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從教育股轉型的直播帶貨平台,粉絲數量突然大增十幾倍,刺激股價曾經在一周內大漲6倍以上

重點:

  • 新東方在綫的直貨帶貨節目主播是從教師轉型,由於表現風趣、又能向受眾提供知識,吸引大量線民關注
  • 股價飆升可能純粹因為中國內地資金炒作,未有優質的基本面支撐

莫莉

受去年教育部對課外培訓的嚴格監管波及,新東方在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797.HK)的K-12學科線上培訓業務幾乎全軍覆沒,股價沉寂已久。近期,這家公司靠 “雙語直播帶貨”重回大眾視野,主播用英語介紹牛排的特色帶貨視頻,在中國社交媒體瘋狂轉發,不少股民也用真金白銀支持,令其股價如同坐上火箭,曾經在一周內大漲6倍以上。

新東方在綫的直播業務始於2021年底,其平台東方甄選直播間從上線開始,就定位在農產品直播帶貨,但關注度和銷量一直不太理想。然而,在最近的短短一周內,東方甄選中英雙語帶貨的直播方式突然受到網友關注,一夜之間成為直播界潮流,6月9日,其直播間的粉絲數量才剛剛突破100萬,到6月17日已經超過1,300萬,即使在深夜時段,也有數十萬人守著直播間等待開播。

粉絲量暴漲的同時,銷售額也快速攀升。根據第三方平台抖查查的資料,東方甄選的單日商品銷售總額(GMV)在6月9日僅300萬元,到了6月14日與15日,單日GMV已暴漲至約4,000萬元和6,000萬元,連續多日高居抖音“帶貨榜”榜首。

直播間的超高關注度,也為新東方在綫的股價助力,該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升勢從6月10日開始,當日升幅接近四成;到了之後一個交易日(6月13日),盤中漲幅更一度逼近100%。經歷一輪急升後,其股價在上週四達到一年頂峰,曾見過33.15港元,在短短一周之內狂飆6倍多。雖然該股在上週五調整到25港元水平,但仍然比本輪升幅前的6月9日收盤價4.47港元暴漲459%。

趁此輪股價大漲,新東方在綫的主要股東之一騰訊(0700.HK)亦“清倉式”減持,據港交所6月20日披露的文件,騰訊在6月15日、16日分別賣出3,561萬股和3,899萬股,累計套現7.19億港元(6.2億元),減持後持股比例從9.04%大降至1.58%。

收入僅杯水車薪

東方甄選的主播團隊大多是從課外培訓教師轉型而來,與傳統主播介紹商品特性、主打低價划算的帶貨風格完全不同,網友們在直播間瞭解商品的同時,又能學到知識,感覺耳目一新。其中最受歡迎的主播董宇輝曾經是英語名師,雖然他被線民嘲笑“長得像兵馬俑”,但憑藉一口流利的中英雙語推銷、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加上出口成章的產品介紹,最終俘虜了大量忠實粉絲。

投資界也看好新東方在綫的特色直播發展潛力。天風證券的研報認為,東方甄選憑藉主播獨特背景,建立起獨一無二的帶貨標籤,其差異化內容及強大文化品牌,為直播節目帶來不少流量:該行認為,新東方在綫的商品成交總額(GMV)大幅提升,將直接增加新東方在綫與母公司新東方(EDU.US; 9901.HK)的收入和利潤。

中信證券的研報則稱,新東方在綫可以把教培行業對員工的管理經驗及組織能力,在直播業務上重複利用,並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以打造知名主播團隊,協助業務增長。

東方甄選最近連續多日高居抖音“帶貨榜”榜首,如能維持日均GMV達千萬元,有望成為頭部直播電商多頻道聯播網(MCN)機構。據第三方監測平台新抖資料的資料顯示,截至6月17日下午一時,東方甄選最近30日的直播銷售額為2.8億元,參考東方甄選的佣金比例約10%至20%,如以15%的比例計算,新東方在綫最近一個月來從直播帶貨獲得的佣金收益約4,200萬元。相對於該公司2020/21財年的14.2億元營業額、以及母公司新東方的42.8億美元(287億元)收入,直播帶貨的收益只是杯水車薪。

升勢或曇花一現

由此反映,新東方在綫要在直播帶貨領域深耕並獲得更高收益,僅依靠佣金分成實在遠遠不夠,需要逐步深入供應鏈上游,掌握商品價格話語權。中信證券便在研報指出,新東方在綫經營的生鮮類食品在品質控制及供應鏈管理的難度大、客戶單價偏低,如果不是深度把控源頭產地供應鏈,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異化或不明顯,難以形成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的商業模式。

新東方在綫旗下業務原本涵蓋K-12教育、大學教育、學前教育及其他業務,在2020/21財年,K-12教育佔營收55%;如今,該公司只剩下考研、成人語文培訓、留學等業務不受監管風波影響。因此本輪股價飆升,可說是欠缺優質的基本面支撐,因為直播轉型的成果還未體現在財務報表中。

事實上,新東方在綫股價暴漲,可能純粹因為內地遊資炒作。根據港交所資料,6月13日至17日期間,新東方在綫成交金額大幅攀升,連續穩居十大成交活躍股榜首,其中6月16日來自“北水”的資金成交額更高達49.9億港元,佔當日總成交額的45%。

從教育股估值來看,新東方在綫最新市銷率約12倍,與同行好未來(TAL.US)的0.72倍、以及高途(GOTU.US)的0.61倍比較,看來高得有點脫節;即使與直播平台嗶哩嗶哩(BILI.US, 9626.HK)、快手科技(1024.HK)與歡聚集團(YY.US)的市銷率0.9倍至3.6倍相比,它也存在很高溢價。

到底新東方在綫的高估值能否持長期維持,還是很快會打回原型?且看創始人兼主席俞敏洪如何領導公司在新賽道打拼下去。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賣得愈多蝕得愈重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打救

二季度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之際,這家多晶硅龍頭透露,產品售價持續跌破生產成本 重點: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營收驟降66%,多晶硅產量下滑60%,產能利用率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業惡性競爭   陽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舉措劍指光伏產業惡性競爭,為行業近期復蘇帶來曙光。儘管新政公布後7月價格曾短暫回暖,但隨後仍持續探底。 本週,中國光伏電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龍頭製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財報傳遞出上述關鍵信息。財報顯示,公司本季度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業嚴重過剩現狀。較低產能利用率反而幫助「止血」,原因是當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達每公斤7.26美元,較4.19美元的平均售價高出42%,意味每銷售一公斤即虧損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慣例,在季報開篇即向投資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約20億美元現金及短期投資、定期存款、應收票據等。儘管較上年同期的25億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彈藥”,應對分析師預期將持續至明年的虧損周期。 叠加財報影響,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雖表現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業的新政托底,拋壓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該股52周漲幅達55%,但股價仍徘徊五年低位。 過去三年,在2022年綠色能源裝機熱潮推高產品價格背景下,中國以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製造商為主體的光伏產業大舉擴產。大全新能源堪稱行業縮影,截至去年底,新建產能使其年產能躍升至30萬公噸,約為2022年末的兩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長,加上全球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放緩,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價格大跌。中國是該行業新建太陽能發電場的亮點之一,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不過,今年5月底補貼截止日前搶裝潮過後,6月國內新增裝機量驟降。大全新能源首席執行官徐翔稱,伴隨這一變化,4至6月多晶硅價格暴跌約20%。 「二季度光伏產業仍處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現積極信號。」徐翔表示。 政策支持 過去一年間,政策干預論調在中國光伏圈持續發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議」,多晶硅企業限產至五成產能。企業實際執行力度更大,據公司披露,二季度產能利用率34%,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們此前所述,純粹市場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業有充分動機大幅減產,因其每生產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額虧損。 公司最新經營指標全面走弱,季度營收由上年同期的2.2億美元銳減66%至7,520萬美元。參照行業巔峰期,分析師預期其今年營收5.75億美元,較2022年景氣高點46億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產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噸下滑60%至26,012公噸。即便如此,當季實際銷量僅18,126公噸,意味約三成產量成為庫存。公司預估三季度產量將在27,000至30,000公噸,略優於二季度實績的預測,傳遞出謹慎樂觀信號。 通過控產止損,大全新能源二季度淨虧損由上年同期的1.198億美元收窄至7,650萬美元。 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對行業企穩的謹慎預期依據:縱然市場不利因素疊加,但最新政府的措施,構成關鍵支撐。公司表示,新政源頭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呼籲「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兩天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龍頭,商討「高質量發展」路徑。最新舉措是7月24日發布的《價格法》修正草案,明確不正當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強化「對價格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現貨價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彈,但未說明反彈態勢8月是否延續。我們推測回暖行情難持久,並對新政效力持保留態度。歸根結底,市場力量才是決定行業何時以何種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個月,公司收入收入達567.66億元,按年增長24.01%;淨利潤28.08億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惠於金價高企及自產金銷量增加,帶動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礦產金產量達24.71噸,去年同期為24.52噸,自產金銷量23.60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105.03億元,增加81.7%,主要是購銷業務產生的現金淨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認為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性高,避險需求料繼續支撐金價,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29港元,升1.1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攜程二季度盈收雙升

網上旅遊平台攜程集團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業績,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6%至148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49億元,按年升25%。 集團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於日益強勁的旅遊需求,特別是在假日時的表現。期內的住宿預訂收入達62億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務收入上升11%至54億元;旅遊度假業務則上升5%至11億元;商旅管理業務收入升9%至6.92億元。 攜程透露,根據今年2月的回購計劃,截至美國東部時間8月27日,已回購美國存託憑證達700萬股,涉資4億美元。 公布業績後,攜程在美市場收市後交易時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開市升5.7%,報541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elun-Biotech reported rising sales of its signature cancer drug

科倫博泰ADC商業化破局 營收利潤雙降仍獲看好

今年的商業銷售收入突破3.1億元,核心產品獲批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 重點: 旗下三款產品已通過2025年醫保談判形式審查,若最終納入醫保,將推動銷量大增 公司的現金及金融資產的儲備高達45.28億元,較2024年末激增47.2%    莫莉 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6990.HK)交出一份看似表現不佳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期內營收9.5億元,同比下滑31.3%,淨虧損也擴大至1.45億元。但與此同時,公司股價卻在8月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躋身港股創新藥板塊第一梯隊。這一反差的背後,是源於科倫博泰營收結構改變,資本市場對科倫博泰估值邏輯發生變化。 中期財報顯示,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許可及合作協議的里程碑付款同比減少54%至6.28億元,但是相較於去年營收全部依靠合作授權,今年的商業銷售收入突破3.1億元,佔營收比重躍升至32.6%,當中Trop2 ADC蘆康沙妥珠單抗佔比97.6%,實際銷售額3.02億元,藥品銷售的所有應收賬款均於付款期限內收回,資金回籠高效穩健。 蘆康沙妥珠單抗是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Trop2 ADC,於2024年11月獲批用於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是科倫博泰首款商業化上市的藥物。財報稱,蘆康沙妥珠單抗的已覆蓋全國 30 個省份、300餘個地級市,以及2,000餘家醫院,其中超過1,000家醫院實現了銷售收入。 這款核心產品的未來銷售潛力不可小覷。今年3月,蘆康沙妥珠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准批用於EGFR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成為全球首個在肺癌適應症獲批上市的TROP2 ADC藥物。肺癌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東亞地區患者佔比近50%。其中EGFR突變陽性是亞洲NSCLC肺癌患者中最常見的基因變異之一,但靶向治療後耐藥問題突出,亟需突破性療法破解生存困局。 除了蘆康沙妥珠單抗之外,科倫博泰還有PD-L1單抗塔戈利單抗、生物類似藥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N01獲批上市,但貢獻的收入有限。科倫博泰已經組建了一支超過350人的營銷團隊,上半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1.79 億元,同比增長334.8%,由於核心產品從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業銷售,市場推廣、學術推廣活動等成本相應增加,且商業化團隊持續擴大。 科倫博泰旗下的三款產品已通過2025年醫保談判形式審查,若最終通過談判成功納入醫保,將顯著提升這些產品的可及性,推動銷量快速放量。此外,科倫博泰已經積極推進蘆康沙妥珠單抗納入廣東、四川、上海等多地的省級及市級惠民保,患者自付比例大約可以降至30%至50%。 海外市場與默沙東深度綁定 今年6月,科倫博泰以每股331.8港元的價格成功配售了591.8萬股H股,募集資金淨額約2.5億美元(17.92億元),為核心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儲備彈藥。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現金及金融資產的儲備高達45.28億元,較2024年末激增47.2%。充裕現金支撐可以後續的研發投入及全球化佈局,抗風險能力躍升。 作為中國ADC 行業龍頭,科倫博泰早在2022年開始就與默沙東達成多項授權合作,將包括蘆康沙妥珠單抗在內的9款在研ADC藥物的海外權益獨家授予默沙東,默沙東亦直接入股科倫博泰。 儘管默沙東在2023年10月同時做出了「引進」與「退出」兩項決定——即以220億美元引進第一三共的3款ADC藥物,並終止了科倫博泰兩項臨床前ADC項目的合作,但其對核心產品蘆康沙妥珠單抗的海外投入並未受到影響。財報顯示,默沙東正在全球範圍內推進14項針對蘆康沙妥珠單抗的III期臨床試驗,覆蓋乳腺癌、肺癌、婦科癌症及胃腸道癌症等多個癌種。與此同時,科倫博泰與默沙東合作開展了多項II期臨床試驗,探索該藥物作為單藥或聯合療法治療多種實體瘤的潛力。 一旦默沙東推動蘆康沙妥珠單抗在海外獲批上市,科倫博泰的業績有望進一步爆發。券商中信建投預測,蘆康沙妥珠單抗以及塔戈利單抗今年將實現商業化放量,全年的營收可以達到21.4 億元,公司有望在2027年實現扭虧為盈。當前科倫博泰的市銷率約為52倍,同樣在ADC領有布局的榮昌生物(9995.HK)市銷率約為19倍,前者的溢價或許已經反映了市場對下半年核心產品銷售額大增的期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