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65.SHE
Hainan Drinda expands overseas

從汽車配件轉行光伏電池產業後,海南鈞達期望在港股上市以布局海外市場,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

重點:

  • 海南鈞達去年營收同比增58.7%,股東應佔溢利年增16%
  • 海南鈞達的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約10.8%,排名第五;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約57.4%,排名第一

     

李世達

產能過剩,是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的關鍵詞,光伏組件與原材料採購價格大幅下跌,無疑提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在全球裝機放緩、技術迭代、貿易壁壘等因素下,光伏產業紛紛將目光轉向海外,於當地市場市場設置生產基地。

擺脫國內市場的廝殺,為前進海外市場布局,或許是中國光伏電池大廠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SZ)轉戰港股上市的最大考量。

在A股上市已七年的海南鈞達,日前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的申請。2003年成立的海南鈞達,原來的主營業務爲汽車塑料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因遭遇虧損,公司決定進軍光伏產業,於2021年9月收購了光伏電池出貨量全球領先的捷泰科技51%股權,公司主營業務新增光伏電池業務。

至2022年,受下游車企經營困難影響,海南鈞達出售汽車飾件業務,收購捷泰科技剩餘49%股權,「新能源」三字寫入公司名稱,光伏電池成為唯一主業。

完成收購後,得益於N型TOPCon電池業需求增加的機會,海南鈞達實現了業績的持續快速成長,並在2022年的業績取得7.2億元的股東應佔溢利,創上市以來新高,同年股價也上漲到歷史高位。

過去P型電池一直是光伏行業的主流技術,但隨著光伏市場的持續發展,P型電池的效率已接近理論限值,性能優勢越加突出的N型電池開始展露頭角。

根據SolarBe Global報告,2022年N型太陽能電池需求已出現,2023年N型TOPCon電池市佔率已成長到近20%,相反的P型PERC電池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在2024年中,TOPCon與PERC的市佔率將逆轉,成長為市場主流。

根據申請文件,海南鈞達是全球首家實現N型TOPCon電池研發和大規模量產的專業光伏電池製造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按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出貨量計,海南鈞達的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10.8%,排名第五,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至約57.4%,排名第一。

近日公布的去年度業績快報,體現了海南鈞達在N型TOPCon電池的領先優勢。2023年全年,海南鈞達實現營收183.9億元,同比增加58.7%;股東應佔溢利8.3億元,同比增加16%。公司表示,TOPCon產能提升及銷售出貨大幅增加帶動了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海南鈞達N型TOPCon電池的收入為97.5億元,同比增長超19倍,佔比已升至68%,而2022年同期的佔比僅有7.2%。TOPCon電池已處於快速爆發階段。

國內產能過剩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鈞達光伏電池正持續擴張產能。至去年12月,光伏電池年產能約為50 GW,其中2022年8月開始量產的N型TOPCon電池,年產能已增長至約40 GW。

然而,行業產能持續提升,無疑令到國內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甚至逐漸變得嚴峻。去年舉行的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測345至39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為160至180GW。但至去年底,中國光伏全產業鍊有效產能已達到700 GW以上。

與此同時,技術的迭代更新,也稀釋了海南鈞達的市場佔有率。按2022年的出貨量計算,海南鈞達以1.8GW的TOPCon電池出貨量位居專業製造商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5%,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市場份額已降至57.4%,雖仍排名第一位,但競爭明顯更加激烈。

行業產能過剩、價格下滑、競爭加劇,解釋了為何海南鈞達在營收和利潤上實現快速增長,股價卻大幅下滑。2022年11月,海南鈞達的股價達到最高點190.28元,截至2024年2月已跌去68%。

光伏齊出海

在國內市場愈來愈「內捲」(形容競爭過於激烈)的情況下,海南鈞達需要開拓新的增長曲線。

對於此次遞表港交所,海南鈞達表示,是為適應全球光伏產業發展趨勢,計劃布局海外產能,推進國際化戰略。申請文件顯示,此次IPO募集資金的第一個用途,就是興建海外光伏電池生產基地。

不過,在海外拓展方面海南鈞達似乎才剛剛起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銷售佔比實現從0到4.66%的增長。按照規劃,公司2024年海外銷售額佔比要達到10%以上。

事實上,布局海外早已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共識。過去一年,晶科能源(688223.SH, JKS.US)、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阿特斯(688472.SH, CSIQ.US)等光伏企業紛紛宣布或計劃在美國、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布局或擴產新產能。即使出海,海南鈞達仍要面對中國同業的競爭。

海南鈞達在短時間內從汽車零組件企業成功切入光伏產業,並把握了TOPCon的放量趨勢快速增長,但行業正進入激烈廝殺的階段,即使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產能過剩、價格下滑的利空因素也將持續對業務造成衝擊。而走出國門設立生產基地,對企業的考驗也正要開始。

新聞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