的盈利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投资表现,因为该公司将大部分保费收入投入金融市场以寻求回报。去年,随着全球债券和股票市场遭受严重通胀冲击,该公司的投资收益遭受重创。 不过,随着今年股票和债券双双反弹,众安在线在这方面的情况正在好转。该公司上半年扭亏为盈,这表明它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而其他非保险业务,比如数字银行等,可能继续亏损。 众安在线的股价今年以来上涨了约6%,表现好于中国人寿(2628.HK)和中国平安(2318.HK)等行业巨头,尽管目前该股还不到IPO价格的三分之一。众安在线的市销率也高于其他两家,尽管数值不高,约为1.4倍。 众安在线的估值可能反映出投资者对其作为一家科技保险公司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该公司将于8月28日公布上半年财报,这可能会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继续投资的好理由——尽管所有目光也将关注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任何业务放缓的迹象。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水滴、泛华渡过疫情 殊途同归寻求新增长

这两家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在四季度出现了改善的迹象,水滴加速推出多款新产品,泛华则于上月进行了一笔新收购 重点: 受益于成本降低,水滴去年四季度恢复盈利,泛华尽管收入下降,但营业利润增加 虽然中国政府结束“清零”政策,让保险公司的前景变得明朗,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为经济依然脆弱    梁武仁 去年大部分时候笼罩在水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WDH.US)和泛华控股集团(FANH.US)等中国保险经纪公司头上的乌云终于散去,不过这场风暴肯定还没有结束,因为中国经济仍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意味着控制成本的能力将是这两家公司在短期内保持盈利的关键。随着高速增长的时代成为过去,这成了如今中国企业的共同主题。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最大上市保险经纪公司中的两家,它们各自都正在为2023年恢复增长奠定基础,水滴是打造新的创新服务,泛华则将目光投向了收购。 根据水滴上周五发布的最新业绩,这家在线保险经纪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120万元亏损大幅改善。考虑到该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仅12.5%至7.72亿元,这么大的波动并不寻常。 水滴将复苏归功于成本的降低。虽然该公司的营业成本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但它设法将销售和营销费用削减了43%,也将一般行政支出削减了20%,同时其研发成本下降了21%,帮助其整体经营成本和费用减少约11%。这可能看起来不多,但对于这类营业利润率低的公司来说,这种幅度的削减可不是小事。 根据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业绩,泛华的营收更加不稳定,在10月至12月期间同比下滑4.4%至7.67亿元。但它削减开支的幅度甚至超过了水滴,促使其营业收入增长3%。该公司的净利润飙升了六倍多,这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的一笔一次性减值费用。 两份业绩都表明,在中国实行疫情“清零”政策的最后三个月里,虽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频繁遭遇不可预测的业务中断,但在做出调整适应了因为消费者开支减少导致的销售增长放缓后,这两家公司相对较好地度过了这个时期。 水滴四季度的收入增长比前三个月有所加快,而泛华控股集团的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即便如此,前者去年全年的收入较2021年下降约13%,而后者则下降了15%,可见这一年对这两家公司来说有多么艰难。 经历新冠风暴的,不止这两家仅分销第三方产品的经纪公司,开发和销售自有保单的传统保险公司,也受到了这场风暴的打击。在这种时候,传统保险公司的日子甚至可能更加艰难,因为它们必须成功应对动荡的市场行情,才能通过用收取的保费进行投资来赚取回报。相比之下,水滴和泛华等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更简单的服务费。 中国人寿(2628.HK)等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而众安在线(6060.HK)等经验不足的公司受到的打击更大。后者是数字保险的先驱,上个月警告称,由于股票和债券投资价值下降,其投资收益缩水,因此去年出现净亏损。 削减成本 随着营收增长的难度加大,水滴在2021年底开始大力削减成本,在当年的四季度进行了裁员,并减少使用第三方渠道来吸引流量。 此外,它还转向其他业务,其中一项服务是通过它的平台,为有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提供众筹服务,将他们与爱心人士联系起来。这项业务在四季度产生了4,100万元的服务费用,而这是上年同期所没有的。 还有一项新服务是为适合临床试验的病人和药企牵线搭桥。这项业务的服务费也是一大新的增长点,从前一年四季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60万元,跃升至2,300万元。 这些数字看起来可能不大,但加在一起,就相当于该公司四季度总收入的8%以上,而且可能还会继续强劲增长。水滴向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此类辅助服务扩展,使其收入来源多样化,为不可避免的行业低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这看起来相当明智。 泛华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战略上,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降低成本上面。事实上,该公司计划增加支出,以增强数字化,并加快收购速度。如果能有效实现,将有助于促进增长。泛华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今年的目标是将寿险销售额、首年保费和营业收入都至少提高50%。 在去年底放弃大部分防疫措施后,中国经济肯定会出现反弹。但泛华的目标听起来相当雄心勃勃——鉴于中国经济的脆弱,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颇大。当然,除非该公司计划通过收购来达成目标。 就在上个月,该公司宣布了一笔此类收购,收购吉林中吉世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51%的股份,交易条款未披露。中吉保险是吉林省最大的保险公司,2022年总保费规模超过1亿元。 水滴的股价在财报公布后下跌,而泛华则几乎没有变化,这表明投资者对两家公司的业绩都没有表现出兴趣。水滴的市盈率超过12倍,泛华则超过70倍。但如此高的市盈率——尤其是泛华,很可能是利润基数低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乐观情绪。相对于营收的话,它们的估值看起来则合理得多,水滴的市销率为2.9倍,泛华约为1倍。 就目前来说,两家公司在市销率上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水滴通过降低成本来支撑盈利的强大能力。投资者感到满意的,可能还有它通过相关产品的创新,实现收入基础多元化的能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