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HK
Investors have been cashing out of SenseTime while other AI stocks around the world are surging.

當全球人工智能概念股瘋狂上漲時,這家中國龍頭公司卻遭股東連續減持

重點︰

  • 商湯公布阿里巴巴已清倉持股,在這個不明朗因素消除後,商湯股價曾短暫反彈
  • 投資市場關注商湯今年上半年業績,包括應收賬增加、收入減少及開支大升等問題會否改善

 

裴梓龍

要說今年最紅的投資概念,無疑是人工智能(AI),投資界已認為它將為人類未來帶來巨變。自從微軟(MSFT.US)投資的OpneAI推出ChatGPT聊天機器人後,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各大主要股票市場的人工智能概念股水漲船高,其中微軟、英偉達(NVDA.US)及蘋果公司(AAPL.US)更屢創歷史新高。

正當國外人工智能概念股炒得歡天喜地,惟獨港股同類股份斯人獨憔悴。被視為中國「AI四小龍」之首的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HK)更接連被主要股東減持,股價今年已累挫逾兩成,恐怕令投資者失望。

7月20日,商湯股價單日下挫5.6%,翌日再低開約3%,開市首5分鐘已錄得多宗大手拋售,一度低見1.61港元的年內新低;豈料商湯股價早市突然快速抽升,半小時內狂飆14.2%,從1.61港元大漲至最高1.84港元。

正當市場消息滿天飛,商湯在當天中午收市期間發表公告,稱收到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全資子公司Taobao Holding Limited(淘寶)通知,已經有序出售其持有的商湯所有B類股份,意味阿里巴巴完全退出對商湯長達5年的投資。

「由於阿里巴巴過去一直沽售商湯,令其股價受壓,這次終於沽清股份,市場其中一個潛在不明朗因素消除,對股價形成利好作用,帶領商湯上周五由跌轉升,」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分析說。

2018年,商湯完成的6億美元(43億元)C輪融資,便是由阿里巴巴領投,跟投的還有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鍚,每股平均成本僅0.153美元,即約1.19港元。今年4月,商湯股價乘上了人工智能浪潮,一度從2.4港元飆升至3.7港元水平,阿里巴巴也借升浪套利。4月11日,阿里巴巴首次宣佈減持商湯4,000萬股,每股平均價3.452港元,套現1.38億港元(1.26億元);其後商湯股價持續下挫,6月5日,阿里巴巴再以每股2.1974港元沽出7,000萬股,套現1.54億港元,並於10天後再減持5,000萬股,平均售價2.267港元,總值1.13億港元。

到了7月6日,阿里巴巴一下子賣出5.57億股商湯,平均價1.82港元,套現10.14億港元,加上上周沽售餘下持股,估計總共套現超過19億港元。

對於阿里巴巴沽清商湯持股,獨立股評人鄒家華估計與其最新發展有關,「由於阿里巴巴需要分拆業務,估計是內部壓力要求賣掉商湯股份,因為公司一旦再牽涉任何壟斷行為,將會對前景不利。」

作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件提供商,商湯先後推出手機端人工智能服務、自動駕駛方案、城市與企業方舟平台,形成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及智慧商業四大業務。今年4月,商湯向市場介紹自家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日日新」,推出類似ChatGPT的產品「商量(SenseChat)」,除了可以創作文案及故事外,還能進行編碼、醫療問診等;此外,公司還推出由文字生成圖像的「秒畫」、人工智能影片平台「如影」,以抓緊AI熱潮的商機。

虧損未止

不過,一系列新產品未能剌激股價。「商湯的業績一直令投資者擔憂,去年收入減少、應收賬大增,加上持續虧損,即使看好科技股,投資者寧可選擇阿里巴巴和騰訊(0700.HK)等大型公司。」溫傑說。

事實上,商湯去年業績仍然「見紅」,淨虧損高達60.93億元,雖然比2021年收窄64.5%,但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的經調整虧損大升234%至47.4億元,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收入下跌19%,主要因為兩大核心業務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的營收分別減少25.2%及48.8%,抵銷了智慧生活與智能汽車收入的增長。

商湯稱收入減少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應收帳增加,其中賬齡1至2年的應收賬激增1.3倍至32.45億元,更誇張的是3年以上的應收賬,竟由2021年的1.01億元暴升524%至6.3億元。

溫傑認為商湯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已全面解封,投資者將觀察其應收賬有否明顯改善,另外一個關注點,則是管理層如何控制成本以減少虧損。

7月13日,中國多個部委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8月15日實行,當中沒有了以往整頓科技企業的強監管措詞,反而以促進行業健康高效發展為目標,明確了AI在中國發展的方向。不過,鄒家華認為國際投資者仍然未敢看好商湯,「即使估值吸引,但由於它仍然受到美國制裁,未能進入MSCI指數,外國基金或投資者不會買入該股,加上美國財政部隨時都會詢問基金在中國的投資詳情,所以外資非常忌諱這類股份,除非中美兩國關係重修舊好,否則商湯股價或持續低迷。」

同為中國「AI四小龍」、但在上海掛牌的雲從科技(688327.SH),市銷率高達47.51倍,遠高於商湯的13.4倍,反映後者確有被低估之嫌。但環顧商湯的其他主要股東,包括今年4月曾減持5,000萬股、已連續5個季度虧損的日本軟銀集團(9984.T),雖然阿里巴巴減持商湯的壞消息已過,但看來有點缺錢的軟銀會否積極沽售,可能仍然會成為左右商湯股價的因素。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贛鋒鋰業擬配股及發可轉債籌25億元

鋰生產商江西贛鋒鋰業集團有股份限公司(1772.HK; 002460.SZ)周二公布,擬配股及發行可換股債券,籌集淨額共25.15億元,擬用於償還貸款、產能擴張及建設、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配股部分,公司建議配售4,002.56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02%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5%,每股配售價29.28港元,較H股昨日收市價30.98港元折讓5.49%,集資淨額11.69億港元。 另外,公司建議發行於2026年到期的13.7億港元的可換股債券,按年利率1.5%計息,初始轉換價為每股H股33.67港元,較昨日H股收市價30.98港元溢價8.68%,可悉數轉換為4,068.904萬股H股,佔擴大後已發行H股9.16%及擴大後已發行股份總數1.98%。發行債券所得款項淨額13.46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約為82.58億元,同比下降13.3%,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59億收窄至5.36億元。 周二公司股價低開,至中午休市報30.08港元,跌2.9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ast Buy does e-commerce

告別網紅主播模式 東方甄選要做「線上山姆」

這家由教育機構轉型的直播電商公司,正通過自營產品業務,試圖打造線上的山姆 重點: 東方甄選在上個財年呈現營收、利潤及GMV同步下滑 公司在財年下半段開始恢復盈利,增強投資者對其最新商業模式的信心   譚英 當在線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2023年1月轉型為直播電商公司時,新更名的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1797.HK)前景似乎一片光明。這家教培巨頭新東方(EDU.US; 9901.HK)旗下的原在線業務子公司,在2021年政府叫停課後輔導後,完成了非常規轉型。 轉型初期,東方甄選勢頭強勁,截至2023年5月的財年錄得45億元(6.28億美元)營收及9.71億元淨利潤的創紀錄表現,扭轉了之前財年虧損困境。次年,這家公司業績更為亮眼,營收躍升至70億元,淨利潤達17億元。 不過,據上周五發布的最新年報顯示,公司復蘇勢頭在剛過去的財年突遇波折。因捲入與頭部主播的高調糾紛,截至今年5月的財年,營收、利潤及商品交易總額(GMV)均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東方甄選最新財年持續經營業務營收同比驟降32.7%至44億元,對上一財年大額利潤幾乎化為烏有,全年淨利潤僅錄得570萬元。核心電商及自營產品業務GMV,更從上年的143億元大跌40%至87億元。 最新業績未包含爆款直播間「與輝同行」的貢獻,該直播間由曾是英語教師的董宇輝主持,後者去年與東方甄選分道揚鑣。若計入該直播間收益,最新財年營收、利潤及GMV的跌幅將進一步擴大。 市場對業績表現反應消極,財報公布後首個交易日(本周一),東方甄選股價下挫13%。即便經歷此番下跌後,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達76%。 儘管年報數據降幅顯著,但積極信號在於,上個財年的下半年營收較上半年小幅增長。更關鍵的是,繼上半年報虧9,670萬元後,東方甄選下半年實現1.024億元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 國信證券認為,最新財報「初步驗證公司轉型成效」。國信證券進一步指出,東方甄選依託自營產品及會員體系構築的新增長模式,將通過打造爆款商品注入增長新動能。 持此觀點的不只國信,投資者似乎青睞東方甄選現行戰略,該戰略旨在突破對頭部主播的過度依賴,轉向打造線上沃爾瑪的倉儲式折扣店山姆會員店。業績指標顯示,戰略正初顯成效。 教科書級過度依賴案例 東方甄選與董宇輝的經歷,堪稱企業過度依賴單一個體的教科書案例。董宇輝於2024年7月離職時,帶走粉絲量達2,000萬的「與輝同行」直播間。 據飛瓜數據顯示,董宇輝個人影響力此後持續攀升,粉絲規模目前已達3,000萬。相形之下,東方甄選自董離職後流失186萬粉絲,在飛瓜數據榜單滑落至第22位。包括「黃金一代」主播敬文、頓頓在內的核心主播也相繼離職,東方甄選CEO俞敏洪在股東大會上稱,不會再出現某個主播成立獨立平台。 除董宇輝事件外,東方甄選在抖音之外的直播渠道的拓展同樣舉步維艱。最新財年因董宇輝貢獻消失,其抖音付費訂單數從上年1.81億單腰斬至9,160萬單,抖音平台仍佔據公司GMV總量的70%。 俞敏洪承認,單一渠道依賴存在隱患,同時指出新推的自營產品會員體系,是弱化主播依賴風險的重要舉措。然而,東方甄選在淘寶、京東、拼多多、小紅書及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多渠道建設,尚未達到分渠道的效應。 早在2022年4月,董宇輝離職前,東方甄選就啓動了聚焦自營產品與會員折扣的「山姆會員店模式」。該體系成效斐然,最新財年自營產品創收35億元,貢獻近八成總營收。 東方甄選將會員業務視為未來核心,通過直播電商渠道及專屬會員App,雙軌銷售自營產品。公司稱其品牌「在業內影響力日顯,已成為品質、親民及生活美學的代名詞」。2023年10月推出的付費會員App,訂閱數量最新財年增長33%,從19.86萬人增至26.43萬人。 期內,App端自營產品GMV佔比從16.3%攀升至28.8%,數量從488款增至732款。飛瓜數據顯示,今年6月東方甄選8.8億元GMV總額中,自營產品貢獻3.5億元,同比增長15%。 以當前380億港元(49億美元)市值及5.52倍市銷率(P/S)計,機構對東方甄選看法呈現分化。雅虎財經調研的分析師中,7位給予其「強力買入」或「買入」評級,3位建議「持有」,2位對其評級為「表現弱於大盤」。 平均下來,分析師預測,隨著董宇輝事件影響淡化,東方甄選本財年營收將增長約25%,利潤增長有望超過一倍。 財報發布後,國信證券下調東方甄選未來三年利潤預期,但維持「跑贏大盤」評級。華泰證券表示:「我們看好公司向品牌化穩步轉型的長期發展潛力。」因而保持「買入」評級,並上調未來三年營收預期,同時將本財年利潤預測向上微調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期業績亮麗 藍思盈利升逾三成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300433.SZ)周一公布香港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收入32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2%,盈利增長32.7%至11.43億元,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為9.4億元,同比上升42%。 各項業務表現理想,期內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收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13%,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6.5%至31.6億元,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業務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近15%。公司指出,收入增長主要是頭部客戶量產多款新品。 展望未來,公司表示將持續深化全球產能布局,強化材料模組整機垂直整合優勢,豐富高附加值產品矩陣。 藍思科技周二開市跌0.32%報24.56港元,公司自今年7月上市累計上升逾3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iyunshan supports stock price with high dividend yield despite plain business performance

白雲山業務欠驚喜 股息率高助撐股價

白雲山大健康業務中期利潤升14%,主要來自王老吉貢獻 重點: 受大南藥業務影響,白雲山中績倒退 飲料業務競爭大,王老吉開拓海外市場   白芯蕊 涼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更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王老吉涼茶及多款中藥產品的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874.HK;600332.SH),最近公布中期業績,雖然飲品業務表現強現強韌,但製藥業務仍缺乏起色,令淨利潤按年倒退1.3%。 白雲山前身是為廣州藥業,集團於1997年成立,同年在香港港交所掛牌,2001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2013年完成合併白雲山,隨後公司名稱由廣州藥業改名為白雲山,目前大股東是廣州醫藥集團,持有白雲山45.04%股權,廣州醫藥集團則是廣州市人民政府旗下企業。 大健康業務佔利潤51% 集團完成重組後,基本完成「大南藥」、「大商業」及「大健康」業務佈局,其中大健康業務是白雲山利潤主力來源,上半年利潤總額為15.8億元,按年升13.9%,佔集團總利潤金額51.1%。大健康業務主要由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組成,主要產品包括王老吉涼茶、荔小吉系列、潤喉糖、龜苓膏等產品。 尤其王老吉品牌更是集團皇牌,該品牌於1828年創立,最早以涼茶鋪形式出現,王老吉積極現代化轉型,廣藥集團於1992年獲得「王老吉」商標,並以紅罐「王老吉涼茶」迅速在中國走紅,一度與加多寶集團就「王老吉」商標展開法律糾紛,但最終由白雲山持有,目前王老吉在涼茶市場市佔率高達70%。 不過,以收入計算,集團大健康業務上半年收入只得70.26億元,佔集團總收入418.34億元的16.8%,遠比第一大收入的大商業業務的290.63億元少。所謂大商業業務主要經營醫藥流通業務,包括醫藥產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的批發、零售與進出口業務等。 大商業收入大毛利率少 雖然大商業業務收入佔比大,但毛利率卻不高,上半年只得6.13%,因此利潤總額只有3.46億元,佔集團總利潤金額僅11.1%,相反以王老吉為主的大健康業務,毛利率高達44.67%,更按年升1.69個百分點,因此大商業業務雖然收入大,但利潤貢獻卻比大健康業務少。 大健康業務由王老吉涼茶支撐,上半年利潤也錄增長,但面對內地飲品業百花齊放,尤其新茶飲市場不斷擴張,令中國涼茶市場亦近天花板,據尼爾森調查顯示,18至35歲主力消費群體中,選擇王老吉作為解渴首選的比例已從2022年前的43%,大降至2025年3月的27%。 王老吉拓海外覓商機 王老吉作為中國涼茶業龍頭,為對抗茶飲新勢力,更年也積極開拓其他新口味,以迎口顧客需要,例如推出無糖味涼茶、茶花風味涼茶等新產品。 除此之外,白雲山也為王老吉涼茶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集團於2024年啟動海外品牌標識「WALOVI」,品牌已在美國、泰國、意大利、沙特、馬來西亞等多國陸續發布,尤其是主攻東南亞與北美市場,並與美國Costco、亞馬遜、展開深度協作,以拓大海外商機。 不過,白雲山大南藥業務仍拖集團後腿,繼2024年該業務收入下跌10.4%後,最新業績仍未見好轉勢頭,2025上半年收入按年跌15.2%至52.4億元,當中中成藥收入跌幅達20.1%至32.5億元,化學藥則下滑5.9%至20億元。 白雲山的大南藥板塊主要涉及中成藥及化學藥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陳李濟藥廠、何濟公藥廠、潘高壽藥業、白雲山等中華老字號企業,不過面對市場競爭激烈,尤其白雲山化學藥皇牌輝瑞仿制藥金戈(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去年存量激增49.78%,暗示銷售壓力大,已為大南藥業務敲響警鐘。 另一方面,白雲山創新能力不足亦是一大問題,由於缺乏持續爆款新藥登場,造成大南藥業務表現呆滯。幸好白雲山已有針對性部署,出資近15億元設立廣藥基金二期,該基金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開展生物醫藥股權投資,從中獲得投資收益,盼扭轉投資新藥不足的問題。 整體來講,白雲山股息率不俗,預期股息率分別為4.9%和5.4%,較10年期美債息4.3厘好,加上美國潛在減息空間大,變相支撐股價,但由於業務驚喜度不足,除了大南藥業務倒退拖後腿外,王老吉業務則面對新興茶飲市場競爭,故股價上升空間未必太大,只會在區間浮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