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第二大非新冠疫苗製造商已完成招股,將於下周四掛牌

重點:

  • 艾美疫苖三闖港交所,終於獲得上市機會,卻僅僅發行總股本的0.8%,籌資淨額只得7,001萬港元
  • 公司上市前向主席發出9億元巨額股權激勵,導致去年由盈轉虧

莫莉

港股過去一年市況不佳,生物醫藥板塊首當其衝,龍頭股普遍下跌,新上市公司則更為慘淡,股價「潛水」者不計其數。面對降溫的港股IPO市場和熱度不再的外部融資,許多生物醫藥公司選擇大幅縮減IPO融資規模,以極低的發行量上市。

潤邁德(2297.HK)、微創腦科學(2172.HK),再到叮噹健康(9886.HK),這些生物醫藥企業於港股上市時發行的股份,佔公司總發行股本比例均不足3%。儘管這些企業上市後股價表現未有大幅下行,但每日成交額稀少,流動性極差,被市場人士笑稱為「丐版IPO」。即將於10月6日上市的艾美疫苗股份有限公司(6660.HK)更將「丐版IPO」發揮到了極致,僅僅發行總股本的0.8%,是近期上市的新股中,發行比例最低的一家。

艾美疫苗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公司2020年率先尋求在中國科創板上市,之後沒有進展,2021年6月轉戰港交所,但不到一個月被駁回,並且在網站上被公開「貼堂」,即被港交所明確反對其上市申請。同年9月,艾美疫苗再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但其後申請自動失效,今年4月公司三度闖關港交所,終於在本月通過聆訊。

艾美疫苗上週五啟動招股,招股價為16.16港元,預計將集資1.57億港元(1.43億元),比去年傳出的8億至10億美元(57億至72億元)大幅減少。據市場消息透露,其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已錄得足額「孖展」認購,但未如去年上市的多只生物科技股般,錄得大幅超額認購。

扣除上市開支後,艾美疫苗這次全球發售,預計僅獲得約7,001萬港元集資淨額,遠低於2021年5月最後一輪融資時獲得的5.1億元,當時入局的高瓴資本、同創偉業等投資者,購入艾美疫苗的每股成本為23.5元(26.8港元),意味將於該公司上市時錄得近四成帳面虧損。

狂犬疫苗獨力難支

以2021年非新冠疫苗的批簽發量計算,艾美疫苗是中國第二大疫苗公司,所佔市場份額為7.4%,遠低於市場龍頭國藥集團子公司的35.5%。不過,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艾美疫苗技術實力不可小覷,是唯一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全部五種經驗證人用疫苗平台技術的中國疫苗企業,包括細菌疫苗平台技術、病毒疫苗平台技術、基因工程疫苗平台技術、聯合疫苗平台技術,以及mRNA疫苗平台技術,業務覆蓋疫苗全產業鏈。

公司目前有8種商業化疫苗產品,覆蓋6種常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如狂犬病、乙型肝炎、甲型肝炎和腮腺炎等,但其九成收入來自核心產品──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乙肝疫苗。2022年前四個月,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乙肝疫苗分別貢獻1.76億元和7,742萬元收入,佔公司整體收入63.9%和28.1%。不過,由於新冠疫情今年第一季在中國多個城市再度爆發,影響非新冠疫苗的銷售和接種,兩大核心產品收入大跌,令公司今年首四個月收入縮水41%。

在中國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艾美疫苗排行第二,以2021年的銷售收入計算,佔16.2%的市場份額。但隨著其他新技術路線的狂犬病疫苗獲批,預計艾美疫苗主推的Vero細胞人用狂犬病疫苗銷量將逐漸下滑。

雖然艾美疫苗正研究新技術路線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但三款疫苗均處在臨床前研究階段,預計要在2025年之後才會推出,而競爭對手的產品已經進入臨床試驗,最早一款或會在明年推出,有望成為主流人用狂犬病疫苗,反映艾美疫苗頓失先機。

主席獨享9億元報酬

從去年開始,艾美疫苗收入下滑,同時由盈轉虧,錄得6.76億元淨虧損。公司解釋,主要原因是支付了9.5億元股份報酬開支,包括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8.97億元及其他股份報酬開支5,520萬元,在此之前的2019年和2020年,股份報酬開支分別為780萬元和2,350萬元。

公司上市前發出的巨額股權激勵,到底流入了誰的手中?招股書顯示,2021年度給所有研發人員的股份報酬為500萬元,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周延的薪酬竟高達8.99億元,其中2021年6月批准的一次性股份報酬開支為8.97億元,其餘6名董事的年薪合計僅為230萬元。

周延並非艾美疫苗的創始人,但在生物製藥行業擁有近十年投資和管理經驗。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周延及其家人和朋友通過多次增資,逐漸入主艾美疫苗。完成全球發售後,周延個人持股16.53%,加上他控股公司的股份,合計持有已發行股本35.83%的投票權。

在2021年5月最後一輪增資完成後,艾美疫苗的交易後估值曾經升至271.7億元,但以當前招股價計算,艾美疫苗上市估值只有179億元。該公司的市銷率約22倍,疫苖生產商康希諾生物(6185.HK)、康泰生物(300601.SZ)的市銷率分別為3.4倍和7.5倍,可見前者的估值仍然遠高於後兩家已實現盈利的同行,也許說明了其招股反應稍欠理想的原因。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玄武雲料上半年虧損增至2,700萬元

智能客戶關係管理服務(CRM)供應商玄武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錄得不少於2,700萬元(376萬美元)的淨虧損,遠高於2024年同期約610萬元的虧損,反映公司業績持續承壓。 公司指出,虧損擴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國電信行業加強監管,導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務銷量下滑。不過,玄武雲亦強調正積極調整業務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務的投入,使整體毛利率呈上升趨勢。董事會表示已加強現金流與財務控制,預計今年上半年的經營現金流將轉為正數。 玄武雲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57港元,轉升1.95%。過去一個月,公司股價上升約4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效率提升嚴控成本 小菜園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飲運營商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於經營效率提升,預計2025年上半年利潤將錄得強勁增長。 公司預計半年度利潤將介乎3.6億元至3.8億元間,中值較去年同期2.8億元的利潤水平增長32%。 公司聲明:「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因集團多措並舉優化運營效率、嚴格管控成本費用,以及深化精細化管理,推動集團整體經營效益顯著提升。」 小菜園股票周一高開,早盤上漲4.7%至9.79港元,相較去年12月上市價8.50港元上升約1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提升效率持續關店 呷哺呷哺預告虧損大減

火煱餐廳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發盈利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約為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跌18.9%,但虧損大幅收窄至8,000萬元至1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74億元。 公司指出,期間持續成本優化,以數字化供應鏈降本增效、不斷升級新型物流樞紐及標準化流程,以及優化餐廳佈局結構。期內關閉低效餐廳,並聚焦高潛力區域,預計在資產減值損失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開報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下跌22%。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ull Truck Alliance deals in trucks

增貨運經紀收費 滿幫危中有機

這家貨運平台企業警告,上調貨運經紀服務費率可能導致業務量顯著下滑,或將對企業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重點: 隨著政府補貼減少,滿幫將上調貨運經紀服務收費,以建立可持續的業務模式 這家貨運應用運營商,一季度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25%,不良貸款率攀升至2.2%   陽歌 滿幫集團(YMM.US)一度因忽視監管機構而付出代價,如今這家貨運應用運營商正迎來一道基礎經濟學新課題。 這源於公司上周五發布的簡訊預警,其第二大收入來源貨運經紀服務的收費上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滿幫坦承此舉幾乎必然導致部分客戶流失,公司的客群主要由貨車司機與貨主構成。 這是滿幫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穿越更崎嶇道路的最新調整舉措之一。其他變動包括去年的裁員,以及針對核心客戶小微企業放貸規模的快速擴張,這些企業常需短期融資維持運營。 以上的舉措對維持業務良性運轉確有必要,但亦伴隨風險,也彰顯企業未雨綢繆規避深層隱患的主動性。這正是投資者樂見的治理水平,或是雅虎財經調研中13位分析師中11位給予「買入」或「強烈買入」評級的原因之一。 滿幫稱最新漲價旨在「保障貨運經紀業務可持續性」,該業務致力於為貨主精准匹配運力。歷史財報顯示,該業務曾獲大量政府補助,而今政策力度似在減弱:今年一季度,政府補助總額為4.67億元(折合6,500萬美元),同比下降41%,上年同期則達7.95億元。 公司聲明稱:「預計自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起,貨運經紀服務交易量將顯著收縮,導致該業務營收下滑;同時對應營收成本上升,可能對公司利潤產生一定程度負面影響。」 公告發布前的周五,滿幫股價下跌7.7%,表明市場當日或已充斥漲價傳聞。該股年初至今基本持平,但52周累計漲幅達50%。 憑借以運滿滿、貨車幫兩大應用為核心的輕資產模式,該平台為連接貨主與司機提供多元化服務,展現出較強吸引力。輕資產模式外,滿幫以自有資金獨立運營小貸業務。 伴隨中國經濟放緩的壓力傳導至貨運從業者,該業務需求持續攀升。截至3月末公司資產負債表內,中小微企業貸款額4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億元增長25%。與此同時,其不良貸款率由2023年末的2.0%微升至2.2%。 監管合規風波 穩定貨運經紀業務的舉措,僅是滿幫的最新調整。三年前,公司因赴美上市前,未完成網信辦數據安全審查遭遇重罰。 作為處罰,2021至2022年,公司兩大主力應用被暫停新用戶註冊約一年。最終完成審查後,獲准重啓新用戶註冊。 2022年,中美證監機構就中概股審計底稿爭議激化時,滿幫據傳曾考慮赴港二次上市。但伴隨中美最終達成信息共享協議而化解爭端,滿幫終止這一計劃。 即使當前漲價舉措及前述貸款擴張,加上不良率攀升令壓力加劇,但公司業務此前對經濟放緩展現較強韌性。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9%至27億元,但三大主營業務增長顯著分化。 核心交易服務營收同比躍升51.5%至10.5億元,超越貨運經紀業務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滿幫將前者飆升歸因於平台活躍度提升,應用訂單履約量同比增長22.6%達4,820萬單,平台月活躍貨主增長28.8%至276萬。 相比之下,一季度貨運經紀服務收入基本持平於約9.66億元。新漲價機制實施後,該業務或於三季度起轉入收縮通道,幅度可能顯著。第三大收入來源貨運信息發布服務,當季增長10%至2.35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僅10%。 輕資產模式賦予滿幫顯著盈利優勢。去年,其毛利率已達54.6%的高位,今年一季度更躍升至69.2%,主要受益於政府增值稅減免,這是另一支持小微企業紓困的政策紅包。 去年裁員5%亦提振盈利表現,助推一季度管理費下降30%。當季淨利潤翻倍至12.8億元,現金及投資餘額仍保持293億元高位。這一切印證縱使其面臨經濟放緩風險,這家企業善於在問題惡化前主動破局的稟賦。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