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inent US targeting casts shadow over future of WuXi AppTec

美國針對一觸即發 藥明系前景蒙塵

美議員推《生物安全法》擬禁止聯邦機構或接受聯邦資助的機構,購買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與服務,藥明康德等CXO企業遭點名 重點: 藥明康德去年上半年收入超過65%來自美國 藥明康德澄清從未贊助涉軍項目,亦沒有直接收受相關投資      李世達 中美競爭正從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轉向「醫藥戰」。1月26日,一則報道令中國多家CXO(醫藥代工)企業股價應聲下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跨黨派提案,擬禁止美國聯邦機構購買特定生物技術公司的設備及服務。對於營收主要來自美國的中國CXO企業來說,這條法案可說攸關生死存亡。 消息公布後,遭點名的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359.HK; 603259.SH)股價在A股及港股兩市應聲急跌,其關聯公司藥明生物(2269.HK)、藥明合聯(2268.HK)無一倖免。藥明康德從25日收盤價76.2港元,三個交易日下跌26%至56.3港元;A股跌幅亦達22%;藥明生物股價則跌去31%。 對於上個月才剛剛宣布大手筆回購股份的藥明系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 這項新法案被稱為《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由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等多位議員提出。法案中提到,中國尋求主導生物技術作為未來產業,且該國的生物技術公司「多次與解放軍實體合作」,當局有權迫使他們交出數據。 在參議院提出類似提案的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表示,當前中國生技公司正透過醫療檢測,收集全球數百萬人的基因數據,許多被抽血的美國公民,並不知道誰有權查看其DNA與敏感數據。隨著生技領域發展,中國能夠大幅收集這些數據,在未來中美科技戰中佔據上風。 法案直接點名藥明康德,指其曾贊助「軍民融合活動」,接受「軍民融合基金」的投資,並指其同系的藥明生物CEO陳智勝曾是解放軍醫藥科技的教授之一。 對於這些指控,藥明康德發布自願性公告,指法案有關藥明的內容「不恰當也不準確」,重申公司發展不會對任何國家的安全構成風險,澄清公司從未贊助過涉軍項目、沒有直接收受相關基金投資。 是否「極小概率事件」? 藥明生物則發出澄清公告,指法案提及陳智勝有關解放軍醫藥科技學術頭銜,是2013年在唯一一次受邀講座後,作為一種禮遇而授予,這是中國高等院校慣例。強調陳智勝沒有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或任何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工作過,也沒有從具有軍事背景的機構中獲得過任何報酬。 「生物安全法只是一個反華議員的提案,到成為法律是極小概率事件,而且需要幾年的時間」陳智勝說。 陳智勝口中的「極小概率」事件,幾乎推翻了公司為了挽救股價所做的努力。在公司澄清後,藥明系股價仍持續下跌。 藥明康德營收超過八成來自境外。根據2023年中期業績,藥明康德境外業務佔總體營收的82%,美國佔比超過65%,來自中國境內的收入僅佔17%。藥明生物也是如此,去年上半年營收有54%來自北美。 藥企眼中的「富士康」 藥明系對於歐美藥企來說,重要性就像富士康之於蘋果。歐美藥企負責新藥研發、品牌及銷售,而像藥明系這類的CXO企業,則負責技術相對沒那麼尖端的研發、驗證與生產,提供外判代工服務。頂尖藥企集中在歐美,意味著中國CXO企業收入仰賴海外,很難改變。 儘管不少中國分析師認為,有關法案成功立法的可能性不高,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與中國的戰略競爭將會在更多層面被檢視。像藥明系這樣與美國企業廣泛合作並掌握敏感數據的企業,勢必會被推到風口浪尖。 事實上,在生物科技領域禁止中國企業的呼聲,早在去年11月就已出現,當時有16個保守團體致信國會參眾兩院,呼籲在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中修法禁止與「敵對生物技術公司」,特別是中國的華大基因(300676.SH)簽訂合約。 總統拜登最終簽署的2024年國防授權法中,與中國相關的技術合作、技術轉移等受到重點關注,尤其是在新能源、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因此無論法案最終是否成為法律,美國政府逐漸收緊與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慎防政治風險 然而,有投資銀行認為市場目前的反應過於激烈,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即使該法案成為法律,亦只是限制接受聯邦資金的項目外判給海外公司。藥明康德作為一家高性價比的服務提供商,可於生物製藥行業發展中得益。大和則稱,藥明生物曾於美國商務部的未經核實名單中排除,或可作為類似事件的參考,將藥明生物評級由「持有」上調至「買入」。 醫藥研發仍是增長快速的領域,目前藥明康德市盈率跌至15倍,低於藥明生物的21倍,仍高於同業凱萊英(6821.HK;…
WuXi XDC Cayman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it expects to report its net profit last year jumped more than 80% from 2022, while its adjusted net profit and sales revenue both more than doubled.

快訊:預告去年收入倍升 藥明合聯股價大漲

最新: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四公布,預計去年淨利潤按年大升超過80%,而經調整盈利及銷售收入預計均增長超過一倍。 利好:該公司認為,有關預期增長主要得益於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行業的持續活躍發展,以及公司在贏得項目方面的獨特競爭優勢。 值得關注:由於該公司去年上半年的收入大升202%至9.93億元,如果全年收入增長逾一倍,意味其下半年增長可能放緩。 深度:藥明合聯成立於2020年12月,是藥明生物(2269.HK)旗下從事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的合同研究、開發與製造(CRDMO)業務,去年11月分拆到港交所上市。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報告,按2022年營收計算,藥明合聯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從事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服務公司,市場份額接近一成。該公司近年業務增長迅速,去年上半年的收入及淨利潤分別大升202%與80%。 市場反應:藥明合聯周五股價大漲,中午收市升10%至21.9港元,比其新股定價20.6港元高6.3%。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 has launched a rescue mission for slumping Hong Kong and mainland share markets after the Hang Seng index fell below 15,000 points.

中央「組合拳」救市 股市暫擺脫弱勢

中國內地與港股市今年開局不利,恒指一度跌破15,000點關口,上周終於迎來好消息 重點︰ 中央上周連續出台多項提振經濟和穩定股市政策,刺激恒指上周累漲4.2%,扭轉今年開局連跌三星期的弱勢 官方把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同時鼓勵央企透過回購及增持,刺激央企股價大漲   歐美美 終於,中港股民等到了好消息。 1月8日,上證指數率先跌破2,900點關口,上週一進一步失守2,800點,至於香港恒生指數今年開局非常不利,在外資持續沽貨下,連港交所(0388.HK)行政總裁歐冠升也公開表示市場對港股欠缺信心,已跌至接近「投降點」。市場信心不足,恒指上周曾跌破15,000點,最低曾見14,794點,距離2022年10月底創下的14,597點的低位只差約200點。 正當市場萬念俱灰之時,外媒《彭博》於1月23日突然引述消息稱,中央正考慮一系列穩定股市措施,當中最令市場感到意外的是,這些措施包括設立高達兩萬億元的平准基金,以不同方式投資A股,包括滬港通及深港通,資金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機構;另外,政策也將包括支持人民幣匯率,並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央匯金,向A股投資最少3,000億元的本地資金。 消息一出,恒指當天曾反彈超過550點,最終收市漲392點,重回15,000點以上。翌日,人民銀行連放大招,行長潘功勝罕見地親自召開記者會,並在會上宣佈降準50個點子,幅度比市場預期的高出一倍,並向市場釋放一萬億流動性,反映中央全力提振經濟及阻止股市繼續下滑的決心,刺激中港股持續反彈,恒指再漲545點。 其後中央的政策浪接浪,先是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及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並將普惠小微貸款的認定標準由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放寬到不超過2,000萬元;為支持房地產企業保交樓,人民銀行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共同公佈,將允許經營性物業貸款用於償還存量房領域的相關貸款及公開債券,提高內地房企的資金流動性,一度刺激內房股全線飆漲。 最令市場振奮的,是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考核,同時鼓勵央企透過回購、增持等方法向市場傳遞信心及穩定市場預期,該政策相當於國企負責人如果想「升官」,其中一個考核便是公司的股價,股價過低將影響個人升遷。 消息一出,中國電信(0728.HK; 601728.SH)一馬當先表態,稱正積極研究市值管理;中海油(0883.HK; 600938.SH)首席執行官及總裁周心懷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一直按市場監管局和國資委要求,積極謀劃市值管理工作,更有專門團隊跟蹤研究。 隱憂是中美博奕 一眾「中特估(中國特色估值股票)」全線抽升,成為這次引領大市回升的主要動力,中海油連漲四天,累升約11.3%,其A股也漲了11.8%;中石油(0857.HK; 601857.SH)更累漲16.5%,A股升幅更大達20.6%;連走勢較落後的中國石化(0386.HK; 600028.SH),其AH股在四天內都累漲約10%。 其他「中字頭」股份如中國移動(0941.HK; 600941.SH)、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0762.HK),分別累升約5%、7%及11%;至於煤炭股中國神華(1088.HK; 601088.SH)也累漲11.3%,市值較低的中鋁國際(2068.HK; 601068.SH)更曾單日狂飆超過40%,就連股價長期橫行的內銀股都升百分之三至四,相當誇張。 中央連環出招後,恒指全周累升643點或4.2%,扭轉1月開局後連跌三周的弱勢。投行美銀引述EPFR的資料,截至1月24日的一個星期內,中國股票基金錄得119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規模創下2015年7月以來新高,至於追蹤中國股票的最大交易所基金之一的安碩中國大型股ETF(FXI.US),其看漲期權在上周更錄得一年多以來最高成交額,反映市場看好中國股票。 「人民銀行最近的政策非常積極,下一步或許在農曆新年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及貸款基礎利率(LPR)。在中央一連串的穩定股市政策下,中港股市的氣氛開始好轉,估計恒生指數短期低位已經確認。」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說。 不過中央救市也非萬能,中港股市過去三年陷入漫長熊市,除了因為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外,最困擾市場的仍是中美博奕。例如恒指成份股中的聯想集團(0992.HK)及藥明生物(2269.HK),1月26日便突然傳出可能受到美國制裁,前者有報道稱美國政府將禁用聯想電腦,後者則因為美國議員擬將提交法案,限制藥明生物等中國生物科技企業獲得聯邦合約,藥明系股份一度急挫超過20%,拖累恒指表現。 黃德几都認為,現時投資者都像驚弓之鳥,「金融市場一遇到不明朗事件,肯定先沽貨,就算藥明管理層有回應,也無阻跌勢,反映在中美博奕的大前提下,市場非常怕美國制裁帶來的影響。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政策大方向仍會針對中國,投資者應儘量避開相關股份」。他稱,「中特估」可能是投資者的理想之選,因這類股票不受美國影響,而且估值低息率高,防守性較強。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ontract drug services provider WuXi Biologics announced on Wednesday it has raised its guidance for new projects in 2024 from 80 to 110, despite a slowdown in biotech financing, after seeing a strong recovery in demand in the second half of last year.

快訊:藥明生物提升藥物開發目標

最新:醫藥外判服務商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周三表示,雖然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對去年首季新增項目數量影響最大,但下半年已強勁復甦,因此把今年藥物開發業務項目目標,由80個上調至110個。 利好:該公司預計,商業化項目將在未來貢獻更多收入,其中有望每年貢獻逾2億美元收入的項目有7個,貢獻1億至2億美元的項目也有10個。 值得關注:提高開發業務項目目標,可能會導致研發開支的增長,不利公司盈利表現。 深度:藥明生物於2010年成立,是藥明康德(2359.HK)旗下子公司,2017年分拆在港股上市。該公司主要研究生物製劑,在上海、無錫和蘇州建有營運基地,與一般的醫藥合同研發(CRO)公司以及醫藥定制研發生產(CDMO)公司相比,藥明生物擁有獨特的CRDMO模式,可以提供一體化的生物藥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由於全球藥研需求上升,該公司海外客戶持續增加,以今年第一季為例,北美貢獻約55%的新增項目,歐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的新增項目也達到20%。 市場反應:藥明生物周四股價大漲,早午收市升8%至30.25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is pharma services provider has shocked investors with a steep downward revision of its earnings outlook, slashing its full-year revenue growth forecast to just 10% from an initial 30% and predicting a profit drop.

藥明生物自爆業績遇冷  緊急回購能否重塑信心?

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藥明生物宣佈大幅下調業績指引,全年收入增速從年初預計的30%下調至10%,利潤也將出現個位數比例下降 重點: 藥明生物股價一周內下跌超過30%,自稱已經嚴重偏離公司估值,宣佈大手筆回購10%股份 收入下挫一方面因為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放緩,導致新增項目減少,另一方面因監管機構批准滯後,導致重磅藥物延期影響收入   莫莉 過去這一周,曾經堅定看好醫藥外包(CX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的投資者,可能會頗為傷神。上週一,藥明生物突然發出業務不及預期的公告,其後股價大幅插水,即使公司管理層積極回應解釋,也未能挽救頹勢,一周之內股價累計下跌32.5%,市值縮水超過374億港元。 以藥明生物CEO陳智勝的話來說:「今年是藥明生物歷史上最難的一年,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寒冬。」在此背景之下,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藥明生物宣佈大幅下調業績指引,全年收入增速從年初預計的30%下調至10%,兩大核心業務中,藥物開發比去年同期有3%至5%的增長,藥物生產業務的收入將下降3%至6%,利潤也將出現個位數比例下滑。 藥明生物自2017年從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分拆獨立在港交所上市以來,受惠於生物藥的開發熱潮、以及新冠疫情帶來大量研發及生產項目,在2017年至2022年,每年收入均錄得四成至八成的高速增長。 到了2023年,不只核心業務收入下滑,整體收入增速也大幅萎縮至10%,淨利潤甚至出現倒退,也難怪投資者選擇快速離場,光是業績預告發佈當天早上,其股價便暴跌23.8%,以致公司宣佈停牌,次日復牌後仍然延續跌勢,48小時內下跌超過30%。 12月6日,眼看股價一步步滑向深淵,藥明生物宣佈大手筆回購10%股份,總價格不超過6億美元。公告稱,這次回購是因為股價已經嚴重偏離了公司估值,陳智勝補充說,「因為我們有資金、有實力做這件事,不然不論股票跌到什麼程度都沒錢回購。」 雖然業績增速不如預期,但作為行業龍頭的藥明生物仍有著充足的現金流。中期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手握76億元現金。藥明生物還將旗下專注於抗體偶聯(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的合約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CRDMO)服務業務獨立出來,今年11月,負責這部分業務的子公司藥明合聯(2268.HK)成功登陸港交所,淨籌資額高達34.8億港元。 行業危機? 「我們是行業裏最後一個感受到寒冬的,但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春天的到來」,陳智勝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公司今年的新增項目或將達到100個,佔全球研發領域50%以上的市場份額,預計2024年將會穩健增長,2025年及以後恢復強勁增長。 藥明生物管理層屢次喊話,試圖向市場傳遞信心,但是這次預測是否準確,則仍然有待考驗。畢竟,在10月底的傳媒交流會上,陳智勝曾表示,公司年初制定的新增120個項目目標沒有變,不少公募基金經理都在第三季大幅加倉藥明生物。然而一個月後,業績預告卻突然變臉,可能讓投資者的信任受打擊。 造成藥明生物收入銳減的原因是甚麼?公司稱,在藥物開發領域,由於生物醫藥行業的融資放緩,導致藥明生物獲得的新增項目減少,比去年減少約40個新項目,即約3億美元收入減少;在藥物生產領域,由於今年下半年監管機構批准滯後,三個重磅藥物延期,大約影響了約1億美元的收入。 新增項目數量下降的確不是個別例子,整個中國的CXO行業都存在同樣問題,這或許與中國經濟不景氣,導致生物醫藥融資環境艱難有關。今年首三季,同業凱萊英(6821.HK; 002821.SZ)的營收為63.8億元,按年下滑18.3%,但對應去年同期的收入增速卻高達167.25%;同期泰格醫藥(3347.HK; 300347.SZ)的營收為56.5億元,雖按年增長4.5%,但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9.2%高增長。 可是,若將對比範圍擴大到全球市場,CXO行業的另一位領軍者三星生物(207940.KS)仍然維持高速增長。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三季度營收超過1萬億韓元(54億元),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86%的增長,最新的2023年收入指引,更是從增長 15%至20%,上調至20%以上。對此,陳智勝解釋稱,三星生物的強項在於藥物生產,而藥明生物目前在該領域產能不足,生物技術投融資環境對藥物生產業務的影響很小。 目前藥明生物還在積極擴充產能,之前公佈擬在歐洲、美國、新加坡累計投資30億美元建廠,預計海外產能佔比在2026年將接近40%。然而,這些全球基地的產能爬坡,也導致2023年毛利減少1億美元,成為拖累利潤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新冠疫情帶來的CXO行業超高速增長難以持續,許多曾經以新冠藥物研發為主業的醫藥企業亦轉型攻入CXO市場,同行競爭更加激烈。但是,隨著ADC、GP-1減肥藥等新的明星藥品種不斷推進,醫藥研發及生產的需求還將持續上升。藥明生物當前的市盈率已回落至28倍,仍然高於藥明康德的市盈率23倍。如果2024年可以如管理層所言步入春天,藥明生物仍然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藥明合聯今招股 入場費逾萬港元

最新:由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分拆上市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二開始公開招股,該公司計劃全球發售約1.78億股,招股價由19.9港元至20.6港元,集資最多36.8億港元。 利好:藥明合聯這次上市將引入7名基礎投資者,包括卡塔爾投資局、紅杉中國和清池資本等知名機構,或有助吸引其他投資者參與。 值得關注:由於該公司每手500股的入場費高達10,404港元,較高的門檻可能會令部分零售投資者卻步。 深度:藥明合聯成立於2020年12月,主要從事抗體偶聯(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的CRDMO業務,為全球生物大分子CX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旗下子公司。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報告,按2022年營收計算,藥明合聯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從事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服務公司,市場份額為9.8%。今年上半年,其收入及淨利潤達到9.93億元及1.77億元,按年大升202%與80%。 市場反應:藥明合聯的母公司藥明生物周二股價下跌,中午收市軟1.8%至49.8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uXi Biologics is spinning off its WuXi XDC ADS unit

藥明生物分拆藥明合聯 「藥明系」港股再衝刺

乘著市場對ADC藥物的熱度,藥明生物通過分拆藥明合聯在資本市場吸金 重點: 市場預計2022年至2030年,全球ADC藥物複合年增長率達30% 按2022年的營收,藥明合聯是全球第二大從事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服務公司,市場份額達9.8%    莫莉 在新藥研發領域,抗體偶聯(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賽道正成為繼PD-1抗體之後的又一大熱點,無論傳統巨頭抑或是新興生物藥企,都紛紛上馬ADC項目,這也讓專攻ADC領域的CRDMO(合約研究、開發及生產組織)業績大增。 全球生物大分子CX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02269.HK)上周日公布,將拆分專注於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的CRDMO業務於港交所上市,同一天,該業務的實體藥明合聯,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分拆消息公布後第一個交易日,藥明生物的股價曾在早盤上漲3.8%至39.25港元(36.27元),但隨後高開低走,全日僅升0.53%。 藥明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分拆交易完成後,藥明合聯仍繼續是藥明生物的併表子公司,如今ADC及生物偶聯物市場正處於增長拐點,分拆公司獨立上市,將提升市場認知與認可度,把握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機遇。 藥明合聯成立於2020年12月,由藥明生物及藥明康德(603259.SH ;02359.HK)子公司合全藥業,分別出資1.2億美元(8.7亿元)及8000萬美元,兩間公司分別持股60%和40%。雖然這是一間頗為年輕的公司,但是「藥明系」在該領域耕耘已久, 2013年藥明生物成立了專門的ADC CRDMO業務部門,隨著ADC藥物市場的高速發展,藥明生物於2018年在無錫建立單獨及專用的ADC設施。合全藥業亦在上海、江蘇等地,擁有可以生產高活原料藥的實驗室,可以為客戶生產ADC藥物。 藥明合聯背靠 「藥明系」兩大巨頭,如今已在生物偶聯藥物市場佔據一片江山。據招股書引述的研究報告,按2022年的營收計,藥明合聯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從事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服務公司,市場份額達9.8%。截至2022年底,藥明合聯有94個進行中的整體項目,佔同年全球生物偶聯藥物外包整體項目總數的35%以上。 ADC賽道火熱 ADC藥物是2020年以來抗癌藥物研發的熱點之一,這種藥物是通過專門設計的連接子(Linker),將小分子藥物(即細胞毒性有效載荷)連接到生物成份(即抗體)上組成,結合了二者高特異性靶向能力,和強效殺傷癌細胞的優勢,可以實現對癌細胞的精準高效殺滅,也被稱作「生物導彈」。相比於當前標準的癌症治療方法,ADC藥物療效更精準,副作用也更小。 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ADC藥物誕生於2000年,近年來因技術改善,ADC藥物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美國FDA批准的生物制劑中,ADC藥物佔15.4%。其中部分藥物顯示出良好臨床效果,例如針對HER2+靶點的ADC藥物Enhertu,在上市第三年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12億美元。因此,全球藥企也在紛紛加快ADC藥物的研發,截至3月底,全球有500多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當中有222款為ADC候選藥物。招股書引述的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ADC藥物的市場規模為79億美元,預計2030年ADC藥物市場將進一步增長至647億美元,2022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30%。 由於ADC藥物涉及小分子藥物和生物載體的偶聯,需要同時覆蓋大分子和小分子的跨學科專業知識,研發較為複雜,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大多數醫藥企業依賴外包合作夥伴進行ADC開發。2022年全球ADC開發及生產的外包率高達70%,遠高於一般生物藥34%的外包率。 在此背景下,藥明合聯的業績近年來水漲船高,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9600萬元、3.11億元、9.90億元,同期分別實現盈利2630萬元、5490萬元、1.56億元。截至2023年5月31日,藥明合聯的未完成訂單金額高達3.73億美元。招股書披露,藥明合聯已成功賦能多個ADC藥物,在15個月內完成從DNA到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相比傳統開發時間幾乎縮短一半。2022年以來,中國有十家生物醫藥公司,與海外合作夥伴達成ADC對外授權交易,當中有八家是藥明合聯的客戶。 「藥明系」再壯大 一般來說,生物醫藥企業分拆業務上市,是為了增強融資能力以支持研發。但是藥明合聯已經有成熟的盈利能力,且並未引入外部投資者,也就沒有急於上市的壓力。藥明生物2022年的營收高達152.7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50.5億元,藥明合聯貢獻的營收佔比僅6.6%。但是ADC業務增長前景明確,是當前最受關注的賽道。藥明生物選擇此時分拆,除了如公告所說的「可以獲得獨立的融資平台和資金支持,提升產能和完善全球佈局」,更像是一次利用市場熱度進行吸金的資本運作。 在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中,「藥明系」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主要包括專注化學藥和小分子藥物CXO(醫藥外包)的藥明康德,和專注生物藥CXO業務的藥明生物兩大巨頭。藥明生物是2017年由藥明康德分拆大分子業務後上市的企業,兩者互相獨立,但背後的主要股東一致。 由藥明康德與美國Juno公司2016年共同成立的藥明巨諾(2126.HK),已於2020年11月登陸港股,被視作「藥明系」的第三架馬車。不過,曾經被市場寄予厚望的藥明巨諾,由於商業化之路不順,股價已持續下跌兩年,當前股價不足3港元,較當時的招股價23.8港元縮水近九成。作為創始股東的藥明康德近年來也在大幅減持,現已退出主要股東行列。 從估值來看,當前藥明生物的市盈率約為35倍,與兄弟公司藥明康德的19倍相比,存在明顯溢價。倘藥明合聯成功上市,獲得大筆融資以擴充規模,藥明生物作為母公司,將獲得更大增長動力。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