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Public Housing

    

香港

    

公营房屋供应充裕

香港一直透过公营房屋去解决基层住屋需求,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多年来香港兴建超过130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售出近51万个资助房屋单位。现时房委会管理193个公共屋邨,约有210万人居住在公屋。未来10年,房委会将建41万个单位,足够应付30多万的公营房屋需求。

内地政府早明言要解决香港住屋问题,港府近年即时加把劲去发展房屋,公营房屋当然是重中之重,从政府的行动可见,未来公营房屋的供应问题理应不大。另外,政府同时亦增加推出私楼土地,加快及简化规划、以及重建与补地价等各项程序,亦筹划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原在可见未来,私楼供应问题可以逐渐缓纾。然而,近期发展商担忧楼市前景而不投地,接连有六幅土地流拍,对未来私楼的供应会有影响。

李宁买商厦被指不务正业

李宁(2331.HK)斥资近21亿港元购入恒基地产(0012.HK)位于北角的“港滙东”,将用作香港总部,作为扩展香港及海外业务的分部办公室。消息公布后,市场有认为李宁不务正业去投资物业,股价即时插水,迫得李宁急不及待斥资30亿港元进行股份回购。

企业购商厦作总部其实并不罕见,只不过现时香港商厦租金回软,而李宁收购金额又庞大,加上公司今年业绩表现停滞不前,令市场批评声音不绝于耳。不过,楼价起起伏伏难料,若有实际需要亦无可厚非,大家没忘记的话,2001年时任金管局总裁的任志刚也在楼市疲弱时,以37亿港元购入国金中心二期14层楼面,当时也被市场大肆批评,认为金管局不应置业;但今天回望,中环商厦价值以倍计上升,或许市场又说任志刚眼光独到,决断英明。

地产中介又要政府撤辣

那些人最想政府撤辣?答案是地产代理。仲量联行预期明年中小型住宅楼价将跌10%,豪宅亦会下跌5%。该行香港主席曾焕平认为,政府只是减辣对楼市没有大帮助,建议多项救市措施,包括要政府全面撤辣,并为首次置业的年轻人提供无息贷款等。

仲量联行的建议非但要撤辣,还要落药刺激楼市。事实上,楼市是否这样差劲,或频临崩溃缘,以致要大力去拯救。若曾经历97年的香港人,当年的情况远较现时严重,亚洲金融风暴后,楼价一开首暴跌三成,接着经济出现通缩,打工仔别说减薪,连工作也未必能保得住,租金又大幅下挫。相比现时情况,香港楼市及经济远远未如当年严峻。

内地

    

内房问题拖经济后腿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国经济续要稳中求进。但部份证券界对明年的内地经济有一定保留。野村证券认为中央若将经济增长定在4.5%会较合理,因为内房债务危机持续,将拖累内地经济表现。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估计,内房企业债务沉重,开发商缺资金完成项目,地区政府要照顾保交楼,市民又不愿置业,令市场陷于恶性循环,经济增长受到影响。我们也认为,内地债务问题在明年不但难以解决,随时会恶化,有企业或会被清盘,土地及项目有机被抛售,牵连整个内房市场,楼价有机进一步下滑。

碧桂园救亡态度正确

受债务困扰的碧桂园(2007.HK)公布,将持有的珠海万达商管1.79%股权,以30.7亿元售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或万达指定的一方。碧桂园指出,正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而且持有珠海万达商管的权益有限,出售是提前退出及锁定价格

。另外,碧桂园多名董事减薪,当中杨惠妍年薪由37万元减至12万元,莫斌及杨子莹减幅最大,分别由每年300万元及200万元,降至12万元。

按目前集团负债,出售少数投资股权套现是合理做法,至于减薪,区区数目只不过杯水车薪,不过起码态度正确,能够从自身开始去尽力救公司,不像中国恒大(3333.HK),在频临倒闭边缘时,前主席许家印涉嫌借与妻子离异,将资金调走美国。

咏竹坊文章

    

恒大真的大到不能倒?

本周《咏竹坊》文章探讨恒大问题,究竟一家负债逾两万亿的公司,是否能大到不能倒,还是负债多到不能救?这情况确实让债权人及中国政府费煞思量。债权人若要将恒大清盘,虽然恒大手上有庞大资产,但当短期抛出市场放售,肯定令供应大增,拖累整个楼市,楼价急跌,结果是资产价值大贬,债权人最终能收回多少,实属未知之数。

若希冀政府打救,是否又过份乐观?虽然恒大破产,势必牵连甚广,但正如前面所讲,天价的债项又是否政府能解决;若政府出手,其它有问题的内房是否又要政府救助。事实上,政府的“白名单”已经提示,有资格接受政府融资支持的,只有财务相对稳健的房企。政府是怕市场的不利消息影响,会导致较健康的房企面对流动性的风险,于是才定出名单相助较健全房企。反之债务问题几已病入膏肓的房企,若希冀政府出手,或许是市场一厢情愿。

蔚来独立造车降成本

《咏竹坊》亦报道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9866.HK, NIO.US),刚获得造车资质,同时又向江淮汽车收购部份资产。一连串的动作显示,蔚来向独立造车迈进。集团作出此决定,一方面是将生产上的各个环节掌握在自家手上,另外就如集团创始人李斌所说,可将成本下降10%。

目前多家电动车公司,亦先后斥资收购车厂以获取生产资质,各自争取在生产上的话语权及减成本。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电动车的竞争会更趋白热化,各大造车新势力开始要为前期的投资埋单,不能再一味烧钱去扩张及争市场,要开始交出盈利的成绩表,否则市场随时会离弃那些连年亏损的公司,毕竟投资者现时及可见未来的选择多的是。

    

新闻

简讯:中期业绩亮丽 蓝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2%,盈利增长32.7%至11.43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为9.4亿元,同比上升42%。 各项业务表现理想,期内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收入271.8亿元,同比增长13%,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亿元,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长主要是头部客户量产多款新品。 展望未来,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全球产能布局,强化材料模组整机垂直整合优势,丰富高附加值产品矩阵。 蓝思科技周二开市微跌0.32%报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计上升逾3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aiyunshan supports stock price with high dividend yield despite plain business performance

白云山业务欠惊喜 股息率高助撑股价

白云山大健康业务中期利润升14%,主要来自王老吉贡献 重点: 受大南药业务影响,白云山中绩倒退 饮料业务竞争大,王老吉开拓海外市场   白芯蕊 凉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王老吉凉茶及多款中药产品的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874.HK;600332.SH),最近公布中期业绩,虽然饮品业务表现强韧,但制药业务仍缺乏起色,令净利润按年倒退1.3%。 白云山前身是为广州药业,集团于1997年成立,同年在港交所挂牌,2001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3年完成合并白云山,随后公司名称由广州药业改名为白云山,目前大股东是广州医药集团,持有白云山45.04%股权,广州医药集团则是广州市人民政府旗下企业。 大健康业务占利润51% 集团完成重组后,基本完成“大南药”、“大商业”及“大健康”业务布局,其中大健康业务是白云山利润主力来源,上半年利润总额为15.8亿元,按年升13.9%,占集团总利润金额51.1%。大健康业务主要由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组成,主要产品包括王老吉凉茶、荔小吉系列、润喉糖、龟苓膏等产品。 尤其王老吉品牌更是集团王牌,该品牌于1828年创立,最早以凉茶铺形式出现。王老吉积极现代化转型,广药集团于1992年获得“王老吉”商标,并以红罐“王老吉凉茶”迅速在中国走红,一度与加多宝集团就“王老吉”商标展开法律纠纷,但最终由白云山持有,目前王老吉在凉茶市场市占率高达70%。 不过,以收入计算,集团大健康业务上半年收入只有70.26亿元,占集团总收入418.34亿元的16.8%,比第一大收入的大商业业务的290.63亿元少得多。所谓大商业业务,主要经营医药流通业务,包括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的批发、零售与进出口业务等。 大商业收入多毛利率低 虽然大商业业务收入占比高,但毛利率却不高,上半年只有6.13%,利润总额只有3.46亿元,占集团总利润金额仅11.1%。相反,以王老吉为主的大健康业务,毛利率高达44.67%,更按年升1.69个百分点,因此大商业业务虽然收入多,但利润贡献却比大健康业务少。 大健康业务由王老吉凉茶支撑,上半年利润也录得增长,但面对内地饮品业百花齐放,尤其新茶饮市场不断扩张,中国凉茶市场亦近天花板。据尼尔森调查显示,18至35岁主力消费群体中,选择王老吉作为解渴首选的比例已从2022年前的43%,大降至今年3月的27%。 王老吉拓海外觅商机 王老吉作为中国凉茶业龙头,为对抗茶饮新势力,近年也积极开拓其他新口味,以迎口顾客需要,例如推出无糖味凉茶、茶花风味凉茶等新品。 除此之外,白云山也为王老吉凉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集团于2024年启动海外品牌标识“WALOVI”,品牌已在美国、泰国、意大利、沙特、马来西亚等多国陆续发布,尤其是主攻东南亚与北美市场,并与美国Costco、亚马逊、展开深度协作,以扩大海外商机。 不过,白云山大南药业务仍拖集团后腿,继2024年收入下跌10.4%后,最新业绩仍未见好转势头,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跌15.2%至52.4亿元,当中中成药收入跌幅达20.1%至32.5亿元,化学药则下滑5.9%至20亿元。 白云山的大南药板块主要涉及中成药及化学药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陈李济药厂、何济公药厂、潘高寿药业、白云山等中华老字号企业,不过面对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白云山化学药王牌辉瑞仿制药金戈(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去年存量激增49.78%,暗示销售压力大,已为大南药业务敲响警钟。 另一方面,白云山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由于缺乏持续爆款新药登场,造成大南药业务表现呆滞。幸好白云山已有针对性部署,出资近15亿元设立广药基金二期,该基金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开展生物医药股权投资,从中获得投资收益,盼扭转投资新药不足的问题。 整体来讲,白云山股息率不俗,预期股息率分别为4.9%和5.4%,比10年期美债息4.3厘高,加上美国潜在减息空间大,变相支撑股价,但由于业务惊喜度不足,除了大南药业务倒退拖累外,王老吉业务则面对新兴茶饮市场竞争,故股价上升空间未必太大,只会在区间浮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同店销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双降

餐饮运营商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称,因国内消费趋谨,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销售额骤降,上半年公司营收及利润同比跌幅均超10%。 财报显示,截至6月的半年间,营收同比下降10.1%至27.5亿元,上年同期为30.6亿元。当期利润同比下滑16%至6,070万元,上年同期为7,230万元。核心品牌太二直营店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9%,规模较小的怂火锅及九毛九品牌分别录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随销售恶化,本季度公司净关店42家,约占门店总数5%,总门店数缩减至729家。 九毛九周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内累计跌幅约2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LX makes vaping products

走出全球监管阴霾 雾芯盈收重拾增长

探索其他无烟产品之际,这家电子烟企业宣布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欧洲新并购业务成为重要助力 重点: 得益于欧洲并购推动全球化布局,雾芯科技二季度营收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及35% 公司正通过研发口服尼古丁产品,探索切入无烟产品市场的其他新兴领域 阳歌 经历全球电子烟监管风暴后,强势反弹的雾芯科技(RLX.US)正谋求进军含尼古丁的无烟产品领域。这种成瘾性物质,正是烟民渴求的核心成分。与此同时,这家昔日中国电子烟龙头持续深耕海外,其本土市场正深陷非法产品治理困局,目前非法电子烟占据市场90%的销售额。 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全球化布局成为雾芯科技二季度主要增长引擎。今年5月完成的欧洲收购项目,使其成功登陆欧洲大陆。此项并购叠加其他国际区域业绩提升,推动二季度营收从上年同期的6.27亿元增至8.80亿元(约合1.23亿美元),增幅达40%。 此番强势增长延续了一季度45%的营收增速,若保持这一增长态势,雾芯科技今年营收将达约33.6亿元。尽管当前业绩亮眼,但相较2021年巅峰期的85亿元仍有差距。当时,电子烟产业在中国本土市场蓬勃发展,监管宽松,该单一市场一度贡献这家公司的全部销售额。 2021年,雾芯科技登陆美股时风光无两,乘全球电子烟热潮融资14亿美元。公司市值曾飙升至270亿美元,但中国监管部门旋即出台的监管新政泼下冷水。新政不仅明令禁止当时风靡的调味电子烟,更推行新国标并强制企业获取生产许可,实质上迫使全行业清退旧产线、重建新产能。 监管真空导致非法产品占领市场,乱象延续至今。虽然雾芯科技屡次提及政府打击非法产品的行动,但在财报中仍预估市场上80%至90%为非法产品。公司高管指出,乱象根源在于众多非法生产商实为“地方小作坊”。这些作坊被取缔后更名,异地复产易如反掌,且常因对地方经济贡献获得当地保护。 尽管本土市场挑战严峻,雾芯科技称二季度在中国仍实现“可观”的同比增长。 在强力监管缺位背景下,公司转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长破局。该战略去年初见成效。去年全年营收从上一年低谷期的12亿元翻倍至24亿元。2023年末,雾芯科技耗资2,400万美元收购两家公司,切入东南亚及北亚市场。雾芯科技资本市场负责人Sam Tsang在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5月落地的欧洲新并购,不仅助力企业打开重要市场,更在当季对营收产生“实质性贡献”。 发力无烟产品 雾芯科技最新财报未披露境内外市场具体营收构成。不过,公司此前透露,国际市场占比从2023年的17%,跃升至去年三季度的超五成。当时,公司表示正考察中东及中美洲等潜力市场,并着力开拓美国市场。 尽管股价仍低于年内高点,市场仍以7.1%的单日涨幅回应最新财报。以最新收盘价2.40美元及29亿美元市值计,该股距狂热时期12美元的发行价尚有差距。但管理层对全球化战略持乐观态度,随着各市场经历新政过渡期后趋于稳定,战略正加速推进。 “全球对雾芯科技产品的监管框架正日益明晰,”Tsang表示,“产品标准、消费税等合规要求更加透明。对像我们公司这样的领先合规企业而言,这种转向正在创造切实效益。” 经营环境改善,推动雾芯科技二季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5.2%升至27.5%。公司同时将当季运营开支同比增幅控制在6.3%,远低于营收增速。受益于此,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净利润同比提升35%,从2.15亿元增至2.91亿元。 尽管电子烟仍是当下主业,雾芯科技透露正探索近年兴起的“加热不燃烧”、尼古丁含片等无烟烟草制品。雾芯科技CEO汪莹表示,公司已研发出口服尼古丁产品,去年完成制样,虽未投放消费市场,但获得渠道商“极其积极”的反馈。 尽管业务备受争议,上市至今,雾芯科技始终保持盈利。这令其维持充足的现金流,截至今年6月底,持有现金及长短期投资合计达155亿元。 过去两年,雾芯科技通过股票回购,以及两次每股ADS派息0.01美元回馈投资者。最新财报再次宣布每股ADS派息0.01美元,按当前总股本计约耗资1,230万美元。公司暗示未来可能提高分红额度,“我们正探索更有效的股东回报机制”,Tsang在业绩说明会如此表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