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飆升引發市場對高利率的憂慮,環球股市迭跌不休,加上中國內地堅持新冠病毒「動態清零」等不確定因素,香港新股市場今年表現低迷,有分析認為,今年港交所躋身全球新股集資榜三甲的機會渺茫

重點:

  • 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按全球新股集資額計算,滬深交易所及韓國證交所位列三甲,港交所僅排名第四
  • 有分析認為,近期認購反應熱烈的新股在上市日大挫,影響投資者往後認購新股的興趣

羅小芹   

曾經多年雄據全球新股集資額排名第一的港交所,今年竟然要為保住「三甲」位置而苦苦掙札。

2019年,香港新股集資額達到3,078億港元(2,800億元),蟬聯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額排名榜首,但在2020年屈居全球第二,再於去年跌出三甲,僅排名第四。今年以來,本港IPO市場持續低迷,上半年集資榜排名曾跌至第9的尷尬境地,但隨着塗鴉智能(TUYA.US; 2391.HK)、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與諾亞控股(NOAH.US; 6686.HK)等中概股回歸,加上天齊鋰業(9696.HK)與中國中免(1880.HK)等大型新股到港集資,令港交所截至第三季末的集資額排名回升至第四。

到底是那些原因,令曾經稱王的香港新股市場被打下神壇?

受全球經濟放緩、美元強勢及地緣政治風險夾擊下,今年環球股市異常波動,新股集資額較去年萎縮逾一半。據安永中國截至9月29日止的數據,今年迄今全球共完成992宗IPO項目,融資共1,460億美元(10,400億元),按年分別減少44%和57%。其中中國新股市場表現成為逆市奇葩,滬交所與深交所一共籌集745億美元,差不多佔全球一半集資額,是本年至今最活躍的兩大市場。

首三季排名第四

那麼港股IPO市場的表現如何?《彭博》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9月22日,港交所新股集資規模為77.5億美元,僅佔亞洲總集資額1,080億美元的7%,此比例是1999年的6%以來最低,反映香港作為亞洲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正在消退。

即使計及9月底最後一周上市的數科集團(2350.HK)、零跑科技(9863.HK)及萬物雲(2602.HK),港股前三季IPO集資額也只是增至約90.4億美元,不但落後於滬深交易所,甚至比韓國證交所更低,在全球排名第四。《彭博》認為,即使香港第四季IPO集資額再增加40億美元,在亞洲所佔的份額仍會是1999年以來最小。

另一方面,在全球股市、包括港股也同步大跌的陰影下,新股表現乏善可陳,今年的「破發」比率非常高。

以本周新上市的數科集團、零跑汽車及萬物雲為例,截至本周一,其股價仍比招股價低10.8%至44.8%。新股表現低迷,自然削弱市場的認購興趣,因此集資額較大的富衛集團,也傳出計劃等到明年首季才開始招股的消息,即使比較具話題性的「辣條一哥」衛龍美味已通過上市聆訊可能在10月上市,但估計其集資額只有約5億美元,談不上大型新股,恐怕仍難以協助港股IPO市場在第四季「追落後」。

隨着中美證券監管機構的審計標準存在分歧,市場預計近300多家在紐約上市的中概股將面臨退市風險,港交所隨即修例配合,刊發《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諮詢總結》,今年1月起放寬雙重主要上市的接納範圍,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流港股降低門檻,為有意在港美同時上市的發行人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市場一度憧憬此舉將掀起香港新股活動熱潮。

大型新股恐缺席

然而,隨着中美監管機構達成初步協議,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已派出審計小組赴港進行首批中概股的底稿審核工作,可能讓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先觀望審計結果,再決定是否啟動於港股上市的計劃,令中概股回歸香港的進程稍告延後,估計要待明年初情況才轉趨明朗化。

凱基證券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表示,港股最近交投淡靜,即使少數認購反應熱烈的新股,例如錄得150倍超額認購的數科集團,首日上市竟然大挫27%,影響投資者日後認購新股的興趣。

他擔心部分公司見市況低迷,害怕影響上市估值,情願延後上市計劃,加上今年餘下時間未見有「巨無霸」新股上市,香港新股市場全年恐怕難以重返全球「三甲」行列。

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則認為,今年全球政經局勢風詭雲譎,以現時港股的低迷表現,加上中國內地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部分國際企業把中國業務在港股上市的計劃,都因為估值不足而被迫打退堂鼓,因此對港股IPO市場在今年餘下時間的看法並不樂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auty Farm operates the Palaispa brand

美麗田園斥12.5億元 鯨吞思妍麗成行業龍頭

提供美容服務的美麗田園,以12.5億元收購競爭對手思妍麗,繼近年一系列收購後確立行業整合者地位 重點: 美麗田園將以1.75億美元收購思妍麗,是一年多內的第二筆重大收購,並將高端美容服務三大龍頭部品牌收歸旗下 精密的財務安排,使美麗田園以大折讓收購思妍麗,交易基本可實現自我償付   譚英 三十多年前,中國最大的美容服務企業創立於海南南部,最初僅是由現任董事長李陽已故妻子經營的一家面部護理美容院。時至今日,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2373.HK)已發展成覆蓋中國20座主要城市、擁有734家門店的商業帝國,佔預計今年中國美容服務市場的 4,850 億元人民幣(約合680 億美元)規模的40%份額。 上述數據涵蓋這家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收購,美麗田園與專注北亞市場的私募巨頭MBK Partners簽署協議,收購中國第三大美容服務商思妍麗。 美麗田園將通過「現金+股權+銀行貸款」的組合拳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對價達12.5億元人民幣(下同)。思妍麗持有的3.5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覆蓋美麗田園大部分的收購現金,而思妍麗今年預計達3億元的營運現金流,也足以償付美麗田園在此交易中的銀行貸款年度利息。 儘管融資方案精巧,但美麗田園的投資者反應冷淡,或因交易將稀釋其股權並使MBK獲得公司6.28%的股份。公司股價在盤前公告當日下跌且持續走弱,截至本週四市值縮水約14%。 美麗田園主攻高消費都市女性市場,這一群體在中國後疫情時代消費趨緊中呈現逆勢增長。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國醫美市場年均增速達20%,位列消費板塊增長最快領域。 美麗田園對此趨勢的研判是:「隨著情緒消費與悅己消費持續升溫,美麗與健康行業已然成為萬億級黃金賽道。」 從戰略角度看,思妍麗6萬余名活躍會員將使美麗田園客戶群擴大44%。去年7月,美麗田園斥資3.5億元收購奈瑞兒,金額只是今次收購思妍麗總價的四分之一,為公司矩陣新增80家美麗健康服務門店、6家醫美診所及2家中醫門診部。 通過思妍麗,美麗田園將進一步獲得覆蓋全國48個城市的163家生活美容門店及19家醫美診所。新門店使美麗田園總門店從並購前的552家增至734家,鑄就中國美容巨頭。 此外,思妍麗將提升美麗田園的營收與利潤。MBK Partners作為控股方展現卓越運營能力,自2019年首次收購23.53%股權後,已大幅改善思妍麗業務表現。繼2022年虧損後, 2023年、2024年恢復盈利,營收從2022年的5.65億元增至2024年的8.49億元。 這筆交易對思妍麗的估值市盈率為14.8倍,約為美麗田園自身28倍市盈率的一半,表明美麗田園以相對低價收穫該資產。 併購擴張 奈瑞兒與思妍麗僅是美麗田園2014年以來30餘宗收購的最新案例,公司表示在激進併購戰略中採用「市場驗證及可複製的整合方法論」。據美麗田園最新半年報披露,奈瑞兒經調整淨利率從收購前的6.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印證集團深度賦能的有效性,以及卓越的並購整合能力」。 美麗田園展現出精准戰略眼光,其收購多聚焦美容產業細分賽道,實現互補。奈瑞兒是升級版傳統中醫品牌,思妍麗則作為高端沙龍護膚品牌,為高線城市女性提供護膚美容服務。 美麗田園品牌矩陣以「雙美」商業模式為基石,融合美麗與醫療服務。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原生品牌美麗田園及貝黎詩貢獻14.6億元總營收的55.2%;醫美服務品牌秀可兒佔比則為34.2%。 剩餘10.6%的營收來自亞健康服務品牌研源,主營預防及整體醫學。該板塊也是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翻倍。研源首家健康中心2018年在上海成立,目前已在廣州等城市擁有12家機構,包括8月開業的首家抗衰醫療診所。截至年中,其活躍會員總數達7,014人,同比增長93.4%。 雅虎財經追蹤美麗田園的五位分析師均預期業績將持續增長,鑒於其並購擴張特性及中國行業龍頭地位的確立,這不足為奇。此外,公司6月末持有20億元現金,現金流強勁,為未來收購儲備充足彈藥。 美麗田園目前70億港元(約合9.82億美元)的市值,接近全球美容巨頭如新集團(NUS.US)的一倍。其24倍市盈率也遠超如新的5.3倍,反映投資者對其強勁增長前景,以及對中國美容核心市場整合者地位的看好。 規模效應也助力美麗田園控制獲客成本。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中國分散型的市場,約有百萬家美容院,當中的89%屬依賴散客的單店經營者。美麗田園通過多品牌協同營銷,將獲客成本控制在營收2%以內,遠低於傳統醫美機構30%至50%的行業均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明略科技招股 籌10.2億港元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資最多10.18億港元(1.31億美元)。預計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中,約35%用於未來3年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約40%用於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約15%用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旨在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並深耕數據智能行業;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營銷和營運智能,涉及線上及線下場景。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騰訊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投資者還包括紅杉中國、淡馬錫、凱鵬華盈、快手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