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邁步收成期 積極強化全球供應鏈

醫藥外包服務商藥明生物預告,上半年收入與淨利潤,將分別同比增長最多63%與37%
重點:
- 藥明生物用高速增長的收入及利潤,回應了市場對其優質業績的預期
- 公司計畫未來十年投資約20億新加坡元,新建一體化CRDMO服務中心
莫莉
經歷大半年低潮期後,醫藥板塊似乎熬過了最黑暗時刻,隨著年中業績期將近,多間生物醫藥公司發佈正面盈利預告,投資者對行業信心大增,多間創新藥企的股價迎來反彈。
在良好的業績支援下,醫藥外包服務商(CXO)股價也一路上漲,其中生物藥CXO龍頭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9.HK)升幅最為顯著,股價從5月初低位46.8港元一度漲至87港元,漲幅達86%。上週二,藥明生物公佈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盈利預告,用高速增長回應市場對其優質業績的預期。
藥明生物預計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61%至63%,淨利潤則增長35%至37%,以中間值計算,預計期內收入為71.4億元,淨利潤約25億元。
不過,相對於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的業績,上半年的增速有所放緩。藥明生物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02.9億元,同比增長83.3%,淨利潤翻倍至33.9億元。或許因為珠玉在前,市場對藥明生物的盈喜反應平淡,公佈當天股價僅上漲1.6%。
多間投行對藥明生物給予“買入”評級,瑞信認為公司上半年收入及盈利均優於市場預期,因為其資料顯示整體業務相當穩健,有能力抵禦第二季疫情封鎖造成的中斷影響。高盛認為上半年業績亮眼或因為新冠相關專案加速交付,盈利增長則主要來自於毛利率及產能利用率提升,因此將藥明生物目標價上調5.7%至117港元。
藥明生物產能也將進一步提升,強化全球供應鏈。上週二,公司披露將未來十年將投資約20億新加坡元(96億元)在新加坡新建一體化合同研究與合同開發及生產組織(CRDMO)服務中心,預計將創造1,500個研發和生產專業崗位,並將在2026年為公司新增12萬升生物製藥產能。
這並非藥明生物首次在海外投資,隨著海外客戶貢獻收入比重不斷上升,藥明生物的生產基地也已拓展至愛爾蘭、德國和美國,今年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累計總資產投資預計約15億美元(101億元)。這是因為藥明生物的主要產品——生物製藥及疫苗的穩定性差,長途跨國運輸的成本和潛在安全隱患高,海外建廠可以為全球客戶提供就近的供應鏈。2021年財報顯示,總部位於北美和歐洲地區的客戶分別貢獻了50.8%和22.1%的收入,而中國客戶的收入貢獻占比從2020年的43.9%銳減至24.4%。
技術護城河深厚
藥明生物是2017年由藥明康德(2359.HK)分拆生物藥業務後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與一般的醫藥合同研發(CRO)公司以及醫藥定制研發生產(CDMO)公司相比,藥明生物擁有獨特的CRDMO模式,可以提供一體化的生物藥合同研究、開發及生產。海通國際研報指出,以2021年收入口徑計算,藥明生物在全球生物藥CDMO市場的佔有率為11%,排名第三。
一款藥物從早期的實驗室概念到商業化生產,需要經過複雜流程,可以簡單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開發、早期臨床開發、後期臨床開發及商業化生產。藥明生物推出“跟隨分子”(Follow the molecule)戰略,讓整個藥物分子生命週期都在藥明生物完成,隨著項目延伸,實現商業化生產以及後期階段業務加速發展,推動公司收益增長。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4月30日,公司內部延伸18個專案,令訂單量及專案價值持續提升。
此外,藥明生物還擁有雙抗技術平台、抗體偶聯藥(ADC)、mRNA疫苗等領先的技術平台。公司推出“贏得分子”(Win the molecule)戰略,即基於公司技術實力、服務效率以及價格優勢,爭取客戶將處於研發不同階段的分子轉入藥明生物。在2018年至2021年,共有40個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項目從藥企或其他CDMO公司轉入藥明生物,這些項目都為公司帶來更高收入和利潤。
2021年,藥明生物在臨床後期及商業化生產的收入首次超過研發服務收入,前者收入增至49.3億元,佔整體47.9%,相比2018年的19%顯著增長。生物藥客戶穩定,粘性大,預期藥明生物接下來將在商業化生產業務的支持下保持高速發展。
制裁影響將消除
今年2月8日,藥明生物位於無錫和上海的兩家實體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Unverified List),意味需要額外許可才能從美國出口商獲取產品,與其交易的美國公司也將接受額外調查。雖然藥明生物當天立即回應,稱名單對業務沒有影響,因為兩地工廠計畫的產能已經建設完畢,不需要再向美國進口所需儀器,但當日股價仍大挫22.8%。
7月初,藥明生物表示,美國出口管制官員已完成對無錫公司的檢查,上海公司則正在等待檢查。瑞信預計,美國相關工作人員到訪相關公司設施後,兩家子公司有望今年之前從UVL 中移除。
當前藥明生物的估值在CXO行業中屬於偏高位置,市盈率為85倍,遠高於姊妹公司、化學藥CXO龍頭藥明康德的50倍;而同業凱萊英(6821.HK)、泰格醫藥(3347.HK)的市盈率亦分別只有27倍與23倍。考慮到藥明生物在生物藥CDMO領域的優異前景,該估值已反映投資者的信心。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