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代謝領域的創新藥企目前佈局了5款候選藥物,但針對其中一款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比重已經超過95%,看來有點孤注一擲

重點:

  • 君聖泰目前還沒有產品上市,兩年虧損4.4億元,主要來自快速增長的研發開支
  • 該公司將95%的研發開支投入一款核心產品,此次能否順利集資,並把該產品順利推進至上市,將對其前途起決定性作用

 

斯年

一家目標治療「富貴病」的創新藥公司近期衝刺港交所,其單一核心產品研發投入佔比超過95%,由於其流動資金日趨緊張,如能成功上市,將對公司未來前途發揮決定性作用。

5月底,創新藥企君聖泰醫藥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聯席保薦人為瑞銀集團與華泰國際。

據招股文件介紹,君聖泰是一家全球一體化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開發及商業化多功能、多靶點的首創療法,以治療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其主攻疾病領域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型糖尿病、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謝類疾病。

這些病普遍屬於人們俗稱的「富貴病」,患者基數龐大,因為與代謝相關,彼此之間也常有關聯,人們期待這一領域的創新藥物,可以一次應對多種疾病,因此也對該領域出現「爆款」藥物寄予厚望。灼識諮詢的研究資料認為,包括NASH、2型糖尿病、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及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等多種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都具有龐大的商機。

例如新晉「爆款」藥物、諾和諾德(NVO.US)的司美格魯肽在治療2型糖尿病之外,還能幫助病人減重,全球第一季銷售額便超過42億美元(299億元),帶動公司上調2023年業績預期。前述資料顯示,2022年,代謝及消化系統疾病領域全球市場規模高達3,230億美元。

但這不代表君聖泰也一定能成為「爆款」藥物的締造者,並從龐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在創新藥上市前,它首先需要跨過「缺錢」的短期窘境。

兩年虧損4.4億元

君聖泰是中國代謝領域的明星創新藥企之一,成立於2011年,曾歷經多輪融資。2022年底,君聖泰在冰冷的創新藥投融資市場中獲得了2,660萬美元的C+輪融資,最新投後估值為5.37億美元,折合38億元。

但君聖泰手頭的資金仍然非常緊張。截至今年3月31日,其擁有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3.51億元,流動資產總值約為8億元。而2022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出總額為1.72億元,這意味著,即使不加大研發與擴充團隊,這家尚無營收的公司,現金和銀行結餘可能只夠兩年的運轉。

君聖泰目前沒有新藥上市,僅能靠專利轉讓授權獲得少量收入。過去兩年,君聖泰的其他收入為1,382萬元及2,058萬元,淨虧損達到2.17億元及2.24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超過4.4億元。君聖泰解釋稱,絕大多數虧損來自研發成本及行政開支,2021和2022年,該公司的研發成本分別為8,401萬元與1.83億元,加上每年逾4,300萬元的行政開支,令其財政狀況倍感壓力。

君聖泰進展最快的藥物目前仍然處在臨床二期,距離上市還有很多不確定性,而三期臨床所需招募的患者數量往往數倍於二期臨床,這也意味著,如果君聖泰不削減管線,未來仍需要繼續加碼研發。

孤注一擲核心產品

總體看來,君聖泰的研發管線佈局了5款候選藥物,覆蓋9種適應症,但從投入比例上看,君聖泰更像在「押注」候選藥物HTD1801。過去兩年,該公司對HTD1801的研發支出達7,600萬元和1.74億元,佔當年研發支出的90.5%和95.1%。

根據招股書介紹,HTD1801是君聖泰醫藥的核心產品,作為靶向腸道—肝臟的抗炎及代謝調節劑,可以對人體代謝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多種通路產生調節作用,包括與代謝和消化系統疾病相關的通路。HTD1801正在針對五大適應症進行開發,包括2型糖尿病、NASH、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君聖泰認為,這款藥屬於「異病同治」的首創新分子實體,有望成為NASH、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謝和消化系統疾病的基礎療法。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2022年,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1.2億名,為全球最多,並預計到2032年將增加至1.4億以上,而2型糖尿病和NASH密切相關,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中NASH的患病率約為55.5%,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獲批藥物能夠同時給2型糖尿病及NASH帶來足夠且綜合性的治療收益。

根據現有開發進度和時間表,君聖泰醫藥預計將在2025年在中國提交 HTD1801的首個新藥上市申請,適應症為2型糖尿病。此外,HTD1801的另一適應症NASH,此前獲得了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目前已在美國完成二a期臨床試驗,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二期臨床也即將展開。

對君聖泰而言,此次能否順利上市集資支持進一步研發,並將HTD1801順利推進至上市「回血」,將攸關企業發展前途。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天岳先進招股集資20億港元

半導體企業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31.HK; 688234.SH)周一在港公開招股,發售4,774.57萬股H股,香港公開發售佔5%,其餘為國際配售,每股招股價不高於42.8港元,集資最多20.44億港元。 招股期至8月14日,每手100股。該股預期8月19日掛牌。公司表示,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擴張8英寸及更大尺寸碳化硅襯底的產能;約20%用於加強研發能力,保持集團在創新方面的領先地位;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天岳先進主要從事碳化硅襯底的研發與生產,是製作晶片的原材料,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與新能源車領域。受到產品價格下跌、銷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今年首季公司收入按年減少4.25%至4.08億元,淨利潤更是大降81.52%至852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igaCloud sells furniture

季度業績平平無奇 大健雲倉為何急升?

在發布充滿中美貿易摩擦動蕩跡象的最新財報後,這家B2B電商平台股價跳漲30% 重點: 受中美貿易摩擦拖累,大健雲倉第二季度營收僅增長4%,並預期未來零增長 即便在發布平淡財報後股價飆升30%,這家電商公司市盈率仍徘徊在9倍的相對低位   陽歌 一份增長放緩且未見重大轉機的平淡財報,何以令人矚目? 答案似乎在於大健雲倉(GCT.US)四個字。上周四,這家B2B跨境電商平台發佈這樣一份財報後,股價飆漲30%。周五強勢拉升後,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上漲56%,28.91美元的收盤價,較2022年12.25美元的IPO價翻逾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大健雲倉披露其二季度營收僅微增3.8%,較去年全年65%的增幅顯著下滑。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預計當季營收或將停滯不前,這在相當程度上源於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衝擊。 財報中亦現若干積極信號,包括公司在整合2023年問題收購項目上取得穩健進展,以及開拓歐洲作為美國波動市場的替代陣地。不過,這些尚不足解釋30%的股價大漲,從而令大健雲倉估值陡增近2億美元,市值突破10億美元大關。 那麼,市場為何突然青睞這家撮合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傢具、家電、健身器材等大件商品製造商與歐美日買家的企業?答案或許是過去四年形成的巨大估值鴻溝,眾多在美上市中概股較全球同業遭到嚴重低估。 我們近期將此類股票稱為「中國復活節彩蛋」——它們長期處於顯性低估狀態。其中,醫美機構運營商新氧(SY.US)自6月中旬以來股價漲逾五倍,可穿戴設備製造商Zepp Health(ZEPP.US)7月初迄今更飆升近十倍。 大健雲倉與兩者類似,業務基礎穩固且估值水平相對低廉。即便經歷上周五大漲後,其市盈率仍僅9.4倍,遠低於國內同業EDA集團控股(2505.HK)的25倍估值,與Salesforce (CRM.US)38倍、Shopify(SHOP.US)83倍的美國同行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儘管Salesforce和Shopify規模顯然更大,但大健雲倉作為連接發展中國家製造商與發達市場零售商的平台,可能蘊藏獨特潛力。 公司早期貨源主要來自中國,現已拓展至越南和馬來西亞,未來可能新增類似市場以規避中美貿易摩擦。同時,雖曾高度依賴美國買家貢獻主要銷售,現正加速進軍歐洲市場,並在日本佈局。 營收增長失速 在闡釋投資者當下關注大健雲倉的原委後,我們回歸這份喜憂參半的最新業績。財報內文及高管在業績電話會上的陳述,頻現中美貿易摩擦衝擊,稱當前面臨「挑戰性環境」與「空前不確定性」。 「我們遭遇了意外變數」, 大健雲倉董事長兼創始人吳磊在電話會議上表示。 營收層面,公司勉強實現同比微增,由去年同期的3.11億美元升至3.23億美元。大健雲倉雖持續吸納平台新用戶,但活躍買家與賣家的新增註冊速率雙雙放緩。 更令人擔憂的是,截至今年6月的12個月內,活躍買家年均消費額從2024年同期的151,276美元下滑13%至131,359美元。公司將此歸咎於新買家湧入,這類用戶通常從小額採購起步,待適應平台後再逐步擴大交易規模。 三季度形勢恐進一步惡化,公司預計當季營收為2.95億至3.10億美元。該區間中值3.025億美元意味著,較去年同期3.03億美元幾近零增長。 區域表現方面,當季美國本土產品銷售額同比下降11%(公司未披露具體金額),歐洲營收同比激增59%形成有效對衝。公司在德國新增履約中心,使該國運營樞紐總數達六處。據其披露,強勁增長後,歐洲營收貢獻度現約佔四分之一。 大健雲倉總裁Iman Schrock表示:「歐洲正崛起為增長引擎,更是全球擴張的戰略支柱」他續稱: 「我們認為歐洲有望在未來數年,發展成與美國本土業務規模相當的地區」。 受關稅擾動影響(包括4月美對華商品關稅短暫大幅上調),公司毛利率同比由24.6%降至23.9%,但因一般行政費用驟降(主因是股權激勵支出減少),淨利潤同比大增28.1%至3,460萬美元。 大健雲倉通過內生增長及並購實現擴張, 2023年斥資8,500萬美元收購破產的美國家居B2B分銷商Noble House Furnishings,即為重大舉措之一。公司高管在電話會議上多次提及整合Noble House的進展,稱其產品線現已完成「結構性優化」,運營體系也已融入大健雲倉。…

簡訊: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停產

據媒體報道,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位於江西省梘下窩鋰礦,自本月10日開始停產,短期沒有復產計劃。消息指,寧德時代未能延長到期的採礦許可證。 寧德時代沒有作出回應,但市場估計,中國政府正處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並加強對礦業的審查。 寧德時代是於2022年4月時,以8.65億元人民幣投得梘下窩鋰礦的採礦權,該礦面積6.44平方公里。 公司周一開市升1%報411元,自今年上市以來,股價已上升5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和黃醫藥今年中期收入下滑

醫藥企業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公告稱,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核心產品的微幅增長,未能抵消其他主力藥物銷售下跌。受惠於一次性收益,公司半年利潤大增。 上周四發布的業績,公司期內收入2.7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06億美元下降9%。公司治療結直腸癌的暢銷藥物呋喹替尼(Fruzaqla),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至4,300萬美元,但增幅未能抵消三大產品的27%至50%下跌。 因出售資產獲4.77億美元的一次性收益,上半年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2,580萬美元升至4.55億美元。 公告發布後兩個交易日內,和黃醫藥在美市場累計下跌16.3%,截至上周五收盤報15美元。股份年內累計漲幅達4.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