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8.HK
Yixin sells out joint venture stake

這家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正退出一項長達兩年的合作,因其國企合作夥伴正要合資企業進入不相關領域

重點:

  • 易鑫集團將其在一家成立兩年的合資企業中的49%股份,出售給合作夥伴青島財通,後者希望合資企業將業務拓展到汽車租賃服務之外的領域
  •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不穩定,但在新能源車需求旺盛的推動,易鑫集團的汽車融資業務仍在增長

     

梁武仁

盲目擴張至核心業務之外的領域,有時可能會迅速帶來利潤,但很多時也會以失望告終。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似乎很清楚此類危險,最近決定退出偏離其原有業務的合資企業。

聖誕節假期剛過去沒幾天,易鑫集團就表示,將出售兩年前與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股權。易鑫集團12月2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將以最高2.8億元,將其49%的股權出售給青島財通。

從披露的信息看,易鑫集團變心,是因為擔心國企合作夥伴想讓該合資公司,拓展到汽車相關融資借貸服務以外的領域。

易鑫集團稱青島財通「擬擴大其投資至更多樣化資產」,包括不屬於合資公司主要業務的領域,並指青島財通與自己不一樣,是一家國有企業。易鑫接著表示,因此成立該合資企業的初衷「不再一致」。

儘管這種利益分歧在合資企業合作夥伴之間並不罕見,但也反映出在中國,民企與國企合作存在的一個普遍的風險因素。

數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如今面臨著提高利潤的巨大壓力,因為它們的所有者(通常是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惡化,很大程度上是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地方政府也在向國有企業施壓,要求它們採取更多措施刺激地方經濟,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和疫情三年抑制消費,很多地方的經濟也陷入困境。

去年,評級機構惠譽將財通的家鄉青島,和其他很多城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前景展望下調至「負面」,理由是這些城市的信用狀況和抵御經濟衝擊的能力惡化,這些地方政府面臨的財務壓力可見一斑,

青島財通是這座港口城市的政府在2020年成立的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官網顯示其定位於「充分體現青島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全面落實青島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

由騰訊支持的易鑫集團和青島財通聯合成立的合資企業,在2022年(首個完整運營年度)實現收入約1.83億元,淨利潤3,100萬元。根據其2022年底的淨資產規模,其淨利潤折算為合作夥伴的投資回報率約為5.8%。

對於一家年輕的企業來說,這個回報率還算不錯,但可能仍遠低於青島財通的資本成本。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財通可能想讓其業務擴展到其他領域,也為過度依賴汽車市場提供了對衝。

專注汽車金融

話雖如此,易鑫集團希望保持自己的特色,專注於自己擅長的汽車金融領域也是可以理解。進入不熟悉的領域總是有著很大風險,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2014年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例,就是中國恒大(3333.HK)涉足礦泉水和食用油業務,但僅僅兩年後,恆大就因虧損累累而放棄了這些業務。恆大最近對電動車的押注也遭到了投資者的高度質疑。

其核心的汽車金融業務正處於上升階段,易鑫目前可能不太願意轉移注意力。由於近期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整體汽車市場並不算好,但新能源車卻逆勢而上,銷量增長強勁,使本土車企比亞迪(1211.HK)和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USA))成為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兩家公司。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也推動了整個行業生態系統的發展,令易鑫這樣的公司受益。

根據易鑫上月初發佈的最新季度業務更新顯示,2023年三季度,汽車融資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至177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貸款激增超過200%,達到42億元。易鑫去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6%,淨利潤增長一倍多。

易鑫正努力將收入擴大到促成汽車貸款之外的領域,但在某程度上,它所有的多元化舉措都與汽車行業有關。其中一款新產品,是用於汽車融資相關技術應用的軟件即服務(SaaS)平台。

易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疫情暴發前幾年,監管機構整頓在線貸款機構,導致許多類似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倒閉,而易鑫不僅活下來了,還在汽車融資領域蓬勃發展。它最初直接提供汽車貸款,後來在監管環境發生變化後,轉為促成銀行和消費者之間的融資,這個角色受到的監管較少。

儘管有人可能會稱贊該公司對核心競爭力的堅守,但多年來的監管阻力和疫情已經重創了易鑫的股價,目前僅為2017年IPO價格的一小部分,市銷率只有0.6倍。然而,中國其他的在線貸款機構的估值也同樣低迷。其中,消費貸款服務商信也科技 (FINV.US) 和樂信(LX.US)的市銷率也遠低於1倍。

消息公佈後,易鑫股價有所反彈,漲幅最高達7%,隨後又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不過,短暫的上漲,可能代表投資者對該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的能力投下了信任票,如果電動車銷售繼續推高其利潤,未來它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上漲潛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稅負增加 李寧中期盈利跌11%

李寧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億元,按年增長3.3%,但淨利潤按年下跌11%至17.37億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億元,較去年減少約11%。 公司指出,期內電商渠道收入增長7.4%,特許經銷收入亦升4.4%,成為推動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不過,直營銷售因門店網絡調整及消費場景轉移影響而下降3.4%,抵銷部分增長動能。產品結構方面,鞋類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裝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來自毛利率下降及稅負率上升。期內毛利率降至50%,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因直營折扣加大及渠道結構變化所致。同時,稅負率顯著上升至33.3%,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 李寧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9.33港元,升6.7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圓通國際虧損擴大 中期蝕6,000萬

快遞公司圓通國際快遞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業績,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由去年同期的4,210萬元,增加43%至6,040萬元。 來自海運業務的分部業績續下滑,較去年同期減少61.8%至930萬元,空運業務的分部業績則續錄得虧損,並從去年蝕100萬元擴大至虧損5,310萬元。 虧損進一步擴大,主要是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收入及毛利,而集團戰略性地縮減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較長業務,亦導致收入及毛利減少。同時,集團持續加強科研、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與培養、全面推動向智能化轉型升級,亦令開支增加。 圓通國際周五開平開報1.24元,過去一年高位下調2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樂暴雷陰霾 雅生活預告上半年扭虧

雅生活在房企債務風暴中選擇強硬自救,以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斷尾止損,成功扭轉去年逾16億元虧損,預告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 重點: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6億元 透過訴訟追收與工抵資產等手段,成功壓縮關聯公司應收帳款風險    李世達 在中國的這場房地產風暴中,物業管理公司通常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資產,因為它們屬於輕資產模式,現金流穩定,甚至能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變現的機會。然而,當母公司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物管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務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計提關聯公司雅居樂(3383.HK)的應收款減值而錄得逾16億元虧損。但時隔一年後,雅生活卻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預告:2025年上半年預計盈利介乎3億至4億元。扭虧為盈的背後,雅生活顯然做對了什麼。 採取訴訟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動主要圍繞如何處理與雅居樂的財務糾葛展開。公告顯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對關聯交易採取了更嚴格的合同條款設計,以縮短回款周期並減少壞賬暴露。雅生活明顯向外傳達訊息,關聯公司不能長期拖欠款項,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將風險控制在早期。 另一個動作是接受工抵資產,用工程項目中的資產抵消應收款,這種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現金的背景下,成為一種務實選擇。雖然流動性差,但相比壞賬全額撇掉,仍能部分對沖風險。 更進一步,公司也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把重心放回物業管理和城市服務等能帶來穩定現金流的核心板塊,對房地產相關的外延增值服務則大幅收縮。 過去一年,許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場,但雅生活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選擇不留情面,直接「斷尾求生」,不再讓自己被高風險業務綁架。現金流是最真實的語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確提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相較去年有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雅生活還完成了兩筆關聯收購,將雅居樂旗下環保企業收入囊中,總金額約6,000萬元,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務與環保板塊的新收入來源,也為未來經營現金流增添了潛在支撐。 股價半年累漲三成 市場對這份盈利預告的反應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後首個交易日,雅生活股價當日大漲13.6%,報3.55港元,過去半年累漲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業(6666.HK)在恒大集團(3333.HK)爆雷後,被曝出約134億元資金被母企挪用,資金鏈一度斷裂,欠缺獨立修復能力,只能等待清盤人安排。在恒大集團即將退市之際,傳出正在為恒大物業尋找買家。恒大物業今年以來股價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帶動。 另外,世茂服務(0873.HK)則在維持主業的情況下,持續減少對母企物業的依賴,開始切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運營管理等領域,但去年業績仍陷虧損,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創服務(1516.HK)則因母企流動性壓力過大,選擇「收縮戰線」,退出非核心業務,例如出售彰泰服務股權,把資源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兩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報,但在今年以來物管股回暖帶動下,股價都有不錯表現。 不過,短期內市場的熱情並不代表風險完全解除。雅居樂的債務壓力依然存在,若未來再次陷入流動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雖已加快第三方項目拓展,但目前規模仍有限,要真正擺脫對依賴,仍需更多時間和資源投入。 雅生活的確展現出逐步脫離母企風險的能力與企圖心。以當前股價對應2025年預期盈利來看,估值仍低於疫情前水平,處於「價值修復」階段。若能進一步擴大第三方市場並保持正向現金流,股價仍有上行空間。不過,母企雅居樂的債務不確定性仍是最大變數,投資者宜關注政策支持與行業整合進度,現階段仍應保持審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