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薄餅連鎖的中國加盟商正在前景廣闊的中國市場迅速成長,去年收入增長46%

重點:

  • 達美樂薄餅的中國營運商達勢股份在香港申請上市,可能募集最多1億美元資金,估值約5億美元
  • 該公司利用中國近期對外賣餐飲的轉變,去年同店銷售額增長18.7%

陽歌

達美樂(DPZ.US)薄餅連鎖的在華營運商,正籌備中國最新的一宗IPO,看來如今能够利用全球資本市場的,不光是在中國備受喜愛的火鍋。

達勢股份本周在香港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這個計劃,這筆規模相對不大的IPO交易擬融資至多1億美元(6.34億元)。在我們做進一步討論之前,必須說明的是,本文作者是上海達美樂的常客。但喜歡歸喜歡,這家公司看上去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增長故事,它利用了中國近期因疫情推動的外賣熱度,而外賣正是達美樂所擅長的業務。

這宗上市交易之前,中國的餐飲連鎖企業近期掀起了類似的IPO熱潮,紛紛尋求在香港籌集資金。我們介紹了其中的許多企業,包括楊國福綠茶集團七欣天。在這個以中國廣受歡迎的火鍋爲主的群體中,達勢股份是唯一的西餐。

該公司是美國達美樂的中國總特許經營商。它的架構非常類似於中國薄餅市場的領先品牌必勝客,後者隸屬於美國快餐巨頭百勝餐飲集團(YUM.US)的中國特許經營商百勝中國 (9987.HK)。雖然光說沒用,達勢股份還是直言不諱地談到了它挑戰必勝客的宏偉計劃。

 “從長期來看,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中國第一的薄餅公司,就像達美樂薄餅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的加盟商那樣,”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說。

稍後我們會看看該公司的財務數據,包括近期的快速增長,以及迅速改善的同店銷售額,這兩項數據看起來都非常强勁。它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看起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考慮到由於疫情導致的停業,多數大型快餐運營商的這一指標都增長乏力,甚至收縮。

就在我們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上海這座超級城市正準備從4月1日開始全面封控,從而遏止高傳染性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最新一波新冠疫情。這對達勢股份是一個重大打擊,上海是它最大的市場,截至2021年底,它在全國有468家門店,其中143家在上海。

但招股說明書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撇開新冠疫情的因素不談,薄餅在中國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去年中國的薄餅市場規模爲305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翻一番,達到623億元。這份招股說明書指出,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的需求尚未被滿足,中國每百萬人僅擁有大約10家薄餅店,日本和韓國是29家左右,美國則是驚人的237家。

小市場的潛力

對於達勢來說,中國的小城市是它可以大有作爲的地方,但目前尚未有大動作,而百勝中國在這些地區已經有了相當不錯的市場表現。達勢援引第三方數據,它目前是中國的第三大薄餅連鎖品牌,佔據3.6%的市場份額,而必勝客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爲39%。但在中國的一綫城市,達勢與必勝客更爲接近,市場佔有率分別爲11.3%和17.1%。

相對而言,該公司在進入較小市場方面處於有利地位,由於專注外賣業務,它目前在這些市場缺乏影響力。外賣在中國已經很受歡迎,但疫情期間更是大行其道。對外賣的關注也有助於其降低成本,因爲它的門店只有非常有限的店內用餐空間,而且只提供櫃枱服務。

對外賣的關注使得它去年的同店銷售額增長了18.7%,比2020年的9%和2019年的7.3%均有大幅增長。去年,在北京和上海之外的市場,它的同店銷售額更是增長了37.7%,從中可以看到小城市市場的巨大潛力。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的同店銷售額今年“僅”增長了14.2%。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和上海的門店數量佔到門店總數的一半以上。

這種快速增長使得該公司的門店營業利潤率從2020年的4%提高到了去年的9.2%。

在整個公司層面,它去年的收入增長了46%,至16億元,其門店數量在這一年增長了29%。該公司計劃在2022年和2023年再開設300家門店,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到明年年底,總門店數量將增至768家。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年底,必勝客在中國擁有超過2,500家門店。

達勢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從2020年的2.74億元擴大至去年的4.71億元。其調整後的淨虧損(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員工激勵等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2020年的2億元收窄至去年的1.43億元。

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達勢相對於其他連鎖店的其中一個優勢,是它作爲一家外賣餐飲專家的根基。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去年外賣訂單佔中國薄餅整體市場的51.5%,預計到2025年,該數字將增長到銷售額的60%左右。

最後,我們利用百勝中國作爲參考坐標,來看看該公司的估值情况,不過我們應該指出,百勝中國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肯德基業務,它在體量上遠大於必勝客。百勝中國目前處於盈利狀態,最近公布的2021年營收增長19%,目前的市銷率爲1.9倍。如果對達勢進行類似的估價——這似乎是可行的,那麽該公司的估值將接近5億美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白酒消費減弱 珍酒李渡預告上半年少賺24%

中國白酒生產商珍酒李渡集團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預計6月止六個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億至25.5億元,預計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業績下滑是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費減少,尤其是在商務及社交宴請及送禮場合。公司於6月推出全新戰略性旗艦產品,並著力提升核心市場滲透率、加快渠道周轉,同時積極擴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場,期望於下半年帶來銷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擁有「珍酒」、「李渡」、「湘窖」和「開口笑」等白酒品牌,產品涵蓋醬香型、兼香型和濃香型白酒。核心產品「珍酒」去年銷量為12,284噸,為連四年下跌。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但隨後回升,至中午休市報7.09港元,升3.6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子不語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電商企業子不語集團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稱,受惠於品牌影響力擴大及運營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增長逾30%。 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億元至2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6億元增長30%至40%。預計期內淨利潤達1億元至1.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140萬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將強勁營收增長歸因於「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設」,並稱運營效率的持續優化也推動了利潤提升。 子不語集團股價周三平開報3.51港元,股價年內累計跌幅約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網上遊戲商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0434.HK)周二發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下跌,盈利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據去年經重列盈利3.13億元計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億元至2.35億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較預期減少,以及因購買加密貨幣,令銀行存款減少,使期內的利息收入較預期為低。 博雅周三開市跌4.1%報7.5元,公司年初以來股價跌逾6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銀行盈利背後的隱憂:競爭熾烈息差收窄

這家區域性銀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8%,遠低於資產擴張速度,凸顯強烈的息差壓力 重點: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資產總額同比增長約17%,但營業收入僅微增2.2%,淨利潤上漲3.8% 中國央行為刺激經濟持續降息,銀行業面臨嚴峻息差壓力 梁武仁 在超長經濟放緩周期衝擊下,中國銀行業多重承壓。縱然使盡渾身解數,如今也難以交出亮眼成績單。以華東地區重要城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為例,該行上周五試圖通過盈利預告「解釋」最新利潤增長,但困擾全行業的沈痾痼疾依然待解。 這份公告讓投資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銀行的財務表現,用「積極」字眼製造利好氛圍,似以巨額利潤增長相誘。 細讀公告,恐難掩失望。雖然截至6月末,該行資產總額較年初勁增約12%,較上年同期增約17%,主體貸款業務擴張迅猛,但上半年以貸款利息為主的營業收入,僅同比上升2.2%至210億元,淨利潤微升至93億元,漲幅僅3.8%。 徽商銀行以華麗辭藻「解釋」中報業績,將「向好業績」歸因於「始終堅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還羅列諸多成績。 資產擴張與利潤增速的巨大鴻溝昭然若揭:在央行連續降息刺激經濟的背景下,該行信貸業務息差承壓明顯。 淨息差壓力並非徽商銀行獨有。中國銀行業衡量利差的淨息差(NIM)指標已整體承壓多時。理論上來說,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維穩息差,但同業白熱化競爭等因素正影響這種動態平衡。 經濟不振時,貸款需求趨弱,銀行間競相殺價爭奪優質客源。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的客戶,銀行會下調貸款利率,但這會侵蝕其利潤空間。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後一年)以來,競爭因素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日益加大。當年,監管機構引入了一套機制,使貸款利率與市場需求更加緊密地掛鈎。 去年,徽商銀行淨息差較2023年縮窄17個基點至1.71%,而2019年該指標高達2.51%,顯示已苦戰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並非當下唯一痛點。經濟困境使貸款違約風險攀升,銀行風控承壓。這一方面,作為華中地區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銀行,資產質量指標優於中小同業。 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僅0.98%,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較之下,總資產規模為其一半的宜賓市商業銀行(2596.HK)不良率儘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達1.68%。瀘州銀行(1983.HK)的不良率則為1.19%。 徽商銀行由十幾家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合併組建而成,其規模優勢或有助於在吸引大型、財務穩健企業的過程中,維持較低的不良率。該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而非個人借款人,後者本身風險更高。中國的國有銀行主要向其他國有企業放貸來維持較低的不良率,後者在還款出現困難時,通常可獲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國有企業馳援。 借款方承壓 然而,財報暗藏隱憂。去年,對困境企業的貸款重組量同比增9%;且潛在劣變貸款,即關注類貸款大增62%,佔比升至1.13%,顯示客戶群經營壓力正持續累積。 2020年,該行曾因接管包商銀行四家分行引發關注。這家內蒙古銀行前年破產,成為二十年來首例被接管的商業銀行。這意味著,徽商銀行在疫情動蕩期既要化解自身風險,又需處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遺留問題。遲至去年,該行仍向第三方轉讓約7.01億元包商系不良資產。 儘管盈利預告成色不足,公告後兩個交易日,徽商銀行股價仍漲超5%。眼下投資者對任何利潤增長都持「飢渴」心態,此輪上漲存在內在邏輯。 不過,徽商銀行的估值仍處窪地:市盈率(P/E)僅3倍,市銷率(P/S)1.3倍,市淨率(P/B)更低至0.3倍。該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賓市商業銀行——後者市盈率達21倍,市銷率5.2倍。 市場對徽商銀行前景的冷淡態度不難理解:只要經濟下行週期延續,任何利潤增長,尤其是疲軟增長引發的樂觀情緒,終將快速消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