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這家中國廚具製造商在重重風險之下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希望籌集2,500萬美元

重點:

  • 總部設在江蘇的利邦國際申請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招股,通過發行500萬股票籌集2,500萬美元
  • 這家低調的大型商用廚房設備製造商,希望藉著上市能幫助鞏固其地位,強化資產負債表

安柯倫

一家中國公司剛剛宣佈了在美國的IPO計畫,它的技術含量很低,尋求募集的資金也不多,同時努力避免中美緊張關係的影響。去年,這個因素導致其他在紐約上市的中概股市值蒸發了數十億美元。

商業廚房用具生產商利邦國際的這份IPO計畫顯示,它將以每股5美元的價格發行500萬股,募集2,500萬美元(1.7億元)。該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目標市值約為1億美元,意味著這次規模不大的IPO可能對其業務產生變革性影響——如果它能成功上市的話。

它上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就像許多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樣,利邦國際註冊在開曼群島,是幾家中國公司的最終控制人,而這些公司是其商業產業的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利邦似乎不是可變利益實體(VIE)——這種備受爭議的公司結構被多數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採用,引起了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的擔憂。

該公司還指出,其審計機構是一家美國公司,與SEC下屬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擁有資訊共用協定。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多數中概股公司使用中國的審計機構,而中國法律禁止它們分享此類資訊——這個事實導致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對所有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發出了退市威脅,除非北京改變立場。

利邦的業務看起來確實技術含量較低,不涉及大量使用者資料——這兩個因素最近也引發了中國監管機構對一些在美上市的大型中國公司的關注。

利邦以高端的利邦品牌在中國設計和銷售不銹鋼廚房設備,面向國際酒店、公司、政府機關、學校和醫院等大型商業客戶。該公司的網站顯示,其客戶包括麗笙酒店和華美達酒店,一些高中和大學,各行各業的公司,以及各級政府機關,所有客戶都在中國。

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資料顯示,中國的商用廚房設備行業2020年的規模為超過120億美元,今年有望達到140億美元。這並不算是巨大的增長,但仍然是一個可觀的市場機會。

雖然為商用客戶製造大型不銹鋼廚具不如光潔亮麗、令人忍不住把玩的家用廚具那樣吸引人,但利邦雄厚的資金實力彌補了這一點。在截至去年6月的財年,該公司淨利潤為270萬美元,在截至2021年底的六個月,淨利潤為約74.8萬美元。

最新的年度資料意味著,與截至2020年6月的財年120萬美元的淨利潤相比,利邦的淨利潤翻了一倍多。該公司的同期營收也實現強勁增長,截至2021年6月的12個月,從上一財年的約1,000萬美元,增長至1,590萬美元。

當然,從絕對值說,這些都不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數字,利邦仍然是其潛在市場中的小角色。但以2020和2021財年的營收計算,它的股東淨回報率分別為12.5%和16.7%,對許多投資者來說,這比一籠上海小籠包還要美味。

擴大產能

計畫中的上市所募集的資金中,約有30%用於兩家工廠的建設,以擴大利邦的產能。約15%的資金將用於新的生產設備,而超過1,110萬美元將用於日常開支。

利邦無意把業務攤太大。它很清楚自己的市場定位——服務於長三角的商用廚房市場。這是一種適度但有利可圖的策略,從其不大的IPO規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許多公司不會為了區區2,500萬美元的融資而進行IPO。但在去年,類似優步的滴滴(DIDIY.US)赴美上市遭遇災難性經歷,並於今年退市之後,中國企業重返美國IPO市場才剛剛開始。聰明的公司會保持適中的籌款目標,不希望鋒芒畢露。

最近與利邦一樣採取低調上市的中國公司還有稅務服務提供者理臣中國(LICN.US)、教育內容提供者見知教育,以及光伏系統提供商SolarMax Technology Inc.

語言培訓機構金太陽教育(GSUN.US)不久前成功上市,股價在納斯達克的第一個交易日就翻了兩番,這毫無疑問鼓舞了利邦國際的高管。

在利邦目前發行的股份中,75%由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黃楓控制,這在中國企業當中非常常見,意味著小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方式沒有什麼發言權。如果該公司成功地以5美元的價格出售股票,它的市值將達到1.14億美元,這對於一家規模不大的商業廚房製造商來說,這不是拿不出手的數字。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5美元的股價將使利邦的市盈率達到11.7倍,這是基於其2020/21財年的利潤得出的數字。這個相對適中的市盈率與利邦適度的增長預測相一致。該公司並不想徹底改變這個行業;它只是想繼續賺取合理的利潤,或者通過IPO的融資來修建新廠、升級生產設施,讓利潤再稍稍提高一些。

儘管野心不大,但利邦認為,自己確實有幾個競爭優勢,可以幫助它脫穎而出。這包括先進的研發和設計能力、較高的品牌認知度,以及保持公司所謂“領先市場地位”的承諾。

但要引起投資者的興趣,光靠這種自我評價是不夠的。如今,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道路充滿危險,因為雙方政府對這些公司要做的事情越來越感興趣。

雖然該公司顯然正在採取措施,以避免受到太平洋兩岸監管機構的衝突以及美中關係惡化的波及,但對於目前在紐約上市的任何中國公司來說,這些問題仍將是主要的風險因素。

但利邦認為,與回報相比,這些風險和壓力還是值得面對的。如果IPO成功,該公司可能會再上一個台階,從長三角地區的一家商用廚房電器製造商一躍躋身中國的頂級企業之列。誰知道呢?或許此次上市標誌著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的開始,屆時利邦品牌的不銹鋼烤箱和其他電器產品,或將成為中國各地大型商用廚房的標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腦動極光中期收入近翻倍 虧損仍擴大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個月,收入按年大增92.8%至1億元(美元)。不過,公司虧損進一步擴大,期內錄得虧損1.27億元,按年擴大11%,經調整淨虧損為8,802萬元。 公司指,收入上升主要來自購買系統的醫院增加,由去年同期的186家增至205家,患者使用次數亦由約180萬次增至259萬次,院外使用人數增至12,915人。同時,醫療AI大模型解決方案貢獻逾2.4億元收入,成為新業務增長點。然而,銷售成本、行政及研發費用大幅增加,拖累整體虧損擴大。 腦動極光是一家專注於認知障礙數字療法解決方案創新企業。今年6月,公司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抑鬱症辭職。 腦動極光股價周五平開,至中午休市報5.36港元,跌1.8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富衛上市首份中期業績賺4,700萬美元

保險公司富衛集團有限公司(1828.HK)周五公布上市後首份中期業績,新增業銷售額以按年化新保費計算,同比上升38%至12.46億美元。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淨利潤達4,700萬美元。 稅後營運利潤增長9%至2.51億美元,當中香港與澳門、泰國和柬埔寨、日本及新興市場等地區持續為集團帶來正面頁獻。 集團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黃清風表示:「將公開招股所得,用於進一步提升資本實力及財務靈活性,包括減少整體債務,以支持業務增長及拓展客戶及渠道覆蓋滲透的機會。」 富衛周五接近平開報42.7港元,公司本周股價急升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禾賽計劃赴港進行二次上市

根據周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在其網站發布的通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 (HSAI.US),計劃在香港作二次上市。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上資料,主營光探測和測距(激光雷達)技術的禾賽科技,計劃在香港上市發行5,120萬股普通股, 禾賽科技於2023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1.9億美元。股價自去年10月以來上漲近五倍,目前交易價較IPO價格高出約40%。本月公司發佈第二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54%至7.06億元。本季扭虧為盈,淨利潤達4,400萬元,一年前則虧損7,200萬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haojin Mining's profit double in first half

受惠金價牛市 招金中期盈利飆升

國際金價持續走高,帶動招金礦業上半年淨利增逾160%,但盈利結構與偏高的估值可能讓投資人卻步 重點: 公司上半年收入69.73億元,淨利同比大增160.4%至14.40億元 「其他支出」達9.43億元,按年暴增293%,其中減值損失7.11億元    李世達 黃金行業絕對是今年上半年乘風破浪的一大板塊,國際金價在地緣政治、美元債務風險,以及央行持續買盤推動下屢創新高。從倫敦現貨金價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到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價較去年同期飆升近四成,這場黃金牛市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818.HK)不例外,也成為這一趨勢的受益者。 根據招金礦業最新公布的中期業績,上半年公司收入達人民幣69.73億元,同比大增50.7%;母公司股東應佔溢利14.4億元,同比暴漲160.4%。 這份業績 放在同業之間絲毫不遜色,規模更大的紫金礦業(2899.HK; 601899.SH)上半年淨利潤按年增長54%至232.9億元;山東黃金(1787.HK; 600547.SH)淨利潤按年增長102%;至於中國黃金國際(2099.HK)則實現扭虧賺1.16億美元。 相比其他同業多樣化經營相比,招金的收入主要來自黃金開採與冶煉,屬「純黃金公司」,自產金佔比高,利潤與金價高度掛鈎。金價上升的同時,公司產量亦錄得增長,上半年黃金總產量達14,288公斤(約45.9萬盎司),同比增長8.42%,其中礦產金貢獻10,236公斤,同比增長13.8%。公司在金礦相關的收入(主要來自黃金銷售)約為61.64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88%。這種「黃金純粹性」在金價上漲時期帶來更大的利潤彈性。 同時,公司在成本端亦展現出一定控制力,上半年公司綜合克金成本僅小幅上升2.9%至每克216元,遠低於同期國際金價約25%的漲幅。公司毛利率由42.7%提升至43.7%,創多年高位,顯示其成本控制與金價紅利疊加的效果。 財務結構方面,上半年總資產升至582.7億元,淨資產同比增長近9.5%至275.8億元,現金及等價物達32.5億元,較去年底增加六成。雖然總負債增加8.1至306.8億元,但槓桿比率已由去年底的43.4%降至41.2%,財務壓力有所緩解。 減值拖累單季表現 不過,對於投資銀行而言,這份業績並不完全滿意,瑞銀在最新報告中對招金的評價就顯得審慎。雖然上半年業績增長160%,但單看第二季度,淨利潤僅為7.81億元,雖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但卻低於瑞銀預期的9.5億元。換句話說,單季的表現其實不及個別投行的預期。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支出」達9.43億元,按年大幅增加293%,其中單是減值損失就高達7.11億元,吞噬了不少利潤,也暴露出部分資產與項目在經營上的不穩定性。 若將全年預期納入考量,市場普遍預測招金2025年度淨利潤約為33億元,而上半年僅完成44%,意味下半年需要持續保持甚至超越二季度的水準,才能不負市場的期望。對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節奏並非沒有隱憂。 另一方面,公司在產能與勘探開發方面積極布局,上半年山東瑞海項目日產1.2萬噸的系統已試車,夏甸金礦深部開拓亦在加速,為未來數年的產能增長奠定基礎。同時,公司設立超億元勘查基金,在多個成礦帶推進探礦工作,上半年新增資源量達25噸,儲備能力進一步強化。 目前市場前景看似仍對黃金有利,美國赤字居高不下,地緣局勢持續緊張,央行買盤意願強勁,這些因素共同支撐金價。然而,風險同樣存在。若美元意外走強,或避險需求出現回落,金價可能快速回調。瑞銀在報告中小幅上調了招金2025與2026年的盈利預測,並將目標價由23.6港元調升至25.3港元,但同時提醒,需要密切關注未來可能出現的減值風險。 股價方面,業績公布首交易日,招金微升0.84%至21.58港元,今年累升逾96%。高金價與亮眼業績確實提供了股價支撐,但估值水平已不低,目前市盈率達56.8倍,遠高於紫金礦業的16.7倍及山東黃金的39.5倍。考慮到目前價格及公司收入高度依賴黃金,雖然能夠在金價牛市裡成為最大贏家,但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行情轉折,跌幅也可能遠超同業。短線投資者需要警惕高追風險,耐心等待金價或股價震盪回調後再行布局或更合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