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國內領先的防曬產品銷售商近年收入快速增長,但其高昂的推廣開支值得關注

重點:

  • 蕉下控股營收增長迅速,但背後依賴的是佔總收入高達45.9%的行銷開支,以換取品牌及產品知名度
  • 該公司試圖拓展城市戶外鞋服及用品市場,以突破防曬這類季節性生意的樽頸

莫莉

金秋10月,防曬產品的銷售旺季已經過去,今年春天已遞表的防曬用品市場龍頭蕉下控股有限公司,卻未能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在銷售淡季到來之時,該公司上週一再度入表,憑藉上半年扭虧為盈的財務突破,爭取成為「戶外防曬第一股」。

蕉下成立於2013年,是中國主推太陽傘、防曬服的消費品牌。公司自我定位為「中國城市戶外鞋服公司」,提供兼具美學設計的戶外功能產品。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研究報告,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線上零售額計,蕉下是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分別擁有5%及12.9%的市場份額。

隨著社交媒體和直播帶貨的興起,蕉下憑藉明星代言,以及與小紅書、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上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帶貨,把產品塑造成為頗受年輕人喜愛的時尚、具有科技元素的防曬用品。例如,蕉下的明星產品「雙層防曬小黑傘」,主打高科技防紫外線面料,外觀時尚,售價則高達兩百至三百元,是傳統太陽傘的四至六倍。

不過,防曬只是季節性生意,即使蕉下在小黑傘之後又推出防曬帽、防曬衣等相關產品,市場空間仍然有限。為此,公司從2019年開始推出其他城市戶外產品,例如輕型馬丁靴、厚底帆布鞋等非防曬類鞋服產品。該策略有效提升了公司營收,公司過去兩年的收入分別為7.94億元和24.07億元,年增長率分別高達106%與202%。其中傘具收入的佔比從2019年的86.9%,大降至2021年的20.8%;同期服裝類的收入佔比,則從0.8%大幅上升至29.5%,成為貢獻最大的產品,反映多元化策略取得成功。

行銷開支高企

今年上半年,中國多地爆發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制約居民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7%。然而,蕉下卻逆勢錄得增長,上半年收入大升81.3%至22.1億元,差不多等於去年的總和。

過去三年半,蕉下的毛利率均達到50%或以上,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更升至60.3%。只不過,在扣除行銷費用、行政開支等項目後,公司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經調整淨利潤率表現大相逕庭,過去三年僅為5%至5.6%。

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蕉下的淨利潤劇烈波動,從2021年的淨虧損54.7億元,到2022年上半年盈利4.9億元。不過這只屬會計計算規則上的變動,對公司持續經營並不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如果參考蕉下上半年經調整利潤4.03億元、以及經調整利潤率18.2%來看,可見其業績表現十分可觀。

作為成立不到十年的新消費品牌,蕉下能在年輕人市場迅速崛起,離不開持續的高額行銷投入。該公司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從2019年的1.25億元大增至去年的11.04億元,分別佔同期收入的32.4%和45.9%。期間,與蕉下合作的KOL數量快速上升,從274位增至1,577位,其中199個關鍵意見領袖擁有超過100萬名關注者,帶來45億次流覽量,大幅提高品牌及產品的知名度。

以蕉下及逸仙電商(YSG.US)旗下「完美日記」化妝品為代表的國產新消費品牌,近幾年依靠行銷和線上管道迅速崛起,但是一旦行銷開支降低,熱衷於嘗鮮的年輕人,便會很快被競爭對手搶走。因此,蕉下將繼續維持較高的行銷開支投入,招股書顯示IPO籌得的部分資金,將繼續用於促銷及廣告活動,包括推廣品牌視頻、名人代言、贊助戶外活動等。

市場競爭激烈

除了維持行銷投入,拓展線下門店也是解決過於依賴線上管道的方案之一。蕉下當前擁有覆蓋34個城市的99間線下門店,但今年上半年零售門店產生的收入為9,519萬元,佔總收入比重僅4.3%。

雖然蕉下在行銷中多次強調品牌的「黑科技」屬性,擁有AirLoop面料與原紗防曬等核心技術,但公司的研發投入水平不高。2019年的研發支出僅約2,000萬元,去年增至7,160萬元,在總營收的比重從5.2%下滑至3%。

雖然蕉下試圖拓展城市戶外鞋服及用品市場,希望突破防曬產品這類季節性生意的樽頸,但該領域已經擁有探路者(300005.SZ)、三夫戶外(002780.SZ)等諸多國產品牌,更有Columbia Sportswear(COLM.US)與威富公司(VFC.US)旗下The North Face等佔據中高端市場的國際品牌,因此面對的競爭相當激烈。

蕉下自2015年以來,已先後完成3輪融資,今年2月完成最後一輪融資後的估值為30.26億美元(218億元)。如以當時的估值、並引伸今年上半年收入到全年計算,其市銷率約4.9倍;同屬戶外用品行業的探路者和三夫戶外,市銷率分別為7倍和3倍,反映蕉下的估值屬於行業中游。

蕉下的快速崛起,顯示公司能有效把握年輕人市場,但公司能否在戶外領域這個「紅海」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定位,仍待時間證明。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藥明合聯折讓4%配股 籌27億港元

為製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三公布兩項集資安排,合共集資27.14億港元(3.48億美元)。 公司擬按每股58.85港元配售最多2,227.7萬股新股,折讓約4%,涉及淨額約13億港元,佔擴大後股本約1.82%。此外,公司宣布與控股股東藥明生物(2269.HK)訂立認購協議,藥明生物將以相同價格認購2,413.4萬股新股,佔擴大後股本約1.93%,涉及淨額約14.14億港元。完成上述交易後,藥明生物持股比例將由49.81%升至50.78%。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約九成將用於擴大生物偶聯藥物服務能力及產能,包括新加坡新基地建設、無錫廠房擴建及潛在海外拓展,其餘約一成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藥明合聯股價周三高開,至中午休市報64.65港元,升5.4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雲鋒金融斥4,400萬美元購萬個以太幣

雲鋒金融集團有限公司(0376.HK)周二公布,已於公開市場累計購入10,000枚以太幣,涉及資金4,400萬美元。是次購買的資金來自內部儲備,購入的以太幣會在財務報表中列為投資資產。 公司於今年7月時公告集團戰略布局,包括Web3、現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貨幣、ESG零碳,以及人工智能。 雲鋒金融指出,購入以太幣符合集團的戰略布局,並可探索以太幣在集團保險業務中潛在的應用模式,以及與Web3相適應的創新業務場景。此外,以太幣作為儲備,可優化資產結構,減少對傳統貨幣的依賴。 公司於周三開市升3%報3.78港元,但隨即掉頭下跌,今年以來股價升逾2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奧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奧克斯電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掛牌,收市下跌5.4%,這家空調製造商集資近40億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價格發售2.38億股,約35%售予香港本地投資者,該股收市報16.48港元。 香港發售部分獲556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獲7.3倍超額認購。 公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空調製造商之一,成立超過三十年,以廉價型號聞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7%至93.5億元,期間利潤增長23%至9.25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中國放鬆「限古令」 影視行業迎來轉折點

中國電視劇行業迎來近20年罕見的政策鬆綁。據財新報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於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廣電部門、平台與製作公司開會,宣布調整多項行業規管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放寬古裝劇播出數量限制,被外界視為「限古令」鬆動。 其他重要調整包括:取消單劇40集上限及季播劇必須間隔一年播出的限制;電視劇中插廣告在被禁逾十年後重啟試點;成片審查時限由現行50天壓縮至30天,並推動審查權限下放至部分地方電視台。政策同時鼓勵衛視「一劇多星」聯播、加強超高清製作,以及舉辦微短劇專屬劇場,提升內容多樣性。 政策落地效應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開盤,影視傳媒板塊罕見集體上揚,百納千成(300291.SZ)、華智數媒(300426.SZ)、華策影視(300133.SZ)等多隻影視股封死漲停,資金明顯看好政策帶來的新增供給與盈利空間。 過去五年,中國電視劇發行量連降,電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與此同時,短劇與文旅內容迅速崛起。以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為代表的短劇App,憑藉碎片化時長與情緒消費優勢,快速擴張用戶規模;相比之下,優酷、愛奇藝(IQ.US)、騰訊視頻、芒果TV雖仍是長劇主要投資者,但長期虧損下收縮中腰部內容,只保留最頂級大劇。 業內普遍認為,本次鬆綁將釋放積壓古裝劇,利好具備資金和創作能力的公司。但題材紅線仍在,例如耽改劇依舊難過審。政策研究人士強調,最大的受益者是未來的上星大劇,解除集數限制後,高投入長劇更具開發空間,若平台亦放寬,則有利於中小體量創新作品崭露頭角。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