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生物製劑產品開發及商業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近年憑藉收購「捷徑」,快速擴充業務規模

重點:

  • 藥明生物是多寧生物的最大客戶,也是第二大股東,IPO前持股17.36%
  • 在最後一輪融資中,該公司的估值已達到100億元,市盈率高達289倍

 

莫莉

通過快速收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擴充業務規模,再加上一級市場資本加持,能否打造出國產生物製劑行業龍頭?上海多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尋找這個答案。引入藥明生物(2269.HK)和紅杉資本等戰略投資者的多寧生物,更新了去年的財務數據後,在3月最後一天第二次闖關港交所,希望獲得更多資金,繼續壯大公司業務。

與化學藥物相比,生物藥物的研發和生產更為複雜,需要有穩定的、可供大規模生產的細胞培養基,利用生物體進行生化反應獲得產品的生物反應器,還需要高品質的一次性容器等各類耗材,上述產品都屬於生物工藝行業,多寧生物就是這個細分賽道的佼佼者。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多寧生物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家產品組合覆蓋生物工藝所有主要步驟的供應商。但以2021年收益計,多寧生物在中國所有生物工藝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十,市場份額僅為1.6%,反映市場較為分散。

多寧生物主要服務製藥公司、合同研究組織(CR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及科研機構。生物大分子醫藥外包服務龍頭企業藥明生物是多寧生物的最大客戶,過去三年為該公司貢獻了5,330萬元、1.25億元及6,870萬元銷售額,佔其總收入約兩至三成。

由於生物醫藥行業近年增長迅速,對生物工藝產品及服務產生更多需求,多寧生物的整體營收也坐上火箭,從2020年的1.93億元,翻了三番至去年的7.98億元。不過,在收入大增的同時,其淨利潤卻在縮減,從2020年2.74億元,逐步降至去年僅3,755萬元。

收購大量業務

不過,2020年的淨利潤高於營業收入,是因為投資公司的股權價值增加了3.56億元,從而拉高淨利潤數值。如果除去未上市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股份獎勵開支、所得稅優惠等影響,該公司過去三年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272萬元、1.4億元及4,916萬元,盈利表現略見飄忽。

多寧生物成立於2005年,初期業務是開發細胞培養基。2016年,王猛僅以18萬元收購公司60%股權,成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他的帶領下,公司開始向綜合型生物工藝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王猛並非專業研發人員,但曾經在生物科技公司負責銷售團隊,也曾創立公司提供生物產品的銷售代理服務。

2017年,多寧生物首次與藥明生物合作,參與成立了「抗體生產原材料及裝備國產化聯盟」。翌年,多寧生物收購了天廣實生物的細胞培養基業務,引入首個機構投資者寧波弘甲。再過一年後,多寧生物引進藥明生物作為戰略投資者,同時收購了齊志生物,將業務擴展至開發、設計及生產生物反應器,進一步擴充了業務範圍。

2020年開始,多寧生物繼續密集收購同產業鏈公司,並在三年之內收購了8間企業,將業務線擴大至生物反應器、一次性產品、篩檢程式、納米藥物製劑製備系統、認證及測試服務等領域,為業務創造協同效應。

商譽減值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的快速大手筆收購,為多寧生物累積了較高的商譽減值風險,在過去三年,公司的商譽帳面值分別為4,490萬元、1.28億元及7.55億元。一旦已收購附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低於前期估計,未來可能會再錄得較大規模的商譽減值。

多寧生物營收大規模增長的三年,適逢新冠疫情爆發。招股書承認,公司的疫苗相關業務在2020年及2021年有所增長,主要原因是研發新冠疫苗、治療及檢測程式的需求增加,加上疫情對全球物流及運輸產生的不利影響,進口產品供應不足導致中國客戶對國內生物工藝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產品的需求上升。然而,隨着清零政策終結及新冠疫情快速退潮,疫苗生產及藥物研發進度已減慢,多寧生物的相關產品需求將受到不利影響。

不過,中國相關政府部門近年發佈多項利好政策,支持生物工藝解決方案國產化。2021年,國產生物工藝解決方案的市佔率僅為26.4%,估計市場潛力龐大,為多寧生物營造增長空間。

2019年以來,多寧生物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引進了進清池資本、紅杉中國等專業機構投資者,也吸引了石藥集團(1093.HK)、康方生物(9926.HK)與康諾亞(2162.HK)等生物醫藥公司成為戰略投資者。當前,王猛持股24.49%,為公司控股股東,藥明生物共持股17.36%,是第二大股東。

在去年3月的最後一輪融資中,多寧生物的估值已達到100億元,相比於王猛於2016年入股時僅30萬元的估值,6年間已暴升3.3萬倍。但值得留意的是,以最後一輪融資估值計算,多寧生物的市盈率竟高達289倍,遠高於生物工藝行業的同行東富龍(300171.SZ)的23倍;即使以市銷率計算,其12.5倍的市銷率,也較對方的3.3倍存在明顯溢價。

隨着「新冠紅利」消失,多寧生物的業務能否維持高速增長,以支撐該公司以高估值上市,將會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ast Buy does e-commerce

告別網紅主播模式 東方甄選要做「線上山姆」

這家由教育機構轉型的直播電商公司,正通過自營產品業務,試圖打造線上的山姆 重點: 東方甄選在上個財年呈現營收、利潤及GMV同步下滑 公司在財年下半段開始恢復盈利,增強投資者對其最新商業模式的信心   譚英 當在線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2023年1月轉型為直播電商公司時,新更名的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1797.HK)前景似乎一片光明。這家教培巨頭新東方(EDU.US; 9901.HK)旗下的原在線業務子公司,在2021年政府叫停課後輔導後,完成了非常規轉型。 轉型初期,東方甄選勢頭強勁,截至2023年5月的財年錄得45億元(6.28億美元)營收及9.71億元淨利潤的創紀錄表現,扭轉了之前財年虧損困境。次年,這家公司業績更為亮眼,營收躍升至70億元,淨利潤達17億元。 不過,據上周五發布的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復蘇勢頭在剛過去的財年突遇波折。因捲入與頭部主播的高調糾紛,截至今年5月的財年,營收、利潤及商品交易總額(GMV)均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東方甄選最新財年持續經營業務營收同比驟降32.7%至44億元,對上一財年大額利潤幾乎化為烏有,全年淨利潤僅錄得570萬元。核心電商及自營產品業務GMV,更從上年的143億元大跌40%至87億元。 最新業績未包含爆款直播間「與輝同行」的貢獻,該直播間由曾是英語教師的董宇輝主持,後者去年與東方甄選分道揚鑣。若計入該直播間收益,最新財年營收、利潤及GMV的跌幅將進一步擴大。 市場對業績表現反應消極,財報公布後首個交易日(本周一),東方甄選股價下挫13%。即便經歷此番下跌後,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達76%。 儘管年報數據降幅顯著,但積極信號在於,上個財年的下半年營收較上半年小幅增長。更關鍵的是,繼上半年報虧9,670萬元後,東方甄選下半年實現1.024億元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 國信證券認為,最新財報「初步驗證公司轉型成效」。國信證券進一步指出,東方甄選依託自營產品及會員體系構築的新增長模式,將通過打造爆款商品注入增長新動能。 持此觀點的不只國信,投資者似乎青睞東方甄選現行戰略,該戰略旨在突破對頭部主播的過度依賴,轉向打造線上沃爾瑪的倉儲式折扣店山姆會員店。業績指標顯示,戰略正初顯成效。 教科書級過度依賴案例 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的經歷,堪稱企業過度依賴單一個體的教科書案例。董宇輝於2024年7月離職時,帶走粉絲量達2,000萬的「與輝同行」直播間。 據飛瓜數據顯示,董宇輝個人影響力此後持續攀升,粉絲規模目前已達3,000萬。相形之下,東方甄選自董離職後流失186萬粉絲,在飛瓜數據榜單滑落至第22位。包括「黃金一代」主播敬文、頓頓在內的核心主播也相繼離職,東方甄選CEO俞敏洪在股東大會上稱,不會再出現某個主播成立獨立平台。 除董宇輝事件外,東方甄選在抖音之外的直播渠道的拓展同樣舉步維艱。最新財年因董宇輝貢獻消失,其抖音付費訂單數從上年1.81億單腰斬至9,160萬單,抖音平台仍佔據公司GMV總量的70%。 俞敏洪承認,單一渠道依賴存在隱患,同時指出新推的自營產品會員體系,是弱化主播依賴風險的重要舉措。然而,東方甄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小紅書及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多渠道建設,尚未達到分渠道的效應。 早在2022年4月,董宇輝離職前,東方甄選就啓動了聚焦自營產品與會員折扣的「山姆會員店模式」。該體系成效斐然,最新財年自營產品創收35億元,貢獻近八成總營收。 東方甄選將會員業務視為未來核心,通過直播電商渠道及專屬會員App,雙軌銷售自營產品。公司稱其品牌「在業內影響力日顯,已成為品質、親民及生活美學的代名詞」。2023年10月推出的付費會員App,訂閱數量最新財年增長33%,從19.86萬人增至26.43萬人。 期內,App端自營產品GMV佔比從16.3%攀升至28.8%,數量從488款增至732款。飛瓜數據顯示,今年6月東方甄選8.8億元GMV總額中,自營產品貢獻3.5億元,同比增長15%。 以當前380億港元(49億美元)市值及5.52倍市銷率(P/S)計,機構對東方甄選看法呈現分化。雅虎財經調研的分析師中,7位給予其「強力買入」或「買入」評級,3位建議「持有」,2位對其評級為「表現弱於大盤」。 平均下來,分析師預測,隨著董宇輝事件影響淡化,東方甄選本財年營收將增長約25%,利潤增長有望超過一倍。 財報發布後,國信證券下調東方甄選未來三年利潤預期,但維持「跑贏大盤」評級。華泰證券表示:「我們看好公司向品牌化穩步轉型的長期發展潛力。」因而保持「買入」評級,並上調未來三年營收預期,同時將本財年利潤預測向上微調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亮麗 藍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32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盈利增長32.7%至11.43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為9.4億元,同比上升42%。 各項業務表現理想,期內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收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13%,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億元,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業務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長主要是頭部客戶量產多款新品。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將持續深化全球產能布局,強化材料模組整機垂直整合優勢,豐富高附加值產品矩陣。 藍思科技周二開市跌0.32%報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計上升逾3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同店銷售下跌20% 九毛九盈收雙降

餐飲運營商九毛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22.HK)上周五公告稱,因國內消費趨謹,致三大主力品牌同店銷售額驟降,上半年公司營收及利潤同比跌幅均超10%。 財報顯示,截至6月的半年間,營收同比下降10.1%至27.5億元,上年同期為30.6億元。當期利潤同比下滑16%至6,070萬元,上年同期為7,230萬元。核心品牌太二直營店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9%,規模較小的慫火鍋及九毛九品牌分別錄得20.1%和19.8%的跌幅。 伴隨銷售惡化,本季度公司淨關店42家,約佔門店總數5%,總門店數縮減至729家。 九毛九星期一收跌2.2%至2.7港元,年內累計跌幅約22%。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