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8.HK
Yixin performs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這家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的業務增速與中國汽車市場相近,但後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強勁增長後減速

重點:

  • 一季度易鑫集團車貸平台的交易量增長約10%,與整個市場同期的增速相當
  • 儘管中國一季度GDP增速好於預期,但易鑫集團仍面臨國內消費疲軟的挑戰

梁武仁

也許不會再有急速增長了,但在搖搖欲墜的中國汽車市場,在線汽車貸款服務商易鑫集團有限公司(2858.HK)似乎運行仍然平穩,儘管速度有所放緩。

上周,該公司表示一季度其汽車融資平台上處理的交易總量同比增長約10%,與同期中國汽車銷量10.6%的增速大致相當。以價值計算,易鑫集團本季度促成的融資額達1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 8%。

對新能源汽車(NEV)的需求是易鑫集團本季度主要的增長動力,反映了在推動綠色發展的政策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主題。該公司本季度的新能源汽車(包括新車和二手車)融資交易量同比激增89%左右,約佔期內促成的貸款總筆數的16%。

最新的季度業務更新顯示,易鑫集團沒有跑贏中國整個汽車市場,但也沒有落後。在當前的疲軟環境下,消費者控制支出,尤其是在汽車等大件商品上,這其實還算不錯。但這也不是什麼值得太興奮的事情。隨著4月國內汽車銷售進入收縮模式,僅僅與整個市場保持同步可能不足以讓易鑫集團的業務在第二季度保持增長。

業務更新公告發布後,易鑫集團股價上漲,但很快止步並回吐了漲幅,這種複雜情緒可見一斑。自2017年上市以來,該股已下跌90%。目前的市盈率(PE)相對疲軟,為7.8倍,遠低於在線汽車交易平台汽車之家(ATHM.US;2518.HK)的14倍。這或許反映了該公司的額外風險,即因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而頻繁經歷監管調整。

最新的經濟指標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前景發出了複雜的信號。從好的方面來看,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3%,高於全年5%的增長目標,遠好於市場預期。這也標誌著增長較之前三個月有所加速。

不過,經濟勢頭主要是由出口帶動的。在去年大部分時間保持下降後,出口已在近幾個月恢復增長。這雖然對整體經濟有利,卻無助於像易鑫集團這類依賴國內消費來維持業務引擎運轉的公司。

一些跡象表明國內消費正在復蘇,包括消費者價格連續三個月上漲,表明需求正回升。

雖然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理由,但消費者信心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大幅回升,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繼續給經濟蒙上陰影的情況下。3月零售額的同比增長較前兩個月有所放緩,再現了近期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即指標短暫顯示出改善跡象,但很快就失去動力。

對易鑫集團來說,令人擔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4月國內汽車銷量下降,儘管汽車出口猛增逾三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完全與市場表現一致,那麼易鑫集團4月的交易量可能也收縮了。

多方面的問題

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消費者的謹慎是最明顯的問題之一,這導致汽車製造商以及經銷商之間的競爭加劇。結果就是殘酷的價格戰,許多汽車經銷商隨之陷入虧損。

雖然從理論上講,降價會促進銷售,但也有可能讓潛在買家打消購買念頭,等待進一步降價。在已披露2023年銷量的13家車企當中,有9家未能實現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消費者的觀望態度。

中國龐大的汽車工業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推出刺激銷售的措施也就不足為奇了,尤其是那些針對與北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努力一致的新能源汽車的舉措。就在今年3月,李強總理重申,政府將支持環保汽車的消費。然而,政府的許多激勵措施對銷售影響甚微。

與該行業的許多公司一樣,易鑫集團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實現業務增長的唯一途徑就是犧牲利潤率。去年,公司平台上的融資交易量增長超過20%——無論是在汽車銷量還是貸款額方面,因此它的年度營收強勁增長30%。但毛利潤只增長了12%,這表明它向貸款合作夥伴支付的佣金增加了,導致毛利率從2022年的56%下降到2023年的49%,回落7個百分點。公司通過控制運營費用部分抵消了這種影響,從而使全年的淨利潤實現了不錯的增長。

由於國內市場發展緩慢,易鑫集團正採取中國企業的普遍做法,出海尋找增長機會。在這個方向上,該公司去年與一些外國金融機構建立了夥伴關係。還試圖讓國內收入來源多樣化,包括通過自己的汽車行業平台銷售軟件即服務(SaaS)。

但如果真的有成果的話,這些努力需要時間。尤其是,海外擴張往往知易行難,因為這會把中國企業帶入陌生的領域,在那裏它們通常會面臨來自老牌本土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這意味著易鑫集團及該公司的業務增長能力,可能還是直接取決於中國的汽車市場及其復蘇能力。在此之前,易鑫集團和它的股票可能會面臨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簡訊:智能手機出貨1,330萬台 小米首季躍居中國第一

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國產品牌小米(1810.HK)以近40%的同比增速躍居市場首位。同時,蘋果公司(AAPL.US)在華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排名第五。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7,160萬台,高於去年同期的6,930萬台。3.3%的增速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1.5%增幅的一倍有餘。IDC認為中國市場表現強勁,部分得益於政府近期推出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對消費的提振。 小米以18.6%的市場份額領跑一季度,較去年同期13.8%的市佔率大幅提升,其智能手機出貨量激增39.9%至1,330萬台。這一強勁表現使其超越原領頭羊華為,後者以1,290萬台的出貨量位居第二,同比增幅為10%。Oppo與Vivo分列第三、第四位,同比增幅均不足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美團向餐飲業投入1,000億元補貼

中國外賣市場再度掀起補貼大戰。在線餐飲外送巨頭美團(3690.HK)總經理薛冰,周一在2025中國餐飲連鎖峰會上宣布,未來三年,美團外賣將向餐飲行業整體投入1,000億元(136.8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該筆1,000億元將聚焦四大方向,包括幫助商家補貼消費者、向餐飲商戶發放更多「助力金」、扶持和獎勵優秀品質商家,以及推動「明廚亮灶」覆蓋10萬家店,以加強行業基礎建設等。美團也將聯合480多個連鎖品牌探索「衛星店」模式,2025年將為首批1,000家「衛星店」提供系列扶持,包括首年零佣金、長期助力金、AI選址系統免費開放、專屬流量等。 美團近期動作頻頻,被認為是應對京東外賣的挑戰。今年2月正式跨足外賣市場的電商巨頭京東(JD.US; 9618.HK),上周宣布推出「百億補貼」活動,自上周五起向全體用戶發放每天最高20元的補貼。至周二,京東宣布單日外賣訂單量已突破500萬單。而為鼓勵商家加入,京東還宣布於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山軟件可轉債持有人換股

從事軟件開發的金山軟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轉債持有人行使部分換股權,涉及1,012萬股股份,佔初始可轉債本金總額約11.35%。 該批可轉債金額為31億元,去年4月發行,於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轉換價經調整後每股34.77元,轉換後佔公司擴大股份總額約0.75%。 金山軟件周三開市跌3.4%至35.7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上升近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aced with a cloudy regulatory picture, Smoore is preparing back-up plans

突破監管迷霧 思摩爾兩手準備

思摩爾再次面對監管與關稅的壓力,這次他們要做好兩手準備 重點: 首季稅後利潤同比減少43.4%至1.92億元 大型煙草公司正遊說美政府對中國一次性電子煙設備加徵額外關稅   李世達 電子煙所處的行業,是既傳統又創新的行業、是市場龐大但又監管嚴格的行業,賣的是電子煙,卻要與一般香煙競爭,管制還多得多。對許多業者而言,政策的影響有時如同一團迷霧,讓人看不清晰。 全球最大電子霧化技術公司思摩爾國際控股有限公司(6969.HK),近日公布2025第一季度業績,截至今年3月31日止的三個月,稅後利潤同比減少43.4%至1.92億元。公司表示,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爲行政開支、分銷及銷售開支、研發開支總體上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思摩爾的收入主要來自為全球煙草公司代工電子霧化產品,電子霧化產品即是電子煙設備,如霧化器、煙彈、一次性電子煙及加熱不燃燒類設備等。另外,公司也在積極推動自有品牌的發展,並加強霧化美容、霧化醫療方面的研發。 公司2024年收入117.99億元,增長約5.3%。錄得年內溢利13.03億元,同比跌20.78%。去年公司面向企業客戶的收入約為93.24億元,較2023年下降約0.3%,佔總收入約79%;自有品牌業務大幅增長34%至24.75億元,佔總收入比重提升至21%。去年在中國推出霧化美容品牌「嵐至」是一大突破。 儘管增收不增利,公司股價卻水漲船高。2024年,股價由年初的6.5港元倍增至年底的14.12港元。 事實上,經歷一段快速發展後,中國電子煙行業已沈寂一段時間。2022年,中國正式將電子煙納入煙草專賣制度,明確禁止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調味電子煙,並要求產品需獲取許可並上架統一交易平台。政策出台後,思摩爾將重心放在海外業務上,至去年,公司海外收入佔比已超過90%,公司收入也從前兩年的負增長中恢復。 同時,海外市場似乎釋放更多利好。美國作為電子煙最大消費市場,去年正式開放非煙草口味的薄荷醇口味電子煙,而總統特朗普亦承諾當選後將進一步開放相關市場,讓外界期盼監管放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加強打擊不合規電子煙產品,也幫助思摩爾的客戶銷量增長,對公司業務帶來正面影響。 高額股權激勵計劃 讓公司股價一飛沖天的,還有去年底給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陳志平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向陳志平授予6,100萬份股權激勵,條件是在2025年至2030年底,公司連續15個營業日平均市值達到3,000億、4,000億和5,000億港元時,分別可獲得其中30%、60%和100%的購股權。 思摩爾曾在2021年1月達到5,500億港元市值,目前則約630億港元。激勵計劃意味著,陳志平未來做任何決策也要以公司市值為考慮,而5,000億港元的目標也透露出公司重返巔峰的雄心壯志。 然而,儘管公司發展穩健、業績復蘇,大有一展手腳的架勢,但風雲變換的政策風向與地緣政治因素,仍讓公司的前景打上問號。 據路透社報道,思摩爾的大客戶英美煙草公司(BATS.L)正在遊說特朗普政府打擊非法電子煙,包括對中國電子煙設備實施進口禁令。 煙草公司遊說加強監管 英美煙草公司抱怨,他們的合規產品需要等待幾年才能上市,但一些非法產品已經佔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據估計,未經授權的一次性電子煙(多數是中國製)佔美國每年近129.3 億美元電子煙銷售額的70%左右,嚴重影響合法的電子煙與香煙銷售。呼籲政府禁止中國進口的所有一次性電子煙,並考慮對任何其他中國製造的電子煙和吸煙替代品徵收額外關稅。 此外,美國近期推出「對等關稅」並取消中國與香港地區小額進口商品的免稅待遇,也對中國製電子煙的出口構成壓力。 話雖如此,思摩爾仍有機會通過產品升級催生增長動力,如加熱不燃燒產品(HNB)逐漸受到更多消費者歡迎,就被陳志平視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公司正加強研發與營銷開支,發展霧化美容與霧化醫療業務,以應對電子煙業務的不確定性。 目前,思摩爾市盈率約44倍,高於霧芯科技(RLX.US)的30倍,亦高於煙草業平均的11倍,顯示當前估值已偏高,投資人應小心回調風險。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