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藥業資金告急 謀轉身攻化妝品市場

這家資金緊絀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從原來的腫瘤藥物業務轉型,非處方化妝品已開始產生收入
重點:
- 曾專注於抗癌藥的開拓藥業正在轉型,最新推出的兩款產品分別用於祛斑和治療脫髮
- 公司首次取得來自非處方化妝品的收入,但脫發藥物仍在進行臨床試驗
譚英
聊聊改頭換面的「美容轉型」吧!
2020年5月在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時,總部位於蘇州的的生物科技企業開拓藥業有限公司(9939.HK),在研發管線中有兩款潛在的「重磅產品」,其抗癌藥物和脫髮治療藥物均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公司當時正研發用於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普克魯胺,並預測到2025年,該藥物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可達到約213億元(29.5億美元)。招股書顯示,公司對一款正在研發的脫髮藥物也寄予了厚望,希望進入一個由強生(JNJ.US)的米諾地爾和默沙東(MRK.US)的非那雄胺主導的市場,開拓中國價值31億元的脫髮市場。
時移勢易,公司的策略正發生重大轉變,已放棄普克魯胺的研發。不僅如此,4月發布的2024年報顯示,公司腫瘤研發部門已基本關閉。
當前的發展方向在公司上周的公告中披露已開始將KT-939商業化,這是一種具有美白祛斑功能的「功效性化妝品原料」。開拓藥業引用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的數據稱,2023年全球化妝品原料市場規模為50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600億美元。
開拓藥業引用前述機構的數據稱,2023年中國化妝品原料市場規模為619億元。公司表示:「在化妝品原料的多層級市場格局中,功效性原料是其核心組成板塊。」
上周公告發布次日,開拓藥業股價一度上漲8%,但隨後回吐大部分漲幅,收盤時漲幅不足1%。該公告似乎也印證,開拓藥業正退出需長期臨床試驗獲監管批准的藥品研發賽道。
除KT-939外,開拓藥業研發管線中還有防脫藥物KX-826。後者已應用於非處方產品Koshiné。同時,該公司仍在推進相關臨床試驗。若成功,將有助於其作為處方藥獲市場認可。
2024年,公司錄得Koshiné帶來的首筆500萬元收入,Koshiné的網站上將其描述為「化妝品牌」。KX-826目前也正在進行治療雄激素性脫髮(AGA)的臨床試驗。
5月2日,公司宣布,一項針對KX-826與米諾地爾聯合用於治療AGA的臨床觀察性研究,已達到「主要終點」,為設計新試驗鋪平了道路。研究結果是積極的,但並非值得大肆慶祝,因為研究顯示,相比於單用米諾地爾組,米諾地爾和KX-826聯合用藥組僅略有優勢。
日益枯竭的現金
公司計劃開展的米諾地爾與KX-826聯合療法三期試驗(可能涉及數千名志願者),如何融資是另一個問題。開拓藥業多年來一直處於燒錢狀態,如果發行新股籌集資金,可能難以吸引投資者。截至去年底,公司現金儲備只剩下1.47億元,較2023年底的4.56億元大幅減少。
若KX-826獲批成為處方藥,開拓藥業將與全球僅有的兩大競爭對手比肩,但獲批絕非板上釘釘。根據年報,公司目前正聚焦資本密集度較低的化妝品業務。自2025年初以來,已推出6款此類產品,包括Koshiné品牌,以及基於KX-826的痤瘡乳膏和基於KT-939的美白精華及乳液。
公司正通過中國的天貓、京東、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渠道,國際電商平台亞馬遜以及自有在線銷售平台,推廣非處方化妝護理產品。毋庸置疑,無論是脫髮產品還是美白產品,在監管寬鬆的非處方市場中,國內外均存在眾多競爭對手,尚不清楚開拓藥業的產品具備何種競爭優勢。
雖然其來自非處方產品的收入規模仍很小,但更有說服力的數字是,開拓藥業的研發成本從2023年的9.39億元降至去年的7,810萬元,降幅達91.7%,反映公司在向低成本化妝品業務轉型。這一調整幫助公司的年虧損從2023年的10億元,收窄85.4%至去年的1.55億元。公司將研發投入大幅下降歸因於「更加聚焦核心皮科管線(KX-826和GT20029)投入,而該等投入較腫瘤管線大幅減少。」GT20029是一種用於治療AGA的外用化合物。
在進入脫髮市場後,開拓藥業加入了一個越來越擁擠的領域,業內成員包括科笛(2487.HK)和雍禾醫療(2279.HK)。銷售一款AGA治療噴霧劑的科笛股價較2023年6月上市時已下跌72%,而提供毛髮移植修復的雍禾醫療股價較2021年底上市時已暴跌近93%。
開拓藥業的處境類似,公司股價較發行價已下跌超90%。該股還逆勢於整體醫藥股市場,過去一年下跌2.7%,而同期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上漲16.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