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a files for IPO

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因為公司現金嚴重不足,希望通過香港上市籌集資金

重點:

  • 摯達科技啓動2月份公佈的一項計劃,申請在香港上市
  • 這個家用充電樁製造商,正面臨來自電動汽車製造行業的巨大壓力,電動車製造商要求享受大幅折扣並延遲付款

陽歌

行業處境困難的跡象通常可以在它們的供應鏈中找到,上海摯達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似就是這種情況。這家家用電動汽車(EV)充電樁製造商上周申請在香港上市,提交的上市文件中充滿了令人不安的信號,這些信號反映中國電動汽車行業面臨的困難。

相對於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激增的報道,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巨額虧損的報道就來得要少。在這個行業,只有比亞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持續盈利。蔚來(NIO.US; 9866.HK)和零跑汽車(9863.HK)等後入場者,更能反映這個群體的盈利情況,僅去年一年,兩家公司分別虧損207億元和42億元。

這些電動汽車製造商是摯達科技最大的客戶,過去四年里,每一年都佔到其銷售額的一半以上,有時甚至高達70%。隨著這些公司想方設法地削減成本,減少虧損,摯達科技最先感受到了壓力。

對摯達科技來說,最重要的是公司急需現金,它在上市文件中非常直接地表示,董事相信「本集團擁有足夠的營運資金滿足目前以及本文件日期起計未來12個月的需求」。對於此次IPO的潛在投資者來說,這並不是太令人放心。

話雖如此,在競爭非常激烈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領域,摯達科技似乎相對而言是一家大公司,意味如果能經受住當前的巨大壓力,或許能成為行業領導者。目前,全球約有4,000家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其中約四分之三生產家用產品,其餘的則主打用於公共充電場站的精密產品。

摯達科技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規模為61億元,中國約佔28億元。根據過去四年的銷量計算,該公司佔全球家用電動汽車充電樁市場9.5%的份額,按這個指標來看,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但按銷售收入計算,該公司僅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5.9%,這反映出,在約佔其業務90%的中國本土市場,該公司的單價要低得多。

早在今年2月,有消息稱摯達科技計劃上市,當時有多家媒體報道公司已聘請申萬宏源為香港承銷商,並且可能很快就會提交上市文件。這些報道稱,公司的目標是募集10億港元資金,意味著其估值至少在5億美元,因為香港要求公司上市至少有25%的流通股份。

估值下滑

事情顯然沒有像摯達科技所希望的那樣發展。與此同時,它的現金持有量在9月底下降到僅1億元,約為年初1.95億元的一半,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董事會認為目前該公司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未來12個月的運營,但可能不會再多。

就估值而言,早前報道中提到的10億港元籌資目標似乎也有些過於樂觀。其他電動汽車充電樁製造商的估值略有不同,國內競爭對手盛弘股份(300693.SZ)市銷率高達2.44倍,而美國ChargePoint (CHPT.US)只有1.14倍。

對於摯達科技來說,如果按照相對較高的2倍左右的市銷率,以及2023年6.71億元銷售額計算,該公司的估值將達到約13.4億元,即1.84億美元——遠低於2月的報道中給出的5億美元估值。這也將大幅降低其籌資能力,不過它從上市中獲得的任何資金,都可能有助於為其至少未來一兩年的運營提供資金。

話雖如此,我們來仔細看該公司的許多指標,它們都傳遞了類似的信息,表明摯達科技最近面臨著相當大的壓力。從整體的財務狀況來看,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下降。其中今年前九個月,較去年同期的4.86億元下降9.5%至4.4億元。

事實上,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的客戶要求降價,而不是銷量下降。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的銷量實際上增長了18%,從去年同期的227,860台增至269,240台。但期內每台充電樁的平均價格從960元下降到822元,降幅達14%,導致整體收入下跌。

隨著國內競爭的加劇,摯達科技在安徽的兩家主要製造工廠的利用率,從2022年的峰值128%降至今年前九個月的51.1%。公司正試圖通過擴大海外業務來緩解中國市場的壓力,海外市場的價格仍在上漲。今年4月,公司在泰國開設一家新的製造廠,隨著它的投產,海外銷售在其總銷售中的比例可能會增加。

但在國內,情況短期內沒有緩解跡象。摯達科技指出,隨著客戶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的付款周期也越來越長,這對摯達科技這樣資金緊張的公司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公司表示,其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從2021年的186天,增加到今年前九個月的250天。

在利潤方面,摯達科技從上年同期虧損2,660萬元飆升至最近九個月的1.22億元。總而言之,對於摯達科技來說,時間似越來越緊迫,因它持有的現金越來越少,而且它在國內市場感受到的壓力沒有任何緩解跡象。一次成功的IPO可能會為它提供再生存一兩年所需的資金,直到形勢好轉,但情況也很有可能會變得更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瀾滄古荼大股東押股 虧損停牌兼換核數師

茶商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二公布,控股股東之一的王娟及廣州天速信息將股份質押,涉及近2,000萬股,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5.83%。 瀾滄古茶自2023年12月上市以來,不斷出現問題,除上市首次業績發布錄得盈利按年上升11%外,去年中期已出現盈利大倒退,大幅下挫80%至509萬元人民幣(下同)。期間公司又更換核數師,不再任用羅兵咸永道。及後又公布,更改上市集資金額用途,將當中2,600萬元用作償還貸款。 到今年3月底,公司發盈警預計2024年將出現虧損介乎9,650萬元至1.2億元, 2023年有盈利8,008萬元。而且,公司未能如期發布業績,在今年4月1日停牌至今。 自上市以來,公司的股價由每股上市價10.7港元,下跌72%至停牌前的3.05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Mining spinning off its overseas gold mining arm and taking it public,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surging gold price

分拆海外金礦業務上市 紫金礦業搶食高金價紅利

紫金礦業選在金價創新高之際,啟動海外黃金資產分拆,為長線擴張預留更大的想像空間 重點: 境外黃金產量約佔公司整體黃金產量近七成 去年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   李世達 在資本市場上,黃金不只是貴金屬,更是一種信仰。當地緣政治不穩、利率趨降、通脹高企,全球資金往往如候鳥般湧向避風港——黃金。2025年4月,國際金價一度飆升至每盎司3,500美元歷史新高,年內漲幅逾30%,成為市場最搶手的資產。 而就在這波金價熱潮,中國最大金屬礦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 601899.SH)近日宣布,將位於南美、中亞、非洲與大洋洲的多個大型金礦整合至香港註冊的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並擬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可謂「趁熱打鐵」,精準踩在金價上升周期的浪頭之上。 公司稱,此舉旨在加快國際化步伐、強化資本運作效率、擴大海外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完成後,紫金黃金國際仍為紫金礦業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確保公司對境外黃金資產的控制權不變。 業績隨金價起飛 黃金作為紫金礦業的重要業務板塊,其收入與利潤貢獻不可小覷。根據紫金礦業2024年報,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為集團最大收入來源。 毛利方面,黃金貢獻亦高達30.07%,遠高於其他金屬品類。全年礦山產金量達72.94噸,年增7.7%,其中約65.5%來自海外礦場,如哥倫比亞Buriticá金礦、澳洲諾頓金田,以及蘇里南的羅斯貝爾金礦。 此外,公司產金能力及資源量也位居領先,去年礦山產金產量72.94噸,同比上升7.70%。近五年礦山產金產量年複合增長達12%。今年第一季度礦山產金產量為19.07噸,同比增長13%。公司也上調全年黃金產量目標為85噸,較去年提升16%。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實現礦山產金298.4噸,公司礦山產金相當於中國總量的24%。截至2024年底,公司黃金資源量達3483.7噸,在全球排名第六 紫金礦業整體2024年業績亦受惠於金價飆升。全年營業收入達3,036.4億元,年增3.5%;淨利潤320.5億元,年增高達51.76%,遠超國際金價全年升幅27%,創下歷史新高。礦產品毛利率升至57.97%,較上年上升8.88個百分點,反映出金價上行對盈利能力的顯著推動。 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789.28億元,按年增5.5%;淨利潤101.67億元,同比增長62.39%,首次單季突破百億元。同期國際金價再升約20%,4月下旬一度觸及3,500美元歷史高點。 境外金礦吸引力大 從戰略角度來看,紫金此番分拆不僅是資產重估,更是資本運作上的前瞻部署。獨立上市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成為公司在海外進行黃金資源併購與資本操作的主要平台,藉此可降低母公司財務負擔與地緣風險,強化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在香港上市亦有利於對標國際黃金巨頭如Newmont(NEM.US)、Barrick Gold(GOLD.US),爭取更高估值與全球資本關注。 而獨立上市後的紫金黃金國際,資產底氣並不薄弱,其黃金產量接近紫金礦業總黃金產量約七成,潛在估值規模不容小覷。其中,南美洲是黃金產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公司位於該區的四個金礦去年產量達21.6噸,佔整體約三成。若能獨立上市,料將迅速進入黃金類股投資者視野,成為黃金ETF與主題基金追蹤的熱門標的。 從股價反應亦可見市場的期待。紫金礦業在宣布分拆當日,A股與H股分別上漲1.7%與1.3%,反映資本市場對此舉正面看待。市場普遍認為,紫金此舉可釋放其海外黃金資產價值,提升整體估值,並吸引更多對黃金資產有配置需求的長線資金。 總體來看,紫金礦業選擇在金價高漲時分拆黃金資產,不僅是順勢而為的資本運作,也是對未來全球資源競爭與地緣政治變局的主動應對。對投資人而言,紫金黃金國際的上市開啟了針對中國海外黃金資源的獨立投資通道,有助於釋放黃金資產價值、提升估值彈性,並增強國際資本接觸。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元走弱預期下,黃金資產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具備規模化資產、成熟產線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比新興金礦公司更具抗壓與盈利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