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yu Semiconductor's revenue falls in H1

這家製造用於汽車芯片的碳化硅晶圓的公司表示,經歷了兩年的爆炸式增長後,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萎縮

重點:

  • 廣東天域半導體已申請在香港上市,希望補充岌岌可危的現金儲備
  • 儘管今年上半年收入萎縮,但這家晶圓製造商表示,將通過多項重大採購協議扭轉局面

  

陽歌

這可以說是「兩家晶圓製造商的故事」。

故事中的一方是英諾賽科 (2577.HK),該公司周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股價較上市定價30.86港元略有上漲。另一方是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上周披露了香港IPO計劃,希望表現得更加出色。

兩家公司在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它們都生產用於製造微芯片的硅晶圓,主要面向汽車行業,也都專注於生產8英吋晶圓,這被視為該領域最先進的產品之一。兩家公司的規模也非常接近,英諾賽科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為3.86億元(5,290萬美元),天域為3.61億元。

這兩家公司都因選擇在香港上市而顯得與眾不同,在中國芯片公司中比較少見,因為幾乎所有公司都傾向選擇中國國內的深圳或上海A股市場,它們能得到支持國家發展芯片產業的投資者的大力支持。最近這種轉向香港的趨勢,可能反映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總體持謹慎態度。面對疲弱情緒,該機構通過控制新上市來支持內地市場。

儘管有諸多相似之處,兩家公司也存在一些關鍵的區別。英諾賽科的晶圓使用的是一種沒那麼成熟的技術,叫氮化鎵(GaN),而天域採用的是更成熟的碳化硅(SiC)技術,專門生產碳化硅外延晶圓。

但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可能在於兩家公司的業務走向不同。英諾賽科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了收入同比增長25%,而同期天域收入下滑約15%,逆轉了此前兩年三位數的增長。雪上加霜的是,收入突然逆轉,導致天域在連續盈利兩年後陷入虧損,加入了英諾賽的虧損行列。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家看起來非常相似的公司,呈現出如此不同的軌跡?答案可能部分在於它們所使用的不同技術。天域所處的碳化硅晶圓領域競爭更激烈,而英諾賽科的氮化鎵領域仍處於發展初期,因此競爭稍微少一些。

此外,兩家公司所在的行業都非常動蕩,它們的很多大客戶都是為新能源汽車(NEV)製造芯片的公司。事實上,天域的三個投資者——比亞迪(1211.HK;002594.SZ)、華為上汽集團(600104.SH)——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都非常活躍。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每年業務大幅波動並不罕見,因為今天的一些大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很可能明天就過氣了。

這個現實在天域上市文件中的「客戶集中度」部分體現得最明顯。文件顯示,過去兩年公司客戶更迭頻繁。今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91.4%,這個比例較2023年的77.2%大幅上升,表明公司去年失去了很多較小的客戶。此外,其最大的客戶在2024年上半年貢獻了公司52.6%的收入,高於去年的42%和2022年的21%。

收入逆轉

接下來,我們就仔細分析天域的快速崛起和近期的挫折,以及該公司正在採取哪些措施來扭轉局面、恢復增長。該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6英吋晶圓,不過它正在嘗試轉向更先進的8英吋晶圓,後者由於可以切出更多芯片,因此售價通常更高。

天域半導體的晶圓出貨量由2021年的1.7萬片增至2023年的13.2萬片,年增長率為178.7%。該公司的絕大多數產品仍然是6英吋晶圓,去年和2024年上半年佔其產量的98%。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首次大批量生產了8英吋晶圓,總計320片。該公司表示,它現在有能力大規模生產這種晶圓,隨著該業務在其收入組合中佔據更大比重,這應該有助於改善它的業績。

天域的收入也從2021年的1.546億元激增至去年的11.7億元,相當於每年增長175%。

但公司今年遭遇了重大挫折。它在2024年上半年售出了46,547片晶圓,較上年同期的48,020片有所下降,不過3%的降幅相對較小。但同期其收入從4.24億元降至3.61億元,降幅14.8%。這意味著價格大幅下降,事實上,天域將這一下降歸咎於「我們策略性地降低售價以提高市場滲透率,以致碳化硅外延片的售價下跌」。

價格下跌,加上庫存減記增加,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天域的毛利率從2021年的15.7%,穩步升至2023年的19.4%後,今年上半年突然跌至負12.1%。因此,公司報告2024年上半年淨虧損1.41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070萬元。

公司自稱現金流仍為正,但它實際的現金儲備正在快速減少。截至今年6月底,其現金僅為8,4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68億元大幅下降。

為了扭轉局面,天域表示已簽訂多項長期協議,將在未來三年供應超過45萬片晶圓,其中40%為8英吋晶圓。這些承諾看起來相當可觀,平均每年15萬片,已經高於該公司在2023年售出的13.2萬片。

雖然這些承諾總體上看起來是積極的,但做出承諾的公司可能會改變主意,這個風險始終存在,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此動盪的情況下。要改變這一現實,天域能做的不多,毫無疑問,它希望投資者相信那些承諾,相信它的IPO故事,並給它提供更多的現金以維持公司的運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Hesai and Seyond make LiDAR technology

新聞概要:圖達通香港SPAC上市前遭同行起訴

訴狀指稱圖達通遠程激光雷達靈雀E1X系列在產品設計及系統架構方面與禾賽AT系列傳感器高度相似   余特莉 激光雷達企業圖達通周二遭競爭對手禾賽科技(HSAI.US;2525.HK)起訴,指控其採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的核心產品涉嫌專利侵權。國內媒體援引匿名人士消息報道,該訴訟已被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立案。 據知情人士透露,禾賽指控圖達通今年在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亮相的遠程緊湊型傳感器靈雀E1X與其AT系列激光雷達存在驚人相似性。《未來汽車商評》報道稱,圖達通主力產品獵鷹系列原本採用1550納米波長架構,但近期轉向905納米波長架構——此舉與禾賽採用的技術路線趨同。該媒體指出,此前圖達通未生產過905納米激光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21年推出的AT系列作為成熟產品線,已於2022年實現量產並完成百萬台交付量。公司相關專利申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ATX系列屬當前市場最暢銷的激光雷達產品之一,獲多家頭部汽車品牌的定點合作。 圖達通當前正處於上市進程中,公司去年12月宣布計劃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實現在港上市。上市計劃本月早些時候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不過因此次訴訟蒙上一層陰影。 圖達通創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硅谷,並在上海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TechStar公告文件顯示,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85.6%的營收來源於單一OEM客戶。 根據TechStar今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文件,靈雀E1X被列為圖達通新一代遠程激光雷達產品線之一,最大探測距離達250米。公司將靈雀系列定位為「聚焦城市中低速應用場景的中距緊湊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最新靈雀E系列產品計劃於今年量產。 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2,530萬美元,同比下滑3.4%,其中92%源於獵鷹系列產品。毛利率轉正後,當季虧損收窄至1,48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4,040萬美元)。8月公告披露,私人投資公開股票(PIPE)投資者已承諾在圖達通與TechStar完成借殼上市合併交易的同時,以購入TechStar股份的形式,提供5.51億港元(約7,100萬美元)額外融資。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首三季淨利大增91%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九個月,實現收入837.8億元(118億美元),按年增長25%,淨利潤按年大增91.5%至39.56億元。 單計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70.17億元,按年升27.3%;淨利潤為11.4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8.3%。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黃金價格上升及銷量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及營運效率,推動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提升。 截至9月底,公司總資產1,719.6億元,按年增長7.0%;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約151.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9.1%。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3港元,升1.29%。該股過去六個月累升約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ogness makes products for dogs

科技帶動營增虧損收窄 多尼斯投資者不買賬

儘管核心的寵物牽引業務陷入困境,這家寵物行業先驅正通過智能項圈、智能餵食器等產品提振業績 重點: 多尼斯財報顯示,截至6月的財年營收增長39.5%至2,070萬美元,虧損收窄15.8%至510萬美元 儘管最新財年智能產品增長強勁,這家寵物用品銷售商的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累計下挫75%   譚英 幾十年前,16歲的陳四龍在東莞一家鞋帶廠開啓職業生涯。這座毗鄰廣州的工業城市有「世界工廠」之稱。幾經跨界嘗試後,22歲的陳四龍2003年創辦企業,專為鞋廠提供鞋帶印染服務。由此,逐步拓展至登山扣生產領域,繼而延伸至寵物牽引繩業務,最終於2008年創立現在的多尼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DOGZ.US)。 中國寵物經濟方興未艾之際,陳四龍精准把握市場機遇。這股浪潮初興於千禧一代,如今持續受益於Z世代的強勁需求,該群體傾向養寵而非生孩子,並將寵物視為家庭成員。全國寵物數量維持相對穩定,2024年約達1.24億只。當前,新一輪增長正源於各類智能寵物產品及服務,它們賦予牽引繩、餵食器等傳統品類科技元素。 2017年登陸納斯達克後,多尼斯2022年借疫情催生的全球「寵物收養熱」攀至巔峰。此後,公司深陷虧損泥潭、營收持續萎縮,伴隨股價無休止下跌而一蹶不振。本月稍早公布的截至6月財年年報顯示,寵物科技浪潮正為多尼斯注入新生活力。 關鍵指標表明,多尼斯正走向復蘇,但核心寵物牽引繩業務仍顯疲軟。公司全年營收增長39.5%至2,070萬美元,而以牽引繩為主的「傳統寵物產品」的收入,同比下滑4.1%至860萬美元,營收佔比從上年60%降至41%。 同期,公司智能寵物產品陣營銷售額飆升43.7%至630萬美元,佔總營收比重達30%。該類產品覆蓋諸多領域,既有讓外出的主人遠程監護寵物的攝像頭,也包括智能寵物餵食器。 在智能產品表現亮眼的同時,多尼斯應用於狗貓牽引繩、安全帶的卡扣或鎖扣(該公司稱為「攀爬鈎」的低技術產品)的銷售額猛增逾三倍,至576萬美元,佔銷售額比重達28%。 儘管營收整體增長,公司仍持續虧損。不過最新年度淨虧損510萬美元,較上年610萬美元有所收窄,顯示其在扭虧為盈道路上穩步推進。 多尼斯在銷售重返高增長軌道後仍持續虧損,部分源於激烈競爭,尤其在寵物科技等新興領域,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競相壓價。2022年至2025年,即便公司的傳統產品銷量微增0.3%,智能產品銷量更大增61.7%,但兩者售價均呈下滑態勢;只有卡扣與鎖扣逆勢上漲,可均價僅提升0.3%。 財報發布後,多尼斯股價微漲,但此後回吐全部漲幅並進一步下挫,現較公告前水平下跌近20%。該股年內跌幅約75%,逆勢於同期多數中概股強勁漲勢,足見公司尚未令投資者信服其能脫離虧損泥潭,重獲盈利能力。 現金流充裕 當然,多尼斯也有優勢值得市場重新審視。受340萬美元在建工程拖累上年數據後,今年現金儲備近翻倍至1,280萬美元。公司通過定向增資募資也顯順暢,包括今年募資590萬美元及2024年募資490萬美元。 陳四龍在最新財報中稱美國關稅尚未波及多尼斯,公司全年國際銷售總額穩健增長35.4%至1,360萬美元,但仍落後於國內銷售額48.1%的增幅(達710萬美元)。其中對美銷售額從2024年280萬美元,躍升至2025年450萬美元,近乎翻倍。 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追蹤科技初創企業的數據平台Tracxn顯示,中國137家寵物科技企業中,前五強僅三家成功上市。多尼斯與波奇寵物(BQ.US)、天元寵物(301335.SZ)位列其中。另兩家企業易寵、總部位於上海的Petkit小佩也有融資動向。 專注寵物食品、護理及社區電商的波奇寵物,自2020年上市後股價跳水,目前市值僅2,360萬美元。公司困境與多尼斯在後疫情寵物潮衰退期的問題如出一轍,營收驟降且連續三年虧損。 天元寵物橫跨寵物用品與食品領域,市值高達38.4億元(5.4億美元),公司2024年以27億元營收遠超另外兩家上市公司。有別於同行,天元寵物近年持續盈利(儘管利潤有所下滑)的獨特性尤為突出。 佔多尼斯總營收約三分之一的中國市場仍為其最大市場,由熱衷科技的年輕群體、穩定增長的養寵率及生育率下滑共同驅動。與多尼斯類似,Petkit小佩生產智能聯網餵食器、飲水機及貓用自動淨味貓砂盆。兩家企業均開發了可遠程操控餵食器與貓砂盆,並追蹤寵物位置的應用程序。 美國寵物經濟的市場規模約1,510億美元,美國家庭寵物擁有率達71%(即約9,400萬戶)。派讀大數據發布的《2025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規模約3,002億元。該市場有望持續增長,動力源自老齡寵物養護、人工智能咨詢服務及強化人寵關係的體驗型產品等新興趨勢。據Petkit小佩聯合創始人兼CEO郭維學透露,公司自研AI健康助手,且近半數員工為研發人員。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lamove relaunches IPO

新聞概要:拉拉科技實現兩位數增長 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這家物流服務供應商表示,將重啟香港IPO,計劃在進一步拓展中國同城貨運市場的同時,加速進軍全球物流市場   余特莉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Lalatech)27日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請文件,文件顯示上半年營收及關鍵運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帶動整體收入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延續穩健上升勢頭。 拉拉科技運營兩大物流品牌: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採用Lalamove,中國內地市場使用貨拉拉。公司採用平台模式,通過整合海量承運商資源在線連接商戶與司機,滿足即時或預約貨運需求。其一體化「閉環」平台可管理從下單支付到匹配、追蹤及結算的全流程交易。該模式使其成為全球閉環「商品交易總額」(GTV)最大的物流供應商,去年以53.3%的份額主導該細分市場。 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其上半年GTV同比增長17.7%,從2024年同期的50.7億美元增至59.7億美元。當期內全球履約訂單量達4.55億,較去年同期的3.39億單同比提升34.3%。 拉拉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樣保持強勁增長,同比攀升31.8%至9.346億美元,經調整利潤達2.716億美元。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34.3%至8,8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6,620萬美元),占營收總額比例由9.3%提升至9.5%。截至6月末,平均月活商戶數達1,970萬,平均月活司機數為200萬。 Lalamove於2013年在中國香港創立,次年即同步進軍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此後持續拓展其他海外市場,包括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截至6月末,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4個主要市場逾400座城市,憑藉行業經驗成功在多地複製其商業模式。公司表示,東南亞及拉丁美洲仍是未來投資布局及提升市佔率的核心區域,同時計劃今年進軍中東等其他市場。 以GTV計,2024年海外同城道路貨運市場規模約為中國市場的三倍。據招股文件披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2024年合計實現1,243億美元GTV,預計將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長,到2029年達1517億美元。 拉拉科技表示,作為公路貨運行業數字化領域的先行者,憑藉其技術基礎設施優勢,公司在深耕核心同城業務的同時,亦可拓展城際貨運市場。截至今年6月,超過70%的首次使用城際貨運服務的商戶是使用其同城貨運服務的現有客戶。 詠竹坊專註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